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今传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今传媒
今传媒

月刊

1672-8122

jcmxsb@126.com

029-88820311 88820312

710068

西安市129号信箱

今传媒/Journal Today's Mass MediaCHSSCD
查看更多>>《今传媒》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今传媒杂志社主办的一份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理论期刊。《今传媒》前身《报刊之友》创刊于1992年,2003年更名为《今传媒》,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龙源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中文电子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央视《新闻联播》的视听美学视角探究

    李诗雨李静秦霄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联播》自 1978 年 1 月 1 日开播以来,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旨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闻联播》栏目高度重视、寄予期望。学界对《新闻联播》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忽略了其美学意义的探究。本文聚焦《新闻联播》的视听美,以朱光潜美学思想为指导,以播音员为落脚点,利用文献分析法、抽样调查法以及praat软件对播音员的视觉美、听觉美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新闻联播》播音员的视听展现契合美学传播规律,为电视新闻栏目创作提供了美学借鉴。

    《新闻联播》视听美学美感经验说

    融媒体时代文学直播节目的时空表达——以《每日好诗》《中国诗歌地图》系列节目为例

    孙林雪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直播节目是融媒体时代文学与媒介融合的全新表征。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地图》系列节目作为公益性文学直播节目,均已顺利开展一年有余,本文旨在从二者的时空二维表达出发,研讨文学直播节目表现出的新型空间生产景观特色、集中的空间话语冲突以及强烈的地方共同体意识。

    融媒体文学直播节目空间时间地方

    数字化背景下纪实新闻的创新与传播策略研究

    韩双喜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在数字化背景下,纪实新闻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有效的创新与传播,成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数字化视角,研究纪实新闻的创新与传播策略,发现在内容创新方面,通过选题、报道角度和叙事方式的创新,纪实新闻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字化时代受众的需求;在形式创新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多媒体元素的融入以及交互式报道的实现,都为纪实新闻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化纪实新闻创新传播策略

    《中国青年》妇女报道(1923-1949年)的历史考察研究

    武孟影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刊于 1923 年的《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关注女性生存状况,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大革命时期或延安时期该刊的内容,缺少纵向历史角度的整体性研究与考察。对此,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青年》的妇女报道为研究文本,梳理并分析其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内容、报道特色、历史意义和经验启示,旨在为做好新时期妇女宣传工作的改革和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报道内容演变

    新时代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提升探析

    王婷丁原杰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提升图书编辑职业素养,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深入探讨了新时代图书编辑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并指出其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六个方面:守正创新的能力、融合出版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较强的策划能力以及出色的组织能力,认为图书编辑应形成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更好地传播知识和文化,为新时代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素养守正创新融合出版编辑

    主旋律影视作品中家国形象建构研究——以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

    李秦臻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电视剧《觉醒年代》作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优秀代表,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文化职能是主旋律电视剧的一个重要职能,主旋律电视剧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承担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文化功能。近年来,一些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不仅展现了国家文化新的内涵,诠释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与自信心。本文对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启发观众正确看待历史,全面认识历史人物和继承发扬中国精神。

    主旋律影视作品叙事方式文化内涵家国形象建构

    《孤注一掷》现实到银幕的类型化讲述研究

    潘明剑李明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注一掷》是由申奥编剧执导的一部以反诈骗犯罪为主题的影片,取材于多起真实的诈骗案例。在电影点映期间,票房突破 5 亿元,刷新了我国点映票房纪录,掀起一阵热烈的讨论。本文通过研究《孤注一掷》这部反诈主题影片,深入分析其如何将社会现实中的复杂现象与深刻问题以类型化的手法呈现在大银幕上,并从影片的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以及视听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旨在说明电影在追求类型化叙事吸引力的同时,还要传达时代内涵。

    《孤注一掷》社会热点类型电影

    生活与艺术的"缝合":国产医疗剧的生活美学表达——以电视剧《问心》为例

    韩恒意陈红梅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剧《问心》秉承"生活美学"理念,通过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塑造医生形象,呈现了医疗剧的真实之美、情感之美与意境之美。本文分析了如何通过"生活化"的叙事策略来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医疗领域的现实问题,突出医疗剧在弘扬崇高医学精神、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国产医疗剧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问心》医疗剧生活美学现实主义

    电影《流浪地球2》的技术美学与制作理念探析

    徐霁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浪地球 2》在科技特效和演员表演方面有着相当高的水准,在特效方面中充满了震撼的场景,从地球内部到外太空,画面效果极为逼真,呈现出超前的视觉享受,打造出若隐若现的科幻美学,丰富了航天科学与未来技术元素。本文在研究此片技术美感的基础上,对其壮观的视听元素实现作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科幻电影的技术美学模式及制作理念,旨在为积极探索现代AI技术与电影创作的交互融合提供借鉴。

    视觉特效镜头3D技术

    中国台湾当代"返乡剧"人物、情节与主题研究(2017-2023)

    刘珂珂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返乡剧多讲述年轻主人公在城市遭遇挫折回到家乡受到亲人治愈的故事,台词以闽南语和汉语混用的方式为主,剧情围绕现实家庭生活内容展开,改编自台湾的乡土小说或漫画,深受观众喜爱。本文以 2017年播出的《花甲男孩转大人》为起点至 2023 年播出的《有生之年》为终点的多部具有代表性的返乡剧为例,探讨其在人物设置与塑造、情节结构与改编以及主题表现与意义上的共性规律,旨在为返乡剧创作提供人物、主题和情节方面的借鉴。

    台湾返乡剧人物塑造主题情节结构喜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