首页期刊导航|华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西医学
华西医学

石应康

月刊

1002-0179

hxyxqk@yahoo.com.cn

028-85421298

610041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医学/Journal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临床综合性季刊。主要刊载临床科研论著、临床经验、短篇报道等文章。循证医学为本刊国内首创的特色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

    许川艾冬云梁艳芳杨莉...
    450-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在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发现医院感染高风险部门和高危环节,为门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后的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风险,从风险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当前体系的完整性3个维度进行风险指标评分和风险等级评价。结果 评估的门诊各部门中,风险等级极高的部门包括儿童发热门诊(147。8分)、儿科门诊(141。2分)、急诊内科(139。4分)、儿科急诊(138。8分);风险等级高的部门包括内科门诊(138。4分)、皮肤科门诊(136。0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135。6分)、眼科门诊(134。0分)。门诊31个部门的风险评估分值呈正态分布。对各项风险指标的评估结果显示,26个风险指标中,极低风险2个,低风险4个,中低风险6个,中高风险7个,高风险4个,极高风险3个。3个极高风险指标分别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欠缺、有不易识别的疾病(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就诊、患者候诊区拥挤。结论 对门诊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筛选出高风险门诊,发现主要风险环节,可集中资源关注重点部门,针对性地防范重点风险,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效能。

    风险评估门诊医院感染管理

    三级医院护士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认知的现状研究

    季单单胡必杰高晓东郑峥...
    45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三级医院护士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3月-5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三级医院的护士。采用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编制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认知现状调查表》,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多中心调查。结果 共调查三级医院89家。其中,东部27家,西部62家;综合性医院64家,专科医院25家。共纳入护士 4 241例,其中女性4 151例,男性90例。护士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认知现状调查表平均得分为(61。47±16。27)分。调查结果显示,正确率在15。52%~88。98%;仅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前常规是否需要皮肤试验、皮肤试验结果的判断、发生过敏后输液器的更换的正确率大于80%。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和近2年接受过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培训是护士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当前我国三级医院护士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认知情况尚存不足,建议医院结合指南形成相应的院内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护理团体标准并加强对护士这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正确认知,从而促使护士规范实施皮肤试验,提升皮肤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促进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多中心过敏

    复合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余游邹昌谭鹏Guy Romeo Kenmegne...
    461-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合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创伤医学中心收治的复合型髋臼骨折拟行手术患者。按照TXA的不同使用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观察纳入患者的一般资料、总失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纤溶指标、输血率及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患者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入路及手术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总失血量[(795。90±451。36)vs。(579。70± 315。88)mL]、术后 48 h 引流量[(231。33±130。77)vs。(147。67±73。14)mL]、隐性失血量[(406。23±356。17)vs。(170。30±163。75)mL]、输血率(63。3%vs。3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和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栓塞。两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随时间下降(P<0。05),但整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呈现不同变化趋势(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复合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TXA能有效减少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减少围手术期输血率,且不增加静脉血栓性疾病发生。

    复合型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多次静脉氨甲环酸有效性及安全性

    推进皮瓣修复下颌部瘢痕的临床应用

    薛鼎龙岑瑛
    468-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部推进皮瓣修复下颌部瘢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外科/烧伤科收治的下颌部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X线侧位片,比较手术前后颏颈角及颈颏角之间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21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入院时所有患者的下颌部瘢痕面积为(3~7)cm×(3~6)cm,均采用颈部推进皮瓣一期修复。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切口一期愈合,颏颈角及颈颏角明显。患者术前颏颈角为(110。24±9。47)°,术后2周时颏颈角为(98。39± 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颈颏角为(134。15±6。00)°,术后2周时颈颏角为(126。4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推进皮瓣是处理单纯下颌部瘢痕的有效手术方式,此术式简易且能改善颌颈部外观。

    推进皮瓣下颌部瘢痕修复颏颈角颈颏角

    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暴露前预防使用意愿率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孙钟铭丁贤荦姚子琰张琳娜...
    47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使用意愿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6日,查找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MSM人群PrEP使用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使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及Stata 13。1软件处理数据,分析中国MSM人群的PrEP使用意愿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4篇横断面研究,19个影响因素,样本量16499例。结果 显示中国MSM人群PrEP使用意愿率为 60。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1。8%,68。9%)];知晓 PrEP[比值比(odds ratio,OR)=5。26,95%CI(1。33,20。82)]、听说过 PrEP[OR=1。84,95%CI(1。28,2。64)]、<25 岁[OR=1。92,95%CI(1。34,2。77)]、职业为学生[OR=1。92,95%CI(1。17,3。16)]、月收入 1000~3000 元[OR=1。36,95%CI(1。12,1。65)]、检测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OR=2。05,95%CI(1。53,2。74)]、性病史[OR=1。75,95%CI(1。27,2。40)]、线上寻找性伴[OR=1。38,95%CI(1。19,1。59)]、公开性取向[OR=1。90,95%CI(1。27,2。84)]、外地户籍[OR=1。66,95%CI(1。37,2。02)]、会建议朋友使用PrEP[OR=20。14,95%CI(2。59,156。91)]是PrEP使用意愿的促进因素,性取向为同性恋[OR=0。67,95%CI(0。52,0。85)]是PrEP使用意愿的阻碍因素。结论 中国MSM人群PrEP使用意愿率低,影响因素较多。在日后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应通过加强PrEP的教育和宣传、提供一定程度的PrEP费用支持、加强校园内的健康教育、加强社区组织和支持网络等措施以促进MSM人群PrEP的使用意愿。

    暴露前预防男男性行为者使用意愿影响因素Meta分析

    基于焦点管理循环模式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实践探索

    李巧巧张琴李静
    480-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对明确病原学诊断、遏制细菌耐药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目前送检率偏低的问题,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采用焦点管理循环模式,探索性地通过现状调查、根因分析、干预计划拟定、对策实施、效果评估等措施,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得到提升。该文主要阐述了上述模式,对保障住院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实践意义。

    焦点管理循环模式管理抗菌药物病原学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医疗机构限制类医疗技术管理的发展研究

    罗会强李谦刘余张闻力...
    485-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医疗技术管理为视角,探讨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技术管理高质量发展路径,通过梳理该医疗机构限制类医疗技术管理发展脉络,总结出目前限制类医疗技术管理存在标准化管理体系缺乏、手术分级管理不统一、技术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医疗技术的后效评价及转化机制不健全四方面问题,并创新提出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统一手术分级目录、构建智能化信息系统、搭建成果转化机制是加强医疗技术管理的重要路径。

    高质量发展限制类技术医疗技术管理

    住院-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一体化医护随访管理新模式初探

    王静曾英朱林芳余少斌...
    490-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庞大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群体,各级医院均缺乏系统化、连续性的护理管理模式。为解决患者从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住院到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对透析用血管通路缺乏连续有效护理管理的问题,该文介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江院区血液透析中心构建的住院-门诊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一体化医护随访管理新模式构建的背景、具体实施方法、取得的初步成效等,旨在探索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连续有效管理的新模式。

    自体动静脉内瘘一体化医护管理随访管理

    关于《受教育程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因果效应: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更正启事

    《华西医学》编辑部
    493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策略进展

    牟欣萍陶琳符琰李俊英...
    494-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住院患者中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s infection,CRBSI)是PICC留置期间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患者预后及治疗。降低血管内CRBSI发生率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目标之一,持续引起国内外专家及学者的关注,国内外权威机构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防控指南和专家共识,关于CRBSI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也在迅速发展。该文从PICC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评估、防控措施及信息化监测与反馈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PICC相关血流感染防控体系提供借鉴。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策略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