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监测
疾病监测

徐建国

月刊

1003-9961

jbjc@icdc.cn

010-58900732

102206

北京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疾病监测/Journal Disease Surveilla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突出快、简、新和实用性强的特色,及时准确地向国内外报道传染病疫情及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常用缩略语

    《疾病监测》编辑部
    983页

    2010-2022年甘肃省酒泉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李国强向国锋韩霞石琼...
    984-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甘肃省酒泉市2010-2022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分布特征,为今后HFMD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0-2022年酒泉市各县区HFMD临床诊断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引物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A6)、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A10)分型鉴定.结果 2010-2022年共检测HFMD标本1 639份,肠道病毒通用型引物检测阳性1 175份,阳性率为71.69%,不同年间肠道病毒病原型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2015年:x2=88.119,P<0.05;2017-2022 年,x2=210.864,P<0.05).13 年内总体以 Cox A16 为优势株,占 35.23%,其次为其他肠道病毒(28.94%);2016年以后Cox A6逐渐成为优势株.全年均有发病,每年呈现2个流行高峰,首峰较高,集中于5-7月,次峰为9-11月.各年龄组病例肠道病毒通用型引物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07,P=0.142),但各型别肠道病毒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532,P<0.05),其中EV71阳性病例在4~岁组病例中占比最高(21.96%),在3~岁组中占比最低(11.04%);Cox A6阳性病例在≥9岁组病例中占比最高(34.00%),在8~岁组占比最低(9.68%);Cox A10阳性病例在3~岁组病例中占比最高(1.95%);Cox A16阳性病例在6~岁组病例中占比最高(46.07%),在2~岁组占比最低(27.5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病例在2~岁组病例中占比最高(41.38%),在4~岁组占比最低(22.75%).结论 酒泉市HFMD由多病原引起,不同年份优势肠道病毒型别不同,应加强其他肠道病毒分型鉴定,HFMD流行高峰期应加大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和宣传力度.

    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肠道病毒

    四川省首例猴痘病例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曹冉冉刘晨霞罗灿徐朝花...
    989-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四川省首例猴痘病例感染病毒全基因组特征,为猴痘防控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集病例咽拭子和疱疹液拭子提取核酸,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初筛,确认阳性后用纳米孔测序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用Minimap2 v2.18-r1015、Medaka v1.8.0、Snpeff v4.3.1软件进行组装、核苷酸突变位点识别和功能注释,通过在线分析平台Nextclade(https://clades.nextstrain.org/)进行型别鉴定,以IQ-TREE v2.1.2软件构建全基因组进化树.结果 3种实时荧光PCR试剂盒检测咽拭子和疱疹液拭子均显示猴痘病毒核酸阳性,且疱疹液拭子每个反应管内荧光信号达到设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Ct值)均低于咽拭子.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显示,该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SC001)属于Ⅱb分支B.1.3基因型,与美国、日本、中国浙江省等地流行的毒株同源(核苷酸相似性99.98%~99.99%),其中与浙江省流行的毒株最为相近(核苷酸相似性99.99%).与参考基因组(NC_063383.1)相比,SC001株含有70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结论 四川省首例猴痘病例感染的病毒与我国其他地区流行株的基因型一致,后续应持续关注病毒遗传进化情况,警惕新变异株出现.

    猴痘猴痘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纳米孔测序

    2006-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诊断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陈禹存杨世宏华近潘立阳...
    995-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6-2022年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形势和发病特点及病例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2006-2022年大连市布病病例个案资料,对人间布病发病变化趋势、人群特征、空间分布及诊断报告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和聚类分析.结果 2006-2022年大连市人间布病发病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平均每年上升25.89%.春夏季为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2.59:1),发病年龄集中在45~59岁年龄组(44.23%).病例地区分布范围逐渐扩大,2022年大连市87.26%的街道(乡镇)有病例报告.时空分布结果显示,高-高聚集地区始终集中在瓦房店市.诊断延迟率为60.6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诊医院类型[比值比(OR)=0.68,95%置信区间(CI):0.56~0.83,P<0.05]和病例报告年份(OR=1.34,95%CI:1.11~1.62,P<0.05)与诊断延迟有关.结论 辽宁省大连市人间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诊断延迟率较高.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群就诊意识和基层医务人员诊断水平,降低因延迟诊断导致的布病慢性化.

