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

沈延昌

月刊

0567-7351

bianji@mail.sioc.ac.cn

021-54925243,54925244,54925245

200032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化学学报/Journal Acta Chim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化学学术期刊,在国内外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蓬勃发展的有机氟化学

    胡金波
    103-104页

    钯催化下杂芳基溴代物与偕二氟烯丙基硼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

    张大伟赵海洋冯笑甜顾玉诚...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二叔丁基苯基膦预配位的氯化钯(P(t-Bu)2Ph)2·PdCl2为催化剂,实现了钯催化下偕二氟烯丙基硼试剂与杂芳基溴代物的偶联反应.该方法不仅体系简单,反应效率高,区域选择性优秀,可以克量级制备产物,而且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适用于一系列不同类型的杂环底物,为合成偕二氟烯丙基杂芳烃化合物提供了一种高效方法.

    钯催化偕二氟烯丙基化杂芳基溴代物偶联反应

    氟烷基亚磺酸钠盐电化学合成α-氟烷基酮

    李珊路俊欣刘杰蒋绿齐...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一种烯烃在电催化条件下和三氟甲基亚磺酸钠盐反应生成a-三氟甲基酮的方法.三氟甲基亚磺酸钠盐通过在阳极氧化产生三氟甲基自由基进攻烯烃双键,再在空气氛围下氧化得到目标产物.该反应底物适用性良好,反应条件温和,和传统方法相比,利用电催化实现这一过程避免了过氧化剂或昂贵的光催化剂的使用.此外,用二氟甲基亚磺酸钠盐作为试剂时,还可以将该反应应用到α-二氟甲基酮的合成上.

    电催化自由基三氟甲基亚磺酸钠三氟甲基酮

    基于二氟卡宾转化的芳基和烯基碘化物的三氟甲硫基化

    郑剑林锦鸿肖吉昌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氟卡宾在有机氟化物的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前的发现,二氟卡宾能与硫单质反应产生硫代氟光气,这对二氟卡宾化学的新发现以及硫代氟光气的应用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利用这一路径已经实现了端基炔烃和烷基卤化物的三氟甲硫基化.在此,继续深入研究这一路径在合成上的应用,并实现了芳基和烯基碘化物的三氟甲硫基化.三氟甲硫基化是有机氟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常用方法一般需要使用含CF3S基团的昂贵试剂.在该方法中,CF3S基团是由二氟卡宾、硫单质和氟离子现场产生的,所用试剂都廉价易得.

    二氟卡宾硫代氟光气三氟甲硫基化芳基碘化物烯基碘化物

    自由基Brook重排调控的α-氟烷基-α-硅基甲醇参与的烯烃双官能团化反应

    邓沈娜彭常春牛云宏许云...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α-氟烷基醇是药物分子的重要结构单元.以锰络合物为催化剂,以α-氟烷基-α-硅基甲醇为试剂,通过自由基Brook重排,对烯烃进行双官能团化的三组分反应模块化合成了 α-氟烷基醇化合物.该反应操作简单,底物普适性良好,能够进行克级规模的制备,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自由基Brook重排烯烃双官能团化三组分反应锰催化

    三氟氯乙烯与甲基异丙烯基醚的光诱导共聚反应

    易敬霖陈茂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聚合物综合性能优异,在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氟氯乙烯(chlorotrifluoroethylene,CTFE)与乙烯基醚共聚物被用于高性能涂料,但其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对应用场景带来了局限.在本工作中,发展了 CTFE与甲基异丙烯基醚(methyl isopropenyl ether,MIE)的光照自由基共聚反应,在室温常压条件下合成了全新化学结构的氟烯烃与烯基醚共聚物.聚合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与交替共聚特征,通过控制链转移剂用量与MIE转化率可合成不同分子量的共聚物,表明该聚合反应具备一定的可控性,但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宽、链末端保真度有限.在此基础上,本工作首次揭示了 CTFE-MIE共聚物比CTFE-乙烯基乙醚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近50 ℃,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高性能氟聚合物材料.

