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

沈延昌

月刊

0567-7351

bianji@mail.sioc.ac.cn

021-54925243,54925244,54925245

200032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化学学报/Journal Acta Chim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创刊最早的化学学术期刊,在国内外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烷氧基酰胺无溶剂氧化脱氢N—N自偶联反应研究

    卡迪尔亚·阿布都外力热孜古丽·玉努斯李佳佳罗时玮...
    73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二醋酸碘苯(PIDA)为氧化剂,在室温无溶剂条件下,实现了N-烷氧基酰胺类化合物的N—N自偶联反应.该方法不仅体系简单易操作,反应效率高,可以克量级制备产物,还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适用于各种不同取代的苯环、芳香杂环及脂肪族酰胺底物,为不同取代基的N-烷氧基酰胺类化合物的N—N自偶联提供了一种简捷、温和、高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制备方法.该条件下已扩展了 28种目标化合物,产率最高达96%.

    N-烷氧基酰胺N—N自偶联反应无溶剂反应固态反应肼类衍生物

    新型手性三齿PNN配体锰配合物催化的芳香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

    江杏杏武卫龙任慧莹张凤...
    736-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贵金属相较于贵金属具有廉价、低毒的特点,因此发展用于酮的不对称催化氢化的高效、低毒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手性三齿PNN和PNP配体的锰配合物在多种酮的催化不对称氢化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能,但就底物类型和催化效率而言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工作将廉价易得的8-氨基喹啉骨架引入面手性二茂铁中合成了一系列含芳胺NH的三齿PNN配体L1~L4,并将其Mn配合物成功用于简单芳基酮、苯并环烷酮、α-氨基酮等的催化不对称氢化(达到98%ee,1000 TON).反应使用K2CO3作碱,EtOH作溶剂,对(S)-phenylephrine的重要中间体β-氨基醇2-49进行克级规模制备,证明了该催化体系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性.对配合物Mn-L的高分辨质谱和红外光谱的初步表征和分析,暗示其结构中含两个CO.

    芳胺NH手性PNN配体锰配合物催化不对称氢化手性醇

    手性噁唑硼烷催化芳基磷氧对α,β-双功能不饱和化合物的不对称膦氢化反应研究

    高琦陈丽蓉钱金一樊瑞峰...
    742-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性噁唑硼烷催化剂(CBS)作为一种经典的非金属催化剂,被广泛地用于酮的不对称还原和不对称环加成反应.本工作报道了一种使用CBS催化剂,实现二芳基磷氧亲核试剂对α,β-双功能不饱和化合物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该反应的可能催化机理与早期报道的CBS催化机理不同,CBS在此反应中很有可能是作为一个路易斯酸碱对,通过裂解亲核试剂的氢氧键,进而通过协同加成的过程,实现不对称膦Michael加成反应.另外,该反应具有底物适用性良好、反应条件温和(室温)、对空气水分不敏感、易于放大等优点,在合成手性膦配体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噁唑硼烷芳基磷氧α,β-不饱和化合物不对称膦氢化

    Ni/Zn/Al类水滑石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醇胺法合成N-取代吲哚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李雷唐鋆磊王丽涛李江涛...
    748-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N-取代吲哚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在医药、功能化材料、有机液体储氢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本工作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类水滑石催化剂,首次实现了非贵金属催化乙二醇和N-取代苯胺为原料一步合成y-取代吲哚的方法.研究了通过改变元素组成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到催化剂Ni1.5Zn1.5Al1的活性最高,其中Ni元素为主要活性组分起催化作用,Zn元素可协同Ni元素促进反应发生.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和N2物理吸附分析(BET)对Ni/Zn/Al系列催化剂进行了结构与组成的分析.所提供的合成方案能够有效地应用于不同类型N-取代吲哚的合成.与现有方法相比,摆脱了贵金属的限制,且催化剂在经历5次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具有原料价格低、生产成本低、操作工艺简单、环境友好、原子利用率高等优点.

