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开发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开发与管理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海洋出版社
海洋开发与管理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海洋出版社

李正楼

月刊

1005-9857

hykfygl@163.com

010-62114471,62100033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

海洋开发与管理/Journal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海洋开发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原名《海洋开发》《海洋与海岸带开发》,是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和海洋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我国海洋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总体定位为建设我国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工程领域有影响、有特色、有品位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和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政策现状与应用实践

    顾波军王敏慧田鹏付雨芳...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围绕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文章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对我国海域空间立体开发利用中面临的实践困境和政策难题进行综合探讨,探寻政策与实践间的协同路径,为海域空间立体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在政策推广落实中呈现出各地政策推广缺乏差异性,开发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性,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等问题,在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政策实施中,必须综合考虑海域使用权人参与、海洋环境实际情况和规划方法的适配度及可行性,合理规划用海空间,构建和完善配套海域空间管理协调机制及相关法律制度体系.

    海域空间海域使用权分层设权政策实践

    海域使用立体分层数据模型构建与应用

    李姗迟彭逸桓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域立体空间管理是海洋空间优化、提升海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文章旨在信息化层面将海域作为立体空间管理对象,为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工作提供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支撑.利用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数据库中的调查数据、规划数据和权属管理数据,在数据特征分析和概念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实体数据模型将二维矢量权属数据转换为三维模型,按照本体构建、数据关联和分析应用的技术路线,构建了海域使用立体分层数据模型,并应用于三维可视化海域使用立体分层应用系统的研发.海域使用立体分层模型在一致性、可读性、灵活性、效率等方面均满足应用需求,优越于传统的二维海籍数据模型.系统基于 Cesium 三维虚拟地球引擎,构建了三维立体海籍的符合性、冲突性分析,以及海籍权属数据的综合统计管理等功能.海域使用立体分层的数据模型和应用系统实现了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项目的管理和决策支持,为广东省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前期探索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数据模型概念设计数据关联三维可视化三维空间分析

    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管理理论与实践——以浙江省为例

    王鹏周静茹郑凯旋张飞...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沿海地区用海需求持续上升,单纯依靠以往的平面式海域使用已经不能满足用海现实需要,海域在利用过程中也难免形成交叉用海、重叠用海的现象;而当前对海域使用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律性质、市场机制和分层界定理论上,缺少从实际案例的角度开展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研究.文章分析了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立体分层设权的设立方式,并结合浙江省温州市泰瀚 550 MW渔光互补项目和乐清市生态海堤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显示,海域使用权的立体分层设权在用海活动的三维权属界线和空间位置关系的确定,以及对用海主体的明确定位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此外,这一方法还能够促进海域空间的精细化再分层,有助于解决海域权属纠纷,提升海域管理的三维精细化水平.

    海域使用权海域立体分层三维权属重叠用海用海需求

    数字化转型下的海洋治理创新路径:基于敏捷治理的视角

    毛庆铎陈丽羽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在海洋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风险治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海洋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更新迭代,带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由于海洋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敏捷治理理论具有高度适应性,文章在敏捷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了面向海洋治理的分析框架.基于该框架,对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智慧海洋管理平台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海洋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应具备以下条件:灵活机动的治理理念、多领域的治理对象、自组织的治理主体、刚柔并济的治理工具、循环迭代的治理过程、多条块的治理结构.未来海洋治理数字化转型应当聚焦搭建敏捷团队、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治理工具、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系统韧性等主题.

    数字智能海洋公共管理海洋强国数字治理平台

    辽东大湾区海域打造国家蓝色粮仓战略整合构想

    蔡静杨博玉黄慧敏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 14 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通过践行大海洋观,打造海域粮仓,提升饭碗中的食物质量.辽东大湾区海域拥有打造国家"蓝色粮仓"的优势地理位置、战略位置和资源储量,新时代蓄势待发,势在必行.文章通过系统分析辽东大湾区"蓝色粮仓"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基本态势,解释建设"蓝色粮仓"存在的问题,对辽东大湾区深入推进"蓝色粮仓"提出对策建议.

