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渔业科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渔业科学进展
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渔业科学进展

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唐启升

双月刊

1000-7075

liusl@ysfri.ac.cn

0532-85833580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106号(黄海水产研究所)

渔业科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海洋生态、海水养殖病害防治、遗传育种、营养与饲料、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环境保护、水产增养殖工程、食品工程、海洋药物、水产品质量检测与质量控制、远洋渔业、海洋捕捞技术,渔船工程、渔业经济、海洋战略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等。多年来,该学报在主编唐启升院士和学报编委会的领导下,严格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旨,始终把刊物的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出版行业标准,使《海洋水产研究》学报编排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中,密切关注水产事业发展的新动向,对本专业重大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研究论文及试验报告做到及时组稿报道,并能结合形势,针对反映当前水产领域的热点、前沿论文及时发表。从近年发表的文章看,绝大多数是国家和有关省、部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攀登计划B项目、国家126专项,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计划项目(973)等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级大连刺参原种场核心区生态环境质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朱晓彤荣小军李彬王印庚...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产原种是良种培育的种质基础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为全面掌握我国首家国家级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原种场核心保种区状况,本研究于2022年7月至2023年5月对该核心保种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进行了周年检测,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海水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进一步完成生态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海水水质良好,除春季活性磷酸盐,夏、秋、冬季铅元素和秋季镍元素含量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外,其他水质指标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保种区水体属于贫营养级;沉积物中除了秋季铬元素含量未达到Ⅰ类沉积物标准外,其他全部指标均符合Ⅰ类沉积物标准,表明保种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对海水和沉积物四季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核心区水体共获得3 796个OTUs,4个季节水体中的Shannon指数在5.90±0.04~6.84±0.01之间,秋季最高,夏季最低;沉积物中共获得4 151个OTUs,四个季节沉积物的Shannon指数在6.06±1.44~7.88±0.22之间,夏季最高,春季最低.PcoA分析显示,水体和沉积物在四季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且水体的菌群结构受季节影响变化相对于沉积物而言更为显著.对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菌群LEfSe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季节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中分别筛选到73和66个显著差异菌群(P<0.05),其中冬季沉积物中的代表性差异菌群包含弧菌科(Vibrionaceae)、冷单胞菌科(Psychromonadaceae),需要警惕冬季弧菌对刺参健康的潜在威胁.环境因子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pH、盐度是影响水体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铜、铅)是影响沉积物菌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估保种核心区生态环境、解析其风险因子和影响因素提供支撑,为我国刺参原种的高效保种提供科学依据.

    刺参原种场核心区生态环境质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周年变化相关性分析

    青岛典型潮间带贝类的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原大山刘志鸿马培振孙秀俊...
    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青岛沿岸潮间带贝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资源状况,本研究分别于2022年5月(春季)和2022年10月(秋季)对青岛沿海基岩海岸、砂质海岸、粉砂淤泥质海岸以及砂质和基岩混合海岸类型的8个典型站位的潮间带贝类资源进行调查,比较、分析了各站位贝类物种组成、优势度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结构参数,并采用相似性系数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排序方法进行群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青岛沿海潮间带共鉴定出贝类40种,沧口发现的贝类物种数最多,达到18种,金口最少,仅发现6种;各调查站位的优势种组成存在差异,且同一站位贝类优势种的种类和优势度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春季优势种主要是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砂海螂(Mya arenaria)和矮拟帽贝(Patelloida pygmaea)等,秋季优势种主要是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ousia)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等;春季和秋季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0.85~1.84和0.66~2.00,丰富度指数分别为0.86~1.97和0.62~2.96,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41~0.84和0.31~0.98,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最高的3个站位为前桃园、鳌山卫和沧口;春秋两季各站位群落聚类结果有所不同,红石崖和金口始终分别为单独一支,沧口和王哥庄始终聚为一类,前桃园和鳌山卫始终聚为一类.研究发现,底质类型对青岛潮间带贝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具有较大影响.本研究查明了青岛不同底质潮间带的贝类资源状况,为青岛潮间带贝类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资料.

