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杨学明

双月刊

1674-0068

cjcp@ustc.edu.cn

0551-63601122

230026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学报编辑部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国内外有关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科研成果等,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服务。本刊以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人为主要对象,为他们开辟发表新理论、新成果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uO-低电子态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胡高明李珍刘文莉张强...
    863-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研究了CuO-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实验上利用高分辨光电子成像技术,获得了X1∑+态和a3∏态振动和电子自旋分裂的能级结构.基于包含自旋-轨道耦合作用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对实验获得的光电子谱精细结构进行了标识,并证实前人文献提出的CuO-分子存在强电子相关作用.进一步结合实验获得光电子角分布,发现X1∑+态的Cu-O键表现出离子-共价键作用共存的特征,且以离子键作用为主;而a3∏态的Cu-O键则表现为典型的离子键特征.

    CuO-光电子成像自旋-轨道耦合离子键/共价键

    基于有机阳离子调控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中的激子光致发光机理研究

    叶春寅周玉杰江申龙张群...
    869-877,中插27-中插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基于有机阳离子调控设计的四个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即(DMAEA)Pb2I6、(DMAPA)PbI4、(DEAEA)Pb2I6和(DE APA)Pb5I18),开展了激子光致发光机理研究.以(DMAEA)Pb2I6中的DMAEA(2-N,N-二甲氨基-1-乙胺,可被视为一种"烷基化氨")为原型,其他三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仅在DMAEA的"头部"或/和"尾部"增加了一个或多个CH2基团.首先,构建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评估了相应的结构畸变.然后,进行了稳态/瞬态吸收和发射光谱表征,辅以能带结构计算,确认了两种不同的激子光致发光机理.这两种激子光致发光机理分别是(DMAPA)PbI4中的由自由激子主导的激子光致发光发射和(DMAEA)Pb2I6、(DEAEA)Pb2I6、(DEAPA)4Pb5I18中的由自陷激子主导的激子光致发光发射.此外,还对后三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所涉自陷激子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该工作对基于有机阳离子工程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相关发光应用的性能优化.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有机阳离子工程结构畸变光致发光自由激子自陷激子超快光谱

    光催化α-酮酸自由基酰化反应初始淬灭过程的机理研究:一种提高量子效率的通用策略

    林志聪李佳璐陈辰丽周礼楠...
    87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光催化α-酮酸脱羧生成酰基自由基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在有机合成中具有潜力的新策略.鉴于该过程量子效率的研究不足,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深入探讨了关键步骤的机制与动力学特性.通过时间分辨光谱技术,分析了代表性光催化剂(IrⅢ、EY、RB、4CzPN)的激发态性质及在初始淬灭过程中的表现.研究发现,RB在三重态下尤为活跃,而EY和4CzPN则在单重态下发挥作用,且各催化剂的淬灭效率与α-酮酸浓度密切相关.结合稳态色谱实验,确定了各催化剂的量子效率排序(IrⅢ>RBH>EYH>4CzPN),并指出在无氧条件下,IrⅢ/RBH系统可能实现最优的量子效率.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光催化α-酮酸脱羧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高效的光催化有机合成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分子反应动力学时间分辨光谱电子转移猝灭机制光催化有机反应

    3-糠醛的激发态超快动力学研究

    吴文平田宇欢贺志刚杨栋元...
    893-900,后插1-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3-糠醛分子是呋喃分子的一个醛基取代衍生物,其呋喃环上3号位的氢原子被醛基所取代.本文试图利用飞秒时间分辨光电子成像的实验方法研究3-糠醛分子S2(1ππ*)态的超快衰变动力学.在259.5,238.6和218.3 nm的泵浦激发波长下,讨论了两种可能的S2(1ππ*)态衰变机制.具体而言,暂时更倾向于以下机制.一部分S2(1ππ*)态上的波包经历了亚皮秒的弛豫过程布居到了S1(1nπ*)态,随后在大概4 ps时间尺度下发生了由S1(1nπ*)态到T2(3ππ*)态的系间窜越.而T2(3ππ*)态的进一步衰变过程与其振动能量密切相关.对于259.5,238.6和218.3 nm初始激发波长,T2(3ππ*)态的寿命分别为 1.6±0.2 ns,280±30 ps和50±10 ps.

    飞秒时间分辨光电子成像超快衰变动力学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封3页

    中文摘要

    后插5-后插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