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魏于全

双月刊

1672-173X

scuxbyxb@scu.edu.cn

028-85501320

610041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类学术刊物,以报道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为主。主要阅读对象为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科研人员及高等医药院校的师生。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检索系统收录。创刊以来,曾荣获各级部门颁发的数次荣誉称号。如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力学生物学研究热点与新兴趋势

    赵川榕王湘秀王贵学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力学生物学主要探讨细胞如何感知不同的机械力学刺激、细胞内力学传导过程以及力学信号如何决定细胞的行为及命运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从胚胎发生的最初阶段,到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乃至整个生命过程,力学生物学中力学信号级联反应和细胞力学响应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力学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蓬勃发展,全球多个科学联合体从不同角度解析力学生物学过程,以期深入了解力学因素影响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机制.本文对力学生物学领域近期研究热点(包括动脉血管、干细胞和离子通道等)进行了概括和评述,对潜在的新兴趋势(如核变形、纤维细胞外基质、肿瘤力学生物学、细胞力转导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等)进行了展望和探讨,同时对该领域中机制研究的局限性和大数据分析挖掘的重要性提出了新的见解,为把握力学生物学领域热点和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提供客观支撑和系统框架.

    力学生物学动脉离子通道力传导YAP信号蛋白综述

    肝癌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细胞间通讯中的作用

    冯唐杨欣蕊王琦为刘肖珩...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由于HCC发病隐匿、进展迅速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极差,其5年平均生存率低于10%.肿瘤微环境是HCC发生发展所处的内环境,可调节HCC的起源、发展、侵袭和转移.肝癌细胞在癌症进展过程中可以通过释放含有特异信号的外泌体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癌相关免疫细胞等不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而促进癌症进展.然而,外泌体在这些过程中对具体细胞调控的确切分子机制和作用仍不清楚.本综述首先介绍了HCC微环境的组成和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的来源和特征以及力学因素对外泌体的影响.其次,本综述重点讨论了HCC外泌体对微环境中不同类型细胞的作用.我们看到,在包括肝癌在内的临床癌症治疗中使用外泌体作为载体仍然有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首先,外泌体的同质性很难得到保证.其次,外泌体主要通过皮下注射给药,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吸收效率并不理想.第三,外泌体提取方法有限且效率低,因此难以大量制备外泌体.特别是对于外泌体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确保使用的外泌体数量足以引发有效的肿瘤免疫反应非常重要.随着鉴定、分离和纯化技术的改进,外泌体有望成功运用于早期HCC的临床诊断和肝癌的临床治疗中.

    外泌体肿瘤微环境肝细胞肝癌细胞间通讯综述

    肿瘤基质力学特性影响纳米药物递送的研究进展

    赵甜吴昊陈世桓王佳雯...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药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尤其在肿瘤治疗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肿瘤处于极其复杂的微环境中,在其发展过程中胶原等物质不断沉积和重塑,导致肿瘤发展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力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以往研究主要关注纳米药物特定的理化性质,例如粒径、电荷、形状、表面化学性质等对细胞摄取、细胞毒性以及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鲜有研究关注基质力学特性对纳米药物递送的影响.本综述从肿瘤基质力学的特征、检测方法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同时也对纳米药物递送过程中可能参与的力学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几个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策略上,重视基质力学-纳米力学的联合靶向递送,实现对药物的精确递送;空间上,重视实体肿瘤内部非线性的空间力学异质性,构建力学微环境适应性纳米载体,以提高递送效率;时间上,重视实体瘤发展、治疗过程中力学微环境动态发展与变化,根据患者个体肿瘤组织的基质力学特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疗效;此外,可探索动态基质力学环境条件下力学靶向纳米药物递送、降解和代谢等问题.

