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

陈谦明

双月刊

1000-1182

hxkqyxzz@vip.163.com

028-85502414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4号华西口腔医学院教学楼8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West China Journal of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口腔医学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反映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在防病治病、科学研究及教学等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发表口腔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病例报告,报道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降解镁基金属引导骨再生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良伟韩建民郭传瑸
    415-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降解镁基金属引导骨再生(GBR)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促成骨性能,是治疗颌面部骨缺损的理想植入物.本文对镁基金属引导骨再生膜的现状和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了镁基金属的研究历史及应用领域,随后从镁基金属GBR膜的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和促成骨性能及其机制方面介绍了镁基金属制备GBR膜的应用优势,最后对当前镁基金属GBR膜的局限性及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和展望进行介绍.镁基金属GBR膜在基础和转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为治疗口腔颌面部的骨缺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镁基金属引导骨再生膜降解骨再生临床转化

    拔牙后的感染与防治

    曹钰彬叶立潘剑
    426-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感染是牙拔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拔牙术后感染可表现为局部感染,也可扩散为全身感染.临床上口腔外科医生可通过督促患者加强口腔卫生保健、合理应用抗生素和选择适当的拔牙手术方式来预防拔牙术后感染.对于感染的治疗策略,口腔外科医生应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来制定.对于干槽症、迟发性感染、间隙感染、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等局部组织感染,可通过局部清创处理、治疗性运用抗生素、必要时切开引流等方法来控制感染;对于怀疑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应广泛清创,以减少组织坏死面积;对于接受过放疗或者抗骨吸收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拔牙应遵循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的建议,以减少颌骨坏死等风险;对于全身基础情况较差或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注意鉴别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颅内感染,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中笔者结合文献回顾和临床经验,总结了拔牙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策略,以期为口腔外科同行提供参考.

    牙槽外科牙拔除术干槽症间隙感染预防

    Wnt1-Cre和Pax2-Cre标记的小鼠第一鳃弓颅颌面部神经嵴细胞异质性研究

    徐珏刘双符宏高邵美瑛...
    435-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Wnt1-Cre和Pax2-Cre小鼠特异性标记颅颌面神经嵴细胞(CNCs)迁移到第一鳃弓时的分化异质性及机制.方法 分别收取胚胎期(E)8.0~E9.25 Wnt1-Cre;R26RmTmG及Pax2-Cre;R26RmTmG小鼠胚胎进行整体荧光观察,利用石蜡切片免疫荧光对E15.5的Pax2-Cre;R26RAi9和Wnt1-Cre;R26RAi9小鼠所标记的CNCs在颅面部主要组织器官中的谱系分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E10.5的Wnt1-Cre;R26RmTmG和Pax2-Cre;R26RmTmG小鼠的第一鳃弓组织中CNCs进行单细胞测序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结果 Pax2-Cre和Wnt1-Cre小鼠特异性标记的CNCs均在E8.0自神经板开始迁移,但Pax2-Cre小鼠仅标记迁移到第一鳃弓的CNCs,而Wnt1-Cre同时标记了迁移到第一和第二鳃弓的CNCs;在分化谱系示踪方面,二者皆标记了CNCs分化形成的颅颌面部组织器官的间充质,但Wnt1-Cre在上腭和舌中标记CNCs更多;在第一鳃弓间充质中,Pax2-Cre所标记的CNCs特异性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成骨,而Wnt1-Cre所标记的CNCs特异性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了肢体发育、细胞迁移和成骨,q-PCR结果也证实了两者高表达差异基因参与了以上功能.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Pax2-Cre小鼠可特异性用于第一鳃弓CNCs及其衍生组织成骨方面的研究.

    颅颌面部神经嵴细胞第一鳃弓Wnt1-CrePax2-Cre单细胞测序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芯片挖掘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芒果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宋子毅杨超张云龙张柱江...
    44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芯片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芒果苷(MF)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核心作用靶标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GEO芯片挖掘OSF的潜在治疗靶点,利用数据库预测MF潜在作用靶标和收集OSF疾病靶标,使用EVenn平台绘制维恩图,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互作(PPI)网络,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Cytoscape 3.10.1软件绘制药物—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图,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及可视化.结果 从多种数据库挖掘得到MF潜在靶标356个,OSF疾病靶标360个,选取PPI网络中排名前15个关键靶蛋白,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F治疗OSF主要涉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MF与丝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核心靶点有较佳结合活性.结论 MF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对OSF发挥治疗作用.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芒果苷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钛表面不同改性处理后修饰胶原对体外成骨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董丹妮黄艳玲赖颖真尹戈...
    452-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纯钛表面分别进行碱蚀、碱蚀后硅烷化、碱蚀后多巴胺修饰等不同方式改性后在其表面制备生物胶原蛋白涂层,评价钛表面不同改性处理后胶原修饰的方案对细胞增殖黏附与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胶原蛋白通过交联剂作用附着于纯钛(Ti-C)、碱蚀钛片(Ti-Na-C)、碱蚀后硅烷化修饰钛片(Ti-A-C)及碱蚀后多巴胺修饰钛片表面(Ti-D-C),以纯钛为对照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材料表面微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材料表面元素组成,表面接触角测量仪评估材料表面亲水性.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通过CCK-8、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及定量检测评价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黏附与成骨分化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Ⅰ型胶原蛋白(COL-1)、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SEM与XPS结果表明胶原已成功修饰于钛片表面,Ti-Na-C组有较厚的胶原纤维层覆盖.表面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除了Ti-Na-C组与Ti-Na组的接触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胶原修饰后的材料表面具有更好的亲水性.CCK-8结果显示各组材料均无明显细胞毒性,胶原修饰后的材料表面成骨细胞增殖高于相应的未经胶原修饰材料;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可见,胶原修饰后材料表面细胞铺展面积更大;ALP染色与茜素红染色结果均提示,Ti-Na-C组体外成骨效果最佳,茜素红定量结果显示Ti-Na-C组吸光度值最高;RT-qPCR检测结果显示Ti-Na-C组的OPN基因表达量最高.结论 在碱蚀、碱蚀后硅烷化、碱蚀后多巴胺修饰等对钛表面进行不同改性处理后修饰胶原的方案中,钛表面经过碱蚀处理后直接修饰胶原的方法最有利于MC3T3-E1黏附铺展、增殖与成骨分化,可作为胶原修饰的方案.

