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魏于全

双月刊

1672-173X

scuxbyxb@scu.edu.cn

028-85501320

610041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原《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类学术刊物,以报道医学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为主。主要阅读对象为从事医药卫生工作的科研人员及高等医药院校的师生。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检索系统收录。创刊以来,曾荣获各级部门颁发的数次荣誉称号。如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教育部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在凉山州彝族中学生中的信效度研究

    宋小珍陆楚楚于滢滢万洋...
    1567-1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Second Edition,BDI-Ⅱ-C)在凉山州彝族中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466名凉山州彝族初一到高三共6个年级的学生完成BDI-Ⅱ-C的测试,对样本的人口学特征进行一般性描述,对样本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分析、信度分析,将样本随机分半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在凉山州彝族中学生样本中,BDI-Ⅱ-C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25.各个条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92~0.612之间,各个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92~0.761之间.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量表可分为三个维度,包括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和消极症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提示该三因子模型的各指标为x2/df=1.604,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0.940,Tucker-Lewis指数(Tucker-Lewis index,TLI)=0.932,增值拟合指数(incremental fit index,IFI)=0.941,估计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0.051.结论 BDI-Ⅱ-C在凉山州彝族中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是结构效度中的聚合效度较差.

    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中文版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

    重庆市膳食砷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估

    代兴慧李旻涛陈佳辉冯萍...
    1573-1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食品中砷含量,评估重庆市居民膳食砷暴露水平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8-2023年重庆市食品砷含量监测数据,结合2018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项目重庆市膳食调查数据,采用二维蒙特卡洛模拟法估计重庆市居民膳食砷暴露水平,并应用暴露限值法(margin of exposure,MOE)对经膳食摄入砷产生的非致癌风险(皮肤损伤)和致癌风险(肺癌、泌尿系统癌症)进行评估.结果 在4900份食物样品中,总砷检出率为36.40%,平均含量中限值为0.020 7 mg/kg,上限值为0.023 4 mg/kg,大米及其制品的砷平均含量最高,中限值为0.098 1 mg/kg,上限值为0.098 5mg/kg.不同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居民的无机砷日均暴露量中3~6岁组最高,中限值为1.046 μg/(kg.d),上限值为1.116 μg/(kg·d),60岁以上组最低,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在非致癌风险方面,各人群无机砷的MOE值均大于1;致癌风险方面,各人群无机砷的MOE值均小于100.大米及其制品是重庆市膳食砷暴露的主要来源,占总暴露量的69.97%~74.37%.结论 重庆市居民膳食砷暴露引起非致癌风险的威胁相对较低,但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低龄儿童砷暴露水平需要持续关注.

    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蒙特卡洛模拟

    672例耳鸣患者听力曲线特点及其与耳鸣疗效的关系

    安俊南郑芸卢兢哲李刚...
    1581-1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耳鸣患者的听力曲线类型特点以及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耳鸣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疗效差异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耳鸣与听力减退的关系,以期为探索耳鸣的病因及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耳鸣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耳鸣、听力资料进行采集.耳鸣严重程度参考耳鸣评价量表(tinnitu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TEQ)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基于听力曲线分型标准,将耳鸣患者分为"听力正常型、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部分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聋型",对不同听力曲线类型患者在初诊时的耳鸣情况以及末诊、随访时的耳鸣疗效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本研究的耳鸣患者共672例,其中183例听力正常,489例存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根据TEQ分级标准,初诊时耳鸣患者严重程度主要集中在Ⅱ~Ⅲ级:Ⅰ级86例(12.79%),Ⅱ级309例(45.98%),Ⅲ级161例(23.96%),Ⅳ级87例(12.95%),Ⅴ级29例(4.32%).耳鸣患者听力曲线类型分布以高频下降型多见.初诊时不同听力曲线类型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P<0.01);在高频下降型听力曲线耳鸣患者中,不同耳鸣程度患者的听力损失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统一治疗后,末诊时和随访时,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耳鸣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中虽然初诊时不同听力曲线类型耳鸣患者的耳鸣严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但耳鸣疗效与听力曲线类型之间未见明确关联,并且同种听力曲线类型患者的耳鸣与听力损失程度之间亦无明确关联,因此根据听力曲线类型为耳鸣患者选择与突聋相近的治疗方案是否有效还需进一步临床论证.

