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忠云

双月刊

1008-3456

hnwkxb@mail.hzau.edu.cn

027-87287129 87287002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倡导学术创新,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与出版质量。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与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价格支持政策对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周杨邵喜武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价格支持政策时期大豆TFP的基础上,使用DID模型分析价格支持政策对大豆TFP的净效应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抑制了大豆TFP的有效提升,但存在结构性差异,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改善大豆TFP;价格支持政策对大豆TFP产生的抑制作用持续性并不强;价格支持政策形成"消极生产率效应"的作用路径是其未带来有效的收益激励,财富水平和市场扭曲抑制了豆农改善生产要素配置状况的积极性.考虑到短期内无法缩小同玉米单产差距的实际,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若不能给予农户稳定的收益预期,则对改善TFP的作用不应过高估计.为此,在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调整和修正的过程中应加强系统的战略设计,由单一化的补贴激励转向多元化的政策支持.

    价格支持政策大豆TFP生产者补贴政策超效率DEA模型双重差分模型

    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博弈研究

    敖慧朱玉洁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静态博弈理论,建立基于多方共赢的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共担风险与单方承担风险分析模型,确定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初步风险分担方案;基于动态博弈理论,建立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共担风险最优分担比例决策模型,求得模型的最优纳什均衡解,确定共担风险最优分担比例.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的静态博弈中,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与风险控制能力决定了风险的初步分担方案;而在私营方优先出价的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共担风险分担的动态博弈中,谈判损耗系数的大小、双方地位不平等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直接影响共担风险最优分担比例的大小.

    农村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分担静态博弈动态博弈

    农村彩礼变动的两重分析:婚配性别比结构与代际责任

    何倩倩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之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打破了农村传统通婚圈,农民在开放的婚姻市场中完成婚配.部分地区女性外流,出现婚配性别比结构失衡,形成本地婚姻竞争,并推动彩礼标准提高.婚姻压力是彩礼变动的外部条件,代际责任是彩礼支付的内在基础,彩礼变动是外部婚姻形势变化与家庭伦理共同作用的后果.不同地区婚配性别比结构不同,且代际责任存在差异,造成了不同农村地区的彩礼差异现象.彩礼变动可从婚配性别比结构和代际责任两个维度解释.

    婚姻市场婚配性别比结构代际责任彩礼变动

    就业质量、社会信任与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研究

    张经纬陈志丁士军
    12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助推作用.基于2015年CGSS数据构建o-logit模型考察农民工就业质量、社会信任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并使用工具变量法消除了研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农民工就业质量能显著影响主观幸福感.高工作回报、短工作时间、自由的工作环境、明确的工作保障、稳定的工作状态是农民工获得幸福的重要渠道.(2)社会信任程度较高的农民工,其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3)农民工的工作回报、工作时间与对邻居、亲戚、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度存在交互效应,表现为农民工对邻居、亲戚的信任能够增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影响;对邻居、一起参加业余活动人士的信任则能够缓解工作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提出政府应从加大维护农民工收入、社会保障力度,丰富农民工精神生活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幸福感.

    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就业质量社会信任

    资本回乡背景下农民合作的内在结构与组织实践——基于鄂中林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分析

    曾建丰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促成农民的联结与合作,是乡村发展与治理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将农民的自组织合作视为一种集体行动,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通过考察鄂中林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实践,论述农民开展自组织合作的实践过程,并对促成合作的发生机制和行为逻辑展开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关键群体的成本分担、信任网络的组织建立与村社内部的行动伦理,共同形塑了农户的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并最终促成了合作的达成.其中,经济精英返乡解决了启动合作的资源提供和制度供给难题,为合作提供了前提基础;资本回乡与能人治理培育了维持合作的信任结构与制度力量,为合作提供了约束保障;村社成员的行动伦理与情感道义塑造了独特的成本-收益分配方式,为合作的达成提供了重要支撑.据此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同样重视村庄内部自组织力量的建设,以保障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持久动力来源.

    资本回乡等级结构信任网络成本-收益分配农民合作

    知识产权视角下农民品种保护的规范构造

    万志前张文斐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品种是由一定区域的农民以集体创新的方式,经过长期培育并被证明有特殊品性的品种,具有群体性、地域性和传承性.农民品种的价值是其所包含的遗传信息,适合用将信息作为保护客体的知识产权制度加以保护,但与保护私人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制度应有所差异.其取得应符合较低要求的可识别性,且需经过注册登记程序.农民品种的保护模式主要包括特别权形式的积极性保护与防御性保护.在特别权保护下,农民品种权的主体分两个层次,即静态的权利归属于国家,动态的权利由特定社区农民集体行使.具有集体属性的农民品种权不得转让,但权利人享有基于许可的知情同意权和惠益分享权;同时应设置合理使用、强制许可及保护期限等限制制度,以实现权益平衡,促进植物育种领域的创新.

    农民品种集体创新知识产权特别权知情同意惠益分享

    政治联系如何影响农地长期投资

    李星光薛文霍学喜
    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控制多种生产要素的使用和配置,影响农地长期投资收益可得性及大小,进而决定农地长期投资.鉴于此,利用762户农户层面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政治联系对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政治联系密切有助于显著促进农地长期投资.在影响机制上,一方面政治联系密切有助于提高农地租赁契约正式化水平,促进第三方参与农地流转,改善农地产权风险预期,从而刺激农地长期投资;另一方面,政治联系密切有助于改善土地、借贷、农业补贴和农业保险等生产要素的可得性,从而刺激农地长期投资.得出在经济转型期,政治联系密切改善地权稳定性和生产要素可得性,促进农地长期投资,但政治联系密切导致生产要素使用及配置的"精英俘获"问题,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福利损失.提出政府应完善农地确权颁证相关工作,依法规范农地租赁契约;同时培育农村要素市场,发挥价格机制的主导作用.

    农地长期投资政治联系地权稳定性要素投入农家肥投资

    城市轨道交通土地价值增值时空效应及政府投资优先序——基于价值捕获视角

    王迎张安录
    165-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土地价值产生显著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以武汉市土地出让样本和城市POI数据为基础,建立特征价格模型,测算总体-郊区-主城区以及不同地类轨道交通溢价效应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差异性,进一步研究政府在何时出售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地块能获取最大溢价,为政府土地价值捕获政策下的土地供应提供规划策略和思路.结果表明:(1)在空间上,轨道交通土地价值增值影响范围呈现出郊区(1200米)大于主城区(800米),居住用地价值增值对轨道交通可达性依赖度大于商业用地;(2)在时间上,轨道交通可达性引致土地价值资本化在其开通后5〜10年到达峰值,居住用地增值时间过程较商业用地平缓;(3)不同地类土地价值增值差异明显,商住混合用地>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对土地价值影响则为负.研究结论:政府适度向城郊延长轨道交通既可以节约边际成本,又可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还能加强城市中心与外围相互作用与经济联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政府提前5〜10年储备土地可最大程度捕获土地价值,回收投资;政府轨道交通规划应该优先布局在人口稠密和经济活动活跃的商住功能区.

    土地价值增值土地价值捕获时空效应特征价格模型投资优先序

    Abstract

    174-1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