    水滑石非贵金属N-取代吲哚衍生物醇胺法

    SBA-15负载硫酸化氧化锆固体酸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酯交换反应催化性能研究

    段晓宣王恒燕潘大海陈树伟...
    75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硝酸锆水解所产生的弱酸性环境,结合高温水热处理,一步合成了具有规整有序孔道结构且孔壁表面富含锆氧物种的Zr-SBA-15介孔材料,并将其用于硫酸基团的高效稳定负载.介孔骨架中大量锆原子的高度均匀掺杂及孔壁表面Zr—O—Si键的形成不仅有利于负载更多量的硫酸基团,且能在诱使超强酸性中心产生的同时,有效抑制硫酸化锆氧活性组分在反应过程中流失,致使固体酸材料SO42-/Zr-SBA-15显示出较传统负载型硫酸化氧化锆固体酸更高的酸量和酸强度,继而在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中显示出明显提升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在经三次重复使用过程中,均可实现将91%以上的大豆油近完全转化为生物柴油.

    介孔材料固体酸硫酸化氧化锆Zr-SBA-15酯交换反应

    金-银纳米异质组装过程的化学不相容性

    王程鋆王悦靓王会巧邓兆祥...
    763-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自组装构筑不同金属纳米粒子间的异质组装体,对于理解和调控等离激元近场耦合,以及"点亮"等离激元光学暗态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组装体中不同金属的催化活性差异,还可望实现协同或接力催化.金和银纳米材料在可见光区具有强吸收和散射,成为等离激元器件的常见选择.由于银的化学性质较金活泼,其胶体稳定性也不及金纳米粒子,实际应用中远没有金纳米粒子普及.与金相比,银纳米粒子的带间跃迁与等离激元共振较为远离,其等离激元损耗也更低,呈现比金更强且更对称的等离激元共振峰,展现出诱人的光学性质.在自组装结构中同时引入金和银两种纳米砌块,可望实现同质结构无法获得的功能.然而,由于两者具有显著不同的化学性质,需对其化学相容性进行探究.本工作首先制备出具有电荷转移等离激元共振特性的金-银纳米粒子,其独特的双金属结构和良好的胶体稳定性不仅方便其DNA功能化和可编程自组装,同时也有利于对金粒子表面沉积的银纳米粒子尺寸和形貌变化进行观测.基于Au-Ag纳米粒子与金纳米粒子的简单混合和组装实验,清楚揭示了金纳米粒子增强的银刻蚀现象,并提出金表面促进银转移反应(GSPSTR)这一化学机制,以及增强银和金纳米单元间化学相容性的有效办法.本工作对于利用DNA导向组装实现银纳米粒子参与的多元金属异质结构,以及发展等离激元和催化等功能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更为正确理解金属银参与的纳米合成与组装等过程提供了新认识.

    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等离激元异质组装化学相容性

    金属离子-吉西他滨单磷酸酯络合物纳米粒用于胰腺癌治疗的研究

    罗倩钰汪诚艳张天龙夏培元...
    772-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多种金属离子与吉西他滨单磷酸酯(GMP)络合形成的纳米粒,考察该系列纳米粒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筛选出抗肿瘤活性最佳的金属药物复合纳米粒,同时对该纳米粒中金属元素的协同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出多种金属离子-吉西他滨单磷酸酯络合物纳米粒(Metal-GMP NPs).随即,通过动态光散射法对纳米粒的水合粒径、多分散系数和电位进行测定;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纳米粒中GMP和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而确定Metal-GMPNPs中GMP的包封率、载药率及GMP与金属的物质的量比;通过场发射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颗粒形貌.然后,通过CCK8法研究Metal-GMP NPs对不同胰腺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筛选出了抗肿瘤活性最佳的Fe-GMPNPs,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蛋白免疫印迹法等验证Fe-GMPNPs中的铁离子对GMP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e-GMP NPs可通过消耗细胞内的谷胱甘肽(GSH)产生游离的二价铁离子,诱导肿瘤细胞内发生芬顿反应,催化生成高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OS),打破肿瘤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稳态,实现金属铁协同GMP化疗的效果.最后,在动物模型上验证Fe-GMP NPs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系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金属-吉西他滨单磷酸酯络合物纳米粒,从中筛选出了效果最佳的Fe-GMP NPs,并进行药效与机制研究,为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吉西他滨单磷酸酯金属离子纳米粒胰腺癌协同化疗

