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洋预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洋预报
海洋预报

王辉

双月刊

1003-0239

bjb@nmefc.gov.cn

010-62105776,6210577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8号

海洋预报/Journal Marine Forecas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办,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该刊为全国核心期刊,海洋学类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探讨海洋、气象学科的理论研究,交流海洋环境预防技术方法,总结预防服务经验,报道科研成果,科技信息及国内外海洋、气象界科技最新动态及展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耦合预报系统的中国近海海面风场预报检验评估

    张可睿李响张蕴斐龙上敏...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近海浮标观测数据检验评估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开发的西北太平洋区域耦合数值预报系统的海面风场预报结果.结果表明:耦合系统对中国近海海域10m风场的预报性能较好,预报风速与浮标观测风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4h风速预报绝对误差小于1.5 m/s,系统的预报性能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而降低;系统的预报性能在不同海域存在差异,东海区域的预报风速与观测风速最为接近,南海区域两者的相关性最好,但是随着预报时效延长,预报偏差的离散程度变大,预报性能降低;24h风场的预报性能在不同风级下存在差异,4~6级风速区间的预报性能较好,风速较大时风向的预报性能较好;耦合系统在不同月份的预报性能也存在差异,其中冬季相对较好,夏季较差.

    区域耦合预报系统海面风场检验评估中国近海

    CMA-TYM对台风"杜苏芮"预报的综合评估与误差分析

    姚国华高丽麻素红陈权亮...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给我国东部—北部地区造成了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损失,本文综合评估了中国气象局区域台风预报系统对该台风的预报性能和误差状况.结果表明:台风路径预报前期主要为偏东的移向偏差,中后期主要为偏快的移速偏差;在台风生成阶段预报倾向于高估其强度,但较长的预报时效对快速增强过程中的台风强度增速预报较慢,导致台风强度峰值预报明显偏弱;提前24 h以内的预报登陆时间、强度和位置误差较小,提前48 h仍能较好地预报出登陆位置;副热带高压、西风槽以及对同期另一个台风"卡努"的预报存在偏差,是产生较大路径预报偏差的原因;系统能够预报出台风过程降水形态,但主要降水落区的降水量预报偏少,随着预报时效增加,模式刻画的海上以及登陆后的降水中心向东北偏移.

    中国气象局区域台风预报系统台风"杜苏芮"预报评估误差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风订正预报研究

    杨凡刘志丰任兆鹏崔天伦...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风速预报集成学习误差订正方法,通过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残差神经网络(ResNet)构建新的风速预测混合模型ResNet-LSTM.采用2019-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39种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对格点预报产品插值到站点后的预报结果进行订正.结果表明:与ECMWF的原始预报相比,ResNet-LSTM模型在预测6级以上阵风时的TS评分整体可以提高50%以上,预报精度提升.寒潮大风和台风大风的个例分析也表明,ResNet-LSTM可以有效解决大风漏报问题,对站点风速的预报订正效果显著.

    残差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风速预报订正

    宁波舟山港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及EC细网格模式评估

    诸葛丰林吕劲文申华羽王黉...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气象观测站小时和分钟数据,结合港口调度中心和海事局提供的封航资料,挑选2013-2022年南大风过程,探讨港区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归纳天气分型,计算阵风系数,最后评估EC细网格10 m风产品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10年间南大风过程总计71次,天气形势主要有低压入海型(26次)、高压后部型(26次)和热带气旋型(19次).宁波舟山港南大风阵风系数为1.61,略大于浙江沿海冷空气大风系数1.5,而小于强对流大风系数1.8.南大风过程中偏南风和东南风较多,西南风较少.从时间分布看,7月、8月最易出现南大风,4月、5月次之,傍晚—上半夜最易出现南大风,而早晨—上午出现较少.从空间分布看,高频站点多出现在舟山片区,而宁波片区极少,可见宁波区域地理位置存在避风特性,有利于在南大风过程中开展生产作业.EC细网格对南大风过程的最大风速预报总体偏小,其中热带气旋型12h预报的平均误差为-3.5 m/s,均方根误差为4.9 m/s,风速预报误差最小,预报稳定性最好,预报水平总体优于低压入海型和高压后部型;分区预报中,宁波片区的预报效果略优于舟山片区;无论是分区域或是分型,EC细网格的预报水平从72 h起明显下降.EC细网格对东南风向的预报效果最优,且宁波片区的预报效果略优于舟山片区,对低压入海型和高压后部型的风向预报稳定性优于热带低压型.

