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章
华章

吕钦文

旬刊

1009-5489

jlhuazhang@163.com

0431-85320552,81182781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7520

华章/Journal Huazhang
查看更多>>坚持理论创新,繁荣社会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谈旅游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刘鉴莹
    9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翻译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讲就是向游客对自己国家特有的文化做一个介绍。和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较,旅游翻译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在旅游翻译中,把中国独特的文化介绍给国外的游客,我们可以运用省略、增补和借译等方法,从而使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好的向外界传播。

    旅游翻译中国文化传播翻译方法

    再论京剧武行的艺术特点

    陈健
    97-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行泛指京剧中饰演武戏的角色。武行是京剧表演重要的角色类型之一,由于武行在表演的过程中动作比较夸张,力度较大,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因此,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与其他行当相比,武行演员对于基本功的要求更高,需要武行演员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京剧武行的类型和特点,就如何提高武行演员的表演水平提出了思考。

    京剧武行艺术特点

    互动艺术研究

    成凯
    9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动艺术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互动”一词原本是对一种技术特征的描述,其本身与“艺术”无关。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两种本无实际关系的概念巧妙结合在一起,产生巨大作用并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改变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互动艺术吸取众多传统艺术形式之精华,以前所未有的崭新艺术生命力、艺术创造力、艺术影响力呈现于世人眼前。

    用户研究媒体互动艺术

    论伊莎多拉·邓肯的舞蹈艺术灵魂

    张晓莉
    9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莎多拉·邓肯是19世纪以来美国伟大的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舞蹈艺术理论家、舞蹈哲学家。他用热情与叛逆对对古典芭蕾舞发起挑战,成就了富有生命色彩的现代舞蹈艺术,不仅惊醒了陈旧的古典芭蕾,为正在衰退的古典芭蕾带来新鲜的活力和生命力,为今后舞蹈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大,也为世界舞蹈艺术宝库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遗产。

    伊莎多拉·邓肯现代舞蹈艺术灵魂

    对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的文艺伦理学分析

    曹娜
    10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的一名著名的剧作家和女侦探小说家,同时她也是世界上的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在其作品中,主要包括了66部长篇推理小水,21部中篇和短篇小说选集,15部已经发表的或是已经上演的剧本,还有2部诗集和1部自传;另外,她还曾用阿加莎·克里斯蒂·马洛温这一笔名发表了2部作品,用玛丽·维斯特麦考特这一笔名发表了6部情感小说,同时与侦探俱乐部的会员作家们共同创造了2部长篇推理小说。文章主要就其作者重点进行分析。

    作品文艺伦论理学

    “行部志”与东北地区的人文地理

    葛超
    10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寂是金代中期“国朝文派”重要作家:其一生创作丰富,在金代文坛上卓然成家。王寂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金代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尤以《辽东行部志》、《鸭江行部志》为代表。“行部志”记录了辽东和鸭江地区的人文地理,是研究东北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具有地理学、民俗学、文化学方面的重要价值。

    王寂行部志东北地区人文地理

    浅谈爱伦·坡小说的恐怖之美

    蓝珍仔莫险峰
    10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主题是死亡,他的作品主要描写死亡、恐怖、神秘和宿命,本文主要以文艺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为理论基础,解读爱伦·坡小说中的恐怖美及“变态”美。

    爱伦·坡恐怖美文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

    论元江花腰傣小调的传承与发展

    杨方陈东琴
    105-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腰傣是居住在元江哈尼族、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的一个支系。花腰傣小调是傣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花腰傣小调有助于人们更加了解花腰傣,丰富了傣族文化的多样性。但是,伴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花腰傣小调的淳朴、柔和、自然的特点正受到严重的冲击,有逐渐失传甚至消亡的危险,如何挖掘、传承、发展花腰傣小调,让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保持原有的特色,同时又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花腰傣小调现状传承

    各执异彩的创作特色--论茅盾、巴金作品创作中的差异性

    姚温丽韩坪均郭淑丽
    107-10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茅盾和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但他们在创作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首先,价值取向上,分别以“世态”和“人性”为出发点;以“政治使命”和“生活真实”为旨归;其次,在创作途径上,分别从“冷静”和“激情”的创作思维出发,进而产生了“精雕”与“自然”的不同创作技巧;最后,在创作内容上,茅盾更侧重于“写实”,而巴金则更倾向于“写意”;这些不同虽与他们的生平、经历、接受文化程度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却形成了各持异彩的创作特色。

    茅盾巴金差异性原因

    《管子·地员篇》“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辨析

    章甜
    10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子·地员篇》中的“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历来争议颇多,本文从中国传统思维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剖析,从而逐步梳理出中国传统乐律学中的“四度思维建构体系”。

    “三分损益法”四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