    潮间带底质群落结构多样性优势种

    拟穴青蟹对不同饵料稳定同位素的周转和分馏

    钟声平蔡小辉宋建达刘旭佳...
    3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幼蟹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周转和分馏系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0个50 cm×40 cm×40 cm的水族箱,采用鱼(李氏(䲙)Callionymus richardsoni)、虾(宽沟对虾 Penaeus latisulcatus)、贝(杂色蛤 Ruditapes philippinarum)、沙蚕(双齿围沙蚕 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为饵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5 g左右的拟穴青蟹幼蟹,并在第0、30、60、90、135、180天取样测定幼蟹的δ13C和δ15N,计算周转参数和分馏系数.结果显示,实验期间幼蟹δ13C和δ15N随养殖时间的变动可用δ13C=a×lnt+b和δ15N=a×lnt+b描述,摄食不同饵料时a值变动较大.生长是驱动幼蟹体内碳和氮稳定同位素周转的主要因素,投喂4种饵料的幼蟹生长对13C周转的贡献百分比分别为79.83%、83.65%、84.88%和63.80%,生长对15N周转的贡献百分比分别81.97%、82.88%、75.27%和59.80%.投喂4种饵料的幼蟹13C完成50%周转时间(t50)分别为36.30、24.56、27.96和21.17 d,完成95%周转的时间(t95)分别为156.86、106.16、120.83和91.64 d,15N完成50%周转时间(t50)分别为 37.60、24.34、24.77 和 20.17 d,完成 95%周转的时间(t95)分别为 162.49、105.22、107.05和86.99 d.投喂4种饵料的幼蟹180 d时对饵料的δ13C的分馏系数Δ13C180d为0.71‰~1.64‰,对饵料的δ15N的分馏系数Δ15N180d为2.15‰~2.66‰.Δ13C与增重率(MGR,%)的关系符合公式Δ13C=a×ln(MGR)+b,Δ15N与增重率(MGR,%)的关系符合公式Δ15N=a×ln(MGR)+b,摄食不同饵料时,a和b值均出现较大差异.Δ13C与饵料的813C成负线性相关,与初始幼蟹与饵料的δ13C相差数值(δ13CIC~δ13CD)成正线性相关;Δ15N与饵料的δ15N成负线性相关,与初始幼蟹与饵料的δ15N相差数值(δ15N IC~δ15N D)成正线性相关.本研究表明,生长是驱动拟穴青蟹幼蟹稳定同位素周转的主要因素,饵料稳定同位素丰度是影响分馏系数的重要因子.实验结果为拟穴青蟹营养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拟穴青蟹稳定同位素周转速率分馏系数饵料生长

    豹纹鳃棘鲈生长差异分化相关lncRNA与mRNA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高进刘金叶陈傅晓王永波...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生长差异分化的分子调控作用机制,该研究利用豹纹鳃棘鲈中间培育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42、70和91日龄)的18个幼鱼肌肉组织样本进行全转录组测序,获得lncRNA和mRNA基因表达谱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方法构建生长差异分化相关lncRNA和mRNA的共表达网络.通过特异性基因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KEGG富集对模块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基因互作网络,挖掘豹纹鳃棘鲈生长差异分化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结果显示,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到6 252个差异表达mRNA和367个差异表达lncRNA;共表达网络分析获得MEmagenta、MEgreenyellow和MEblack共3个生长差异分化特异性基因模块;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特异性模块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肌肉蛋白形成、横纹肌组织发育调控、主轴组织形成等生物学过程,参与了蛋白酶体、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控及肌醇磷酸代谢等与生长差异分化相关的代谢通路;筛选3个特异性模块中权重和连通度高的lncRNA和mRNA构建基因互作网络,得到包括psmd6、nmt1、als2、brcc3、kank1、ada12、at131 和 hdac3 等在内的生长差异分化关键基因和 MSTRG 15660、MSTRG8694、MSTRG 1896等20个lncRNA,为进一步解析豹纹鳃棘鲈生长差异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豹纹鳃棘鲈生长差异分化WGCNA共表达网络