    宁波舟山港南大风站点时空分布天气分型EC细网格预报评估阵风系数

    基于探空数据的南海悬空波导预测模型研究

    成印河钟卫赵彬彬乔文丽...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南海全球定位系统探空数据,揭示南海悬空波导的形成规律及其与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南海悬空波导的发生概率约为60%,波导平均陷获层高度为786 m,平均海洋大气边界层顶高度为894 m,两者相关系数为0.64,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悬空波导强度和厚度与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关系不明显.98%的悬空波导由湿度随高度锐减引起,其中约50%伴随着逆温现象.基于这些发现,建立了一个基于近海面温度和陷获层底温差估算悬空波导顶高的经验模型,在南海的应用表现优于美国卫星海上悬空波导高度估算技术.

    南海悬空波导海洋大气边界层高度经验模型

    针对台风风暴潮业务的多源多维数据快速提取技术

    刘思晗蔡文博李飞王凤菊...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当前海洋大数据处理及提取存在的信息化问题,以台风风暴潮预报系统为例阐述了多源异构海洋环境数据的持久化保存以及快速提取关键技术.针对台风风暴潮预报业务数据读取服务场景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该业务的海洋环境数据存储和提取提出了基于OldSQL+NoSQL+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经过实际场景验证,可以有效解决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中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存储和提取问题,显著提升数据提取性能,可扩展性较强.

    台风风暴潮数据管理海洋环境数据关系型数据库

    Nino海区海表温度与1949-2022年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陈世发全春焕杨林毛兰花...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Nino海区海表温度与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TC)的相关性,利用1949-2022年登陆我国的TC数据,在探讨登陆TC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分析海温对登陆TC的影响.结果表明:登陆我国的TC年际波动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受海温影响,台风级及以上级别的TC登陆频数在9月最大,其余级别均在8月最大;TC的源地位置、纬度与海岸线走向是影响登陆我国TC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Nino各海区海温及海温距平值与登陆我国的TC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存在2个月的滞后期.

    热带气旋时空变化海温登陆Nino

    三亚降水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蓝欣冯箫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1-2020年逐时降水数据,研究了三亚6-10月降水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三亚降水日变化呈双峰特征,主峰出现在05-08时,次峰出现在15-17时.降水日变化存在空间分布差异,内陆山区峰值以午后为主,沿海地区以晨峰为主.将降雨日按峰值时间分为晨峰雨日和午峰雨日,在环流差异上,晨峰雨日的位势高度距平场呈一致的西低东高和东南风异常,午峰雨日则表现为在南海上空115°E附近存在一个低压异常和东北风异常;在影响机制上,晨峰雨日夜间存在低压异常和比湿正距平,近地面存在持续较强的辐合,垂直环流上存在一个深厚的上升运动系统,是导致夜间降水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午峰雨日夜间存在比湿负距平,500~600 hPa垂直环流上维持一个深厚的下沉环流,抑制了夜间降水,午后局地风场环流导致山区附近出现持续较强的近地面辐合异常,垂直环流上整层存在深厚的上升运动环流,是午后降水发生的主要原因.

    降水日变化三亚晨峰雨日午峰雨日

    港口数字孪生系统水域环境建模与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管月李阳东喻朝智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着眼于数字孪生技术在港口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入探讨了海洋港口数字孪生的核心技术即海面波浪仿真、水下雾效果仿真以及潮汐变化仿真.研究过程中,首先利用3D Studio Max软件精心构建模型,并在Unity3D平台上成功搭建出完整的码头数字模型,实现了从现实物理世界到虚拟数字空间的精确映射与实时反馈.构建的海洋港口数字孪生系统具备多维感知能力与高效协同特性,旨在加深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提高对海洋的持续监测能力,并以可持续的方式促进海洋与港口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

    数字孪生港口管理海洋信息化三维场景Unity3D

    基于SCHISM-CoSiNE模拟的2021年珠江口海域海表浮游植物分布

    张昕高姗季轩梁杨洪桥...
    8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弱径流年的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基于非结构网格半隐式跨尺度海洋模式建立珠江口的三维斜压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基于模型结果讨论2021年弱径流条件下珠江口海域海表状态变量的分布,探索关键海洋要素与逐日径流量的相关性空间分布,对海表叶绿素a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结果表明:2021年6月下旬—8月的叶绿素a浓度较多年平均值存在负异常;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在近海和远海存在相反相位,丰水期近海叶绿素a为增强态势,枯水期减弱,外海则相反;2021年与多年均值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第三模态8月、9月时间系数相反.整体而言,2021年浮游植物分布规律与常年较一致.

    珠江口三维斜压水动力-生态耦合模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