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忠云

双月刊

1008-3456

hnwkxb@mail.hzau.edu.cn

027-87287129 87287002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倡导学术创新,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与出版质量。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机制与路径分析——基于全国117个案例的文本研究

    左停李颖李世雄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后扶贫时代理论与实践关注的重要话题.各地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系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高质量脱贫的创新做法与高效举措.基于全国32省117个扶贫案例,采用文本挖掘法提炼出能够表征各地实践行为要素的案例关键词,并通过分析关键词外部特征反映出各地政府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的共性关切与政策聚焦.在此基础上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各行为要素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提升,构建出以落实防贫保障为基础、夯实发展基础为前提、构建长效机制为关键、强化志智双扶为根本、推进产业升级为重心、衔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六位一体"的巩固拓展扶贫成果路径.

    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乡村振兴机制路径

    扶贫政策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姜安印杨志良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扶贫政策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是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途径.基于2012年发布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名单,将是否进入该名单作为获得倾斜性扶持政策的识别变量,采用甘肃省86个县市2009-2017年的数据以及双重差分法,分析扶贫政策是否促进了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结果表明:扶贫政策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扶贫政策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技术效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扶贫政策在干旱地区、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县的政策绩效要好于湿润区和非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县;同时,随着倾斜性扶持政策的持续实施,扶贫政策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强.总体而言,扶贫政策未有效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在相对贫困治理过程中需要对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高质量增长相对贫困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技术效率双重差分法

    水电工程移民相对贫困特征与致贫因素识别

    王湛晨李国平刘富华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4-2018年金沙江流域水电工程移民的追踪调研数据,采用多维贫困测度方法与空间断点回归的设计思路对水电移民相对贫困特征及致贫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移民群体相对贫困特征主要表现为发展性贫困与消费型贫困.受水库建设影响,大部分移民家庭生产维度受严重剥夺,自然条件与人力资本方面的制约使移民家庭不仅难以维持原有生计,而且在生计转型过程中受阻,造成移民后家庭生计构建困难,生产恢复缓慢,陷入发展性贫困;水电修建使移民家庭市场参与程度被迫提高,人均生活成本增加超过2000元对家庭资本积累十分不利,在加剧了移民群体发展性贫困状况同时增加了日后返贫的可能;最后,这些贫困特征在兼业生产家庭与中低收入水平家庭中体现更加明显.政策完善应致力于发展性贫困和消费型贫困的识别与治理,有效缓解群体间与群体内部发展差距扩大状况,避免政策失灵带来新的风险.

    水电移民相对贫困多维贫困断点回归

    家庭负担、性别分工与贫困劳动力就业——基于湖北J县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调查

    张翠娥陈子璇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湖北省J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类型的家庭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不同类型的家庭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影响不同,其中,赡养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具有促进作用,疾病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有阻碍作用;分性别来看,家庭负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家庭负担的阻碍.据此,应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减轻家庭负担对就业的阻碍;增加居家就业机会,减轻就业与家庭的冲突,以此促进贫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家庭负担性别分工贫困劳动力就业易地扶贫搬迁

    农村绿色发展中农户认知对行为响应的影响研究

    杨文杰巩前文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动力支撑,农户的有效参与是推行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和浙江、河南26个行政村的592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分别考察农村绿色发展中农户行为意愿、文化认同在认知与行为响应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共同作用于行为意愿和文化认同,进而转化为行为响应,其中文化认同表现出更强的特定中介效应;农户的行为意愿和文化认同在认知对行为响应的影响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但存在一定的遮蔽效应;主观规范对文化认同和行为意愿的正向作用最强,行为控制对行为意愿有负向作用.为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与农村绿色发展,应在强化政策实施形成示范作用的同时注重提升宣传效应,引导农村集体成员在多元社会情境中重获安全感和归属感,改善农户参与农村绿色发展的行为条件,降低行为能力的约束性.

