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与粘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与粘合
化学与粘合

白雪峰

双月刊

1001-0017

xyxy@public.hr.hl.cn

0451-82639490 82608722

150040

哈尔滨市中山路164号

化学与粘合/Journal Chemistry and Adhesion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含树枝状结构的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

    孟令阳施惠红娄春华
    83-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芳香族耐热性超支化聚酯多元醇(Hy)、聚醚三元醇(N33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主要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适量的填料制备出含树枝状结构的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实验结果表明,当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在2.5%~4.5%时,其固化速度快且固化后的密封胶气泡少.由于引人树枝状结构,该单组分密封胶的耐高温性能显著提高.经140℃高温老化2h后,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剥离强度均随着树枝状结构加入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

    聚氨酯树枝状结构耐高温单组分密封胶

    塑料印刷油墨用醇水溶聚氨酯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姚卫琴毛祖秋石红翠张博...
    86-8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酯二醇(PNA)和聚醚二醇(PPG)为软段,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异佛尔酮二胺(IPDA)和二正丁胺为硬段,合成了醇水溶聚氨酯树脂,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DMPA含量及PNA/PPG质量比对树脂的溶解性、力学性能和耐热性及油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MPA含量的增加,树脂的水溶性变得较好、力学性能增强,耐热性减弱.随着PNA含量的增加,树脂醇溶性减弱,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当DMPA含量占聚氨酯软段质量的8%时油墨的稳定性、复溶性和耐135℃蒸煮性较好,抗回黏性和附着力稍差;通过进一步实验表明当DMPA含量占聚氨酯软段质量的8%,且PNA/PPG质量比为3:7时油墨综合性能较好.

    醇水溶聚氨酯

    烷氧基取代酞菁化合物的合成、表征

    赵美王月霞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酞菁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使其可以应用于材料化学的各个领域.利用大环配体缩合法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各种烷氧基取代基的自由酞菁、金属酞菁,并进行充分的表征,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核磁共振光谱(1HNMR)、红外(IR)光谱、质谱(MS)、元素分析(EA),另外对可以长出晶体的化合物的单晶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及分子结构的测定,同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上述化合物的自组装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酞菁配体上取代基的种类、数量和位置对化合物的各种光谱性质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自组装测试,发现H2[Pc(β-OC4H9)8]、H2[Pc(-OC5H11)4]能够分别形成纳米棒状结构和纳米线状结构的自组装形貌.利用溶剂挥发法得到了Zn[Pc(-OC4H9)8]的单晶,经过测试获得了该化合物的一系列相关晶体数据,为更好地掌握化合物的性质提供了依据.

    酞菁烷氧基自组装光谱

    钨酸铋/石墨相氮化碳2D/2D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四环素的研究

    孙毓旋杨涵钰童睿真王珅...
    95-9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纳米片为载体,采用水热法,与钨酸铋(Bi2W06)纳米片形成2D/2D异质结光催化剂.通过改变两种光催化剂的负载量、pH值和反应时间确定了该催化剂降解盐酸四环素的最优比例,此最优比为负载量40%Bi2WO6/g-C3N4、pH=3、温度120℃.通过XRD、TEM、XPS等表征手段,进一步验证了Bi2WO6g-C3N42D/2D异质结的合成.

    类石墨相氮化碳钨酸铋异质结光催化盐酸四环素

    MAH改性PPC对PLA形状记忆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浩然郑焕龙朱玉锟何兴贵...
    99-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马来酸酐(MAH)作为封端剂与聚碳酸亚丙酯(PPC)进行接枝反应,制备了MAH改性聚碳酸亚丙醋(M-PPC).将M-PPC用于聚碳酸亚丙酯/聚乳酸(PPC/PLA)复合材料中,考察了MAH对PPC/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到M-PPC对复合材料界面影响显著,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PPC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有提升作用,当M-PPC含量为3%时,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热重分析表明,M-PPC使PPC/PLA复合材料的初始热降解温度提高了28℃.M-PPC使PPC/PLA复合材料的热刺激相应形状回复率Rr达到93.62%,固定率Rf达到99%以上,分别比纯PPC/PLA的提高了33.58%,2.5%.

    形状记忆材料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马来酸酐热稳定性

    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超分子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孟鑫田园许树军贾力维...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未见报道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该材料化合物的单元结构、一维、三维结构.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12H60Zn3V10N12034,化合物所形成的八面体配位环境由Zn与两个乙二胺上的四个N原子和两个不同的十钒酸根阴离子团簇上的两个桥氧原子配位.通过共价键形成一维链状特殊结构,进一步通过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孔状结构.利用此合成策略,可以合成具有一维链、三维网络的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多金属氧酸盐十钒酸盐

    新型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

    刘瑾王之琨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全氟-2,5-二甲基-3,6-二氧壬酰氯与不同的长链醇(正己醇、正癸醇、十四醇、十八醇)通过酯化反应一步制备了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C9F17O4(CH2)nH(n=6、10、14、18).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并测试其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和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新型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均在16~21mN·m-1之间,HLB值均在3.5〜4.5之间,合成产物具有很好的亲油性,在有机溶剂中能够明显降低其的表面张力,且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在消防、工艺应用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酯化反应氟碳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

    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及实际固化工艺的研究

    宿凯王德志郑维先刘长威...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研究了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基体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利用Kissinger-Ozawa方程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其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建立了该改性树脂的固化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AE=150.56 kJ/mol,反应能级n ≈ 0.95,固化参考温度在177℃左右,并根据此参数研究制定了体系的固化工艺.

    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改性固化工艺

    基于泡沫镍制备硫正极的研究

    杨建东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硫电池正极的制备通常包括硫载体材料的制备、硫载体材料覆硫制备硫正极复合材料、混浆料、涂片等工艺,制备工艺繁琐,且涂片时所用胶粘剂、导电碳会增加正极质量,减小了电池的比能量密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氧化石墨烯与硫的混合物通过离心将其渗入泡沫镍孔隙中,经过还原氧化石墨烯后干燥得到硫复合材料.这种含泡沫镍的硫复合材料可直接用作硫正极,这种极片省去了胶粘剂、导电剂,也省去了混料、涂片等工艺,且载硫量可通过离心时间及次数来控制.此硫正极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024.76mAh•g-1,循环50次后比容量为396.04mAh•g-1基于泡沫镍制备硫正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氧化石墨烯泡沫镍无胶粘剂

    络合剂和阻聚剂对双组分丙烯酸酯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蒙嘉华陈炳耀彭小琴姚荣茂...
    118-12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添加不同量的络合剂和阻聚剂对双组分丙烯酸酯胶性能的影响,双组分丙烯酸酯胶按A:B=1:1的比例混合,通过改变络合剂或阻聚剂的添加量,来测试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的固化时间、贮存时间、剪切强度以及冲击强度,进而判断络合剂和阻聚剂对丙烯酸酯胶粘剂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结果可得出在80℃热储的条件下,加入适当的络合剂和阻聚剂可以有效提高丙烯酸酯胶的贮存稳定性,但是随着添加量的增大会使固化时间延长,而络合剂和阻聚剂的添加量变化对剪切强度及冲击强度的影响不大,故综合贮存时间与固化时间来确定络合剂的最佳用量为0.02%~0.04%之间,阻聚剂的最佳用量在0.015%~0.02%之间才能更好地发挥络合剂与阻聚剂的作用.

    络合剂阻聚剂双组分丙烯酸酯胶性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