    几种海洋硬骨鱼类快、慢肌的化学组分差异分析

    王焕柳淑芳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骨鱼类的骨骼肌根据收缩特征主要分为快肌和慢肌,分别支撑爆发性和持续性游泳.为认识这2种骨骼肌的化学组分特征,解析快、慢肌功能差异的物质基础,本研究整合3类不同游泳习性鱼类: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梭鱼(Liza haematocheila)和金枪鱼类,通过自测结合文献资料,比较了快、慢肌在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及矿物元素等化学组分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快肌的粗蛋白及12种氨基酸含量更为丰富,其中尤以组氨酸含量差异最大(快肌为慢肌的1.22~3.83倍);快、慢肌的主要氨基酸组成相似,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占氨基酸总量的40%左右,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是含量最丰富的2种氨基酸类型,赖氨酸和亮氨酸是含量最高的2种必需氨基酸;慢肌的粗脂肪及每种脂肪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快肌;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慢肌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的比例较快肌高,而快肌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比例则比慢肌高;慢肌含有更为丰富的微量元素铁(Fe)和锌(Zn).结果表明,海洋硬骨鱼类的快肌和慢肌在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及矿物元素组成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为其分别支撑爆发性游泳运动和持续性游泳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海洋硬骨鱼类快肌慢肌化学成分特征

    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张现红李文洋刘宝良费凡...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殖密度是影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lanceolatus♂)幼鱼生长、消化代谢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和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HPI)轴相关激素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选取1 800尾规格一致、体格健康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随机分为3个密度梯度:低密度100尾[(3.14±0.13)kg/m3,LD]、中密度200 尾[(6.31±0.13)kg/m3,MD]和高密度 300 尾[(9.56±0.24)kg/m3,HD]进行实验.研究表明,HD 组特定增长率、肥满度及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饵料系数和变异系数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HD组抗氧化酶和代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HD组HPI轴相关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HPI轴相关基因(crhr1、nr3cl及nr3c2)的表达量随密度的升高显著上调(P<0.05),crh-bp表达量则相反(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密度胁迫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消化代谢、氧化应激及内分泌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养殖密度的设定提供理论参考.

    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密度氧化应激消化代谢HPI轴

    低氧胁迫对虹鳟心脏生化指标和低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马九菊黄进强李永娟吴深基...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一种低氧敏感性鱼类,低氧胁迫下其生长、行为、代谢和免疫等均会受到影响.为了解低氧胁迫对虹鳟心脏生化指标和低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用酶活性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分析中度低氧[(4.5±0.1)mg/L]和重度低氧[(3.0±0.1)mg/L]胁迫4、8、12、24h、中度低氧1个月(TMM)、重度低氧1个月(TMS)及复氧[(8.5±0.1)mg/L]12h和24 h后虹鳟心脏中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低氧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中度低氧胁迫下,虹鳟心脏中丙酮酸激酶(PK)、总胆固醇(TC)、乳酸(LD)和谷丙转氨酶(GPT)水平在8h时升高,24h时降低,复氧后仍显著高于对照水平(P<0.05).在重度低氧胁迫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随低氧胁迫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8 h时达到峰值(P<0.05),24 h和复氧后均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磷酸腺苷酶(ATPase)、脂肪酶(LPS)、TC、谷草转氨酶(GOT)和GPT水平在12h时降低,复氧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TMM组和TMS组中PK、TC、乳酸脱氢酶(LDH)和GP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在中度低氧胁迫下,sdh、fihl和hif-1α基因表达量在8 h显著升高(P<0.05),复氧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在重度低氧胁迫下,ldh、pk、sdh、hif-1α、egln-1和vhl基因表达量在24h时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MM和TMS组中ldh、pk、sdh、fih1、egln-1和vhl基因表达量在中度低氧胁迫下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低氧胁迫下pk、sdh和vhl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使虹鳟心脏发生代谢紊乱,影响体内正常的代谢水平,并对虹鳟心脏造成一定损伤.本研究可为进一步阐明虹鳟低氧胁迫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虹鳟低氧胁迫生化指标代谢基因表达

