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预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预报
海洋预报

王辉

双月刊

1003-0239

bjb@nmefc.gov.cn

010-62105776,6210577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8号

海洋预报/Journal Marine Forecas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办,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该刊为全国核心期刊,海洋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探讨海洋、气象学科的理论研究,交流海洋环境预防技术方法,总结预防服务经验,报道科研成果,科技信息及国内外海洋、气象界科技最新动态及展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刘仕潮李明杰吴少华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次数最多的是外海转向型台风,占比高达44.3%,而正面登陆型台风最少,占比只有5.4%,但引起的增水量值最大;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在6-10月均有出现,8月出现次数最多;风暴潮强度等级为Ⅴ级(增水50~100 cm)的过程占比最多,为42.7%,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Ⅳ级(超警戒30 cm之内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的占比最多,为45.0%;风暴潮发生次数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增水为50~100 cm的过程,高潮位超警戒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以上的过程在近20年只出现3次;在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预报和应对中,需要重视可能正面登陆的和9-10月的外海转向型台风;8月和9月是江苏沿海出现风暴潮灾害可能性较高的月份,若这两个月的天文高潮与风暴增水叠加合适,极有可能出现达到黄色警戒潮位以上的高潮位.

    风暴潮江苏沿海台风路径风暴潮强度警戒潮位变化趋势

    珠海市沿海风暴潮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黄宝霞李希茜罗军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ELCIRC模型建立了适用于珠海市海域的风暴潮模型,以1713号台风"天鸽"路径为基础,通过改变台风入射角、台风登陆点、台风移速等方式构建登陆或者影响珠海市的台风路径,并进行风暴潮数值模拟计算,分析珠海市沿海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改变台风入射角时,珠海市沿海不同岸段的风暴潮将出现较大差异性;距离台风中心约15~100 km且位于台风右半圆的沿海地区将是风暴潮的重灾区;在珠海市的香洲区和斗门区沿岸,风暴增水总体随着台风移速变慢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但金湾区的情况则较为复杂,当台风移速为15~30 km/h时,在沿着台风"天鸽"的移动路径上会产生较强的风暴潮过程.

    ELCIRC模型台风"天鸽"数值模拟风暴增水

    黄浦江感潮河段潮位预报精度提升研究

    潘崇伦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浦江感潮河段水位波动以天文潮影响为主,同时也受上游径流、区间降雨和风暴潮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调和分析方法难以考虑径流等非天文潮因素,在对黄浦江感潮河段进行潮位预报时总体精度偏低.本文在对传统调和分析方法预报误差频谱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传统调和分析模型和自回归模型相结合的预报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黄浦江感潮河段3个代表性站点(吴淞口、黄浦公园、米市渡)的潮位逐时预报中.结果表明:24 h潮位预报的均方根误差由原来的0.20 m左右降至0.10~0.14 m,预报精度显著提升.

    黄浦江经典调和分析自动分潮优化模型潮位自回归模型

    球面质心泰森多边形网格海浪预报的向量化检验方法

    谢明炎魏立新高元勇高志一...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适于并行计算设备的向量化检验方法.采用特征半径近似判别法选取搜索域内观测点平均值作为实测值,基于广播、索引等向量化方法及海浪平稳性条件实现模式和观测资料时间和空间的匹配,并将待检区域等分为若干块分别计算以免内存溢出.本算法可在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上运行,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模式网格.为评估算法实际效果,以有限体积海浪模式产生的球面质心泰森多边形网格预报产品和卫星沿轨道遥感产品分别作为待检和参考数据,结果表明CPU和GPU的计算结果一致;GPU的计算效率较CPU提高30倍;区块大小对效率提升有一定影响,需根据实际算例调试优化.

    精度检验GPU加速向量化高性能检验

    2020年JRA55、ERA5大气驱动场和潮汐对黑潮热输送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尹路婷孙晓磊张宇于杰...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妈祖·海流海洋数值模式(MaCOM)构建了一个水平分辨率为1/48°的西太平洋数值模拟系统,使用该系统开展了3个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有无潮汐、更换大气驱动场对黑潮流系上7个关键断面热输送数值模拟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潮汐对于黑潮热输运的影响力约是更换大气强迫场的两倍.台风对所经过的黑潮断面热输运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仅局限于中心附近海域和台风经过期间,未发现类似近惯性振荡波在时空上的延续.在高纬和浅海区域,体积输运的演变规律和热输运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热输运的季节变化略平缓.MaCOM模拟的黑潮主流热输运年均值与季节变化趋势和再分析数据以及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黑潮台风数值模拟热输送妈祖·海流

