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畜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畜生态学报
家畜生态学报

陈玉林

月刊

1673-1182

jcst@x263.net

029-8709113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家畜生态学报/Journal Acta Ecologae Animalis Domasti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业林科技大学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作为全国性的学术类核心期刊,已被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8家收录为源期刊。主要刊登动物环境生理、环境营养、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遗传生态、疾病生态、系统生态、以及畜牧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场工艺设计、畜牧场环境控制、环境检测与评价、畜牧场环境保护、农牧业生态系统设计与评价和畜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发面的研究论文、西部论谈、科学试验、观察分析、管理者阅读。适合农林院校师生、畜牧兽医及生态工作者和畜牧业者、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刻板行为对奶牛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孙福昱赵卿尧赵广永顾宪红...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约化饲养下的牛舍空间有限、环境单一,当自由活动无法满足时,奶牛就会发生各类重复、无功能的刻板行为,导致其福利状况低下,已越来越引起业界人员的关注.该文综述了奶牛刻板行为的类型、成因及其影响,重点归纳概述了多角度下缓解奶牛刻板行为的相关研究,旨在为今后奶牛刻板行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奶牛刻板行为应激环境管理

    植物精油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和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

    董春晓郭晓飞李义海杨晶...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精油是一类从植物中萃取出来的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植物精油可减少反刍动物瘤胃中蛋白质的降解,降低其氨排放量,从而调控瘤胃中的氮代谢.植物精油在抑制反刍动物肠道甲烷排放方面表现出积极作用,具有作为饲料添加剂来调控瘤胃发酵的潜质.该文旨在阐述植物精油对瘤胃发酵和甲烷排放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植物精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微生物区系甲烷

    陕北白绒山羊产羔数与体尺性状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康雨欣毕谊罗弼豪王珂...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陕北白绒山羊产羔数与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不同产羔数山羊体尺性状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对2335只陕北白绒山羊产羔数与体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体长和体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获取不同产羔数山羊体长与体尺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 表明,双羔个体(n=1390)的体尺性状显著高于单羔个体(n=945)(P<0.01),且产羔数与各体尺性状均呈现正显著相关(P<0.01).其中,单羔个体(n=945)的胸深(X5)对体长(X1)有较强的直接作用,胸宽(X4)和胸围(X6)主要通过与其他体尺性状之间的间接作用影响体长(X1);双羔个体(n=1390)的胸宽(X4)、体高(X2)、管困(X7)性状对体长(X1)有较强的直接作用,十字部高(X3)和胸围(X6)主要通过与其他体尺性状之间的间接作用影响体长(X1).将群体分为单羔与双羔,单羔个体的体长与各体尺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X1 =0.219 X6 +0.154X2+1.106X7 +29.706(R =0.568,P<0.01),双羔个体的体长与各体尺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X1=0.199X6 +0.370X5 +0.163X2 +31.047(R =0.555,P<0.01).

    陕北白绒山羊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

    青贮饲料对波麻杂交羊血清指标和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索效军张年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青贮饲料对波麻杂交羊血清指标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体重为(35.3±1.5)kg的10月龄健康波麻杂交羊48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未添加青贮饲料,Ⅱ、Ⅲ和Ⅳ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非全株青贮玉米、全株青贮玉米、桑枝+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饲料,试验期67d.结果 表明:(1)试验Ⅲ和Ⅳ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P<0.01),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Ⅲ和Ⅳ组血清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2)试验Ⅳ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与Ⅰ组差异显著(P<0.01),试验Ⅲ和Ⅳ组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比值极显著低于Ⅰ和Ⅱ组(P<0.01),试验Ⅳ组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最低,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最高;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添加青贮料的饲粮可提高肉羊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降低了肉羊肌肉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比例和n-6/n-3的比值,可改善羊肉脂肪酸组成,在3个青贮料添加组中,桑枝+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组(Ⅳ组)的效果最明显.

    波麻杂交羊青贮血清指标脂肪酸

    内蒙古绒山羊血清睾酮、褪黑激素变化规律研究

    刘燕包燕慧苏蕊王瑞军...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内蒙古绒山羊公羊褪黑激素、睾酮的全年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试验采集6只内蒙古绒山羊公羊1~2岁全年的颈静脉血液样本,经酶标测定获得血液褪黑激素和睾酮含量数据.结果 表明:内蒙古绒山羊公羊血清褪黑激素、睾酮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血清褪黑激素含量以7、8、9月份最高,10、11、12和4、5、6月份次之,1、2、3月份最低,总体趋势为5~9月份逐步上升,9月份达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到翌年1月份达最低,表现明显的季节性,其变化规律与光照周期变化一致.血清睾酮含量表现为5~10月份呈上升趋势,10月份达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到次年2月份降至最低,除峰值出现较褪黑激素推迟1个月外,二者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血清褪黑激素含量与睾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进一步证明褪黑激素作为光照影响动物繁殖活动的重要调节因子,在睾酮生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内蒙古绒山羊褪黑激素睾酮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

    鹅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肠绒毛形态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王士政王冠群刘玉堂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鹅个体发育过程中小肠绒毛形态发育情况,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鹅胚胎发育过程中和成体的小肠绒毛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表明:鹅胚胎时期,小肠绒毛经历了由山脊状黏膜褶发育为"W"形板状黏膜嵴最后变为指状绒毛的过程;出雏后,鹅小肠绒毛形态由指状变回板状.其中,鹅胚胎发育18d后(胚胎发育的60%阶段后),小肠表面黏膜由山脊状黏膜褶变为规则的"W"形板状黏膜嵴.发育25 d后(胚胎发育的83.3%阶段后),板状黏膜嵴均变为指状绒毛.鹅胚孵出8d后小肠指状绒毛开始变扁,17d龄鹅的小肠指状绒毛变成板状绒毛,成体鹅一直保持板状绒毛形态.

