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

徐建国

月刊

1003-9961

jbjc@icdc.cn

010-58900732

102206

北京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疾病监测/Journal Disease Surveilla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快、简、新和实用性强的特色,及时准确地向国内外报道传染病疫情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6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简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811页

    2024年6月中国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概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812-813页

    2024年6月全球传染病疫情研判分析

    韩辉伍波周奇宋悦谦...
    814-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6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72种,涉及236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6个)、猴痘(116个)、麻疹(28个)、登革热(27个)和霍乱(18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裂谷热(62.50%)、人感染H5N1禽流感(51.70%)、拉沙热(17.9%)、炭疽(10.70%)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7.40%).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麻疹、霍乱和猴痘.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登革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猴痘;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黄热病、鼠疫、拉沙热、猴痘、麻疹、疟疾和脊髓灰质炎;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猴痘;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和麻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登革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2024年7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杨康秦颖牟笛李建东...
    817-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2024年7月在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近期境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低位回升,可能继续在低水平波动,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风险逐渐增加,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炭疽病例仍可能发生,高温中暑、洪涝灾区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风险增加.结论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登革热、炭疽、高温中暑、洪涝灾害予以关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

    2024年6月全球传染病事件风险评估

    张亦弛赵青庞明樊房元圣...
    820-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24年6月中国境外发生的全球传染病事件进行监测,并评估对我国的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方法 运用多种来源的互联网开源情报信息,对重点关注传染病开展基于事件的监测,并采用风险矩阵法,从传播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个维度,整合疾病、国家和事件特异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对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和海外旅行风险开展评估.结果 2024年6月监测到10种传染病在全球29个国家形成突发事件或暴发疫情.对我国的输入风险方面,低风险事件29个;海外旅行风险方面,中风险事件23个.结论 建议一般关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国家的登革热,莫桑比克、布隆迪、刚果(金)、也门、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的霍乱,安哥拉、乍得、阿富汗、尼日利亚、也门、几内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尼日尔的脊髓灰质炎,尼日利亚的拉沙热,以色列的西尼罗病毒病,巴西的黄热病可能带来的输入风险.海外旅行风险方面,无重点关注疫情,建议出国旅行者一般关注中国周边亚洲国家(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的登革热疫情,莫桑比克、布隆迪、刚果(金)、也门、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的霍乱疫情,安哥拉、乍得、阿富汗、尼日利亚、也门、几内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尼日尔的脊髓灰质炎,刚果(金)和南非的猴痘、埃塞俄比亚的炭疽,尼日利亚的拉沙热,以色列的西尼罗病毒病,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拉克报告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疫情;澳大利亚报告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巴西报告的黄热病病例.

    全球传染病事件监测风险评估开源情报

    2010-2021年中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分析

    岳玉娟任东升鲁亮
    824-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21年中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死亡以及在高发区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集中度、圆形分布、空间制图等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FTS的时间、空间和人群特征,采用x2检验分析高发区人群特征差异.结果 2010-2021年我国27个省份报告18 968例SFTS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11/10万;有11个省份报告死亡病例973例,病死率为5.13%.病例分布具有季节性,呈单峰分布,高峰期在5-8月.2010-2021年发病率上升、回落再上升,而病死率下降.山东、河南、安徽、湖北和辽宁省的病例数占92.97%,死亡数占89.21%,并由此向西南、东北、东部、西部方向扩散.男女性别比为0.89∶1,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农民占86.02%;死亡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2∶1.河南省病例数在2015年达峰值后明显回落.2018年以来,山东和安徽省病例数居前2位.辽宁省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5∶1,其余4省均女性多于男性.结论 2010-2021年中国SFT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病例分布由高发区向西南、东北、东部、西部呈逐步扩张趋势.建议在有病例发生的地区加强SFTS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患者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高发区

    2013-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

    杨锟吴起乐赵志荣查兵...
    83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2013-202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为在重点地区科学制定综合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数据资料,采用流行病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马鞍山市SFTS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结果 2013-2022年马鞍山市累计报告SFTS病例28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7/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8.95%(95%置信区间:18.33%~40.51%,P<0.01);累计报告死亡32例,平均病死率为11.19%.每年4-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年龄为66(56,73)岁,≥45岁的占91.96%,女性发病率(1.43/10万)高于男性(1.11/10万)(x2=4.470,P=0.030),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84.2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各年SFTS发病率均存在空间聚集性(均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含山县部分乡镇,2021-2022年存在4个时空聚集区.结论 马鞍山市SFTS发病呈上升趋势,存在季节性和时空聚集性,中老年农民为发病主要人群,建议在流行季节高效开展重点人群疾病监测管理,在重点地区探索制定综合防控策略以有效控制SFTS疫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时空聚集性