    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改进中尺度涡检测模型

    李忠伟刘格格李永徐斌...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改进中尺度涡检测模型.该模型以海平面高度数据为基础,首次将融合表层海温数据扩展为融合多深度层海温数据;将海温数据的深度层作为通道,嵌入通道注意力机制,使得模型能够关注于海水温度数据中最具有区分度的深度层;模型在编码及解码过程中采用残差学习单元,在加深网络深度的同时,更好地拟合激活函数,缓解训练问题,以提高模型的检测准确率.以中国南海部分海域为例开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中尺度涡检测模型准确率达到93.62%,模型具备有效性和可靠性.

    中尺度涡多模态数据通道注意力残差学习单元深度学习

    基于均一化资料的南海沿海海表温度变化特征分析——以遮浪海洋监测站为例

    肖润东钟煜连泽鹏游大伟...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加拿大环境部下属的气候研究中心所研发的惩罚最大T检验法并结合海洋监测站点的元数据信息,对南海沿岸的遮浪海洋监测站1961-2018年的海表温度(SST)序列进行均一化检验和订正,对该区域基于均一化订正之后的SST序列的气候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均一化订正后的SST增温速率上升了0.05℃/10 a,由原来的0.12℃/10 a变为0.17℃/10 a,呈现显著的增暖趋势,表明非自然因素对月平均SST的影响导致了对该区域海水增温速率的低估.从年代际尺度上看,该地区1998年出现气候跃变,1998年之前遮浪海域的SST处于偏冷阶段,而1998年后出现短暂的停滞阶段,随后SST呈加速上升趋势,至今仍处于上升增暖阶段.

    海表温度气候变化南海均一化

    不同频次海温强迫对台风"利奇马"模拟的影响

    易侃姚佳伟李响杜梦蛟...
    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WRF气象模式,利用不同时间频次的海温强迫场对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个例开展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间频次海温强迫对台风"利奇马"路径模拟的影响较小,而对台风强度和结构的模拟有较大影响.高频海温强迫场相较于日平均海温场保留了海温与台风相互作用之前的信号,使其在台风路径上的暖涡更暖,导致模拟的台风强度更强,特别是在快速增强阶段与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更为接近.通过对台风过程中的热力和动力过程分析发现,高频海温强迫场会使更多的水汽进入台风中心,释放凝结潜热,增强台风次级环流.对流增强使得内核区域下沉气流增强,进而加强台风暖心,导致中心气压降低,台风增强;同时,入流的增强使得更多的涡度和角动量向台风中心输送,台风结构紧致,平均切向风增大,台风增强.

    海温台风强度时间分辨率次级环流

    ENSO组合模态可预测性的季节-年代际变化

    徐怡然郑飞杨若文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组合模态(C-mode)是厄尔尼诺衰减期西北太平洋上空异常反气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通常可以形成水汽输送通道,导致我国南部地区降水增多并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而在拉尼娜期间则情况相反.利用1981-202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数据集的表面风场资料分析了C-mode可预测性的季节-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C-mode在2000年以后的可预测性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变率减小、强度减弱、信噪比降低等.在季节尺度上,C-mode存在"秋季预报障碍",这与信号的季节循环密切关联,当C-mode在秋季进入衰退期时,信号强度最弱、变率最小,因此其秋季的可预测性降低.

    ENSO组合模态C-mode可预测性季节-年代际

    HY-2C卫星散射计海面风场产品的检验评估

    刘晓燕郝赛彭炜刘宇昕...
    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近海浮标的逐小时海面风矢量实测数据、ASCAT散射计风场数据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全球再分析数据(ERA5)的逐小时风场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HY-2C卫星散射计海面风场数据产品进行检验评估,检验使用的是2~24 m/s风速区间内的数据.结果表明:使用11个浮标共计3 351个样本数据作为真值进行检验,风速和风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1 m/s和20.7°;使用8 304 963个ASCAT样本数据进行检验,风速和风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6 m/s和11.5°;使用ERA5风场数据进行全球区域检验,风速和风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5 m/s和12.0°;使用ERA5风场数据进行西北太平洋区域检验,风速和风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9 m/s和15.5°.由此可见,HY-2C卫星散射计海面风场产品质量的可信度较高,能够较好地满足业务化应用的精度要求.

    HY-2C卫星散射计海面风场检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