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

徐建国

月刊

1003-9961

jbjc@icdc.cn

010-58900732

102206

北京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疾病监测/Journal Disease Surveilla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快、简、新和实用性强的特色,及时准确地向国内外报道传染病疫情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8-2022年甘肃省医疗卫生机构布鲁氏菌病检测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王平贵何爱伟牛丽霞周晓艳...
    1429-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2018-2022年甘肃省医疗卫生机构布鲁氏菌病(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现状,以及其对布病监测系统敏感性的影响,为制定布病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甘肃省7个市(州)11个县(区)作为调查点,现场调查医疗卫生机构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回顾性调查2018-2022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布病检测情况,收集传染病报告系统人间布病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数据,分析县级医疗机构布病实验室检测数量与全省布病报告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调查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具备布病初筛和确诊实验检测能力,具备病原学检验能力机构比例分别为57.14%、9.09%.市级医院有60.00%的综合性医院和16.67%的专科医院具备布病确诊实验和病原学检验能力,县级医院有45.45%的具备布病血清学初筛和确诊实验能力.只有4.55%的乡镇卫生院有布病初筛检验能力.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控实验室盲样检测结果正确率均在95.24%以上.2018-2022年,调查地区(县)级医疗机构开展布病确诊实验检测的机构比例从8.70%增加到了43.48%,年检测数量从55份增加到了 13 465份,检测阳性数从39份增加到了 3 220份,检测阳性率从70.91%下降到了23.92%.全省布病监测系统敏感性升高,报告发病率从2018年的5.77/10万增加到了 2022年的20.03/10万.近5年实验室布病检测数量与全省布病报告发病率存在强相关性(r=0.981,P<0.01),为正相关关系.结论 甘肃省开展布病实验室检测的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比例低,近几年甘肃省人间布病疫情实际流行程度比监测系统报告情况严重.建议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布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疫情源头防控工作.

    布鲁氏菌病检测能力监测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住院患儿支原体肺炎流行情况及疾病负担分析

    李金儒贾静丛培蕾张婧菲...
    1434-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住院患儿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情况和经济负担,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3年1-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市平度市人民医院、青岛市黄岛区中心医院3家医疗机构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Excel 2019和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随机抽取200例患儿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疾病经济负担.结果2023年1-12月3家医疗机构共收治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4 947例,占同期住院肺炎患儿数的43.77%.女性患儿支原体肺炎占同期肺炎比例(47.24%)高于男性患儿(41.06%),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89,P<0.001).支原体肺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均可发病,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发病比例较高,各年龄组间支原体肺炎占同期肺炎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347.600,P<0.001).支原体肺炎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所占比例分别为27.06%、27.04%、60.64%、47.18%,不同季节支原体肺炎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56.594,P<0.001).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人均总经济负担为5 086.90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为4 115.16元(包括药物费用和门诊费用),间接经济负担为971.74元.结论 青岛市全年均有支原体肺炎病例,秋冬季患儿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女童多于男童,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多于其他年龄期儿童,支原体肺炎产生的经济负担也不可忽视.

    支原体肺炎流行特征经济负担

    2020-2022年贵州省遵义市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研究

    陈相好杨光武田仁贵冯群...
    1438-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遵义市非伤寒沙门菌(NTS)感染的流行特征、血清型分布、耐药性,为本地区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2022年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到的NTS进行血清学分型、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流行特征分析.结果2020-2022年共分离到255株NTS,其中33株(12.94%)分离自血液样本,其余222株均为粪便样本分离,5-9月分离率较高(76.86%,196株),1岁以下婴幼儿是易感人群(59.22%,151株).鉴定出24种血清型,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50.59%,129株)、肠炎沙门菌(10.59%,27株)、都柏林沙门菌(6.67%,17株).NTS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9.22%、68.6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14%、5.88%、0.39%、0.39%.鼠伤寒沙门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0.16%、23.26%、17.05%,比肠炎沙门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分离到的NTS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3.33%、71.75%,比血液分离到的NT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结论 遵义市NTS感染以夏秋季高发,主要分离自1岁以下婴幼儿,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不同样本类型和血清型的NTS对抗生素耐药率有所差异,应结合血清型、样本类型及药敏结果综合慎重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非伤寒沙门菌抗生素耐药血清型流行特征鼠伤寒沙门菌

    2021-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信念及行为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古丽巴旦·托汗陈联宏刘佩佩
    1443-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防治信念在包虫病防治知识与正确行为间发挥的中介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7县(市)居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信念及行为(知信行)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别采用逐步法、Sobel法、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防治信念作为中介的机制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 7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634份,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合格率为60.53%,其中,包虫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最低,为19.16%;当地居民对包虫病防治的积极信念持有率为94.48%,正确防治行为持有率为84.68%.年龄(P1=0.003,P2=0.006,P3=0.031)、受教育程度(P,<0.001,P2<0.001,P3<0.001)、健康教育次数(P1<0.001,P2<0.001,P3<0.001)是同时影响包虫病知信行得分的关键影响因素.包虫病防治信念的中介效应占比为30.80%.结论 昌吉州7县(市)居民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防治信念在防治知识与正确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

    包虫病知识信念及行为影响因素防治信念中介效应

    2013-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趋势分析

    徐帆罗华堂李洋熊月琳...
    1450-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2013-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趋势,为推进实现血吸虫病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武汉市2013-2022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描述流行乡镇类别、人群病情、耕牛病情、螺情及变化情况,使用x2趋势检验分析人群血检阳性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结果 武汉市已于2019年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22年有7个区达到消除标准;2013-2022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本地感染的耕牛以及人群血检阳性率在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逐年下降趋势(x2=2435.039,P<0.001);有螺总面积由12791.36 hm2减少到8 807.44 hm2,减幅31.15%,活螺密度由2013年的0.0324只/0.11 m2降低至2022年的0.023 7只/0.11 m2,2013-2022年随年份变化的垸内和垸外钉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56,P<0.001).结论 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呈持续下降趋势,处于传播阻断向消除迈向的关键阶段.应继续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持续开展血吸虫病病例监测、流行因素监测和风险监测,及时处置潜在风险;同时进一步压缩钉螺垸内面积,加强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加快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进程.

