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陈谦明

双月刊

1000-1182

hxkqyxzz@vip.163.com

028-8550241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4号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学楼8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反映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在防病治病、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发表口腔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病例报告,报道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屏障材料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和骨胶原在后牙区牙槽嵴保存术中的应用:一项1年随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朱湛枫杨婷婷陈沁怡邱伟恩...
    346-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膜和骨胶原作为屏障材料在后牙区牙槽嵴保存术(ARP)术后1年的骨组织保存效果.方法 选取三壁及以上骨缺损需接受后牙区牙槽嵴保存术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至CGF组(12例)和骨胶原组(Collagen组)(12例).2组患者均拔除无法保留后牙,拔牙窝内填充异种移植物骨替代物Bio-Oss®至拔牙前牙槽嵴顶处,CGF组将制取的CGF膜覆盖于骨替代材料上缘并封闭创口,Collagen组采用Bio-Oss® Collagen覆盖并封闭创口.牙槽峭保存术后6个月植入种植体.采用锥形束CT测量分析术后即刻、6个月和1年的垂直牙槽嵴骨高度和水平牙槽嵴骨宽度变化,评估种植术中再植骨率和植体存留率.采用SPSS 2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无1例退出试验或失访,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出血和种植体周病等.术后6个月CGF组的垂直牙槽嵴骨高度减少量低于Collag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CGF组和Collagen组垂直牙槽嵴骨高度的减少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CGF组和Collagen组水平牙槽嵴骨宽度的减少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种植术中再植骨率均为16.7%,植体存留率为100%.结论 CGF膜和Bio-Oss® Collagen作为后牙区牙槽嵴保存术的屏障材料,均能有效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保存牙槽骨.

    牙槽嵴保存术自体浓缩生长因子骨胶原

    人工老化对不同品牌超透氧化锆光学特性的影响

    陈罗娜张鑫田正宇王剑...
    353-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种常用超透氧化锆陶瓷在人工老化前后半透性和颜色的改变,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将6种不同品牌(Wieland、3M ESPE、Amann Girrbach、Kuraray Noritake、爱尔创和贝施美)的超透氧化锆按照厂商产品说明进行切割及烧结,分别以ZNT、LVP、AG、KAT、UPC和BSM命名实验组,以义获嘉铸瓷作为对照组(PLT),制备成直径14 mm、厚度1 mm的试件(n=6),置于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中,在134℃、0.2 MPa的标准环境下分别对各组试件进行4、8、12 h三个时段人工老化处理.采用CIE1976Lab色度系统,用电脑比色仪测量各组试件人工老化前及人工老化4、8、12 h后的CIE L*、a*、b*值,并计算半透明度(TP)及色差(ΔE).结果 老化前各组的TP值从大到小分别为PLT>KAT>AG>ZNT>BSM>UPC>LVP.老化4 h及8 h后,所有实验组的TP值和老化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化12 h后,KAT组和ZNT组的TP值与老化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G组、BSM组、LVP组和UPC组的TP值与老化前相比出现了显著性降低(P<0.05).对照组TP值在不同阶段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且不受老化影响.以ΔE=3.3为肉眼可见色差,老化4 h后所有组∆E均小于3.3,老化8 h后仅有UPC组ΔE略大于3.3,老化12 h后BSM组和UPC组ΔE大于3.3.结论 各品牌超透氧化锆在不同老化时间后,半透性和色差可能会有改变,部分氧化锆材料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半透性呈下降趋势,色差呈上升趋势.