    海洋牧场海洋资源利用海洋产业产业融合

    "蓝色粮仓"战略背景下渔业数字化水平测算与建设路径研究

    刘丹陈秋颖马乃毅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数字技术贯穿到渔业建设,有利于渔业增质提优,实现高质量建设"蓝色粮仓"战略目标,保障粮食安全,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首先,文章通过网络关系图,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进行关键词分析,发现中国渔业数字化建设较为显著.其次,采用熵值法计算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渔业数字化水平综合值,发现中国渔业数字化水平建设综合水平较低,只有山东省综合值在80 分以上;渔业数字化水平建设呈现波浪起伏式的缓慢增长;而且渔业数字化水平地区发展不均衡.同时,运用 DEA-BCC模型进一步测算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效率对渔业数字化水平发展动能的影响,发现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效率差异较大且不稳定,投入产出并未达到最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 3 条建设路径:(1)夯实渔业数字化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提升渔业数字化综合水平;(2)提升渔业科技与推广效率,增强渔业数字化水平发展的动能;(3)以数字化为核心,重塑渔业产业链与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实现利用渔业数字化水平,对渔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管控",促进"蓝色粮仓"战略目标实现.

    渔业数字化蓝色粮仓数据包络分析

    山东省海洋生物功能制品产业发展研究

    张栋华邢严卢艳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生物功能制品产业主要是指通过提取海洋有机体有效成分,开展海洋特色的生物材料、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日化用品、农用产品等生产活动,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成为热点领域,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其不仅能推动海洋经济和健康产业发展,而且为保障人类健康提供新的途径,深度契合海洋资源高效开发、高技术应用的要求,市场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山东是海洋产业大省,近年来在海洋生物功能制品产业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融资难、产品同质化严重、支撑体系薄弱、人才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高质量发展.后续,需要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发挥产业基地示范集聚效应、制定高效融资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育高端人才等方面聚焦发力.

    生物功能制品海洋大健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烟台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管护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峰汪顺周范一峰王娜...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级海洋公园是我国对海洋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管理的一种形式.目前烟台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的管理存在机构能力不足、社会能力不足和系统管理服务措施缺失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管理效能和保护区保护目标的实现.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施烟台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管护能力建设工程,探索推行由政府、社区、企业三方共同组成的"共建共管"海洋公园管护模式,经运行后,其管理优势明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文章旨在通过烟台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管护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为我国国家海洋公园建设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国家级海洋公园管护模式共建共管烟台山

    中国渔业经济贸易"双循环"与高质量发展评价

    戴桂林陈永洁
    7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大农业中率先对渔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渔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时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与突出亮点.文章在分析中国渔业经济贸易既存"双循环"格局运行特征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了以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持续、开放合作、共享效率 5 个维度 16 个指标组成的"双循环"视域下中国渔业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中国渔业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演变特征及其内在驱动机理.结果表明:2006-2020 年,"双循环"视域下中国渔业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态势趋好,但尚有一定提升空间,"质"的提升速率不及"量"的扩张速率.结构分异对比来看,各维度表现出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以共享效率、创新驱动维度提升最快;综合指数增长的主动力呈现阶段性差异化,2006-2012 年主动力为共享效率、创新驱动维度,2012-2020 年主动力为绿色持续、协调融合维度.从各维度表征的内外循环角度来看,中国渔业经济贸易"内循环"实现了较大程度改善,对"双循环"视域下中国渔业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贡献度较大,而"外循环"动能稍显不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中国渔业经济贸易发展思路与建议.

    双循环渔业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评价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关美陈晓宇李春林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韧性理论,结合海洋渔业经济韧性内涵,构建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指标评价体系,文章采用基于CRITIC组合权重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利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托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海洋渔业经济韧性的时空分异特征,运用马尔科夫(Markov)链分析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20 年我国沿海省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不同维度来看,抵抗恢复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适应调整能力则显现下降态势.(2)海洋渔业经济韧性的高值区域呈现向南扩张的趋势,中值区和较高值区逐渐向南北两级扩展,而低值区的空间分布相对稳定.(3)Markov 链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海洋渔业经济韧性的发展状态相对稳定,同时呈现出俱乐部趋同的特征;各省区维持现有发展水平的概率逐渐减小,向更高发展水平发展的概率增加;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可能发生一种"跨越式"的阶段演变,高水平省区的数量有望不断增加.

    海洋渔业经济韧性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