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红外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红外技术
红外技术

苏君红(院士)

月刊

1001-8891

irtek@china.com

0871-5105248

650223

昆明市教场东路31号《红外技术》编辑部

红外技术/Journal Infrare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主管,昆明物理研究所、中国兵工学会夜视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技术性学术月刊。本刊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全面反映红热成像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动态、研制进展状况,及其在国防、工农业及国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红外技术的军事应用,红外和热成像观瞄、识别、跟踪、制导,红外警戒与微光夜视技术,红外对抗与反对抗技术是本刊宣传报道的重点。本刊刊登的大量技术报告、基础研究、工艺制作、测试分析、应用、综述、新产品开发等文章,促进了红外技术范畴内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管理及红外技术研究及应用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各向异性滤波的无人机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

    高阳杨磊刘枫琪李宋玉...
    933-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无人机红外图像分辨率,研究基于各向异性滤波的无人机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基于人眼视觉特性自适应设定图像内边缘区域与平滑区域梯度阈值,在此设定下通过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方法去除初始红外图像内平滑区域噪声,并保留与增强图像内边缘区域细节信息,获得去噪后红外图像,向生成对抗网络内输入此图像,经其中生成模型与判别模型的博弈学习,获得最终超分辨率重建红外图像输出.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图像边缘细节保护能力与背景噪声去除能力,综合消噪效果较好,可获得分辨率高、视觉呈现清晰的超分辨率重建红外图像,保障无人机巡检中红外图像的辨识精度与效率.

    各向异性滤波无人机红外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梯度阈值生成对抗网络

    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红外测温校准及温度场重构

    方弘毅罗捷王登奎杨建华...
    940-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航空业的蓬勃发展,航空发动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航空发动机的关键组件,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研制关乎全局.对其温度进行实时、精确的测量监控有助于推动航空发动机叶片相关技术的突破.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温度校准算法和温度场三维重构策略.该工作利用多层感知机网络的函数拟合能力,建立了对目标点精确温度与其周围温度分布的函数关系,并将红外测温的误差控制在 1.24℃.在此基础上,采用投影法和三维点云法向量估计的创新策略,实现了二维红外图像到三维空间位置映射.该方法能从单视角红外图像得到温度场三维重构,重构过程简单,摆脱了对多视角图像的依赖.

    多层感知机红外温度校准温度场重建

    石化企业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实验研究与分析

    迟晓铭
    947-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石化企业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应用问题,对常见气体甲烷、乙烯等开展实验研究,系统性地研究了气体红外吸收特性、气体浓度、背景温度、探测器灵敏度影响因素并分析了气体红外热成像技术与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特点.在实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提出使用建议,为石化企业应用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气体泄漏红外光谱成像热成像影响因素

    锗镀红外增透膜热带海洋环境适应性研究

    王冲文彭廷海罗瑞刘剑...
    957-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增透膜的热带海洋环境适应能力及防水层对膜层的保护作用,将镀有防水层和未镀防水层的两类锗镀红外增透膜样品投放于热带海洋环境中进行棚下自然暴露试验,以 3 个月为一个周期,共试验 4个周期.通过对各周期试验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及透过率进行观察和检测,分析其失效模式、损伤过程和透过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在棚下试验一个周期,膜层均未发生损伤;两个周期后,膜层边缘位置出现点蚀现象,且腐蚀程度随试验时间的增加而变得严重,并由样品边缘向中心逐渐延伸;试验 4个周期后,表面未镀防水层样品边缘腐蚀较为严重,镀防水层样品腐蚀较轻,在3.7~4.8 μm波段的透过率未出现明显衰减,表现出更好的热带海洋环境适应性.

    红外增透膜热带海洋环境适应性

    《红外技术》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964页

    基于反射光谱的薄膜光学常数和厚度测试

    吕永林郑万祥李汝劼张友良...
    965-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薄膜的光学常数(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厚度决定了镀膜零件的光学性能,因此根据实际条件掌握薄膜的光学常数和厚度是膜系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薄膜样品的反射光谱曲线,通过单纯形优化算法拟合反射光谱曲线,借助不同色散模型,构建目标优化函数,获得薄膜光学常数和厚度,拟合结果与采用椭偏仪测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拟合得到的薄膜光学参数及厚度代入反射率理论计算模型,通过理论计算模型得到的反射率曲线和实验测试曲线吻合良好,折射率测试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 1.8%,厚度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大于 0.4%,考虑消光系数的反射光谱拟合曲线与测试曲线相对误差的最大值小于 2%.该方法只需测量薄膜的反射光谱曲线,通过计算就能得到薄膜的光学常数及厚度.该方法测试计算简单、精度高、适用范围广,对光学薄膜结构设计、优化和加工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光学薄膜反射光谱折射率薄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