    武汉市血吸虫病疫情趋势监测

    2017-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食源性腹泻病例中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析

    陈莉萍张鹏董芬芬纪蕾...
    1455-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食源性腹泻病例中副溶血弧菌菌株的血清型别及分子分型特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腹泻患者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开展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 2017-2022年湖州市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例分离688株副溶血弧菌,共鉴定出33个血清型,其中以O3:K6(48.84%)、O10:K4(16.72%)和 O4:KUT(12.79%)为优势型别.毒力基因型别以 tlh+tdh+trh-为主(96.51%);核心基因MLST分析显示O3:K6和O10:K4各自聚成一支,O4:KUT分成3部分,明显分成2支的分别是2020年和2022年分离的菌株,另外还有2株2020年的O4:KUT和O3:K6菌株聚在一起.序列分析表明,69株副溶血弧菌有8种耐药相关基因,涉及4种抗生素类别.结论 湖州市副溶血弧菌优势血清型别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应持续进行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及分子特征监测,关注近几年检出率上升的血清型O10:K4和O4:KUT引起大流行的可能性.

    副溶血弧菌血清学分型O10:K4分子分型

    2020-2023年湖北省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黎美汐李翔余晓刘琳琳...
    1460-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湖北省17个地、市2020-2023年外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AIV)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分析AIV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及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2020-2023年湖北省外环境监测样本进行甲型流感病毒(FluA)及H5、H7和H9亚型流感病毒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2023年共采集外环境样本8 514份,检出AIV阳性样本1 842份,总阳性率为21.63%,H9、H5和H7在阳性样本中的占比分别为84.80%、3.75%和0.05%.2020-2023年的AIV阳性率分别为16.50%、25.35%、24.00%、18.16%,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37,P<0.05).各监测场所的A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415.746,P<0.05),阳性率最高的是城乡活禽市场(37.03%),最低的是野生候鸟栖息地(0.00%).各样本类型的A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066,P<0.05),宰杀案板表面样本的阳性率最高(31.84%),最低的是粪便样本(15.90%).高发季与非高发季的A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8,P<0.05),其中第一季度阳性率最高(22.48%),第三季度最低(18.82%).不同地区的AI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544.622,P<0.001),鄂州市阳性率最高(61.52%),天门市最低(0.80%).结论 湖北省各地区外环境中均存在AIV污染,污染高峰为每年冬春季,以H9亚型为主.城乡活禽市场污染最为严重,应作为禽流感防控重点场所,加强监测和卫生管理,降低人群感染风险.

    禽流感病毒外环境监测流行特征

    2006-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与处置情况

    范翠华叶新蒋明明陈妍君...
    1465-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6-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处置情况,为有效应对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22年广州市天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报直报资料和疫情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应用SPSS 25.0软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信息等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或x2检验,事件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06-2022年广州市天河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54起,累计报告发病9 524例,罹患率0.18%,死亡11例;传染病事件占96.48%,其中由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9起(8.59%)、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31起(6.83%)、水痘30起(6.61%)及食物中毒8起(1.76%);各行政街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没有地区聚集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高峰期为每年的3-4月及9-11月,2006-2022年罹患率及死亡率总体呈线性下降趋势(罹患率趋势x2=17 270.040,死亡率趋势x2=64.030,均P<0.00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多发生于小学及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时效、核实时效、报告时效、控制时效和持续时间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27(0.17,1.00)h、0.17(0.17,0.33)h、0.21(0.14,0.36)h、671.11(358.10,2972.96)h 和 157.00(48.25,406.50)h,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时效、控制时效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750、23.570、21.330,P=0.01、<0.01、<0.01);非单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事件报告时效与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2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事件发现时效和报告时效与事件持续时间有关(β=401.62、599.27,P<0.01、0.012,F=6.490).结论2006-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总体波动上升,发病例数总体呈低水平波动,罹患率及死亡率下降,学校事件多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关注不同场所食物中毒事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及时性和报告及时性,进一步提高事件的控制效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传染病事件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李彬石刚叶强徐颖华...
    1471-1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和日益城市化,致病性钩体为适应环境变化自身也持续进行适应性进化和改变.近年来,各种分子分型和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该病原体基因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和致病机制有了更深入认识.本研究通过总结和梳理当前钩体病的流行趋势及病原体分子分型方法,并详细综述其致病性分子进化及其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为后续钩体的分子流行病监测和新疫苗研发等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钩端螺旋体致病性分子进化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毒力蛋白

    基于小沟凹槽探针特异性检测23种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的研究

    黄妍婷刘继来高廷芳许万里...
    1477-1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高特异性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方法 设计针对23种HPV分型的特异性引物和小沟凹槽(MGB)探针,优化引物、探针序列及反应体系,利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公布的第二代HPV全基因组分型国家参考品验证其有效性、灵敏度、精密度和交叉特异性,并将其应用于已确定亚型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筛查.结果 23种引物和探针均通过有效性、灵敏度、交叉特异性及精密度的检验,最低检出限达100拷贝/μL,变异系数≤3.18%.在114份临床样品的筛查中,100份为阳性,14份为阴性,均与已知结果相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型检测体系能特异性检测23种HPV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可作为一个候选的理想检测方法,为临床HPV感染诊断提供有效参考.

    人乳头瘤病毒小沟凹槽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