    胶原成骨细胞成骨

    激光工艺参数对激光选区熔化牙科钴铬合金孔隙、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

    桑磊颜家振李宁辛成来...
    462-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应对义齿加工厂在制备基于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的牙科钴铬合金口腔修复体时因高孔隙率引发的质量问题,探究了不同成型工艺参数对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机制,并据此精确界定了能够有效降低缺陷的口腔修复体成型工艺参数范围.方法 通过调整SLM过程中的打印参数,探讨激光功率、扫描速度以及扫描间距对牙科钴铬合金成型件孔隙特性、表面粗糙度及硬度的影响.借助金相微观分析结合图像分析和熔池模拟技术,揭示孔隙的形成机制,并阐明了SLM牙科钴铬合金孔隙率与能量密度之间的关联.结果 线能量密度高于0.18 J/mm时,熔池底部易出现气孔缺陷;激光能量密度低于0.13 J/mm时,熔池间隙内则因粉末未充分熔化而产生缺陷.尤其是当线能量密度超出0.30 J/mm或低于0.12 J/mm的阈值时,孔隙率显著升高至超过1%.此外,SLM牙科钴铬合金的自由面粗糙度与能量密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宏观硬度与孔隙率之间呈反比关系.结论 基于本研究采用的原材料及成型设备条件,成功确定了SLM成型件孔隙率低于1%的关键工艺参数.具体而言,这些关键参数涵盖了线能量密度,其取值范围为0.13~0.30 J/mm,同时,扫描间距应严格控制在90 μm以下.

    激光选区熔化口腔修复体牙科钴铬合金

    骨板翻盖术联合可吸收板固定治疗下颌骨大型囊肿的效果观察

    胡一帆孙清妍王晨燚翟孝庭...
    470-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骨板翻盖术联合可吸收板治疗口腔颌面部大型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大型下颌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口内入路行骨板翻盖术,术后3、6和9个月定期随访进行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观察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检查,评估该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11例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下颌骨大型囊肿进行了评估.术前测量唇(颊)侧皮质骨的平均厚度约为(1.98±0.37)mm,骨板最薄处厚度平均为(0.73±0.17)mm,骨板最薄处约0.51 mm.术中囊腔均显露良好,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创口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3、6、9个月的囊肿缩小率分别约为20.01%、41.76%、73.41%.用CBCT和MIMICS软件测量颌骨的骨质密度,术后3、6、9个月囊肿区成骨密度约为313.78、555.85、657.45 HU.患者和观察者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颌面部外形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骨板翻盖术是治疗唇(颊)侧皮质骨存在的口腔颌面部大型下颌骨囊肿的有效方法.

    下颌骨大型囊肿骨板翻盖术骨愈合治疗效果

    书讯

    475,493,530,537页

    瑞马唑仑在阻生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巴凯倪端杜若冰魏雪琴...
    476-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和咪达唑仑在阻生牙拔除术中的镇静效果,以期为牙科焦虑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镇静治疗.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接受静脉镇静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患者平均分配到瑞马唑仑组或咪达唑仑组.患者在行神经阻滞麻醉前使用瑞马唑仑或咪达唑仑进行预先镇静,记录并分析镇静起效、术后苏醒及完全恢复时间,手术前后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评分,医患满意度,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点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趋势.结果 与咪达唑仑组相比,瑞马唑仑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术后苏醒及完全恢复时间显著缩短,术后MDAS评分显著降低,医患满意度显著提高,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马唑仑起效和恢复更快,缓解牙科焦虑效果更好,医患满意度更高,在牙科焦虑患者镇静治疗时具有明显的优势.

    瑞马唑仑咪达唑仑牙拔除术牙科焦虑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黄建波梅子彧黄罡郭亚林...
    481-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牙列缺损肯氏Ⅰ、Ⅱ类可摘局部义齿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