    肿瘤基质力学纳米药物递送肿瘤微环境力学生物学机制综述

    细胞力学蛋白相分离的研究进展

    罗国文周陈晨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对力学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自身的结构,细胞内丰富的力学蛋白在响应外界力学信号刺激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是蛋白质或蛋白质-RNA 复合物自发分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相"的过程,即共同存在的低浓度相和高浓度相.研究发现无膜细胞器通过LLPS来形成并维持自身结构,并调节内部的生化活动.LLPS作为一种细胞内调节生物大分子生化反应的新机制,在调控细胞力学蛋白响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多价相互作用形成高浓度的液相凝聚体,进而调控细胞内一系列生命活动.已有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力学蛋白通过LLPS响应外界力学信号,进而影响细胞生长、增殖、扩散、迁移、凋亡等生物学行为.除了介绍细胞力学、液-液相分离的发生机制外,本综述还从含 LIM 结构域的蛋白 1(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LIMD1)相分离调控黏着斑成熟和力学信号转导、闭锁小带蛋白(zonula occludens,ZO)相分离调控细胞间紧密连接、Hippo信号通路的力学蛋白相分离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介绍细胞力学蛋白相分离的最新进展.LLPS的提出不仅解释了细胞内无膜细胞器的形成机制,更为理解细胞内生理或病理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但LLPS驱动黏着斑和细胞边缘动力学的分子机制仍然不完全明了,体外条件下的LLPS能否在机体生理条件下发生仍未明确,通过LLPS解释细胞内多种分子的相互作用仍存在困难,这些方向的研究有待开展.

    液-液相分离细胞力学细胞力学蛋白综述

    液-液相分离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陶若琳张水军郭文治闫志平...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LLPS)是指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在弱多价相互作用的驱动下,凝聚成液态无膜细胞器的可逆过程.目前检测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的方法主要包括光漂白后荧光恢复法等.异常LLPS与人类多种癌症发生发展相关,肿瘤相关生物大分子(mRNA、lncRNA、肿瘤相关蛋白等)可通过发生相分离或异常相分离,影响转录翻译和DNA损伤修复、调控细胞自噬和铁死亡功能,进而调控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LLP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包括mRNA、lnc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发生异常相分离后促进/抑制自噬、肿瘤免疫、DNA损伤修复、细胞铁死亡等,进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目前研究表明,多种生物大分子能够发生相分离调控转录翻译、表达、转录后修饰、细胞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基于此,拓展相分离研究领域,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和调控过程具有深远的科学前景.

    液-液相分离生物分子凝聚体肿瘤综述

    牙槽骨修复重建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魏洁雅徐思群周学东谢静...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绕牙根的突起部分,在牙发育、萌出和行使咀嚼功能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根尖周炎、牙周炎和种植体周围炎等口腔炎症性疾病中,牙槽骨缺损造成牙松动脱落和咀嚼功能障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然而,由于口腔微环境中复杂的生物、机械和化学等因素综合作用,临床牙槽骨修复重建面临巨大挑战.深入了解牙槽骨修复重建分子调控机制,有助于探寻牙槽骨修复重建新靶点.新近研究表明,Notch、Wnt、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信号通路调控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牙周韧带细胞、巨噬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等增殖、分化、凋亡和自噬等生命活动,调节炎症介质表达,影响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RANK)/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系统平衡,参与牙槽骨修复重建.此外,牙槽骨修复重建也涉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Hippo/YAP、Janus 激酶(Janus kinase,JAK)/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等信号通路.然而,现有研究未能构建出成熟的牙槽骨修复重建分子调控网络,亟需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测序等新技术进一步加强对牙槽骨修复重建分子调控机制的探索.

    牙槽骨根尖周炎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信号通路分子调控机制

    活性-非活性细胞界面动力学模型

    张德清张豪舜李博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活性液晶理论模型探究活性-非活性细胞界面的形貌动力学.方法 采用活性液晶理论建立连续介质力学模型;通过对细胞单层的活性设置建立活性-非活性界面;通过有限差分及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理论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结果 活性-非活性细胞单层界面呈现3种典型界面形貌,分别为直界面、波浪界面和指形界面.对于直界面,细胞取向在界面处垂直界面分布,-1/2拓扑缺陷聚集在界面,界面带负电属性;对于波浪界面,细胞取向在界面处无明显偏好,界面拓扑电荷数呈电中性;对于指形界面,细胞取向在界面处呈切向排列,+1/2拓扑缺陷聚集界面,驱动指形结构生长,界面带正电属性.结论 界面处细胞排列取向会显著影响活性-非活性细胞界面形貌,这与界面的拓扑缺陷动力学密切相关.

