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郭清

双月刊

1008-4894

0571-28869726,28865871

310036

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林街16号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Medical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学报原刊名为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于1980年创刊,1998年7月经新闻出版局审核,正式为公开发行刊物。一年六期,月末出版。每期2000册。栏目设置有基础医学、临庆医学、中医中药、综述、讲座、预防医学、临床护理、病例报道、教学管理与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低温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江素君袁红郑婷倪有娣...
    145-147,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27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和常温对照组.采用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模型,体表降温法在伤后30 min内达到亚低温目标,检测三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含水量以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 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在治疗后24 h的含水量较对照常温组显著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见亚低温组大鼠脑损伤较常温组改善;亚低温组大鼠在6 h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 亚低温具有减轻大鼠外伤性颅脑损伤急性期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陷的作用.

    亚低温脑损伤外伤性脑水肿神经功能缺陷大鼠

    vWF升高预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良预后

    余丹贾三庆
    148-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对判断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70例NSTE-ACS患者,检测基线时、入选12 h及48 h血浆vWF水平.研究的复合终点包括随机入选后30 d内的死亡、心肌梗死或复发心肌梗死以及复发心绞痛.比较发生终点事件与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之间血浆vwF水平的区别.结果 ①在随访30 d时,22例(31.4%)发生了至少一个终点事件.在有终点事件的患者与无终点事件的患者问,48 h与基线vWF浓度的差值为100±34%比73±33%(P<0.05).②在有终点事件的患者与无终点事件的患者间,男性比率为55%比75%(P<0.05),多支血管病变比率为73%比50%(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早期48 h内vWF的浓度升高是30 d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冈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ST段抬高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预防和处理(附13例分析)

    季巧金
    151-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网顾性分析12例胃癌术后淋巴漏的诊治经过.结果 术后1周以内每天腹腔引流量≤300 ml者8例,淋巴漏术后一周拔除引流管并缝合皮肤引流口.其余5例应用肠外营养(TPN)和奥曲肽治疗,当引流量减至300ml以下后拔除引流管.所有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的发生与肿瘤发展程度关系密切.腹腔引流量<300 ml/d完全可通过腹膜吸收;全胃肠外营养(TPN)配合应用奥曲肽是治疗胃癌术后流量>300 ml/d的淋巴漏的有效方法.

    胃肿瘤淋巴结清除术淋巴漏

    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的外科治疗

    杨维君张泽伟林茹俞建根...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20例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20例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患儿术前均行胃造瘘术,术中根治采用气管食管瘘切断缝合,食管上下段盲端或代食管端端吻合,术后深静脉高营养支持,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结果 20例患儿术后放弃治疗4例,死亡3例,并发吻合口瘘4例,食管狭窄5例.结论 早期诊断,合理术式的选择以及严密、高质量的围术期监护是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Ⅲ型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食管闭锁新生儿疾病和畸形外科治疗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的临床应用

    邱芸香杨维君谈林华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1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应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2例,其中16例建立上腔静脉右心房旁路行单侧双向格林术.6例利用双上腔静脉互为旁路行双侧双向格林术.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为0.72±0.04,术中肺动脉压为14.1±2.5 mmHg.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中腔肺转流时间34±12 min,术毕经皮血氧饱和度升高至0.89±0.03,术后肺动脉压16.1±3.2 mmHg,胸腔及心包引流液192±68 ml,呼吸机辅助时间12±5 h,ICU监护时问21±13 h,住院时间14±5 d,术后2例出现乳糜胸,无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术的手术方法安全,并发症少,建立足够大的腔静脉和肺动脉吻合口、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近,远期疗效的关键所在.

    心脏外科手术双向格林分流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无创正压通气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

    杨维君何小军
    159-16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 回顾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 402例,拔除气管插管后因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需再次机械通气47例,首选无创正压通气支持(NPPV组)22例,气管内置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支持(CMV组)25例.结果 成功脱离机械通气NPPV组77.3%(17/22)、CMV组76.0%(19/27),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机械通气支持时间分别为7-54 h(32.65±18.23 h)、32-498(120.15±98.34 h),监护时间2-10 d(4.5±3.4 d)、4-35 (19.3±15.4 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前及之后2 h、4 h患儿的氧合指数两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而机械通气后0.5 h氧合指数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应用NPPV可避免一部分先心病术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儿再次气管插管,并减少呼吸系统的并发症;但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循环不稳定者,因NPPV改善氧合较慢,应尽早气管插管予有创机械通气支持.

    先天性心脏病机械通气无创通气

    老年与非老年大肠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管道斌何娅娣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本院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60岁,n=139)与非老年<60岁,n=177)大肠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中有肠癌家族史的比例较低,合并其他器官疾病的比例较高,右半结肠肿瘤较多.Dukes分期较晚,手术根治率低,术后并发症较多.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大肠癌如能早期发现,积极采取包括手术的综合治疗措施,仍能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老年人结直肠肿瘤

    细支气管-肺泡癌24例临床分析

    李洪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早期诊断水平,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方法 通过对24例已病理确诊的肺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临床以咳嗽、咳血或痰中带血为最多.首次就诊仅8例确诊.误诊率达66.7%(16/24).8例局限性球形病灶均行手术切除,除1例有局部和肺门淋巴结转移外,余均未发现转移.追踪观察7例,平均生存410.1 d.结论 对细支气管-肺泡癌要注意鉴别诊断,对不能及时确诊的病例应及时做进一步相关检查以减少误诊.

    细支气管细支气管一肺泡癌诊断治疗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78例临床分析

    喻孙军丰青龙朱珊珊童丽娜...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病例78例,随机选择同期本院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44例为对照组.记录其术前病史、阳性体征、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手术方式:输卵管妊娠部位切开取胚术、输卵管妊娠破裂清理病灶修补术及患侧输卵管切除术.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t=8.993,P<0.05)、手术时问短(t=8.533,P<0.05)、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1=11.979,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问短(t=9.548,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t=7.744,P<0.05),但手术费用较高(t=6.580,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疗中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测定水平的比较研究

    杨惠琴
    171-17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疗中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索的测定水平.方法 对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接受光疗的新生儿,在每次光疗前、光疗结束时、光疗结束后12 h测定其常规部位(前额正中)和遮盖部位(前额眉心)的经皮胆红索水平,并比较两部位不同时间点胆红索水平的变化.结果 光疗前和光疗后12 h常规部位和遮盖部位经皮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光疗结束时遮盖部位的经皮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常规部位(P<0.05).结论 采用经皮胆红素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光疗效果时,应同时检测暴露部位和遮盖部位的胆红索值加以综合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疗经皮胆红素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