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

徐建国

月刊

1003-9961

jbjc@icdc.cn

010-58900732

102206

北京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疾病监测/Journal Disease Surveilla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快、简、新和实用性强的特色,及时准确地向国内外报道传染病疫情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9-2021年安徽省外环境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进化分析

    黄鑫儿周雪杨思天胡敏昊...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安徽省2019-2021年外环境监测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选取禽流感外环境病原学监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阳性样本383份,使用鸡胚分离培养收获21株病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扩增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基因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 2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均为G57基因型,血凝素(HA)基因片段属于JN/99基因型,神经氨酸酶(NA)基因属于G9基因型,基质蛋白(MP)基因属于G1基因型,内部核蛋白(NP)、非结构蛋白(NS)、酸性聚合酶蛋白(PA)、碱性聚合酶蛋白 1(PB1)基因属于F/98基因型,碱性聚合酶蛋白2(PB2)基因片段属于ST/7488基因型毒株.HA裂解位点显示低致病性分子特征,存在重要氨基酸位点突变,HA蛋白发生了 Q226L、H183N、T189D、A190T氨基酸突变;NA蛋白茎部均发生了62~64位点缺失;大部分毒株未发生PB2-E627K突变,所有毒株均未发生D701N突变;所有毒株PA蛋白具有356R和409N氨基酸突变,M2蛋白均发生S31N氨基酸突变.结论 2019-2021年安徽省外环境分离得到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为多源重配病毒,且具有逐渐适应哺乳动物宿主相关的分子特征,需密切关注病毒的病原学演化.

    H9N2亚型禽流感遗传特征分子特征

    基于加权秩和比法综合评价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夏蒙周杰程湘晖李广平...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工作质量控制体系,并采用加权秩和比法综合评价2021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工作质量,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湖南省4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随机抽取12个监测村(社区),采用实验室考核与现场评价结合,对照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工作质量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赋值各指标组合权重,根据专家论证结果构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将每个二级指标利用现场数据进行赋值,得出每个评估单位的加权秩和比(RSRw)和RSRw拟合值,对血吸虫病监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劣排序.结果 采用加权秩和比法从组织管理、能力建设、任务完成、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等5个方面综合评价2021年度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工作质量.根据RSRw拟合值将2021年度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分为"差""良"和"优"3档,其中"优"档县(市、区)2个(>0.630),"良"档县(市、区)9个(0.417~0.630),"差"档县(市、区)1个(<0.417).安乡县得分最高,RSRw 为0.674,RSRw拟合值为0.740;拟合回归方程为RSRw=-0.009+0.106 Probit(调整R2=0.875,F=78.151,P<0.05).结论 基于加权秩和比法的综合评价体系成功应用于2021年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工作质量评估,有助于今后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血吸虫病监测加权秩和比综合评价湖南省

    食品中伯克霍尔德菌属快速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肖桃雷高鹏吕虹梁倩...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伯克霍尔德菌属快速鉴定方法,以及食品中伯克霍尔德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方法 依据模式菌株的RNA聚合酶p亚基编码基因(rpoB)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食品分离株的rpoB序列,构建基于rpoB的系统发育树.同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食品分离株进行快速鉴定.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食品分离株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 在种水平,rpoB与基因组鉴定一致率可达100.00%.而MALDI-TOFMS的鉴定准确性为73.47%(36/49),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Bcc)存在种间误判的情况.食品分离的Bcc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远高于B.gladioli,但对头孢他啶的MIC却相反.结论 可利用MALDI-TOF MS在属水平对伯克霍尔德菌属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再利用rpoB鉴定到种.食品中检出耐多药的伯克霍尔德菌高致病种,提示应加强对食品中伯克霍尔德菌属的监测.

    伯克霍尔德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RNA聚合酶β亚基编码基因型(株)基因组服务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河南省1165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硕何梦雅张艳秋李栋梁...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耐多药结核的治疗结局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通过问卷调查,收集1 165例河南省结核病报告系统中登记报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等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27.0软件对收集的治疗、转归结果进行流行病学描述,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方法分析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65例耐药结核病患者中,良性结局(成功治疗)的患者占5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组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是年龄≤25岁组的2.380倍[比值比(OR)=0.390,95%置信区间(CI):1.220-4.643],体质指数(BMI)≥24.0kg/m2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是BMI≤18.4 kg/m2的39.0%(OR=0.390,95%CI:0.182~0.834),复治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是新患者的1.149倍(OR=1.149,95%CI:1.026~1.287),无规律运动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是有规律运动患者的1.709倍(OR=1.709,95%CI:1.128~2.589),耐多药治疗期间存在14 d以上中断治疗的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是无中断治疗患者的3.762倍(OR=3.762,95%CI:2.100~6.739).结论 河南省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在我国属中等水平,但患者数量多,需要重点关注高年龄段、复治患者、营养状况不佳的患者,同时提倡规律运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增加患者治疗成功率.