    农村绿色发展农户认知行为响应计划行为理论中介效应

    治理情景感知与养殖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研究——一个经验依赖的视角

    畅华仪何可张俊飚
    4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基于经验决策理论的养殖户环境治理参与决策分析框架,系统研究不同环境治理模式下规模养殖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形成机制及其路径差异.首先在经验依赖视角下,构建了养殖户环境治理参与决策机制的路径框架,并根据不同治理情景感知差异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基于2017年湖北省生猪规模养殖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PSM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拥有生猪粪便资源化处理经验会显著提升规模养殖户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在强制性环境治理情景中,由于政府管理感知与资源化经验在养殖户参与决策中存在替代效应,弱政府管理感知会进一步增强资源化经验对其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而在诱致性环境治理情景中,由于社会互动感知与资源化经验具有协同效应,强社会互动感知会进一步增强资源化经验对规模养殖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由此为农村"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环境治理模式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环境治理模式的协调提供了可能思路.

    环境治理规模养殖户资源化经验政府管理社会互动

    资本禀赋、环境变化感知与农户种植绿肥的环境属性支付意愿——基于小农户小麦豆科绿肥间作的选择实验例证

    李坦王欣宋燕平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选择实验法研究豫、冀、鲁、皖4省1058份种麦小农户对种植绿肥环境属性的支付偏好,结合随机参数Logit模型对小农户资本禀赋、环境变化感知的异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对绿肥不同环境属性的支付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农户禀赋中,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人均收入水平、与亲友交流频繁程度、文化程度对小农户绿肥环境属性的支付意愿有积极影响;在环境变化感知中,担心小麦产量受到环境恶化影响的小农户在支付意愿上更强;在资本禀赋和环境变化感知因素的影响下,农户对豆科绿肥环境属性的支付意愿显著提高,其中,对耕地质量与肥力提高属性的支付意愿最高,对耕地质量与肥力略有提高属性的支付意愿最低.

    小农户绿肥资本禀赋环境变化感知选择实验法

    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能否提高农户全程托管意愿?——以农业病虫害防治补贴为例

    韩青刘起林孟婷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产托管补贴的政策目标之一是通过补助小农户购买农作物生产的关键及薄弱环节托管服务,以补齐农业生产托管中的短板,引导农户生产经营方式逐渐从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向全程托管转变.基于中国三个病虫害防治托管补贴试点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探讨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是否会提高农户的全程托管意愿,同时甄别了补贴对家庭不同土地规模化和老龄化程度的农户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耕种收等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托管比例较高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对农户全程托管意愿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农户对薄弱环节托管服务的经济效益认知越高、教育水平越高,其全程托管意愿越高.一兼农户比纯农户的全程托管意愿高.土地规模化程度对农户全程托管意愿的促进作用在自有农机的调节效应下得到减弱.托管补贴对家庭土地高规模化和高老龄化组的农户全程托管意愿影响显著.为此,应逐步扩大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补贴覆盖面,补贴应重点关注土地规模化程度高和老龄化程度高的农户家庭.同时,应规范服务标准,降低服务价格,激励农户的潜在服务需求,使得农户从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托管、技术密集型服务托管向全程托管转变.

    农业生产托管薄弱环节托管补贴全程托管农业病虫害防治政策效应

    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异质性研究

    郭军纪安彭超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存在较严重的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采用2015-2016年北方6省12县种植业保险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系统考察了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受排斥农户与未受排斥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为6%左右.考虑异质性后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受排斥的年轻农户和规模扩大型农户农业收入增长明显.此外,相较于高受灾农户,未受排斥的低受灾农户因为受灾和补偿概率较低,农业保费成为农业额外成本从而降低了收入.提出应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降低农村农业保险排斥,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防风险、稳收入中的作用.

    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排斥Oaxaca-Blinder分解法倾向得分匹配法

    技术进步路径与中国粮食安全——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

    雷泽奎涂涛涛李霞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产量与人均营养元素供给为粮食安全指标,采用GTAP模型探讨了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农产品产量来看,所有类型的技术进步冲击均有利于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且土地及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的作用较为显著;进一步细分非熟练劳动力发现,农业及其他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的增产作用最为显著.从人均营养元素供给的变化来看,土地和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对人均营养元素供给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水资源增进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不明显;在细分非熟练劳动力的情景下,三类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中,农业及其他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对人均营养元素供给的影响最显著.提出为有效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技术变革应偏向于提升土地及非熟练劳动力的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路径粮食安全营养指标GTAP模型农产品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