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

李培根

月刊

1671-4512

hgxbs@hust.edu.cn

027-87543916 87544294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1037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e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华中科技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刊物,创刊于1973年,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机械科学与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力工程、土木工程、生命科学、经管科学、基础理论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质子交换膜电解池产热与温度分布研究

    罗马吉徐征陈奔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数值模拟时常将质子交换膜电解池(PEMEC)视为等温状态的问题,建立了稳态、三维、两相、非等温的PEMEC单流道模型,研究了等温模型和非等温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分析了PEMEC的产热规律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非等温模型能更准确模拟PEMEC的工作性能;相同工作电压下,非等温模型计算得到的电流密度值高于等温模型,且工作电压越高,二者相差越大;工作电压高于1。4 V时,总产热量呈抛物线趋势增加,阳极催化层(ACL)、阴极催化层(CCL)、质子交换膜(PEM)的产热量占比超过98%,ACL的产热密度高于PEM和CCL;与仅阳极侧供水相比,当工作电压为2。2 V时,采用阴极顺流和逆流供水可将膜电极(MEA)的温度均匀性从0。44%分别降至0。16%和0。14%,极限温差从12。25 K降至4。13 和3。69 K。

    质子交换膜电解池电解水制氢产热温度分布非等温模型氢能

    增程式电动汽车热电发电系统匹配设计与优化

    陈杰汪若尘丁仁凯罗丁...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燃油效率,针对三种不同排量的增程式发动机进行了热电发电系统的匹配设计与优化,建立了热电发电系统的有限元数值模型,提出了纵-横-垂三维结构优化方法,得到了不同排量下热电发电系统的最优匹配结构,使得在不超过热电材料失效临界温度的同时最大化热电发电系统的净输出功率。仿真结果表明:纵向热电发电片列数、横向热电发电片行数和换热器垂向高度三者不同程度地对热电发电系统的温度分布、压强分布和电压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增加纵向列数和横向行数会使输出电压提高的同时也会导致系统质量寄生损失增加,过大时反而造成净输出功率低下。发动机排量越高,系统最优结构所匹配的纵向列数和垂向高度也越大。

    增程式电动汽车热电发电数值优化净输出功率燃油效率

    动叶前缘小翼对跨声速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

    韩少冰李铮钟兢军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扩大轴流压气机稳定裕度,以跨声速压气机NASA Stage35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过数值校核的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动叶前缘小翼的扩稳机理,讨论了动叶前缘小翼对跨声速压气机性能及内部流动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动叶前缘小翼均使得压气机峰值效率有所降低,合适长度的动叶前缘小翼能够在保持近失速工况附近压气机级压比和效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稳定裕度增加14。96%。与原型压气机相比,前缘小翼使得动叶叶顶弦长增加,近前缘处叶顶负荷降低,从而降低了叶顶泄漏涡强度及激波/泄漏涡相互作用造成的流动堵塞,提高了压气机工作稳定性。前缘小翼造成压气机峰值效率降低的原因是前缘小翼使叶顶泄漏流对动叶吸力面及端壁区分离流体的吹除作用减弱。

    动叶前缘小翼跨声速压气机间隙泄漏涡稳定裕度旋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