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

沈延昌

月刊

0567-7351

bianji@mail.sioc.ac.cn

021-54925243,54925244,54925245

200032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化学学报/Journal Acta Chim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化学学术期刊,在国内外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铑催化苯甲酰亚胺导向C—H活化合成茚[1,2-c]异喹啉-11-酮

    黄佳鑫刘敏徐辉戴辉雄...
    565-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茚并[1,2-c]异喹啉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杂环骨架,在药物化学、有机光电材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工作以苯甲酰亚胺乙酯及α-重氮-1,3-二酮为底物,通过金属铑催化,构建了茚[1,2-c]异喹啉酮骨架.进一步通过还原反应,高效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茚并[1,2-c]异喹啉产物.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普适性和官能团兼容性.机理试验表明该反应可能经历了五元环铑中间体,且碳氢键活化为反应的决速步.

    茚并[1,2-c]异喹啉C—H键活化铑催化

    静电纺丝法制备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电解质膜用于电化学执行器

    汪莎莎孟鹏辉李阳邓慧婵...
    570-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两种具有不同纤维直径的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电解质薄膜用于电化学执行器.相比于滴涂薄膜,电纺薄膜具有出色的柔韧性和大量孔隙结构,其中粗纤维薄膜(PVDF-HFP 22%(w))表现出更好的拉伸断裂应力(7.52 MPa)、拉伸断裂伸长率(235%)和器件面电容(39.8 mF·cm-2).在±0.5 V,0.1 Hz的低驱动电压下,粗纤维薄膜制备的电化学执行器的驱动位移为9.6 mm,相比于细纤维执行器的6.5 mm和滴涂薄膜执行器的2.6 mm分别提升了 1.48倍和3.69倍.当电压升高到±2 V,0.1 Hz时,粗纤维薄膜执行器驱动位移为24.3 mm,分别是细纤维执行器的1.19倍和滴涂样品的1.46倍.该工作为制备大驱动位移电化学执行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静电纺丝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电解质膜电化学执行器纤维直径

    爪形氨基酚氧基锌氯化物催化环氧化物和酸酐共聚研究

    王海成马海燕
    577-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工作合成了一系列基于爪形氨基酚氧基配体的新型锌氯化物,均通过1HNMR、13C NMR以及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且典型络合物通过X-ray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空间配位结构.利用上述络合物实现了催化环氧环己烷、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和邻苯二甲酸酐的共聚反应.在共聚过程中均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以及高酯链节选择性(>99%),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交替共聚物.典型络合物Zn1在80 ℃下催化环氧环己烷和邻苯二甲酸酐共聚时,TOFPA值可达到490 h-1,在相同条件下催化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和邻苯二甲酸酐共聚时,TOFPA值可达到848 h-1.研究表明,共聚反应可能通过环氧化物在亲核试剂进攻下开环引发,经后续重复的酸酐和环氧化物交替插入得到高酯链节含量共聚物.

    爪形氨基酚氧基锌氯化物环氧化物酸酐共聚酯链节选择性

    1,5-二氨基蒽醌(AAQ)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性能研究

    王筑城刘磊朱梦媛孙悦...
    589-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共轭小分子材料1,5-二氨基蒽醌(AAQ)作为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有机正极材料,由于其制备简便、理论比容量较高和循环性能比较稳定等优点,成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研究重点.然而,由于其本征材料导电性较差并在电解液中存在溶解等现象,影响了其电化学性能,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本工作采用超声法将AAQ分散在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MOFs)-氮掺杂多孔碳(ZIF-8C)内,再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了多孔碳骨架复合材料AAQ@ZIF-8C;并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出了聚丙烯酸(PAA)和聚苯胺(PAN)有机结合的共混物(PAA-PAN);最后通过球磨法将上述材料混合,制备出AAQ@ZIF-8C/PAA-PAN复合电极材料,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及交流阻抗法等对复合电极材料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形貌分析及电化学性能测试.PAA-PAN与AAQ@ZIF-8C结合后,形成了导电互穿网络结构,既提高了电极活性材料AAQ的导电性,同时又抑制了 AAQ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另外,具有多孔的ZIF-8C骨架材料有利于电解质离子的快速扩散和迁移,提高了电池的可逆容量.用该复合电极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在0.1 C库伦倍率下充放电,可逆容量达203 mAh·g-1,接近其理论比容量225 mAh·g-1,经过200次循环后,可逆容量仍达195 mAh·g-1,库仑效率达95%.

    1,5-二氨基蒽醌ZIF-8C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导电粘合剂锂离子电池

    微波响应型CMF@CoS2/MoS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用于木质素蒸气的催化重整

    付祎帅王文亮苗晖陈育彤...
    596-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NH4)3[CoMo6O24H6]·6H2O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微波响应型CMF@CoS2/MoS2催化剂.当微波频率为2.45 GHz时,催化剂拥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性能(介电损耗正切角值0.23),证明了其拥有优异的微波响应能力.木质素蒸气微波辅助催化解聚(MACD)实验表明,CMF@CoS2/MoS2显著提高了单酚产率(59.30%)和苯酚选择性(24.69%).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表明,CMF@CoS2/MoS2由于其优异的微波吸收性,能够通过"热点效应"增强局部反应温度,使木质素蒸气(570 ℃)吸附于高温CoS2/MoS2活性组分(910 ℃)表面进一步促进其催化重整.本工作开发的新型微波响应型CMF@CoS2/MoS2催化剂为从木质素炼制高价值酚类平台化合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木质素微波单酚苯酚催化剂

