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开发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开发与管理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海洋出版社
海洋开发与管理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海洋出版社

李正楼

月刊

1005-9857

hykfygl@163.com

010-62114471,62100033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海洋开发与管理/Journal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海洋开发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原名《海洋开发》《海洋与海岸带开发》,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和海洋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我国海洋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总体定位为建设我国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工程领域有影响、有特色、有品位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和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评估

    过梦倩吴正杰单亦轲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及潜力对于浙江省努力打造海洋碳汇交易"浙江样板"、抢占全国海洋碳汇交易战略"高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浙江省海洋碳汇资源分为海水养殖碳汇与滨海湿地碳汇 2 个部分,分别测算当前碳汇能力和未来碳汇增长潜力.其中,海水养殖碳汇采用 2010-2021 年浙江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产量数据,基于《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测算碳储量;滨海湿地碳汇采用碳密度与湿地面积乘积法测算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贝藻类养殖碳汇是浙江省海洋碳汇的主体,而滨海湿地碳汇规模较小;贝藻类养殖碳汇近年来增长较为稳定,而滨海湿地碳汇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贝藻类养殖碳汇可以通过优化经营规模等方式提高养殖产量,滨海湿地碳汇可以通过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等方式提高碳储量,从而增强碳汇能力.

    海洋碳汇蓝碳海水养殖贝藻类滨海湿地

    海洋负排放技术及其生态治理功能前瞻

    周微郭雪飞雷仕泽郑力文...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持续排放,被认为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引发诸多极端气候事件,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海水暖化等一系列环境负面效应.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活跃碳库,增汇潜力巨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干预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其对大气二氧化碳额外吸收封存的海洋负排放技术体系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根据负排放技术的应用场景,目前海洋负排放技术体系涵盖侧重于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滨海湿地蓝碳、侧重于环境友好型养殖产业的海水养殖环境碳汇和借助生态工程技术手段的负排放工程增汇.海洋负排放技术在实现人为增汇的同时,有望通过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促进海洋生态系统内部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发挥其生态治理功能,从而应对海洋环流改变、海水酸化脱氧等全球海洋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污染的局部胁迫.

    海洋负排放海洋生态治理全球气候变化地球生态工程

    三沙湾海水养殖固碳潜力评估与空间格局分析

    张智雷灵逸王飞鹏李荣茂...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福建省典型养殖海湾三沙湾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养殖现状开展调查,并对三沙湾养殖固碳量及价值量进行核算.结果显示,2022 年三沙湾养殖总产量 66.47 万 t,其中贝藻养殖产量26.67 万t;优势经济物种包括大黄鱼、鲍鱼、海带、江蓠和牡蛎.测定不同养殖生物含碳率存在时空差异,其中养殖生物软组织含碳率为 23.67%~43.89%,养殖贝类贝壳含碳率为 11.12%~15.05%;海带含碳率随生长周期降低,而贝类含碳率在生长过程无显著差异.经核算,2022 年三沙湾海水养殖牡蛎、海带、江蓠等不投饵贝藻类养殖可从水体中移出碳约 2.91 万t,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 10.67 万t,可创造经济价值 161.74 万元,具有良好的固碳潜力与经济效益.鲍鱼、大黄鱼、海参等投饵型养殖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引入外来碳源约 92.55 万t,饵料的投入和养殖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投饵型养殖碳固存能力弱的重要因素.文章聚焦典型养殖海湾的渔业固碳能力核算,并针对投饵型养殖生物的碳固存能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能够为该区域养殖规划和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升级转型提供科学支持.

    渔业碳汇水产养殖固碳潜力空间分布格局三沙湾

    蓝碳产业的概念研究与发展建议

    胡秋成陆佳依钱利炜宋蝶...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双碳"重大战略布局背景下,推动海洋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文章立足蓝碳的广义研究领域,在海洋碳汇与产业融合方向创新提出蓝碳产业的概念.蓝碳产业旨在开发以碳汇巩固提升、低碳化发展为导向的产业模式,推动蓝碳与海洋经济、生态修复、清洁能源等领域融合发展、协同增效.此外,对蓝碳产业门类进行界定,并从 4 个方向提出蓝碳产业的发展路径,助力我国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蓝碳产业海洋碳汇海洋产业碳中和新兴产业

    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汪克亮韩念文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关键.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 2008-2019 年我国沿海 11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波动提高趋势,其中上海和广东位居前列,海南和广西相对落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且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高质量发展双重差分法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我国深远海智慧养殖工厂体系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探讨

    顾波军刘纯宜付雨芳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远海智慧养殖工厂是全新生产模式,同时是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深远海智慧养殖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脉络,辨析深远海智慧养殖工厂的概念、典型模式以及发展优势,并从种苗体系化、装备体系化、产业体系化、政策体系化 4 个方面分析我国深远海智慧养殖工厂体系化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成果试图回答怎样构建深远海智慧养殖工厂支撑体系的问题,从而加快推动深远海养殖范式的转变.

    深远海智慧养殖工厂体系化建设海水养殖

    国土空间规划下海岸带的功能定位及空间响应——以上海海岸带为例

    李娜屠启宇程鹏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岸带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唯一涉海规划,不仅要对海岸带地区进行陆海统筹综合管控,而且要对海岸带地区的发展进行战略功能引导,以适应海洋强国建设的蓝色发展要求.文章分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海岸带规划的新要求,提出海岸带规划进行功能定位和空间响应的规划策略和方法;结合上海海岸带发展实际,从多维战略对接、区域功能耦合、未来发展趋势应对 3 个方面谋划海岸带功能定位,提出海岸带"三心二市"的功能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岸带空间响应策略,主要包括对接国土空间分层逻辑、海洋功能区划和岸线区段功能耦合、开放式分圈层分区划分、落实核心功能诉求.

    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空间响应

    中国海警海上行政执法困境及对策探析——以中国海警首起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案为例

    姜秀敏孙啸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保障.2018 年调整组建中国海警局并由其统一履行海上维权执法职责.海上行政执法作为海上维权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秩序发挥核心作用.文章基于中国海警首起海洋生态公益诉讼案,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出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为理论依据,分析中国海警海上行政执法工作的现状及困境,提出进一步发展海上行政执法工作的对策,包括优化海上行政处罚快速办理程序、规范行使海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完善海上执法行政强制执行程序、提高科技管海能力以及加强区域合作,以期促进中国海警行政执法向高效率、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海警法中国海警局海上行政执法行政处罚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柴小平王智慧孙毅潘静芬...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调整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当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划内容已明显滞后.文章梳理历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调整和监测的工作经验,研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原则、有序衔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制订分类分区管控措施、有机融合涉海专项规划保护目标、基于陆海统筹合理认定管理边界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提供参考.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国土空间规划陆海统筹

    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纪煌毅胡毅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下文物遗址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凝聚历史、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无价瑰宝.拖网捕捞作为最为广泛的渔业活动,会威胁和影响水下文物遗址的保护,因而有必要研究水下文物遗址与拖网捕捞之间的影响和作用关系,以及寻求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利益之间的平衡.我国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包括水下文物遗址家底不清,拖网捕捞对水下文物遗址的影响研究亟须加强,相关保护管理有待完善等方面.通过注重教育、文旅协调、强化监管、夯实研究等措施,可为水下文物遗址保护与拖网渔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水下文物遗址海洋渔业拖网文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