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魏于全

双月刊

1672-173X

scuxbyxb@scu.edu.cn

028-85501320

610041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类学术刊物,以报道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为主。主要阅读对象为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科研人员及高等医药院校的师生。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检索系统收录。创刊以来,曾荣获各级部门颁发的数次荣誉称号。如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智能健康教育在颈椎病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刘欢肖倩段洪超吴浩...
    309-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智能化健康教育在颈椎病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单中心神经脊柱中心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并在术后存在恐动症的患者,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由患者自愿选择是否接受智能健康教育干预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智能化教育组,从术后第2天进行干预.智能化教育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依托微信小程序进行智能化教育,该小程序以健康信念模式作为理论框架,以患者问题-需求-导向-实践-反馈的思路进行设计,共分为4个板块(知识、智能锻炼、克服障碍、分享互动),包括提醒功能、趣味锻炼跟练功能、监测与记录功能.对照组从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图文手册+微信群提醒"的健康教育方式.分别于出院前、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两组比较的主要结局指标:恐动程度;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功能锻炼依从性(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颈椎功能障碍程度(颈椎残障指数)、生活质量(通过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 12量表,主要评定心理健康得分和生理健康得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12例患者,108例患者完成了随访.最终智能化教育组53例,对照组55例.患者均未发生运动相关损伤.出院时两组间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智能化教育组恐动程度(25.72±3.90)低于对照组(29.67±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化教育组的疼痛程度[中位数(P25,P75)][0(0,0)]低于对照组[1(1,2)](P<0.05),功能锻炼依从性(63.87±7.26 vs.57.73±8.07,P<0.05)、心理健康(40.78±3.98 vs.47.78±1.84,P<0.05)、身体健康(43.16±4.41 vs.46.30±3.80,P<0.0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椎功能障碍程度[中位数(P25,P75)][1(1,2)vs.3(2,7),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智能化健康教育,可有助于降低颈椎病术后恐动症患者的恐动程度且改善预后.

    智能化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颈椎病恐动症

    虚拟现实技术在消化内镜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进展

    凡小丽罗斌阳杨丽
    315-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化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常用工具之一,我国仍存在对广大基层消化内镜医师的较大需求.同时随着消化疾病内镜治疗进入"3E[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时代,对高级消化内镜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如何加快基层内镜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高级内镜医师的进阶性培训,是目前消化内镜培训的重点之一.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模拟器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沉浸式等优势,相较于传统的消化内镜培训在方式方法、培训人数、考核等方面具有优势,其应用为消化内镜的培训与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虚拟现实技术在消化内镜手术培训与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在国内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应用前景.

    医学教育规范化培训虚拟现实技术消化内镜

    整合素和N-钙黏素协同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极性的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

    张欢李卓雅林敏
    32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整合素和N-钙黏着糖蛋白(N-钙黏素)介导的力学黏附对间充质干细胞极性的协同调控作用,并探索其力学生物学机制.方法 构建双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eol,PEG)水凝胶,分别修饰RGD和HAVDI多肽,实现与整合素和N-钙黏素的力学黏附,模拟整合素介导的细胞-细胞外基质间以及N-钙黏素介导的细胞-细胞间力学相互作用.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表征整合素力学黏附、N-钙黏素力学黏附以及不同细胞内力作用下,有无接触HAVDI多肽的单细胞的极性蛋白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磷酸化肌动蛋白轻链(phosphorylated myosin light chain,pMLC),并用Image J分析其表达强度和极性分布情况.结果 整合素力学黏附诱导接触组中PI3K和pMLC蛋白的极性强度高于非接触组,并使得接触组中PI3K蛋白与β-连环蛋白的极性夹角集中在135°~180°之间,pMLC与β-连环蛋白的极性夹角集中在0°~45°之间.抑制整合素的功能会抑制接触组中PI3K的极性分布,但不会改变pMLC蛋白的极性分布.N-钙黏素力学黏附对PI3K和pMLC蛋白的极性分布的影响与整合素类似,但抑制N-钙黏素的力学黏附作用,会同时抑制接触组中PI3K和pMLC蛋白的极性强度和极性夹角分布,并且会削弱整合素β1的极性强度,降低整合素β1与β-连环蛋白的极性夹角富集在135°~180°之间的细胞百分比.同时发现降低细胞内力会削弱PI3K和pMLC蛋白的极性强度及其极性分布,增强细胞内力会增强PI3K和pMLC蛋白的极性强度及其极性分布.结论 整合素和N-钙黏素协同调控细胞蛋白的极性分布,N-钙黏素可以通过局部抑制整合素的方式在干细胞极性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合素类N-钙黏着糖蛋白类细胞极性