    2013-2022年湖南省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及外环境H9亚型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

    赵善露黄超洋刘子言孙倩莱...
    836-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2013-2022年湖南省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以及外环境H9亚型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为人感染H9N2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22年湖南省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例、病例报告卡和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报告,收集病例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信息;2013-2022年分别对采集湖南省城乡活禽市场、规模养殖场(户)、家禽散养户、家禽屠宰加工厂和野生禽鸟栖息地5类场所外环境标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对病例信息、外环境标本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22年湖南省累计报告人感染H9N2禽流感14例,均为散发轻症病例,病例均通过流感样病例(ILI)常规监测发现.病例主要为儿童,中位年龄3.5岁(P25=1.4,P75=9.8),涉及湖南省9个市(自治州)的11个县(区);13例病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中位数为39.0(P25=38.0,P75=39.5)℃;57.00%的病例有禽类或活禽市场、加工烹饪宰杀禽类暴露史(8/14).2013-2022年湖南省共采集并检测外环境禽流感标本39 225份,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0.79%(15 998/39 225),其中H9阳性率为23.46%(9 201/39 225).H9阳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趋势x2=231.460,P<0.001).不同监测场所H9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42.460,P<0.001),活禽市场H9阳性率最高(26.28%);不同标本类型H9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1.060,P<0.001),清洗禽类污水标本H9阳性率最高(31.06%).结论 湖南省人感染H9N2禽流感疫情全省散发,局部地区较为集中.活禽交易市场和禽类污水中H9亚型污染较严重,禽类和活禽市场是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来源.因此,需做好人群和外环境禽流感的监测和防控,加强各类涉禽场所的外环境消毒,烹饪宰杀禽类相关工作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

    禽流感H9N2外环境监测

    2011-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携带状况调查

    哈力木别克·那扎尔别克符文慧兰兆国乌其尔加甫·才媲丽玛...
    841-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南疆地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n)携带情况,为流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2年新疆南疆地区流脑发病数据.根据新疆南疆地区流脑发病情况以及地理位置的分布特点,于2016、2018、2019年分别在南疆3个地区开展健康人群带菌调查.采用玻片凝集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菌株的血清群.采用x2检验对Nm带菌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1-2022年,南疆4个地(州)共报告流脑病例219例,年发病率0.08/10万~2.81/10万,死亡13例,其中2014年发病率(2.81/10万)最高.报告病例数位居前2位的为喀什地区(111例)及和田地区(63例).1 374名健康人群咽拭子标本当中,共分离出的Nm菌株为293株,带菌率是21.32%,血清群以B群为主;不同年龄组Nm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552,P<0.001),16~20岁年龄组带菌率最高(33.33%).带菌率最低的为<3岁年龄组(9.79%);不同地区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14,P<0.001),其中和田地区带菌率最高(33.65%),血清群以未分群为主;健康人群不同性别的Nm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6,P<0.001);健康人群不同接种剂次的Nm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43,P<0.001),其中疫苗接种史不详的健康人群带菌率最高(28.13%).结论 新疆南疆地区流脑流行由周期性高发状态转变为散发为主,但健康人群Nm带菌率高,菌株血清群正在发生变化,今后工作中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加强流脑疫情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流脑疫情的暴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流行特征健康人群带菌率

    2008-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李澄宇张金荣董智强胡文穗...
    846-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东省广州市2008-202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方法 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和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监测子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采用Joinpoint回归(JPR)模型进行发病率趋势分析.结果 2008-2022年广州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3 99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08/10万.病例高发于0~14岁儿童青少年,其中0~4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5~9岁儿童.发病高峰为5-7月,部分年份有2个发病高峰,以冬、夏季为主.JPR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和2014年为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拐点:2008-201 1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β1=0.268,P=0.006),年均上升30.70%;2011-2014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β2=-0.421,P=0.018),年均下降 34.38%;2014-2022 年持续下降(β3=-0.116,P=0.002),年均下降速度为 10.96%.结论 2008-2022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今后应继续落实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接种策略,并将学校和托幼机构作为重点防控场所,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年度变化百分比Joinpoint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