    氧化锆低温老化光学性能半透性色差

    激光及涂层表面处理对氧化锆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

    杜桥牛光良
    359-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r:YAG激光、Nd:YAG激光及硅锆涂层处理氧化锆陶瓷表面对其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用粉末压片机制作直径为18 mm、厚度为1.5 mm的氧化锆预烧结圆形瓷片,按照伪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分别接受不处理烧结(空白对照组)、烧结后氧化铝颗粒喷砂(喷砂组)、烧结后Er:YAG激光照射(Er:YAG激光组)、烧结后Nd:YAG激光照射(Nd:YAG激光组)、硅锆涂层后烧结(硅锆涂层组)表面处理,用树脂粘接剂粘接氧化锆陶瓷与复合树脂柱,用万能测试机进行剪切强度测试,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断裂破坏模式,粗糙度测量仪测量瓷片表面粗糙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表面微观形貌,能谱仪分析表面元素组成.结果 剪切粘接强度测试结果表明,硅锆涂层组的剪切粘接强度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与Er:YAG激光组的粘接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d:YAG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糙度测量结果表明,硅锆涂层组的表面粗糙度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Er:YAG激光组和Nd:YAG激光组的表面粗糙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喷砂组表面可见无规则深浅不同的划痕,Er:YAG激光组表面可见激光作用形成的较大凹坑,较大凹坑中可见散在较小的孔洞,氧化锆晶体结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局部熔融形成的相对平整表面,表面可见大量裂纹.Nd:YAG激光组表面可见激光作用区形成凹坑,凹坑表面可见大量裂纹形成.硅锆涂层组表面可见较为复杂的多孔结构,可见大量"小岛样"结构,"小岛样"结构表面及其周围沟壑内可见大量氧化锆晶粒,晶粒间存在大量微小孔隙.空白对照组、Er:YAG激光组及Nd:YAG激光组表面仅有Zr、O、Y元素,喷砂组表面可见Al元素存在,硅锆涂层组可见较高比例的Si元素.结论 Er:YAG激光及Nd:YAG激光处理氧化锆陶瓷表面可使其粗糙度增加,提高与树脂粘接剂间的粘接强度.硅锆涂层处理能增加氧化锆表面粗糙度和粘接强度,且效果优于喷砂及激光处理.

    氧化锆表面处理粘接强度激光涂层

    一种通用型牙种植导板在牙模上模拟后牙区种植的精度评价

    王瑞斌胥铭章王兰郑紫阳...
    365-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自主研制的通用型牙种植导板、3D打印数字化导板和自由手在牙模后牙区模拟种植的精度.方法 选择10位初级种植医生分别以通用型自研导板、数字化导板和自由手3种方式在下颌模型(35、36、37及46牙缺失)的35、37和46牙位植入3枚种植体,操作2次取平均值.利用锥形束CT评价种植体的实际位置与术前规划位置之间的顶端距离差、根尖距离差、深度差及角度差.结果 自研导板组3个种植位点的顶端距离差、根尖距离差和其余两组无差异(P>0.05),深度差小于数字化导板组(P<0.05),角度差小于自由手组(P<0.05).自研导板组37位点的所有偏差均和35位点无差异(P>0.05),而数字化导板组37位点的深度差和角度差大于35位点(P<0.05).结论 自研的通用型牙种植导板的精度能满足临床后牙区种植的要求.

    种植导板3D打印偏差通用型导板数字化导板

    纯莫氏锥度连接种植系统种植体—基台锁结力及基台下沉量的实验研究

    任碧晖徐业豪戴婕婷郭水根...
    372-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纯莫氏锥度连接种植系统种植体与基台锁结力大小及基台下沉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参考Bicon种植体基台连接设计,制作不同型号的种植体试件及其对应型号的基台,种植体—基台锁结锥度统一为1.5°,锁结深度分别为1.0、2.0、3.0 mm,锁结柱直径分别为2.5、3.0、3.5 mm,种植体外壁厚度分别为0.15、0.30 mm,实验机加载力分别为200、300、400 N,每组至少10枚种植体—基台试件.所有试件均采用万能实验机进行同样的加载方式(指压+指定加载力5次),分别于指压前、指压后、实验机加压5次后测量种植体—基台总高度,计算基台下沉量,最后采用万能实验机拉开种植体与基台,观察并记录其锁结力.结果 实验加载力、锁结深度、锁结柱直径对种植体—基台锁结力及基台下沉量均有影响,种植体—基台锁结力随实验加载力、锁结深度、锁结柱直径的增加而增加(R=0.963、R=0.607、R=0.372),其中实验加载力对种植体—基台锁结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基台下沉量随着实验加载力的增加而增加(R=0.645),随锁结深度、锁结柱直径的增加而减少(R=-0.807、R=-0.280),锁结深度对基台下沉量的影响最为明显.种植体外壁厚度与种植体—基台锁结力大小的变化无明显的相关性,但种植体外壁厚度的增加会减少基台的下沉量,两者呈反比关系.结论 通过调整纯莫氏锥度连接种植体—基台连接设计,增加锁结深度及锁结柱直径,增加基台就位时的加载力大小及加载次数,可以增加种植体—基台锁结力,减少基台松动甚至脱落等问题.同时为防止基台下沉导致后期咬合关系的改变,建议基台就位时加载次数不少于5次,同时建议使用临时修复体及早期只行初步咬合调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再行最终修复及最终的咬合调整.