    结核分枝杆菌Rv3432c蛋白的原核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易海波高兴红罗果徐鹏...
    330-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Rv3432c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体外表达,运用生物学信息学软件分析蛋白Rv3432c特征,探讨抗M.tb新型药物靶点.方法 以灭活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法扩增Rv3432c基因,并与表达载体pET-28a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并利用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采用Protparam、Pfam online tool、SOMPA、Protscale、TMHMM、Signalp 6.0、NetPhos3.1、SUMOsp 2.0、SWISS-MODE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蛋白Rv3432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pET-28a-Rv3432c重组质粒测序结果与目的基因完全一致;SDS-PAGE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103,与预期大小相符.蛋白Rv3432c为亲水性蛋白(GRAVY值为-0.079).蛋白Rv3432c为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的蛋白.Rv3432c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39.78%)和α-螺旋(39.57%)构成,结构比较松散.结论 成功构建M.tb蛋白Rv3432c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为进一步研究Rv3432c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抗M.tb新型药物靶点奠定了基础.

    结核分枝杆菌Rv3432c蛋白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筛选银屑病中医证型特征基因

    刘学伟贾皇超王丽云王子雯...
    337-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筛选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血热证(blood-heat syndrome,BHS)、血瘀证(blood stasis syndrome,BSS)及血燥证(blood-dryness syndrome,BDS)的重要特征基因,为不同中医证型PV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GSE192867数据集,利用limma包筛选患者与健康人群的PV、BHS、BSS及BDS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将PV、BHS、BSS及BDS筛选出的DEGs分别取交集,获取不同的特征基因.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两种算法中效能最优的方法对特征基因进行分析,将排序前5的基因作为重要特征基因,并利用pROC包绘制重要特征基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筛选出与PV、BHS、BSS以及BDS相关的DEGs数量分别为7 699个、7 291个、7 654个和6 578个.KEGG富集分析主要集中在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以及细胞凋亡等通路.通过机器学习共筛选出13个重要特征基因,其中凝集素(malectin,MLEC)、TUB样蛋白3(TUB like protein 3,TULP3)、含SET域9(SET domain containing 9,SETD9)、核膜整合膜蛋白2(nuclear envelope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2,NEMP2)和BTG抗增殖因子3(BTG anti-proliferation factor 3,BTG3)是BHS的重要特征基因,双特异性磷酸酶15(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5,DUSP15)、C1q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7(C1q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protein 7,C1QTNF7)、溶质载体家族12成员5(solute carrier family 12 member 5,SLC12A5)、含三联基元63(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63,TRIM63)和泛素相关蛋白样因子1(ubiquitin associated protein 1 like,UBAP1L)是BSS的重要特征基因,重组小鼠蛋白(recombinant mouse protein,RRNAD1)、GTP酶激活蛋白ASAP3蛋白(ASAP3 protein,ASAP3)和人肌间蛋白2(human myomesin 2,MYOM2)是BDS的重要特征基因,且PV不同证型的特征基因ROC曲线均表现出较高诊断效能.结论 PV不同证型的特征基因存在显著差异,其可能成为潜在的诊断PV中医证型的生物标志物.

    银屑病中医证型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生物标志物

    情绪调节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焦虑/抑郁症状:社交问题的中介效应和家庭功能的调节

    李思迅王美雯杨燕平王卓...
    346-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社交问题在情绪失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路径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家庭功能可能的调节效应.方法 纳入确诊的6~12岁ADHD患儿235名,分别使用情绪调节核验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社交问题子量表和焦虑/抑郁子量表及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其情绪调节、社交问题、焦虑/抑郁情绪及家庭功能,使用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社交问题、家庭功能在情绪调节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是否存在中介及调节作用.结果 社交问题在ADHD患儿情绪调节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值为0.2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7,0.36),P<0.001],间接效应值为0.13[95%CI:(0.07,0.19),P<0.001],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33%.家庭功能在社交问题与焦虑/抑郁情绪当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结论 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ADHD患儿焦虑/抑郁的复杂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ADHD患儿针对性干预手段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抑郁情绪调节社交问题家庭功能

    中老年群体酒精戒断与生物衰老加速的关系:基于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的研究

    陈鸿祥蔡佳洁魏君张红梅...
    353-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中老年群体中酒精戒断与生物衰老加速的纵向关联,并探索影响该关联的效应修饰因子.方法 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UKB)基线调查与首次重复调查中临床生化数据与人体测量数据,采用Klemera Doubal(KDM)算法构建生物年龄(biological age,BA)并计算BA加速.使用基于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变化分析(change analysis)探究酒精戒断的变化与BA加速的变化之间的关联.将年龄、性别、吸烟、饮茶、喝咖啡和体重指数作为分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5 412名研究对象.与从不饮酒相比,短期戒酒会加速生物衰老[β=1.0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15~1.86],而长期戒酒则未观察到明显生物衰老加速(β=-0.20,95%CI:-1.12~0.71).体重指数可能是潜在的效应修饰因子.结论 短期戒酒会加速生物衰老,而随着戒酒时间的延长,该衰老加速作用会逐渐消退.

