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外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外技术
红外技术

苏君红(院士)

月刊

1001-8891

irtek@china.com

0871-5105248

650223

昆明市教场东路31号《红外技术》编辑部

红外技术/Journal Infrare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主管,昆明物理研究所、中国兵工学会夜视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技术性学术月刊。本刊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全面反映红热成像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动态、研制进展状况,及其在国防、工农业及国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红外技术的军事应用,红外和热成像观瞄、识别、跟踪、制导,红外警戒与微光夜视技术,红外对抗与反对抗技术是本刊宣传报道的重点。本刊刊登的大量技术报告、基础研究、工艺制作、测试分析、应用、综述、新产品开发等文章,促进了红外技术范畴内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及红外技术研究及应用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运动与模糊特征的红外热成像烟雾检测

    李咸静郝争辉
    325-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雾,排放、泄漏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危及生命生产安全.针对热成像视频对比度低、纹理度差等特点,本文采用烟雾具有运动与模糊特性来进行检测.提出计算每帧图像的噪点度来改进Vibe检测算法的固定阈值,从而可更完整地将移动目标区域检测出来.将整幅图像划分为块区域图像;结合运动区域来提取该区域内的模糊与噪点比值、FFT 计算模糊度所计算特征训练生成烟雾分类器;对实验视频进行检测,平均准确率达到 94.53%.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对焦化企业红外热成像视频烟雾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改进Vibe模糊烟雾特征红外热成像烟雾检测

    基于改进小波阈值函数和全尺度Retinex的红外图像融合增强算法

    童耀南杨海涛曹志奇崔建山...
    33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红外图像增强算法存在信噪比低、细节模糊、清晰度差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改进小波阈值函数和全尺度Retinex的红外图像融合增强算法.首先,为克服尺度参数固定和光线散射导致红外图像退化的问题,利用大气透射率得到Retinex尺度参数的全尺度映射图,从而有效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并将输入图像和使用全尺度Retinex处理后的输入图像作为算法的第一个输入和第二个输入.其次,为解决传统小波阈值函数在图像降噪过程中存在伪影、细节丢失等问题,设计改进小波阈值函数,通过引入尺度因子,在计算每层高频子图小波系数后,能根据该层数自适应调整尺度因子,并引入调节因子,结合指数函数,使该函数不仅能抑制高频子图噪声,还能极大程度保留细节信息.然后,使用小波图像融合的方式融合输入的高频子图和低频子图,进一步提高输出图像的纹理细节.主客观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比其它对比算法具有更好的降噪和细节突出能力,并能提高红外图像的人眼视觉效果.最后,本文算法应用于红外成像模块采集的红外图像增强,效果良好,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实用性.

    改进小波阈值函数全尺度Retinex红外图像增强图像融合

    低能电子轰击引起氧化铝钝化膜BCMOS传感器暗电流变化研究

    闫磊石峰程宏昌焦岗成...
    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能电子(电子能量为 300~1500 eV)轰击引起氧化铝钝化层 BCMOS(Back-thinned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BCMOS)图像传感器暗电流增加问题,设计了电子轰击BCMOS图像传感器实验,经统计发现,对于厚度为 10 nm的氧化铝钝化层BCMOS图像传感器,轰击能量大于 600 eV时暗电流增加速率明显;轰击电子能量不超过 1.5 keV时,暗电流存在最大值,约为 12000 e-/pixel/s;电子轰击后的BCMOS图像传感器在电子干燥柜中静置时,其暗电流呈指数趋势下降.通过分析指出入射电子引起氧化铝钝化层与硅界面处缺陷态增加,是引起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暗电流电子轰击背减薄CMOS氧化铝钝化层

    基于深度学习与域自适应的工件涡流热成像的缺陷检测

    张毅范玉刚
    34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标记的故障样本量小,导致建立的模型故障诊断准确率低,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深度学习与域自适应的工件涡流热成像的缺陷检测方法.首先将注意力机制引入深度残差网络ResNet50中,加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然后将源域和目标域数据送入改进的ResNet50 网络中提取深度特征,并且在网络的全连接层中引入局部最大均值差异,用于缩小两域特征间的分布差异,以此实现相关子域的分布对齐;最后在网络的Softmax分类器中实现对工件金属材料的缺陷检测.在公开的磁瓦数据集和本文实验采集的金属板涡流红外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涡流红外图像的裂纹缺陷检测识别准确率较高,通过t分布随机邻居嵌入方法对分析结果可视化,验证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涡流热成像深度残差网络注意力机制域自适应局部最大均值差异

    采空区遗煤自燃红外非接触探测距离研究

    王晓强米万升杨永辰
    354-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空区遗煤自燃是造成煤矿井下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受井下采空区实际情况限制,现有探测手段无法直接获得遗煤蓄热自燃的真实情况.本文利用红外热成像仪的非接触测温特点,通过测温原理分析、实验系统设计和搭建的手段,开展了贴近井下采空区真实环境的 FOTRIC348 红外热成像仪有效探测距离的测定实验,并进行了井下工程验证.结果表明,区域测温模式、线测温模式和点测温模式中FOTRIC348 的有效探测距离分别为 8~12 m、10~13 m和 9~13 m;井下试验时FOTRIC348的有效探测距离为 10~12 m;对上述探测距离取交集,综合判断FOTRIC348红外热成像仪在判断工作面两顺槽采空区遗煤蓄热自燃阶段的有效探测距离为 10~12 m.该值的确定可为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治措施的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红外热成像采空区煤自燃探测距离工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