    含旋轨耦合的耦合簇方法中的基组选择

    易书禾王繁
    604-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论小核能量一致赝势是流行的相对论效应处理方法,但是除dhf-nZVPP-2c基组外,针对此赝势开发基组时都没考虑旋轨耦合效应(SOC),而dhf-nZVPP-2c的可靠性也主要在密度泛函计算中进行了验证.本工作采用以标量相对论Hartree-Fock波函数为参考态的SOC-CCSD(T)方法结合此类赝势,考察5s5p电子及各种基函数对第六周期闭壳层双原子分子性质,特别是SOC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要可靠计算SOC效应,在SOC-CCSD(T)计算中要考虑5s5p电子.cc-pVnZ-PP基组和dhf-nZVPP基组不能得到可靠的SOC效应,而dhf-nZVPP-2c和cc-pwCVnZ-PP基组则能合理描述这些体系的SOC效应.这两套基组对重元素体系性质的误差与相应基组中基函数数目一致,顺序为:dhf-TZVPP-2c,cc-pwCVTZ,dhf-QZVPP-2c,cc-pwCVQZ,cc-pwCV5Z.对这些重元素体系,要用dhf-QZVPP-2c基组才能得到高精度的键长和谐振频率,但是对于解离能,即使cc-pwCVQZ基组仍有一定误差.

    基函数旋轨耦合效应耦合簇理论相对论效应电子相关

    双功能化合物靶向降解免疫检查点蛋白PD-L1

    陈从丽师怀怀郝芮房丽晶...
    613-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整合素促进的靶蛋白溶酶体降解策略,设计合成了识别整合素受体αvβ3的小分子Gua-Azide以替代c(RGDyK)环肽,通过连接子使其与PD-L1抑制剂BMS-8相连,形成双功能小分子降解剂.该降解剂能够通过内吞-溶酶体途径靶向降解细胞膜上的PD-L1靶标蛋白,为开发癌症免疫治疗相关小分子药物开辟了新途径.

    蛋白质靶向降解IFLD策略双功能降解剂PD-L1肿瘤免疫治疗

    CoNi-MOF-74/泡沫镍衍生的CoNi@C/NF复合物用于高效有机电合成

    王南南陈玉贞
    62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催化有机合成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合成方法,是替代工业上传统化学品合成的最佳选择,但目前大多以半反应为主.为了实现能源投资效益最大化,两电极同时进行有机物的电转化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电极材料需要满足两端反应同步高效进行,并总电子转移数保持一致.因此,合成廉价、高效以及高稳定性的多功能电催化剂是十分必要的.此研究中,以泡沫镍(NF)为镍源和模板,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原位生长CoNi-MOF获得CoNi-MOF-74/NF材料.以CoNi-MOF-74/NF为前驱体,在20%H2/Ar混合气、400 ℃下煅烧得到NF负载的碳包裹CoNi合金纳米颗粒(CoNi@C/NF).该杂化材料不仅在三电极体系中对苯甲醇氧化成苯甲酸和硝基苯还原制苯胺这些半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对两电极体系即阳极的电氧化苯甲醇和阴极的电还原硝基苯都能实现99%产率.利用有限的催化剂及电量生产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创建可持续的有机合成体系,为设计多功能电极材料在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领域开辟了新的思路.

    金属有机框架过渡金属电催化苯甲醇氧化硝基苯还原

    适用于活性化合物靶点鉴定的无标记蛋白质分析方法

    吕博海勾文峰许飞飞李艳丽...
    629-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活性有效成分被发现,探寻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鉴定它们有效靶点的需求逐渐增加.化学生物学作为近年来新发展的一门交叉学科,是承担此项任务的最佳选择.其中多种无标记蛋白质分析方法通过研究活性分子化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蛋白的化学物理性质,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这些方法通过检测活性化合物对蛋白质的热稳定性、酶敏感性和分子结构引起的改变,以及结合光谱、质谱分析等相关技术,来评估活性化合物的选择性和作用范围,减少脱靶风险.总结了多种适用于靶点鉴定的无标记蛋白质分析方法,对药物的靶点发现具有参考意义.

    靶点鉴定无标记蛋白质分析热力学作用配体结合荧光报告

    有机催化吲哚碳环官能团化研究进展

    郑灏宁刘金宇
    641-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吲哚骨架在药物分子、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中普遍存在,因而引起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由于吲哚骨架的电子云密度特性,使其反应位点多集中于五元杂环,这也令吲哚骨架的合成与修饰也大多被焦聚在吡咯环.吲哚碳环反应活性较低,因而官能团化研究相对较少.近几十年,随着过渡金属领域的发展,尤其是碳氢活化策略的提出,吲哚碳环官能团化策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机催化相比于过渡金属催化,虽然在催化活性与底物使用范围上受限,但也因为其在手性控制、成本和操作性上的优势,被研究者们应用于吲哚碳环的官能团化,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重点综述了利用有机催化剂实现吲哚碳环官能团化的研究成果.

    吲哚碳环官能团化有机催化不对称合成串联反应轴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