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监测与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监测与控制
《疾病监测与控制》编辑部
疾病监测与控制

《疾病监测与控制》编辑部

双月刊

1673-9388

010050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战备路邮政支局16号信箱

疾病监测与控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达那唑联合TPO受体激动剂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徐征张世君韩璐璐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主体,观察达那唑联合TPO受体激动剂的实际应用与效果.方法:以2018-01~2021-06为调查区间,选取这一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8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普通组,每组40例.其中予以联合用药组达那唑联合TPO受体激动剂治疗;普通组则予以单一药物治疗,即达那唑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对比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比较,联合用药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治疗,通过联合用药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小板情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达那唑TPO(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疗效安全性

    脑血管造影对侧支循环评估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作用分析

    马丽娜王东林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术对侧支循环的评估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18-06~2021-06收治的95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对比不同预后患者机械溶栓术前后各参数变化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95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术发现,侧裂侧支血管丰富者16例,不丰富者79例;软脑膜侧支血管丰富者19例,不丰富者76例.随访3个月后的mRS评分发现预后良好者70例,不良者25例.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入院梗死体积、年龄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血管再通成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两组侧裂侧支循环、软脑膜侧支循环均较术前明显丰富,且预后良好组改善更显著(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侧裂侧支循环(不丰富)、软脑膜侧支循环(不丰富)、梗死体积(≥30 mL)为影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侧支循环可用于评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侧支循环是否丰富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脑血管造影术侧支循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预后

    自拟除痹饮熏蒸配合α-硫辛酸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部肿胀程度、肢体功能及SP、NPY、5-HT含量的影响

    袁高明付贵龙杨青邱四君...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拟除痹饮熏蒸配合α-硫辛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2019-02~2020-06我院SHSAS患者106例,依据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采取a-硫辛酸,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自拟除痹饮熏蒸,两组均干预4周.统计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干预前及干预2周、4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量表(FMA)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BI)评分、上肢休息状态疼痛评分(R-VAS)、被动运动状态疼痛评分(P-VAS)、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评分、手部肿胀程度,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及病情情况: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45%(49/53),高于对照组77.36%(41/53),干预2周、4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肩手综合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上肢运动功能及活动:与干预前比较,干预2周、4周后两组FMA、MBI及FCA评分均有所增高,研究组增高幅度较显著(P<0.05);(3)疼痛情况及肿胀情况:与干预前比较,干预2周、4周后两组R-VAS、P-VAS评分及手部肿胀值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4)神经递质:干预2周、4周后两组血清SP、NPY含量较干预前降低,5-HT含量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除痹饮熏蒸配合α-硫辛酸治疗SHSAS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肢体疼痛、肿胀,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及日常活动功能,且对神经递质含量具有良好调节作用,总体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自拟除痹饮熏蒸α-硫辛酸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疼痛情况肿胀情况神经递质

    家庭协同干预模式对改善小儿慢性持续期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后气道功能的效果观察

    赵雨薇王玉敏张文莉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协同干预模式对于改善小儿慢性持续期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后气道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09~2021-10我院收治的小儿慢性持续期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协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基础护理,协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家庭协同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儿雾化吸入时间和依从性差异,比较两组患儿气道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协同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患儿完成雾化吸入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患儿依从性很好例数多于对照组,依从性差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协同组患儿达峰容积比、潮气量、达峰时间比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协同组患儿SaO2、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协同干预模式能够改善小儿慢性持续期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后气道功能,促进患儿症状改善,缩短住院时间,患儿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儿科进一步推广使用.

    家庭协同干预小儿慢性持续期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气道功能

    AMI合并CS患者IABP术辅助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刘峡汛胡法国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术辅助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125例AMI合并CS患者(2019-08~2021-05)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性别、年龄、治疗方法、合并症等),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AMI合并CS患者IABP术辅助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25例AMI合并CS患者IABP术辅助治疗后存活75例,存活率为60.00%(75/125);死亡50例,病死率为40.00%(50/125).存活组、病死组的年龄、吸烟、伴有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伴有脑梗死、前壁梗死、冠脉病变支数多、IABP治疗后并发心排量不足、IABP治疗后并发肺部感染、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Ⅱ级、平均动脉压、TC水平、FBG水平、BUN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为Ⅱ级、IABP并发心排量不足为AMI合并CS患者IABP术辅助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AMI合并CS患者IABP术辅助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因素较多,年龄、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术后TIMI血流分级、IABP并发症等均可引起不良预后.对此,临床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积极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主要终点事件影响因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提升护理最佳证据总结

    姜果司文腾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提升护理最佳证据,探讨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的方式总结基于指南、专家共识以及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提升护理最佳证据.其中2018-03~2019-03,80例采用常规护理,2019-04~2020-04,80例进行最佳证据实践,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术后3个月时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以及伸膝肌力;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以及肌肉萎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SS评分、BBS评分以及伸膝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肌肉萎缩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力提升护理最佳证据实践能够显著提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肌力,提高膝关节功能以及平衡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全膝关节置换术肌力提升膝关节功能最佳证据

    1例巨大骨盆软骨肉瘤行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重建术后护理

    侯一帆高美丽王彦王晔...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1例巨大骨盆软骨肉瘤应用3D打印半骨盆假体置换重建术后护理进行总结.方法:应用图像融合、逆向工程、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行肿瘤精准切除和假体重建,从而降低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在多学科合作下综合评估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未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低体温3h后上升至36.2℃.术后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发生骶尾部一期压疮;发生髋关节假体脱位后经手法复位;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为18分;术后无肿瘤复发,无远处转移.结论:骨盆巨大软骨肉瘤应用3D打印技术可降低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骨盆软骨肉瘤巨大半骨盆假体置换护理

    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程序对脑垂体瘤术后患者护理体验及康复的影响

    苏亚丽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程序对脑垂体瘤(PA)术后患者护理体验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10~2020-10收治的120例P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程序干预.记录两组的病情稳定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在干预后通过自制的护理体验量表评估患者的护理体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体验得分、病情稳定时间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程序对PA术后患者护理体验及康复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程序脑垂体瘤护理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史蕊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01~2020-12我院收治的良性肿瘤患者14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2例)和研究组(n=7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FACT-G)得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护理前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FACT-G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ACT-G得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FACT-G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不仅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管理模式乳腺良性肿瘤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

    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分析

    刘弦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颅脑外伤患者,研究样本量为40例,纳入研究的时间为2020-01~2021-01,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护理有效率.结果:实施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5.00%(19/20),显效、有效的患者分别为15例和4例;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0.00%(14/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上下肢运动能力,提高临床护理有效率,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康复护理脑外伤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改善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