    耐多药肺结核危险因素分析回顾性研究

    2014-2021年浙江省余姚市肺癌发病现状及预测分析

    吴川锋史珊珊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4-2021年浙江省余姚市肺癌发病数据,了解户籍居民肺癌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并对未来4年发生率进行预测,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宁波数字疾病预防控制平台慢性病监测模块中诊断日期为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全部肺癌发病病例信息,计算肺癌粗发病率、中标/世标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5岁组)、35~64岁组截缩发病率、0~74岁组累积发病率,运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分析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4-2021年浙江省余姚市累计报告新发肺癌8 968例,发病率为134.08/10万,中标发病率76.91/10万,世标发病率59.01/10万,35~64岁截缩发病率95.55/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7.26%;男性发病率(161.08/10万)高于女性(107.8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4.016,P<0.001);粗发病率、中标发病率和世标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6.38%,t=5.908,P=0.001;AAPC=4.40%,t=5.710,P=0.001;AAPC=4.85%,t=6.375,P=0.00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75~岁组达发病率高峰(519.74/10万);建立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25年肺癌发生率将继续呈上升趋势.结论 余姚市肺癌发病率高且呈上升趋势,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筛查、诊疗、管理和死亡监测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科学采取全人群和以男性、中老年人为高危人群两者相结合的防控策略,降低肺癌发病率,减轻疾病负担.

    肺癌发病率趋势预测

    基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预测喉癌患者预后

    俞璐莎高丽渊黄应亮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的喉癌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SII、PNI预测喉癌患者术后发生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并以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确定影响喉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此结果构建预后列线图.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法.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和区分度分别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和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9个月[95%置信区间(CI):23~3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20%、80.38%、71.52%.生存曲线显示,与高SII组相比,低SII组喉癌患者的生存率更高(x2=30.231,P<0.001),与低PNI组相比,高PNI组喉癌患者的生存率更高(x2=28.347,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T3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SII、PNI是影响喉癌患者术后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根据Cox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喉癌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Bootstrap法结果与C指数表明模型校准度与区分度良好.ROC曲线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AUC为0.852(95% CI:0.682~0.983)(P<0.001).结论 术前SII、PNI、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喉癌患者术后预后关系密切,基于SII、PNI、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区分度和临床预测效能.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后营养指数喉癌预后预测模型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全体PI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技处
    114页

    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某中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调查

    吴定国杨娟吴迪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2023年2月铜仁市松桃县某中学一起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分析其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和可能危险因素,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三间分布,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采集病例和非病例的肛拭子、呕吐物、环境涂抹物和食堂留样食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和常见致病菌.结果 本次疫情中病例包括12名学生和2名教师,罹患率分别为6.70%(12/179)和5.13%(2/39);病例涉及4个班级,主要分布在九(1)班,罹患率20.83%(5/24),男女性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70,P=0.062);病例症状以腹泻(100.00%)、腹痛(78.57%)、恶心(71.43%)和呕吐(42.86%)为主;首末例病例发病时间分别为2月24日12:00和3月2日 18:00,发病高峰集中在2月26-28日,流行曲线显示为增值入-人模式.1名学生和2名老师的肛拭子标本中检出2份GⅠ组诺如病毒和1份GⅡ组诺如病毒.病例对照研究显示,71.43%(10/14)的病例近距离暴露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比值比(OR)=32.500,95%置信区间(CI):3.127~337.813,P<0.001]和接触同类患者(OR=6.250,95%CI:1.213~32.214,P<0.001)为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其余危险因素与发病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疫情为G I和G Ⅱ组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近距离暴露于患者呕吐物和接触同类患者为此次疫情的危险因素,呕吐物处置不规范是引起本次疫情扩散的可能原因,因此,正确处理呕吐物及学校和家长培养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是防控疫情的重要关键环节.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病例对照学校

    2022年北京市某镇一起集中式供水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

    李志平吕守明李秋玲甘亚弟...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2022年北京市某镇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及措施,探讨疫情处置经验.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三间分布和临床表现,采集病例、外环境涂抹和水样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疫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搜索到324例病例,分布在6个社区中的28个小区和2个厂区,罹患率为1.82%(324/17 843),呈现一定的空间聚集性.病例临床表现以腹泻为主(99.69%),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性倾向;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饮用生水的发病风险是未饮用生水的4.9倍(比值比=4.929,95%置信区间:1.612~15.071).30份病例便标本、3份环境涂抹标本和12份水样样本检出诺如病毒.结论 本次事件由集中式供水被诺如病毒污染引起,饮用生水是本次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开展供水安全检查,及早发现可能的污染源,保护公众健康.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对照

    2011-2019年美国巴贝西虫病流行趋势

    龚震宇龚训良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贝西虫病是美国新出现的人兽共患蜱传寄生虫病,主要发生在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本报告表明2011-2019年美国东北部各州的巴贝西虫病发病率显著上升.3个以前不属于巴贝西虫病地方性流行病州(缅因、新罕布什尔和佛蒙特州)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报告的病例数与已知巴贝西虫病地方性流行病的7个州相似或更高.鉴于美国多个州发病数的上升,应加强健康教育、及时提供蜱虫预防信息和强化旅行者的风险意识.

    巴贝西虫病发病率地方性流行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