    氟聚合物共聚物光照聚合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三氟氯乙烯

    "陈试剂"作为三氟甲基源机理的理论研究

    黄广龙薛小松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FSO2CF2CO2Me(MFSDA)是陈庆云院士课题组于1989年开发的一种十分有效的三氟甲基化试剂,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有着广泛地应用,是我国有机氟化学领域早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该试剂也被命名为"陈试剂".此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碘化亚铜介导"陈试剂"形成三氟甲基亚铜的反应机理.计算结果揭示了反应中碘化亚铜催化剂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碘负离子通过进攻"陈试剂"中具有亲电性的甲基启动反应;另一方面一价铜阳离子络合物捕获原位生成二氟卡宾形成二氟卡宾亚铜中间体.发现与过去普遍假设的机理不同,(1)关键的脱羧过程并不需要一价铜阳离子参与,(2)三氟甲基是通过二氟卡宾亚铜中间体与氟离子络合后形成,而非二氟卡宾直接捕获氟离子.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陈试剂"形成三氟甲基源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发基于"陈试剂"的新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氟磺酰二氟乙酸甲酯陈试剂三氟甲基化试剂反应机理

    结合容错编码的量子化学分布式计算

    李宁徐丽娜方国勇马英晋...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尺度模拟、机器学习等前沿应用的兴起,分布式计算越发成为重要的计算研究手段.然而分布式计算由于多节点导致的软硬件局限,在科学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应用仍会存在一些问题.本工作将编码分布式计算应用到量子化学领域,通过借鉴梯度编码方案,一方面解决分布式量子化学计算中的掉队节点问题;另一方面增加量子化学分布式计算的自动纠错能力,减少计算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以期实现自动化的容错量子化学计算.此外,也提出了编码复用的计算思路,能够简单有效地使用更多的计算资源在设定的容错能力上进行分布式计算.最后将此计算方案应用到计算P38蛋白与配体的结合能上,将使用编码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此方案的准确性及其在自动化容错量子化学计算方面的应用潜力.

    量子化学计算编码计算梯度编码容错自动化结合能

    微量量热法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

    顾晓瑜李进孙千王朝阳...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力锂离子电池(LIB)的安全问题,尤其是热失控这一频发的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乘车人员的安全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本工作使用C80微量量热仪准确测量了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内在产热,通过研究分析不同质量比例的负极-电解液产热及不同质量比例的正极-负极产热,明确了 LIB在热失控阶段的主要反应分为负极与电解液反应放热(130~200 ℃),三元镍钴锰酸锂(NCM)正极释氧与负极反应放热(200~240 ℃)和磷酸铁锂(LFP)正极释氧与负极反应放热(240~300 ℃)等.通过使用去卷积数学方法对不同质量比例的负极-电解液及不同质量比例的正极-负极产热分析研究表明,在商用锂电池注液系数条件下,电解液会优先与负极反应且被全部消耗,剩余嵌锂负极会进一步与正极反应放热,且反应热与正极材料特性密切相关.残余正极物质虽然结构坍塌仍会释氧,但由于缺少与之反应的负极或电解液,热量不会再明显增加.通过对不同荷电状态(SOC)及不同类型的锂电池主材进行产热测试,能更好地指导电极材料的改性和电池组装的开发设计,从而提高LIB整体热稳定性和安全性,最终获得整包和新能源车的安全提高.

    锂离子电池微量量热仪产热镍钴锰酸锂磷酸铁锂

    一例钴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高效降解水中亚甲基蓝研究

    刘洋高丰琴马占营张引莉...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净化领域,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工艺因其高选择性和氧化优势应用潜力巨大.开发高性能过氧单硫酸盐(PMS)催化剂是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热点.此工作中,选用5,5'-二苯醚间苯二甲酸(H4odip)和Co2+离子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得到一例新的钴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o(μ6-odip)0.5(μ2-OH2)0.5(H2O)2·1.5H2O(1).该化合物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优良且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性.通过X-射线单晶和粉末衍射、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及组成.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6101(9)nm,b=1.5508(10)nm,c=0.9660(6)nm,α=90°,β=112.70(2)°,γ=90°.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1活化过氧单硫酸盐降解水中亚甲基蓝(MB)的性能进行测试,系统研究了 1的负载量、过氧单硫酸盐的浓度、反应温度和溶液pH对染料降解性能的影响.综合化学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证明在1/PMS反应体系中催化降解MB的主要活性氧物种(ROS)有SO4·-,·OH和1O2,但O2·-对MB的催化降解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催化PMS过程中可作为一种高效且可重复使用的新型多相催化剂用于染料废水的修复处理.

    金属有机框架晶体结构过氧单硫酸盐亚甲基蓝催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