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湘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湘论坛
湖湘论坛

双月刊

1004-3160

bjb@hxlt.sina.net

0731-82780149

410006

长沙市岳麓区白云路386号

湖湘论坛/Journal Huxiang Foru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直面社会现实,探讨兴湘方略,昌明学术理论,营建精神家园”为办刊宗旨。自1978年创刊以来,刊发的反映社会焦点、热点、现实问题,剖析理论难点问题的文章深受各界读者好评。是党政干部、企业家、社会科学工作者了解社会,学习理论,开阔思维,培养素质,提高能力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全球文明倡议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厚重文明特性

    杨增岽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应时而来,统筹把握人类发展大势,以思想真理之光照亮了人类文明前行之路.全球文明倡议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明领域的时代方案,其生发于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之中,立足百年变局的现实需要,践行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其内涵的"四个倡导"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人类文明之问的科学解答.这一倡议以"一带一路"为实践载体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求人类文明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文明倡议是对西方现代文明逻辑的超越,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性、现实性、人民性、前瞻性、真理性、进步性的文明特性,呼吁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亟须携手应对关乎整个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挑战,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结构与理路探析

    王增智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时代最新理论成果.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问题域、方法论及世界意义切入,深入探讨这一文化思想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理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历史条件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要求;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以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而"结合"的方法论则阐释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机制及"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并从解决世界困境视角剖析为人类文明发展所作出的新贡献等,有助于我们从更宏阔的历史纵深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性视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性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使命"两个结合"

    精髓·特质·旨归: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维阐读

    颜军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及其建设规律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及其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严谨的逻辑结构,对文化价值的多维阐释、文化自信的高度强调以及对文化主体性的深入阐发可以理解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石、内核和主线.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彰显了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理论胸怀,蕴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彰显深厚的人民情怀.我们有必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现实遵循,坚持文化主体性,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两个结合",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道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精髓理论特质实践旨归

    新质生产力的伦理向度解构

    李桂花李旭东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经典生产力概念的内涵创新与时代发展,是一个包含丰富伦理结构、明确伦理指向和鲜明伦理特征的"伦理实体".首先,新质生产力的内在伦理结构表征为四个维度:科技伦理、劳动伦理、生态伦理以及国际伦理.其次,新质生产力具有明确的伦理实践指向,它要求在新发展阶段上遵循技术正义,区分技术的进步性与负面性;坚持劳动正义,着眼劳动的解放性与流放性;遵循生态正义,协调自然的和谐性与索取性;捍卫国际正义,兼顾世界的发展性与和平性.最后,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伦理特征,它具备内在"善"与工具"善"高度契合的伦理内核、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解放伦理立场、自强内敛与和平外修辩证统一的伦理气质.

    新质生产力伦理向度正义,新质战斗力

    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宋虹桥张夏恒
    4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主导,融合新技术、新价值并形成新产业,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未来方向,具有创新性、融合性、高效性和绿色性等特征.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能够驱动生产方式变革、资源优化配置、商业模式创新,塑造平台型企业新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与组织模式变革.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为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产业支撑;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保障;构建数据要素产权制度体系,为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系统构建,为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绿色保障;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为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资金保障;坚持对外开放和合作共赢,为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国际力量支撑.

    数字化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三个结合"

    沈江平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旗帜、事关道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塑造.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主"与"次"结合、"内"与"外"结合、"实"与"虚"结合的关系,有助于将主导意识形态持续向主流意识形态转化的制度化,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助于统筹两个大局,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外传播效应;有利于促进意识形态工作思维方式的转变,形成网上网下意识形态同心圆.归根到底,"三个结合"能够凝心聚力、统筹大局,推动思维方式转变,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略工程的逐步实现.

    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刘忠轶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既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也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统筹发展和安全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动态性、协调性和实践性特征,其理论逻辑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递进式阐述.在理论逻辑阐释基础上,从突出政治引领全局、加速科技应用转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四个方面,对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实践路径进行探索,可为新时期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统筹发展和安全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

    行政法发展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匡成肖北庚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行政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完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行政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结构相互契合,其体系化发展必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行政法发展应遵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政法理这一根本准则,采取硬法与软法相统一的融入方式,突出重点领域行政基本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政法法治建设融入方式

    以"四全"要求完善从严治党体系

    孟保芹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是强化管党治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和大党治理规律,也把握了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的阶段性和时代性特征.新时代,体系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内容上全涵盖"确保了全面从严治党在党的各个建设领域的广泛落实;"对象上全覆盖"强调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是从严治党的对象,确保没有"局外人";"责任上全链条"强化了从中央到基层党组织的责任,确保形成严密的责任体系;"制度上全贯通"突出了通过健全党内法规和制度,实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目标."四全"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全涵盖全覆盖全链条全贯通

    打造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全国重要增长极——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路径的探讨

    张富泉周建华
    10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作为长江中游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人口经济大省,要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与生产力布局,往北消除长株潭对接武汉的"飞地",往南解决长株潭"绿心"产业空壳问题,协同长株潭岳,合力打造长沙大都市,打造武汉—长株潭(长沙)双城都市圈全国重要增长极.本文通过实证与大数据分析,阐明在对接国家战略规划的同时,还可放大长沙低房价优势,引导更多人才和务工者回湘购房,形成新的产业集聚绿洲效应,加快湖南崛起并跻身现代化共富强省行列.

    长江经济带战略武汉—长沙双城都市圈长沙大都市湖南湘江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