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社会科学
湖南社会科学

周勇

双月刊

1009-5675

hnsheke01@163.com

0731-84213603

410003

湖南省长沙市德雅路浏河村37号

湖南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Huna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反映改革开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研究为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为两个文明建设,为繁荣社会科学,促进湖南经济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论析

    郑丽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逻辑的学理化阐释,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渊源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立足破解文化的"古今中外"之问,深刻阐明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深刻阐释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境界.从主体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主动,聚焦回答何为"中国特色",主动塑造中华文化主体性,勇敢奔赴新的文化使命.从世界观照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应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锋交流交融,回答了何以通过阐释好中国文化之"道"解决"挨骂"问题,回答了何以塑造中华文明"世界形象"问题,倡导中国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新主张,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自觉、自信、自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理路

    潘莉任凤梅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清醒的文化自觉,将宣传思想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价值提到新高度;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开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马克思主义坚守的新境界;以坚定的文化自为,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到新水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为三者梯次深化、有机统一,整体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文化价值、强调文化认同、致力文化自强的系统性逻辑,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为逻辑理路

    习近平关于海洋经济外交重要论述: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

    付媛丽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作为国际交往与合作的重要通道、纽带及平台始终被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1世纪以来,陆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叠加波谲云诡的海洋局势,使中国的海洋经济外交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对此,为了培育中国参与国际海洋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海洋经济外交相关的世情、国情、海情的最新变化,以开创性的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关于海洋经济外交的重要论述.有关论述的内涵十分丰富,一是明确实现全球海洋资源优势转化的新目标,二是创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框架,三是指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原则,四是提供立足多维范畴开展有关外交活动的新思路.同时有关论述以全新的视角科学解答了中国海洋经济外交中最具长远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方针政策问题,因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一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海洋经济外交论述,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海洋经济外交的战略地位、整体框架及具体举措进行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部署与安排;二是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海洋经济外交理论,构建了涵盖顶层设计、机制保障、指导理念、实施路径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理论遵循;三是引导着中国同有关国家积极开展海洋资源开发合作,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互利共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习近平海洋经济外交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三富三有"的企业家伦理及其价值探论

    王泽应周宇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是习近平总书记冀望于当代中国企业家所应有的伦理精神及对振兴中国经济应有的责任担当的价值论断.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等特质,内在地需要中国企业家培育和弘扬"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伦理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伦理使命,以此锻铸既继承中华文明优良传统又面向现实和未来创新创造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

    "三富三有"企业家伦理财富伦理

    公正、效率、协调: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伦理价值底蕴研究

    牛文浩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所证明的不懈追求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视为自身光荣使命责任,对现代化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如何实现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本土化场域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国内外变革,在经济价值上呈现出独特底蕴:共同富裕中的公平正义性;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效率"价值;国民经济循环所折射的"协调"内涵.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经济伦理价值的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循环超越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科学体系及其逻辑结构和方法论启示

    严小龙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一体系的逻辑结构至少含有三个相互关联的逻辑层次:一是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史观;二是基本原理即城乡关系互动关联论、城乡关系发展趋势论、城乡关系演进动力论、城乡关系融合实现论;三是重要范畴即基于分工的城乡浑然一体与城乡分离的关系、基于所有制的城乡对立与城乡融合的关系、基于时代特征的城市乡村化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其结构特征至少于有如下三个,即人民主体性、历史洞识性、社会整体性.这一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启示主要有: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人民中心",走城乡共同富裕之路;发挥制度优势,走城乡权利平等之路;深化改革举措,走城乡土地同权之路.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科学体系逻辑结构

    马克思国家观的演进逻辑及现实启示

    陈乡陈德祥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国家观的演进经历了萌芽、建构、成熟、完善等不同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视角从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研究立场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研究视域从理性国家转到市民社会、研究方法从理论批判转到实践建构,马克思"理性国家观"逐渐演变成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南的科学国家观.马克思国家观阐明了国家的起源、实质、职能、演进等基本问题,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趋势.在探究马克思国家观演进过程中,洞明其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发展条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夯实国家政权制度基础是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这既是马克思国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

    马克思国家观演进逻辑强国建设

    论东、西方早期文明的本质特征

    刘俊男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C(Z)iviliz(s)ation的本义与"State"(国家)近同,扩展的含义有很多.在古代社会及文明起源研究中,它还有专业术语义,指国家时代的整个社会组织及其创造的各类成果,或指拥有国家机器的时代.从中国与西亚等地的考古发现可知,中国与西亚文明社会的出现大体同步,其标志性事件是:出现了城墙保护的一块民居地,公共事务中出现了人牲、人祭等使用暴力的现象;通过城墙和人民的贫富分化所体现的阶级存在;有突出的大墓及宫殿.在较成熟的文明中,还将有监狱、官制、税收等.

    东亚西亚国家社会组织文明起源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经验

    张世飞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积累的重要经验.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党的领导进行了长达13年的系统探索,形成了包括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等经验.回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领导的实践,总结这一时期坚持党的领导的经验,能够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历史借鉴.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历史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所有制实现形式变革

    李松龄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变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变革为多元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内在需要构建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新型股份制作为所有制创新的实现形式,是对传统股份制的扬弃,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的和谐.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所有制实现形式演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