    活性细胞界面拓扑缺陷

    细胞外基质硬度通过AMPK调控干细胞线粒体的形态异质性

    段沛言刘艺林心怡任洁...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中线粒体形态对细胞外基质硬度的力学响应以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对线粒体力学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 首先,通过改变丙烯酰和甲叉双丙烯酰胺的单体浓度,制备杨氏模量为1 kPa(软)和20 kPa(硬)两种硬度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随后,将hMSCs培养在不同硬度水凝胶上,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的形态变化和线粒体稳态相关蛋白AMPK的激活情况;最后,分别利用AMPK激活剂A-769662和抑制剂Compound C改变软硬基底上细胞AMPK的激活,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变化.结果 hMSCs中线粒体的形态随水凝胶硬度变化呈现异质性,在1 kPa软基质上,线粒体融合,有74%的线粒体呈现出致密的长纤维网络状结构,而在20 kPa硬基质上高达63.3%线粒体为疏松的短片段化或者点状形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硬基质上p-AMPK/AMPK的比例是软基质上的1.6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硬的基质p-AMPK的表达升高,并且呈现出核定位,证明随着细胞外基质硬度的提高,细胞内AMPK的激活程度也不断上升.当在软基质上添加AMPK激活剂A-769662后,线粒体形态由纤维网络状向片段化转变,纤维化程度由74%下降到9.5%,同时AMPK抑制剂Compound C可以促进硬基质上线粒体融合,降低点状线粒体占比.结论 细胞外基质硬度通过AMPK的激活调控hMSCs中线粒体的形态.硬基质会促进AMPK激活,导致线粒体分裂,形成大量片段化的短线粒体.这种基质硬度对线粒体形态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AMPK的磷酸化水平进行逆转.

    细胞外基质硬度干细胞AMPK激活线粒体形态分裂和融合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通过Akt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并促进自噬

    李嘉舟谢静周学东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α,SDF-1α)对软骨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从新生小鼠的膝关节中分离提取软骨细胞,以0(对照组)、50、100和200 ng/mL的SDF-1α刺激软骨细胞,CCK-8实验检测SDF-1α刺激24 h、48 h、72 h对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SDF-1α刺激12 h、24 h对软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测定SDF-1α作用后软骨细胞内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以0(对照组)、200 ng/mL的SDF-1α刺激软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SDF-1α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透射电镜下检测SDF-1α对软骨细胞自噬的影响,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直观显示SDF-1α作用后软骨细胞内p-Akt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 ng/mL SDF-1α在各时点并不降低软骨细胞活性(P<0.01),且均能在24 h促进软骨细胞迁移(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100和200 ng/mL SDF-1α能够显著上调软骨细胞内p-Akt的蛋白表达量,Akt表达量未见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流式细胞术示SDF-1α能够抑制软骨细胞凋亡(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SDF-1α促进软骨细胞自噬(P<0.05),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p-Akt在软骨细胞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周,SDF-1α作用后软骨细胞内p-Akt表达进一步在细胞核周部位增强.结论 SDF-1α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促进软骨细胞迁移和自噬.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软骨细胞凋亡Akt自噬

    Plectin通过诱导F-actin聚合增强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徐茹霜杨凌霄宋关斌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Plectin的表达与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关系,揭示Plectin表达影响肝癌细胞迁移行为的分子机理.方法 首先,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中Plectin的表达.其次,构建Plectin下调的肝癌细胞株,设立对照组(shNC组)和sh PLEC组,各组分别设溶剂对照组(shNC+DMSO组或sh PLEC+DMSO组)和F-actin骨架聚合诱导剂Jasplakinolide组(shNC+Jasp组或sh PLEC+Jasp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癌细胞中Plectin的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N-cadherin、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小室法分析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与Plectin基因有关的信号通路;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lectin表达变化对细胞骨架F-actin聚合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相比,Plectin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与shNC组相比,sh PLEC组Plectin的表达降低(P<0.05),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弱(P<0.05),EMT进程被抑制(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升高)(P<0.05);KEGG分析发现细胞骨架F-actin调控与Plectin的联系最为密切,sh PLEC组肝癌细胞骨架F-actin发生解聚.采用F-actin骨架聚合诱导剂Jasplakinolide处理后,与sh PLEC+DMSO组相比,sh PLEC+Jasp组肝癌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5),EMT进程有所恢复(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降低)(P<0.05),同时肝癌细胞骨架F-actin聚合亦有所恢复.结论 Plectin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肝癌细胞中Plectin通过诱导F-actin聚合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EMT.

    Plectin肝癌细胞细胞迁移分析上皮-间质转化细胞骨架F-ac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