    线纹尖塘鳢性别相关的2个dmrt基因结构特征及表达规律

    樊佳佳马冬梅朱华平林明辉...
    93-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a)具有典型性别生长二态性,雄鱼生长优势显著,doublesex and mab-3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DMRT)家族是一个与性别决定相关的转录因子家族.基于线纹尖塘鳢性腺转录组数据,共获得2个dmrt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Oxldmrt1和Oxldmrt3,并采用PCR技术扩增验证2个基因的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个基因序列结构特征,结果显示,Oxldmrt1和Oxldmrt3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03 bp和1 363 bp,分别编码300个氨基酸和453个氨基酸;OxlDMRT1属于碱性蛋白,而CxlDMRT3属于酸性蛋白;2个基因均含有高度保守的DM结构域,OxlDMRT3还存在DMA结构域.氨基酸聚类分析显示,脊椎动物不同DMRT家族都是独立聚类,OxlDMRT1属于DMRT1家族,OxlDMRT3属于DMRT3家族,DMRT1家族最先聚类,再和DMRT3家族聚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雌鱼和雄鱼8个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Oxldmrt3在脑中也有少量表达;利用RT-qPCR分析2个dmrt基因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谱,显示2个基因在受精卵中的表达量均最高,Oxldmrt1在眼囊期的表达量最低,而Oxldmrt3在出膜7 d时的表达量最低.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2个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进行定位,显示2个基因在精巢中表达部位一致,均在精原细胞中有较强的表达信号.综上所述,Oxldmrt1和Oxldmrt3均在线纹尖塘鳢性腺胚胎发育阶段和精巢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Oxldmrt1还可能参与胚胎后期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调控过程,Oxldmrt3还可能参与神经系统发育.本研究为线纹尖塘鳢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线纹尖塘鳢OxldmrtlOxldmrt3基因结构基因表达荧光原位杂交

    草鱼不同月龄性腺组织学观察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分析

    祁博李胜杰杜金星肖小芳...
    10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性腺发生、性别分化及发育规律,本研究对1、2、3、4、5、6、12、24、36和48月龄草鱼性腺组织结构以及性别特征基因cyp19a1a和amh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组织切片结果显示,2月龄时,首次在生殖嵴中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标志原始性腺形成.3月龄时,雌性草鱼性腺中观察到卵巢腔和卵巢小叶.4月龄时,观察到卵原细胞,表明其在3月龄时出现解剖学分化,4月龄时出现细胞学分化.4月龄雄性草鱼在性腺中观察到输精导管,5月龄时观察到精原细胞,表明其在4月龄出现解剖学分化,5月龄出现细胞学分化.12、24、36和48月龄草鱼卵巢分别处于发育的第Ⅰ、Ⅱ、Ⅲ和Ⅳ期,精巢则分别为发育的第Ⅱ、Ⅱ、Ⅲ和Ⅳ期.荧光定量结果显示,雌性特征基因cyp19a1a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3、6和48月龄时处于峰值.雄性特征基因amh在精巢中表达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月龄时显著上调(P<0.05),5月龄时达到峰值.综上,草鱼性腺发育启动时间约为2月龄,雌雄性腺分化时间分别约为3月龄和4月龄,至4龄时雌雄性腺发育成熟.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草鱼的繁殖生理学资料,也为其性别调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草鱼性别分化组织切片基因表达

    贻贝肽对厚壳贻贝稚贝生长发育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林倩李政杨金龙马蕃...
    11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海洋生物活性肽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厚壳贻贝稚贝为实验对象,通过投喂不同浓度的贻贝肽(0、7、9、10、70和90mg/L),测定壳长、壳高、湿重等指标,以确定最适贻贝肽浓度,并对投喂前后的稚贝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实验周期为56d.结果显示,相较于未投喂贻贝肽的对照组,投喂9 mg/L的贻贝肽显著促进稚贝生长,且壳长、壳高和湿重分别提升了 27.37%、32.35%和115.49%;同时发现,高浓度贻贝肽(70 mg/L和90 mg/L)对厚壳贻贝稚贝产生了致死效应.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对比分析了 28 d和56 d贻贝肽投喂组与未投喂组的厚壳贻贝稚贝微生物组群落结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投喂9 mg/L贻贝肽改变了稚贝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提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丰度;同时,属水平分析发现,贻贝肽投喂组有效增加了鲁杰氏菌属(Ruegeria)、黏着杆菌属(Tenacibaculum)、居海杆菌属(Maribacter)、栖砂杆菌属(Arenibacter)、十八碳杆菌属(Octadecabacter)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等有益菌的物种丰度,显著减少了红球菌属(Rhodococcu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等潜在致病菌的丰度.综上,贻贝肽能有效促进厚壳贻贝的稚贝生长发育,并且可以优化厚壳贻贝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成果将为后续开展贻贝肽等海洋生物活性肽对贝类稚贝中间培育以及海水贝类养殖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数据支撑.

    厚壳贻贝生长微生物群落结构贻贝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