    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诊断延迟

    2020-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新报告50岁及以上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患者分子网络特征分析

    王凤英唐慧玲蒋均方琼楼...
    1001-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浙江省金华市2020-2022年新报告经异性性传播≥50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病例性行为和传播网络特点,为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2022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50岁HIV/AIDS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调查对象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液样本,通过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ol基因,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BioEdit v7.2.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结果 517例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中,以1年前感染(369例,71.37%)、本地感染(309例,59.77%)为主;经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242例(46.81%),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213例(41.20%),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62例(11.99%).采集血样410份,成功获得序列369条,共检出14种HIV-1基因亚型,以CRF07 BC(179例,48.51%)、CRF01_AE(98例,26.56%)、CRF08_BC(58例,15.72%)为主.165条序列进入分子传播网络,形成40个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组[与50~59岁年龄组比较,比值比(OR)=1.70,95%置信区间(CI):1.04~2.79]、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与临床就诊比较,OR=3.68,95%CI:1.32~10.22)的HIV-1成簇率更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不识字/少识字比较,OR=0.41,95%CI:0.18~0.90)的HIV-1成簇率更低.8个大簇占成簇病例数的49.09%(81/165),C1、C2传播以包含暗娼病例的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C3、C5、C6和C8以未含暗娼的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C4以某男性病例为核心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C7以另一男性病例为核心通过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继而引起4名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感染.结论 浙江省金华市经异性性传播≥50岁中老年病例商业异性性行为和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并存,HIV-1亚型多样,成大簇的本地感染比例较高,区域聚集性明显,并存在跨县(市)传播.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干预,加强≥50岁人群检测与溯源调查.

    中老年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子传播网络异性性传播

    2023年甘肃省某医院结核病患者尿液和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临床价值分析

    杨增伟王亚红蔡静徐莹...
    1008-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结核病患者尿液、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在甘肃省兰州市肺科医院就诊及体检筛查结核感染的人群,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53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病病原学阳性确诊患者74例,纳入活动性结核组;体检筛查人群中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结果为阳性27例患者,纳入结核潜伏感染组;肺炎、支气管扩张及肿瘤等非结核病患者52例,经IGRA实验阴性后纳入阴性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尿液和肺泡灌洗液样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2(IL-22)等8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尿液样本中,活动性结核组IFN-γ、IL-2和IL-10均低于另两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4,IL-6,IL-17和IL-22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泡灌洗液样本中,活动性结核组IFN-γ、IL-2和IL-10均低于另两组水平,活动性结核组IL-6均高于另两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4,IL-17和IL-22在三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尿液和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2和IL-10表达水平降低以及肺泡灌洗液中IL-6表达水平升高,可为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核病结核病诊断尿液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

    关于创新点和学术评论句的要求与说明

    《疾病监测》编辑部
    1012页

    2015-2022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监测

    林楠杨大超高留英郭艳玲...
    1013-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2015-2022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近8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类别及耐药情况,采用VITEK-2 Compact仪器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细菌耐药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临床分离菌株共156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0.50%,革兰阴性菌占79.50%.排名前10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无乳链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检出率由14.02%上升至33.5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由40.68%下降至10.09%.常见病原菌整体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上升明显.结论 2015-2022年该医院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并持续进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老年人恶性肿瘤流行现状及2013-2018年变化趋势分析

    颜雪何丽乔丽颖韩静...
    1020-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恶性肿瘤流行现状及2013-2018年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18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老年人发病和死亡数据,按照城乡和性别分层,计算发病/死亡粗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和构成比.使用Joinpoint软件计算2013-2018年发病/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肿瘤登记地区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别占全人群恶性肿瘤总数的57.24%和70.06%.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食管癌,死亡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2013-2018年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3.5 8%,95%CI:-5.42%~-1.71%,P<0.050;AAPC=-2.57%,95%CI:-5.48%~0.44%,P=0.076).不论男女性,发病谱前 5 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在老年男性中肝癌下降最快(AAPC=-7.14%,95%CI:-11.01%~-3.10%,P<0.050),在老年女性中肺癌下降最快(AAPC=-5.35%,95%CI:-7.42%~-3.23%,P<0.050).结论 肺癌和消化道癌是内蒙古自治区老年人的主要癌症类型,癌谱前5位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趋势存在较大差异,应根据老年人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癌症防治策略.

    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

    2013-2021年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肺癌死亡趋势分析

    裴文辉汪娆娆王云超杨震...
    1027-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3-2021年中国≥40岁居民肺癌死亡趋势,为开展肺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13-2021)》中分年龄段、性别、城乡和地区的肺癌死亡数据和人口资料,计算粗死亡率并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化,通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描述肺癌的死亡状况,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21年中国≥40岁居民肺癌粗死亡率为91.46/10万,标化死亡率为82.96/10万,肺癌粗死亡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1.46%,P=0.019].男性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1.71%,P=0.009).男性肺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01).随着年龄增长,肺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54.73%,P<0.001),其中40~49岁、50~59岁年龄组居民肺癌粗死亡率随年份增加均呈下降趋势(AAPC=-4.26%,P<0.001;AAPC=-3.44%,P=0.003).城市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2.37%,P=0.045),农村居民肺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2.32%,P<0.001).2013-2021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肺癌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东部地区肺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肺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西部地区(x2=1 380.222,P<0.001;x2=1 707.541,P<0.001).结论 2013-2021年中国≥40岁居民肺癌死亡率将逐年增加.肺癌死亡率存在性别、年龄别、城乡和地区差异.男性、中老年人群、农村和西部地区居民是高危人群,应给予重点关注.

    肺癌死亡率趋势分析中国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