    衰老生物年龄酒精戒断中老年群体变化分析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亚希熊海钟怀昌万洋...
    360-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西藏地区藏族人群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solated diastolic hypertension,IDH)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原地区高血压等相关疾病防控提供一定的证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20年6月-2023年8月对西藏阿里地区、那曲市、山南市和拉萨市世居藏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纳入3 918名数据完整的18~80岁藏族居民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相关信息、生活习惯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资料,并采集空腹静脉血等进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IDH患病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患病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IDH患病率的预测价值,并将其与既往IDH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33.7%(1 321人),其中IDH 395人,占高血压患者的29.9%.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率、体重指数、腰围、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IDH患病风险相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1,相比于既往IDH预测模型,更能准确预测IDH的风险.其中,BMI对IDH患病风险预测度最高.结论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IDH患病率较高,需合理分配卫生资源.相比于既往IDH预测模型,本研究模型更适用于藏族人群,对中青年、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脂异常等高危人群进针对性干预,有效控制IDH的发生发展.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影响因素藏族人群西藏地区

    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李思儒李静杨栖尹存俐...
    36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预测转移性黑色素瘤(metastatic melanoma,MM)患者早期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本研究纳入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2 138例被诊断为MM的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MM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构建全因早死和癌症特异性早期死亡的列线图.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该模型的效能,并使用四川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被诊断为MM的10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原发部位、N分期、手术、化疗、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和脑转移可以被确定为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开发了两个列线图分别预测全因早死和癌症特异性早死风险.在全因和癌症特异性早期死亡模型中,训练组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5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26~0.776]和0.740(95%CI:0.714~0.765)).内部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9(95%CI:0.722~0.797)和0.757(95%CI:0.718~0.780),外部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0(95%CI:0.649~0.850)和0.741(95%CI:0.644~0.838).校准曲线表明预测概率与观察概率的一致性高,DCA分析表明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 列线图模型预测MM患者的早期死亡表现出良好的预测能力,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更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黑色素瘤肿瘤转移列线图模型统计学早期死亡SEER数据库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Tim-3、galectin-9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张怡然邓丹尹万罗俊...
    375-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结直肠癌经根治术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易复发且预后较差,因此,寻找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判断的潜在生化标志物和药物靶点,对于优化此类群体临床结局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新发现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 3,Tim-3)及其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actose lectin 9,galectin-9)在包括结直肠癌等多种肿瘤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是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生物学作用与预后的价值尚不明确,故而本文旨在探究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Tim-3、galectin-9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171例,采用免疫组化测定患者癌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中Tim-3、galectin-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基线参数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Tim-3、galectin-9与结直肠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因素.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Tim-3、galectin-9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0.18%(120/171)、32.16%(55/171),而低表达率分别为29.82%(51/171)、67.84%(116/171).同时,结直肠癌组织Tim-3的表达评分相较于配对癌旁组织偏高,而galectin-9的表达评分则偏低(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Tim-3、galectin-9表达与浸润深度、脉管浸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5).随访14~63个月,17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7例失访,剩余患者组织中Tim-3、galectin-9表达呈现异常低表达的患者分别为49、112例,高表达患者分别为115、5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Tim-3高表达者的RFS和OS均低于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S:log-rank=22.66,P<0.001;OS:log-rank=19.71,P<0.001),而galectin-9低表达者的RFS和OS则低于高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FS:log-rank=19.45,P<0.001;OS:log-rank=22.24,P<0.00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Ⅲ期[风险比(hazards ratio,HR)=2.2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0~5.68]以及Tim-3高表达(HR=0.80,95%CI:0.33~0.91)、galectin-9低表达(HR=1.80,95%CI:1.33~4.70)均为影响患者R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Tim-3、galectin-9呈现异常表达,其中高表达Tim-3、低表达galectin-9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紧密,是患者不良预后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和临床指标.

    结直肠癌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半乳糖凝集素9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