    小肠绒毛形态学扫描电镜

    延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多样性分析

    王鹤朱龙轩晓博薛雪...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延河流域生境现状,为黄河支流水域生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延河水域水质指标、浮游生物和鱼类资源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延河流域水质整体符合Ⅲ-Ⅳ类水质标准,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流域内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61种,其中硅藻门21种占比最高,占流域内浮游植物总数的34.43%;浮游动物4门,41种,其中轮虫动物门22种占比最高;流域内共采集到鱼类209尾,隶属于1目2科6属,从鱼类种类比例上看,鳅科种类最多,共5种,占延河流域鱼类种数的62.50%.鲤科鱼类3种,占鱼类种数的37.5%,流域内鱼类呈现小型化趋势.相对重要度指数划分结果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为延河流域优势种鱼类,东方高原鳅、棒花和棒花鮈为常见种.延河流域鱼类多样性较为匮乏,各采样点丰富度指数较低.经本次调查,延河流域水质存在一定污染,渔业资源,鱼类种类较少.

    延河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

    层叠式笼养肉鸡舍春季环境质量测定与分析

    牛晋国张希瑶申李琰李惠龙...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大型密闭式笼养鸡舍环境控制管理模式,选取单栋饲养量为40320只的三层层叠式笼养密闭肉鸡舍,采用分点多次测量法,对鸡舍内水平与垂直方向不同位置环境质量参数不同时间节点进行为期3d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表明:鸡舍内温度平均为27.6℃,不同位置温差小于±2℃(P>0.05);相对湿度平均为41.4% (P>0.05),早中晚差异极显著(P<0.01).CO2浓度平均为1895 mg· m-3,湿帘端到风机端,呈升高的趋势,不同层间差异不显著(P>0.05),早晚极显著高于中午(P<0.01);O2含量平均为20.52% (P>0.05);PM10浓度平均为81 μg·m-3,由南往北、湿帘端到风机端都略有升高的态势(P>0.05).温度和O2含量相关系数为0.803,相关性最强,温度与CO2相关系数为-0.129,相关性最弱.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三层层叠式肉鸡舍舍内CO2浓度超标,湿度较低,需要加强通风并采取喷雾等加湿措施,其他环境质量指标控制良好.

    层叠式肉鸡舍环境质量有害气体PM10

    枯草芽孢杆菌J53O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鸡粪的氨减排作用

    王晓玉张颖刘双王超...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筛选出具有产脲酶抑制剂功能的芽孢杆菌菌株并验证其对鸡粪便氨减排的效果.采用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从鸡粪便中富集、分离高效利用氨氮的芽孢杆菌.利用尿素酚红培养基平板与尿素培养基摇瓶培养相结合,筛选不能利用尿素生长的菌株.通过比较各菌株发酵液对大豆脲酶的抑制率,获得对大豆脲酶抑制活性最高的菌株.分析该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观察其菌落菌体形态,测定其生理生化特征,以鉴定其种属.将该菌株以1.0×107 CFU/g的接种量接入新鲜鸡粪,30℃静置5d,评价对鸡粪中芽孢杆菌含量、脲酶活性、氨氮、尿素、尿酸含量、pH、氨气释放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筛选到氨氮利用芽孢杆菌菌株共562个,其中氨氮利用率85%以上的菌株218个;初筛得到不产脲酶菌株23个;复筛得到对大豆脲酶活性抑制较强的菌株(抑制率>50%)6个,其中J530菌株抑制率达99.3%.经鉴定菌株J53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5d内可使鸡粪便中芽孢含量增加50.83倍(P<0.01),使鸡粪中脲酶的活性和氨氮含量分别降低83.86% (P<0.01)和44.41%(P<0.01),尿素含量和尿酸含量分别提高28.80% (P<0.05)和1.51%(P>0.05),pH降低1.15(P<0.05),5d氨气释放量减少67.88% (P<0.01).筛选得到了产脲酶抑制剂的枯草芽孢杆菌J530菌株,该菌株可显著降低鸡粪便氨排放.

    脲酶抑制剂氨减排枯草芽孢杆菌鉴定

    生物发酵饲料对奶牛舍内粪成分及菌群数和有害气体的影响

    王蒙谢建林詹仰张巧娥...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胎次、产奶量、体况基本一致的两舍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每舍700头左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 kg生物发酵饲料,进行生物发酵饲料对奶牛粪成分和微生物菌群及牛舍环境影响的研究,为期60 d.结果 表明:试验组奶牛粪中全氮、全磷、有机质、锌、钾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铜含量没有差异(P>0.05);粪中乳酸杆菌群数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和芽孢杆菌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舍内氨气含量下降31.75%,硫化氢含量降低42.50%,CO2含量降低14.13%、CH4含量降低23.78%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生物发酵饲料可降低奶牛粪中部分成分含量,增加粪中有益菌群数,减少奶牛畜舍中害气体含量.

    生物发酵饲料粪成分微生物菌群有害气体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