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章
华章

吕钦文

旬刊

1009-5489

jlhuazhang@163.com

0431-85320552,81182781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7520

华章/Journal Huazhang
查看更多>>坚持理论创新,繁荣社会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赵树理小说的语言风格

    王伊灵
    12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树理是一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语言特色,他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民族形式与评书、古典小说等传统文学相融合,形成了风格独特、新颖的大众艺术形式。读赵树理小说会给你一种自然、亲切、清新、朴实、明快之感,好比话家常一般。

    赵树理小说语言风格幽默口语地域乡土

    1911-1949年法国文论在中国的译介综述

    梁云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11-1949年,伴随着国内文坛对外国文学和文论译介的大潮,法国文学和文论也进入我国文学家、翻译家和评论家的视野。本文分析了该时期法国文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现状,并对该期法国文论译介的语料进行梳理,以期客观全面的展现这一时期法国文论的译介状况,指出该领域可能深入展开的研究题材、思路和方法。

    法国文论译介综述

    说《围城》的讽刺特色

    邹佳敏
    12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从艺术价值分析,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少数可以传世的佳作。其创作的基调是讽刺,其语言的独特性也在于强烈的讽刺性,作者全新的创造在于整篇作品没有用说教来揭露他所看到的社会弊病,则是活用讽刺来揭示各个侧面的丑恶。

    围城讽刺特色语言艺术

    冼玉清诗作《悲秋八首》的叙事风格特征

    李小宇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冼玉清是广东著名的女诗人,《悲秋八首》是其诗集《碧琅玕馆诗钞》中的精华之一。文章在论述《悲秋八首》及其创作背景基础上,探讨了冼玉清中期诗作《悲秋八首》的叙事风格特征:寄情于事,诗寓褒贬;见微知著,言随意遣。

    冼玉清叙事风格悲秋八首《碧琅玕馆诗钞》

    风光摄影构图技巧探析

    左秀天
    13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光摄影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摄影艺术,后来又衍生了人文景观的拍摄,包括城市建筑、历史遗迹、生活聚落等,属于多元摄影中的一种,伴随摄影术的诞生而出现。风光摄影构图讲究画面的意境美和人文气息的体现,还要在画面中融入作者的情感和主观意识。本文对风光摄影构图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为风光摄影的理论研究提供帮助。

    风光摄影构图艺术处理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颜筱卓
    13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是朱自清,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特别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他被誉为“美文”的模范。朱自清的散文以缜密、漂亮著称,在结构上力求精略得当、周严圆密,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力求清新朴实,雅俗共赏的作风,在抒情上善于创造以形传神、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朱自清散文艺术美

    浅议《白毛女》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

    曾诗瑶
    13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歌剧在历经了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萌芽期与三十年代的摸索期以后,进入四十年代之后的发展期。其中歌剧《白毛女》的巨大成功,标志着我国新歌剧的发展走上了一条传统艺术形式与西洋创作手法相结合、艺术体裁与社会的革命现实生活相结合、新的艺术形式与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为之后的歌剧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指明了创作方向,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意义非常重大。

    白毛女歌剧发展启示

    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状况窥见

    周博
    13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是一个多元文化力量博弈的过程,这应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守望和改变一直在做着二元转换。人们对它有批评,但更多的还是等待。事实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是一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评奖体制。在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体制下,民族精神的坐标仍在文学作品中存在和定位,经典作品更加广泛的被大众阅读,并且一种走向纯文学的文学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茅盾文学奖评奖体制民族精神纯文学

    走进开封清镇寺中国伊斯兰书法艺术浅析

    白羽尚国立
    13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封地区的清真寺随处都可以见到大量的阿拉伯书法艺术,这些书法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书写方法和审美情趣,也就实现了阿拉伯文书法的中国化。伊斯兰书法艺术传入中国后,历经沧桑,潜移默化,在长期的演变摸索与实践中,已在中国入乡随俗,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华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作为中国伊斯兰宗教和文化艺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伊斯兰书法艺术已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

    开封伊斯兰书法艺术

    浅析《平家物语》中的人物塑造手法

    李嫱
    13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家物语》作为日本物语文学发展后期诞生的战记文学的著作之一,以其栩栩如生的描写和贯穿全文的佛教思想对后世的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著作气势宏伟、篇幅巨大,以平家的家族兴衰史为主线,穿插大量人物传记,运用内心独白和旁观手法相互交融编年体与纪传体相结合的叙述结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各个阶层的生活面貌。本论以其中人物大纳言时忠为切入点,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位置和作用,进一步探究作者对于人物塑造的手法。

    《平家物语》人物塑造衰退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