    磁组装法简单制备均匀显色的葡萄糖响应型光子晶体凝胶

    胡亚琴巨晓洁汪伟刘壮...
    782-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化学稳定性良好的3-丙烯酰胺基苯硼酸(3-APBA)为葡萄糖响应共聚单体、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的磁性纳米颗粒(Fe3O4@PVP MCNCs)作为磁组装单元,在磁场和紫外光照共同作用下引发预聚液聚合形成内部含有有序的一维光子晶体链的葡萄糖响应型光子晶体凝胶.系统探究了 MCNCs粒径、浓度、磁场强度及测试环境pH对其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了 MCNCs(浓度为4g/L、粒径为181 nm)的预聚液,于8 mT的磁场强度下制备的光子晶体凝胶具有最佳的葡萄糖响应性能.该凝胶能够在0到50mmol/L的葡萄糖溶液中由蓝色变为橙黄色,达到100 nm衍射波长的迁移,并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基于一维磁组装的葡萄糖响应型光子晶体凝胶具有制备工艺简便、结构色均匀和响应稳定可逆等优势,在葡萄糖的可视化检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磁组装光子晶体葡萄糖响应水凝胶可视化

    ABC型准聚轮烷的构建及其响应性薄膜

    尹晓璇李进杰禚可欣牟蔚鑫...
    790-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响应性薄膜的表面微观结构和浸润性会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发生自适应性变化,在高端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1,4-二乙氧基柱[5]芳烃(DEP5A)对聚乙烯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己内酯(PE-b-PEG-b-PCL)中聚乙烯和聚己内酯链段的选择性识别作用,通过DEP5A和PE-b-PEG-b-PCL共组装,构建了 ABC型准聚轮烷;再采用静电喷雾和呼吸图法相结合的制膜新技术,制备得到由多孔纳米片堆叠而成的准聚轮烷薄膜.研究发现该薄膜的微结构和浸润性可通过改变柱芳烃含量、聚合物浓度和制膜湿度等实验条件来调控.此外,通过乙醇或竞争客体分子1,4-二溴丁烷的引入,可方便且精准地调控准聚轮烷薄膜的微结构和浸润性.这种响应性薄膜在催化剂载体和智能涂层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准聚轮烷静电喷雾呼吸图法刺激响应性浸润性调控

    基于聚苯胺和银纳米线基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电致变色电极

    彭红超陈胜阎斌
    797-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压下发生可逆颜色变化的现象,在信息显示器和光学调制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导电聚合物聚苯胺作为一类重要的电致变色材料,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响应速度快,进而备受关注.此外,基于金属沉积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电致变色器件能通过控制金属阳离子的还原来实现金属颗粒或薄膜的沉积,从而控制器件的颜色或反射状态,引起广泛兴趣.本工作通过自组装法制备了基于银纳米线和聚苯胺的纳米复合材料,得到了既具有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效应又具有银金属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多色电致变色薄膜电极.该电极在正电位下呈现出深色着色态(透过率25.4%),施加反向电位时,电极会先褪色呈现出透明态(透过率83.3%),然后在更大反向电位下变成深色着色态(透过率10.7%),具有普通电致变色器件无法实现的双重着色态.此外,由于聚苯胺表面胺基与银纳离子的配位,减少了银离子被氧化后向电解液中的迁移耗散,改善了电极的多次循环稳定性,为信息显示和光学调制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

    电致变色导电聚合物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银纳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