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魏于全

双月刊

1672-173X

scuxbyxb@scu.edu.cn

028-85501320

610041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类学术刊物,以报道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为主。主要阅读对象为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科研人员及高等医药院校的师生。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检索系统收录。创刊以来,曾荣获各级部门颁发的数次荣誉称号。如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锚钉缝线桥技术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

    褚秀成李艳花郑艳青李月美...
    1020-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锚钉缝线桥技术在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我科自2010年2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80例患者.从手术后3个月开始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至术后12个月.分析每位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通过比较和分析入院手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和术后最后1次随访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在术后接受了(12.16±1.08)个月的随访,复查X片显示所有骨折都已愈合,愈合时间为(3.66±0.51)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并且没有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骨折移位或韧带松弛等并发症.手术后,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均高于手术前,截至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6.30±6.10)分升至(90.85±3.27)分,HSS评分由术前的(45.30±5.80)分升至(91.15±2.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锚钉缝线桥技术在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安全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锚钉缝线桥技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结果

    基于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机器学习术前评估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

    付汝倩邓诗胡宇婷罗朋...
    1026-1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分析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的二维超声图像提取的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探讨其术前无创识别该类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能力.方法 纳入HT合并PTC患者528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划分为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不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由3名医生独立勾画感兴趣区,提取感兴趣区的影像组学特征,以影像组学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2种模式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LightGBM、K邻近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和XGBoost模型,在测试集上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5种机器学习模型的2种模式的性能,并使用SHapley可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对模型进行可视化.结果 5种机器学习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性能,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8~0.921,其中LightGBM和XGBoost性能最佳,优于其他模型(P<0.05).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优于仅使用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P<0.05).SHAP对性能最佳的模型可视化表明,前后径、上下径、original_shape_VoxelVolume、年龄、wavelet-LHL_firstorder_10Percentile和左右径对LightGBM的影响最显著;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original_shape_VoxelVolume、original_firstorder_InterquartileRange和年龄对XGBoost的影响最显著.结论 基于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准确地评估HT合并PTC患者颈部淋巴结状态.在5种机器学习模型中,LightGBM和XGBoost的评估性能最佳.

    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机器学习影像组学

    极端环境对人类睡眠的影响

    白亚宁孙晓茹文巧吴江...
    1034-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激增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对极地、太空、深海、深地、高原等极端环境的探索活动变得日益频繁.这种对外界环境的深度探索,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巨大变化,对人类的基本生命活动——睡眠,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睡眠作为生物体为适应环境而进化出的基本生命活动,它与睡眠稳态和内源性节律紧密相关.然而,极端环境下的外界环境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人类的睡眠模式和质量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进一步导致多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本文将深入探讨不同极端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对睡眠的具体影响,包括这些环境如何改变人的睡眠模式和质量.同时,我们还将总结极端环境下人类睡眠的变化,以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特定环境对人类睡眠影响的机制.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优化极端环境下的长期生存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和克服极端环境带来的挑战.

    极端环境睡眠生物节律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κ阿片受体激动剂治疗尿毒症瘙痒临床研究进展

    杨美李育霈杨钦博苏白海...
    1044-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毒症瘙痒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高,可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或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纳呋拉啡、Difelikefalin及纳布啡等κ阿片受体激动剂可显著减轻顽固性尿毒症瘙痒的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文简要概述了尿毒症瘙痒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策略,并详细阐述κ阿片受体激动剂纳呋拉啡、Difelikefalin及纳布啡等治疗尿毒症瘙痒临床研究进展.

    尿毒症瘙痒κ阿片受体激动剂纳呋拉啡纳布啡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高慧慧钱贝冉倪艳孙莉颖...
    1049-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PCOS的病理生理改变大多从围青春期开始,其病理生理改变将持续影响女性后期的健康.PCO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涉及调控下丘脑垂体功能、卵巢细胞功能、雄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这些关键环节.本综述从患者的遗传背景、宫内发育情况、神经内分泌功能、炎症因素、肠道菌群微生态、环境因素等方面总结PCOS的最新发病机制进展,以期为深入了解该疾病及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多囊卵巢综合征神经内分泌遗传环境炎症肠道菌群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