    牙种植体纯莫氏锥度连接种植体—基台锁结力基台下沉

    不翻瓣种植术与翻瓣种植术对软组织影响的Meta分析

    陈韵伊孙慈吉黎红
    382-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比较不翻瓣种植术与翻瓣种植术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产生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ails、OpenGrey、OpenDoar、Scopus、Ovid等9个数据库,纳入比较不翻瓣种植术与翻瓣种植术修复缺失牙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从2013年1月1日到2023 年8月27日,采用软件RevMan 5.3、Stata 14.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得1 245篇文献,最终纳入1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不翻瓣种植术可产生更好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种植体成功率[均数差(MD)=1.06,95%可信区间(CI)(1.02,1.10),P=0.004]、角化龈宽度变化[MD=0.10,95%CI(0.00,0.20),P=0.04]、探诊深度[MD=-0.60,95%CI(-0.67,-0.53),P<0.000 01]均优于翻瓣种植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牙菌斑指数[标准化均数差(SMD)=-0.41,95%CI(-0.81,0.00),P=0.05]、改良龈沟出血指数[SMD=-0.44,95%CI(-0.78,-0.10),P=0.01]最终合并结果显示优于翻瓣种植术;不翻瓣种植术龈乳头指数高于翻瓣种植术;两者间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翻瓣种植术相比,不翻瓣种植术能实现更高的种植体成功率、更小的角化龈宽度变化、更小的探诊深度,不翻瓣种植术的改良牙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龈乳头指数也存在优势.

    牙种植体不翻瓣翻瓣软组织影响Meta分析

    数字化咬合功能分析指导下的全口精准咬合重建1例

    郭艳玲李嘉鑫刘欣然岳源...
    394-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牙齿磨损、牙列缺损等导致正中(牙合)关系丧失的患者增多,咬合重建的临床需求也在增加.咬合重建是一种通过重新建立均匀稳定的上下牙列咬合关系以恢复口颌系统功能的一种特殊修复方式.如何进行咬合功能分析以实现精准的修复设计与调整是咬合重建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本文报告了1例利用数字化咬合功能分析获取咬合及下颌运动相关参数用于咬合重建修复体设计的病例,达到术前设计、术中调整、术后验证的目的,使得咬合重建进行得更加高效准确.

    数字化咬合功能分析全口咬合重建精准修复前导前伸髁导

    数字化辅助下牙根先脱位拔除上颌第二磨牙根分叉间埋伏第三磨牙1例

    贺兰稀居来提·吾麦尔周子航于健...
    403-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颌阻生第三磨牙多位于上颌结节区,此区域手术操作空间小、视野差.本文报道1例牙冠位于邻牙两牙根之间、与上颌窦关系密切的上颌水平超高位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利用数字化模拟技术三维重建患者部分上颌骨、相关牙齿等毗邻解剖结构,精准制定最佳手术方案,采用牙根先脱位、牙冠后脱位法拔除阻生牙.该法既保护了邻牙牙根,也降低了上颌窦黏膜损伤以及穿孔的风险,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小了手术创伤,符合微创牙槽外科理念,为临床上拔除此类埋伏阻生牙提供了新思路和经验.

    上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上颌结节微创数字化模拟技术

    上颌侧切牙Ⅲ型双牙内陷伴根尖周炎非手术治疗1例

    陈红张荣华赵媛
    409-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内陷是牙胚发育期成釉器或上皮根鞘过度增殖,卷叠入牙乳头引起的牙冠或牙根发育异常.严重内陷的患牙内陷通道与牙髓和牙周组织相通,常引起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其复杂的解剖形态为术前诊断和临床操作增加了难度.本文报道了1例上颌侧切牙Ⅲ型双牙内陷伴根尖周炎的病例,在锥形束CT和显微镜辅助下行非手术治疗,随访1年,患牙无症状,根尖周病变明显缩小.

    双牙内陷根尖周炎显微根管治疗锥形束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