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开发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开发与管理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海洋出版社
海洋开发与管理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海洋出版社

李正楼

月刊

1005-9857

hykfygl@163.com

010-62114471,62100033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海洋开发与管理/Journal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海洋开发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原名《海洋开发》《海洋与海岸带开发》,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和海洋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我国海洋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总体定位为建设我国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工程领域有影响、有特色、有品位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和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极航线开通背景下中俄双边服务贸易潜力实证研究——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

    高金伍滕楠贾茹茹
    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北极航线开通背景下挖掘中俄双边服务贸易潜力,文章选取2006-2020年贸易数据,定量分析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状况、贸易结构以及竞争性,并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俄双边服务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区别于已有研究,文章通过测算成本距离和引入解释变量(人口规模、是否加入自由贸易协定),提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而估算中俄双边服务贸易潜力系数,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中俄双边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属于潜力巨大型;中俄两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推动以"东北—远东"为代表的中俄地区间合作,会降低距离成本,促进中俄海洋服务贸易合作;新冠疫情阻碍传统服务贸易发展的同时,促进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服务贸易发展,推动服务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北极航线服务贸易潜力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贸易竞争力

    中国商船通行北极东北航道现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胡梦崔濛胡麦秀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北极放大"效应的扩大,北极东北航道的通航窗口期逐渐拉长,其夏季常态化运营实现了现实可能性.文章从中国商船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实际航行数据出发,分析船只数和航次数、冰级和船型分布、货运量和货物种类、运输航线分布,以及通航窗口期及破冰引航情况,并基于航行数据计算商船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航运利润,进行航运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商船通行北极东北航道的航次数和货运量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从总趋势上来看,中国商船通行北极东北航道的航次数在逐年增加,货运量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北极海冰的加速消融,中国商船通行北极东北航道的通航窗口期在不断延长,从而使北极东北航道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当前中国商船通航北极东北航道的航次数以及运输的货运量较少且通航的窗口期也较短.

    北极东北航道常态化运营航运经济性效益

    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蔡鹏马蕊柳存根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装备制造业是支撑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着产业"大而不强"、基础理论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薄弱等问题,难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文章立足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考察了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需求创新、供应链创新以及生产组织创新5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并在总结了市场驱动、国家驱动和生态联盟3种创新驱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海洋装备海洋强国创新能力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资本市场支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路径及措施

    周昌仕赵苑宏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海洋强国战略建设的首要任务,而打造有韧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资本市场在不断建设完善过程之中,现阶段海洋产业融资存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环境、配置、产品方面的限制因素.基于资本市场支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出引导资本市场支持海洋产业、创新资本市场金融产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海洋产业评估体系、建立海洋产业内部资本市场等建议,强化资本市场支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保障.

    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支持

    沿海城市数字技术效率差异分解及收敛性分析

    沈金生李悦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领域沿海城市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剖析数字技术效率差异来源及收敛性特征,有助于加快我国"智慧海洋城市"建设.为此,文章基于2013-2019年53个沿海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数字技术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测算,并依据行政级别的不同,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与β收敛研究沿海城市数字技术效率动态演进、差异分解及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1)沿海城市数字技术效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主要由技术进步拉动,其中上海市数字技术效率稳定地达到DEA有效状态.(2)沿海城市总体数字技术效率差异存在扩大趋势,主要由区域间差异造成,分布有明显的右拖尾特征,存在向右移动趋势.(3)沿海城市数字技术效率β收敛特征明显,不存在a收敛.文章的研究为提高沿海城市数字技术效率和"智慧海洋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数字技术效率沿海城市Kernel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

    全球海洋经济发展危机、动力机制与演变路径

    赵玉杰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经济正面临多重风险叠加的严峻挑战,如何破解发展危机、建立新的动力机制并探索创新演变路径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基于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相关创新举措,健康与绿色海洋思维模式、金融领域的聚焦与多元化、科技创新格局、数字智能化冲击、蓝色技能型人才体系将构成未来可持续海洋经济的动力机制;并与美国、英国、挪威等国家海洋经济现实相结合主要表现为3种不同演变路径,对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转型具有较好示范性和借鉴性.我国应加快制定基于科学和生态系统的海洋规划,通过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实施更加系统、包容的海洋综合管理,进一步聚焦海洋产业竞争力、数字化、绿色低碳发展,重点增强科技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和金融资本的驱动支撑能力.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海洋繁荣

    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以厦门为例

    林逸君
    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流的产业发展创新平台的科技支撑,目前我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尚缺乏一支以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目标的强有力的国家科技力量支撑.文章通过调研全国海洋生物领域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的发展经验、存在问题,梳理在厦门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创新平台政策、科技、产业等资源现状,为在厦门布局海洋生物国家级产业发展创新平台提出优化体制机制、明确定位和"造血"能力、畅通人才交流和上升通道的建议,以提高创新转换效率,推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

    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

    1987-2019年钦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海岸线的影响

    赵军许珊珊黎树式莫斯达...
    8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口三角洲是人口密集区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1987-2019年遥感影像数据对钦江三角洲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利用数字海岸线系统分析岸线变化速率,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7-2019年期间,建设用地、湿地、养殖池塘的面积增加,其中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为57.34 km2,而耕地、陆地植被、水体的面积减少;1987-2019年的岸线年平均前进的速率是33.90 m/a,且岸线发展方向是向海延伸,岸线处于发展的状态;海岸线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有较强关联性.文章研究成果可为钦江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变化三角洲DSAS岸线变化速率钦江

    曹妃甸海草床生态特征及限制因子研究

    刘有才徐追董岳马旺...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展曹妃甸海草床的分布、生物学特征、水环境和底质环境要素等调查研究工作,划定海草床分布区,对覆盖度进行分级,分析研究海草床生态特征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特征,为查明曹妃甸海草床资源环境家底、保护区划定、海洋生态修复及蓝碳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参考.结果显示,曹妃甸海草床主要优势种类为鳗草,平均株高75.00±6.15 cm/shoot,且不同站点之间有差异;总平均茎枝密度为261.26±48.50 shoots/m2,总平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02.53±71.79 g DW/m2和114.71±27.40 gDW/m2.海草床分布区面积42.90 km2,其中密集区、较密集区、一般区、较稀疏区和稀疏区分别占比为13.09%、12.93%、18.82%、18.75%和36.40%,海草分布在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其中密集区与较密集区多分布在北部区域;草床区和裸沙区水环境差异不明显,底质环境差异较大;水温、营养盐、透光度、水流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影响曹妃甸海域海草生长的关键因素.

    曹妃甸海草床生态特征影响因子鳗草水环境

    2001-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赤潮特征分析

    陈曦石海明徐玉山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2001-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发生的赤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天津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呈现高频次小规模的特征.2012-2020年赤潮年度累计持续天数大体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受DIP控制.夏季是赤潮高发期,尤其是6月和8月,单次赤潮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天津近岸海域赤潮肇事种主要是夜光藻、中肋骨条藻和尖刺伪菱形藻,这3种藻类在时间上有交替成为肇事种的特征,这主要与它们对水文环境的适应性相关.有毒赤潮主要集中在6-9月暴发,9月暴发的赤潮多为有毒赤潮,天津近岸海域有毒赤潮种多为多环旋沟藻和米氏凯伦藻.

    天津近岸海域赤潮赤潮肇事种有毒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