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魏于全

双月刊

1672-173X

scuxbyxb@scu.edu.cn

028-85501320

610041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类学术刊物,以报道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为主。主要阅读对象为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科研人员及高等医药院校的师生。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检索系统收录。创刊以来,曾荣获各级部门颁发的数次荣誉称号。如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智驱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发展机制与实施路径

    潘杰张田丰张雨萌林小军...
    1055-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强劲动能.根据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相关论述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指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应围绕以"云、大、隐、区、物、移、智"为代表的数智技术,驱动要素优化、服务优化和治理优化为发展机制,聚焦"发展方式"的高效内涵式提升、"供给模式"的优质连续性整合,以及"管理手段"的科学现代化转型.本文将分析数智驱动下的"要素优化—服务优化—治理优化"发展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为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数智驱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康中国

    68Ga-PSMA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代洪媛黄淑辉田甜侯乃峰...
    1063-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进行68镓(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和18氟(18F)-代脱氧葡萄糖(flu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像的转移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PCa,mPCa),分析双示踪剂摄取模式,影响病灶摄取18F-FDG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影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2024年1月间于我院行68Ga-PSMA及18F-FDG PET/CT双示踪剂显像的41例mPCa.除外1例PSMA、FDG双阴性摄取,基于是否存在FDG阳性病灶,将剩余40例分为两组:Group A(PSMA、FDG双阳性组和FDG单阳性组,33例);Group B(PSMA单阳性组,7例).比较Group A和Group B组间临床病理学特点.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参数与PSA-PFS的关系.结果 26例(63.4%)患者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PCa(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Ca,mCRPC),Gleason 评分 8~9 分38例(92.7%),远处转移以骨骼转移(36例,87.8%)为主.骨骼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灶多表现为PSMA、FDG双阳性摄取模式[85.7%(24/28),81.8%(9/11)];在脏器转移灶中,37.5%(3/8)存在FDG单阳性的摄取模式.Group A血清PSA水平高于Group B(P=0.013).13例特殊病理类型(导管内癌和神经内分泌分化)患者均在Group A.41例患者中,16例患者失访.25例完成随访的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PSA进展,PSA中位值为104 ng/mL;16例患者无PSA进展,PSA中位值为0.34 ng/mL,两组间PSA中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特殊病理类型中位PSA-PFS(7个月)短于经典型PCa(16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Group A中位PSA-PFS为30个月,Group B仍有超过一半的个体尚未发生PSA进展,中位PSA-PFS尚未达到(P=0.645).结论 mPCa多表现为68Ga-PSMA和18F-FDG双示踪剂摄取,血清PSA水平是预测病灶FDG阳性的可靠指标.存在导管内癌及神经内分泌分化的mPCa病灶易表现为FDG阳性且出现PSA进展.

    转移性前列腺癌68Ga-PSMA18F-FDG异质性

    膀胱癌磁共振影像报告结合VI-RADS系统双参数及多参数评分应用的研究

    徐慧陈云天叶蕾郑涵瑜...
    1071-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验证双参数膀胱影像报告体系(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VI-RADS)评分系统[T2加权(T2 weighted image,T2WI)和扩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与多参数VI-RADS评分系统[T2WI、DWI与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CE)]在膀胱癌患者磁共振诊断价值应用的研究.方法 调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泌尿外科因膀胱癌就诊且行膀胱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最终纳入膀胱癌患者215例,其中男性183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7.60±11.42)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组织切片确诊膀胱癌.两位医师双盲对多序列单独评分,对比双参数与多参数评价系统对膀胱癌的诊断效能.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诊断试验及Cohen's Kappa分析进行诊断效能评价及一致性分析.结果 两位医师使用多参数VI-RADS评分系统在总体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其95%置信区间为0.878(0.830~0.925)和0.856(0.805~0.907);双参数为0.889(0.844~0.934)和0.856(0.805~0.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以TURBT亚组分析中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位医师的一致性评价Kappa值在多参数与双参数评价中分别为0.694与0.546(以VI-RADS≥3分为阳性)和0.693与0.712(以VI-RADS≥4分为阳性),且P均<0.001.结论 VI-RADS双参数评分系统的诊断效能不劣于多参数评分系统,为对比剂过敏等无法进行增强检查的患者提供了选择.

    VI-RADS磁共振膀胱癌

    膀胱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围手术期治疗效果观察

    邓佳妮张孟尼杨淼张朋...
    1078-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SCCB)是一种罕见的膀胱恶性肿瘤,本研究拟探索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同时探讨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4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SCCB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生存结果和预后因素,探索围手术期治疗对改善预后的作用.结果 共纳入31例SCCB病例,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分期晚,所有病例T分期均在T2以上,初诊病例有23%发现远处转移;合并其他组织学类型比例高,其中96%合并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时间为12.0个月,1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57.9%,3年OS率27.6%.广泛期SCCB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4个月)较局限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短(1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CB中,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患者和未接受RC患者中位OS为19.9个月和15.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治疗联合RC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单纯手术组(P<0.05),其中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总生存时间长于未接收新辅助治疗患者(P<0.05).亚组分析显示,新辅助治疗有反应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长于新辅助治疗无反应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风险比(hazard ratio,HR)=15.2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732~133.912,P=0.014],根治性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是独立保护因素,对比接受初始手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HR=0.03,95%CI:0.001~0.724,P=0.031).结论 对于局限期SCCB患者,根治性手术是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治疗方法,联合新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其生存率.