    耳鸣听力损失听力曲线疗效

    全程赋能健康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冯春张艾龙怀聪唐正萍...
    1587-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赋能健康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接收的21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依次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按照1∶1比例分为常规组、全程赋能组,均为10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全程赋能组在常规组干预基础上予以全程赋能健康干预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自护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Version,WHOQOL-BREF)评估结果.结果 干预后,全程赋能组CD-RISC各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t=10.326,P<0.001;t=6.386,P<0.001;t=9.581,P<0.001);干预后,全程赋能组ESCA各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t=11.599,P<0.001;t=9.072,P<0.001;t=4.353,P<0.001;t=16.646,P<0.001);干预后,全程赋能组WHOQOL-BREF中各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t=9.164,P<0.001;t=13.809,P<0.001;t=5.001,P<0.001;t=6.695,P<0.001).结论 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施予全程赋能健康干预,可显著提高其心理弹性,增强其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重症肺炎赋能理论健康教育心理负担心理弹性自护能力生活质量

    以心悸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脑炎1例报告

    陈禹霖张晓萍肖玲乔莉娜...
    1593-1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脑炎罕见且致命,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巨细胞病毒脑炎罕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文首次报道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移植后早期(移植后81 d)出现巨细胞病毒脑炎,以心悸为首发症状,临床进展快,治疗效果不佳.该病例可促进临床医生进一步认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特征,对待无诱因的心率增快,即使没有脑炎相关典型神经系统表现,仍需要警惕颅内感染的可能,早期识别和处理可能会改善此类患者的结局.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脑炎

    基于生态防龋理念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药物研究进展

    梁露露陈相屹庄伟杰刘育豪...
    1597-1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龋病是在宿主、食物和环境等影响下,以变异链球菌为主的致龋菌发酵游离糖产生的酸性副产物对牙齿硬组织的局部破坏.其主要特征是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这显著提高细菌对药物与宿主免疫的抗性.传统的防龋药物主要通过抗菌而间接发挥抗生物膜功能,却往往在抑制变异链球菌的同时对共生菌群产生干扰,易造成口腔微生物系统失衡.随着口腔微生物系统稳态的日受重视,新型防龋药物如天然提取物、人工合成小分子、寡核苷酸等,通过作用于关键靶点,抑制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或调控口腔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减少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尽管这些药物不直接杀灭细菌,但它们通过干预生物膜的底物形成或微生物相互作用,发挥间接的抗菌效果.递送载体优化、药物联合治疗、仿生设计等策略能够进一步增强新型防龋药物的疗效.本文就牙菌斑生物膜的防治特点、关键靶点、相关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龋病牙菌斑生物膜生态防龋综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与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研究进展

    尚凯茜孔清泉
    1604-1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星状神经节即颈胸交感神经节,由颈下神经节和胸一神经节输出形成,星状神经节将交感神经传导至上肢、头、颈和心脏.星状神经节阻滞是将局麻药物注入到星状神经节表面或周围,进而阻滞星状神经节所支配区域的自主神经活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作为一种神经阻滞技术,可通过干预星状神经节的交感神经活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达到治疗相关病症的目的.本文总结并综述了近五年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方面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同时也对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高原性疾病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星状神经节阻滞自主神经功能交感神经系统围术期高原综述

    天然药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分析

    宋川樊晨
    1610-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天然药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天然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临床实践、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天然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明确的疗效和优势,值得更进一步的研究.一些经典的骨特异性天然药物或方剂在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潜在价值,且副作用少,未来应进一步研究从经典方剂或骨特异性天然药物中分离和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抗骨质疏松化合物,以开发天然药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天然药物骨质疏松症疗效安全性综述

    祝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中文领军期刊项目!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