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纤与纺织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纤与纺织技术
化纤与纺织技术

薛孝川

季刊

1672-500X

gdcfi8@163.com

020-84445577

510245

广州市江南大道中232号华海大厦B座28楼

化纤与纺织技术/Journal Chemical Fiber & Textile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促进学术和信息交流,为科研与生产服务为宗旨,主要报道国内外化学纤维、纺织、印染、服装、非织造布等行业的科研成果、生产实践、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经营管理、行业发展动向等方面的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代四合如意云纹缎裙的修复与保护研究

    罗春晓刘大玮谷雨珊
    1-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明代胡濙墓出土的黄色四合如意云纹缎裙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修复与保护。在服装形制上,通过实验考古法,对形制结构进行复原分析,得出样本下裙属于侧褶型,同时现存的实物仅为下裙的一半;在纹样上,结合文献分析,四合如意云纹作为明代典型纹样,印证了明代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服饰文化特点;在面料上,通过显微技术、红外分析、阴阳离子色谱等方式对其组织结构、纤维外观、色彩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出土环境,得出此裙为缎面桑蚕丝材质,出土环境封闭潮湿。通过对此四合如意云纹缎裙的实物修复,进一步对其形制、纹样和材质进行分析,并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提取相关实物数据,实现另一层面的"保护",为明代服饰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四合如意云纹下裙修复保护红外技术显微技术

    基于VOSviewer的国内纺织品文物染料检测科学技术研究

    徐伟津刘大玮王越平董晓晴...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染料是纺织品重要的组成部分,纺织品的颜色和染料信息对于文化研究、古代社会发展研究、纺织文物保护修复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探讨纺织品文物染料检测科学技术方法,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中文期刊文献为统计数据源,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对纺织文物染料检测研究进行关键词分析,并绘制出相关知识图谱,直观显示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各种检测分析技术的特点,并以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和色质联用法分类对染料检测相关科学技术及其在纺织品文物上的运用做出简要综述。

    纺织文物染料检测技术VOSviewer

    京剧服饰图纹发展脉络研究

    顾丽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服饰是传统戏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图案纹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服饰图纹是对戏曲人物形象和表演动作进行高度概括后呈现在服装上的艺术形象,它能够将人物形象进行形象化。文章以京剧服饰图纹作为切入点,对其发展脉络进行研究,明确京剧服饰图纹的发展过程以及文化内涵,并探讨其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旨在为京剧服饰图纹在现代设计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京剧服饰图纹现代艺术设计

    元阳哈尼族传统植物染色技艺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杨雨欣杨烨霞李婷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尼族崇尚黑色,视之为吉祥色,因此他们会将衣服染成黑色。文章以元阳哈尼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地传统植物染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元阳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丰富植物资源,以及对哈尼族传统植物染色技艺的分析发现,传统植物染色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传统植物染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将元阳哈尼族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实际行动中,以推动生态、文化和经济的共同繁荣。

    哈尼族传统植物染色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先秦和汉代楚地服饰腋下结构的比较研究

    徐若舒陈果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江陵凤凰山 168号汉墓是同为荆州城附近的两座不同时期的墓葬,墓中均有纺织品出土。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红绢单衣(N13)等一批袍服和凤凰山 168号汉墓中出土的麻衣均包含特殊的腋下结构,值得进行专题研究。文章通过对先秦和汉代楚服腋下结构的深入分析,揭示了不同腋下结构的功能性和礼制文化内涵,为古代服装研究和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参考。

    腋下结构楚服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传统服装结构

    落叶生物质对铅离子的吸附机制研究

    寇鹏斌文秀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分析探讨了落叶生物质对铅离子的吸附机制。从吸附前后的落叶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吸附前后落叶表面由粗糙变为光滑、平整,相比较微孔结构明显减小。通过吸附前后落叶的红外光谱可以看出,在 1 630 cm-1处的C=O吸收峰、1 241 cm-1 处的C-N(酰胺Ⅲ)、1 042 cm-1 处的C-O吸收峰和775 cm-1 处的=C-H吸收峰明显减弱,且峰形变钝;在 1 452 cm-1 处的C-H吸收峰变强,且峰型变尖锐。通过比表面积检测方法(BET)对吸附前后的落叶分析发现,吸附前后比表面积由1。459 m2/g变为1。159 m2/g,平均孔径由 5。05 nm减小为3。67 nm。

    落叶金属离子吸附机制

    纳米铜抗菌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孙权曲红杰丁冬雪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纺织品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保暖、美观等基本功能扩展到健康、环保等更高层次的需求。纳米铜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抗菌性能的材料,其在抗菌纤维的制备上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文章通过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纳米铜抗菌纤维,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技术对纤维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所得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纳米铜含量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铜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纤维的抗菌性能,且在一定范围内,纳米铜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提升纤维的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分析显示,纳米铜的加入对纤维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纳米铜抗菌纤维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支持。

    纳米铜抗菌纤维化学还原法力学性能

    CuCo2O4/CeO2S型异质结复合材料促进CO2光催化还原为CH3OH的机制分析

    陆静王旭东王玉江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降低CO2 浓度成为当务之急。除了减排,将其转化为化学品或燃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CH3OH作为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其光催化制备环保且能循环利用碳资源。文章提出了一种用于在可见光照射下从CO2 中获得CH3OH产量的有效的介孔材料——CuCo2O4/CeO2 S型异质结纳米复合材料。与原始的CeO2 NPs相比,CuCo2O4/CeO2 异质结光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CH3OH产率。在所有纳米复合材料中,在12%CuCo2O4/CeO2 异质结上的CO2 转化率允许最大限度地产生CH3OH,产率显著提高,比原始CeO2 NPs提高了3倍。文章主要分析了CuCo2O4/CeO2 复合材料促进CO2 光催化还原为CH3OH的机制,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晶体结构相和相纯度、N2 吸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利用先进实验技术和理论计算,揭示电子空穴迁移、CO2 吸附活化及CH3OH生成路径,旨在为设计高效光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光催化还原CeO2CH3OHCO2介孔结构

    电化学活性物质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原理分析

    张阳朱家瑶阿孜古丽·木尔赛力木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化学活性物质的扩散系数是描述在电化学反应中活性物质在电解质溶液中传输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测定活性物质的扩散系数对于理解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优化电化学传感器和催化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探讨电化学活性物质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及原理。首先介绍了扩散的基本概念和扩散系数的定义,然后详细介绍了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旋转圆盘电极法和循环伏安法,并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通过实验结果与讨论,展示了这些方法在测定扩散系数中的应用,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电化学活性物质扩散系数测定方法

    抗菌涂料研究现状

    李鸿安晓超王亚倩王伟...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菌涂料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其抗菌性能和抗菌机制不断得到研究。现阶段,减少微生物在涂料表面附着和直接杀死微生物,已形成大量的研究。文章通过两种表面抗菌机制,介绍了天然、有机和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制及其在涂料中应用情况,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抗菌在涂料中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抗菌机制抗菌剂建筑涂料活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