    膀胱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因素新辅助治疗围手术期治疗

    可切除膀胱肉瘤样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黄世旺贾凯鹏沈冲陈惠童...
    1085-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可切除膀胱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SCB)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23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可切除SC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留膀胱手术(bladder-preserving surgery,BPS)组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组.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77例可切除SCB患者,其中35例(45.5%)BPS组,42例(54.5%)RC组.Ki-67表达≥30%占91.7%,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阳性92.2%,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98.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评分为"0"和"1+"的比例分别为62.5%(5/8)和37.5%(3/8).中位随访时间23.2个月(范围:0.4~164.7个月),BPS组和RC组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vs.84.9%、46.7%vs.61.1%、35.6%vs.4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C组中年龄≥75岁[风险比(hazard ratio,HR)=3.83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68~12.595,P=0.027]、肿瘤多发(HR=3.439,95%CI:1.235~9.574,P=0.018)以及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HR=3.164,95%CI:1.015~9.862,P=0.047)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BPS组中,女性性别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01,95%CI:1.200~10.804,P=0.022).结论 Ki-67、CK和vimentin在可切除SCB患者中显著高表达,Her-2则呈零表达或低表达.在RC患者中,肿瘤多发、年龄≥75岁及未接受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性别是影响BP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膀胱肉瘤样癌预后回顾性研究危险因素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精准解剖与重建对尿控改善的影响

    王雨帆邰胜周骏杨诚...
    1092-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行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尿道精准解剖与重建对术后尿控改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随访资料完善的前列腺癌患者131例,其中64例研究组使用改良手术方式,67例对照组为传统手术方式.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的比例匹配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穿刺Gleason评分、术前尿控情况等资料.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3个月时的尿控情况等资料.手术前后尿控情况的评估均采用术前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ICIQ-UI SF)量表.结果 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组和对照组共成功匹配56对患者.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ICIQ-UI SF量表得分中位数为7.0分,对照组ICIQ-UI SF量表得分中位数为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研究组中前列腺体积和Gleason评分均与术后3个月时ICIQ-UI SF评分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与术后3个月时ICIQ-UI SF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对前列腺尖部及膀胱颈尿道精准解剖与重建可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时患者尿控功能.

    前列腺癌根治术精准解剖重建尿控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肾细胞癌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潘秀懿卫昱燕隋晓晨尹晓雪...
    1099-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预后.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6-2023年诊断的11例SDH缺陷型肾细胞癌,总结其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DNA测序结果.结果 11例患者包括男性5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22~71岁,平均39.7岁.其中5例位于右肾,5例位于左肾,1例为双肾肿瘤.镜下肿瘤细胞结构多样,呈片状、巢团状和腺管样分布,少数病例可见乳头状结构.肿瘤胞浆丰富,嗜酸性,呈絮状,部分可见胞浆内空泡.其中7例(63.6%)为低级别[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WHO 2016分级1~2级],4例(4/11,36.4%)为高级别(ISUP/WHO 2016分级3级).低级别患者平均年龄32.1岁,高级别患者平均年龄58.0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1例肿瘤细胞均SDHB表达缺失,其中1例同时伴SDHA表达缺失,配对盒蛋白8(pairedbox 8,PAX-8)、延胡索酸水合酶(fumarate hydratase,FH)和上皮细胞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阳性,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阴性,Ki-67阳性指数1%~30%.7例行SDHB全部外显子Sanger测序,检出1例移码突变c.236Tdel(p.K80Rfs*),1例错义突变c.725G>A(p.Arg242His).还有1例通过下一代测序检出SDHB大片段缺失(Exon 4-8 del).10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4~1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2.8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其中5例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包括3例高级别患者和2例低级别患者.结论 SDH缺陷型肾细胞癌少见,总体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可出现双侧肿瘤.低级别患者多数较年轻,Ki-67指数通常<5%,个别病例经长期随访可出现复发转移.高级别患者通常年龄较大,Ki-67指数较高,易复发和转移.SDHB免疫组化表达缺失可帮助诊断该肿瘤,但SDHB蛋白表达缺失不一定能检出SDHB基因突变.

    SDH缺陷型肾细胞癌基因突变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本刊征稿启事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1106页

    口腔医学博物馆育人载体的探索与实践

    李刚周建周学东
    1107-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医学博物馆是融合育人的重要载体,担负着文化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口腔医学博物馆作为育人载体,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我国口腔医学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从纳入国家博物馆管理体系、建立口腔医学文物评价体系、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开展博物馆文物的史考研究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口腔医学博物馆建设的发展策略,从促进博物馆讲解水平的提升、建立博物馆的体验互动活动、推进口腔医学博物馆研学旅行、建立行走的博物馆、研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口腔医学博物馆育人载体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新时期口腔医学博物馆发展挖掘新的增长点.

    博物馆口腔医学融合育人文化

    复方川芎嗪抗胃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许威邓昭敏王辛姜昊...
    1114-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及临床数据分析,探索复方川芎嗪在胃癌中的潜在作用位点以及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复方川芎嗪的潜在药物作用位点,并结合OMIM和Genecard数据库获取胃癌相关靶点.通过交集分析确定潜在的治疗靶点.随后,利用ClusterProfiler的方法对交集下游靶点进行功能注释.同时,利用TCGA数据库获取胃癌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免疫浸润分析、miRNA分析、关键基因的转录调控分析、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基因集差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GSVA)、nomogram模型构建以及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分析等.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共发现川芎嗪作用于胃癌有14个潜在治疗靶点.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靶点主要涉及激素代谢、药物代谢和信号转导等通路.基于log rank检验,关键基因ELANE和MPO的表达在胃癌生存曲线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此外,GSEA和GSVA结果提示,ELANE和MPO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影响胃癌的发展.结论 本研究通过综合多种分析方法,揭示了复方川芎嗪可能通过调节潜在靶点ELANE和MPO,以及相关的信号通路,对胃癌起治疗作用.

    胃癌复方川芎嗪MPOEL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