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畜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畜生态学报
家畜生态学报

陈玉林

月刊

1673-1182

jcst@x263.net

029-8709113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家畜生态学报/Journal Acta Ecologae Animalis Domasti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业林科技大学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作为全国性的学术类核心期刊,已被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8家收录为源期刊。主要刊登动物环境生理、环境营养、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遗传生态、疾病生态、系统生态、以及畜牧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场工艺设计、畜牧场环境控制、环境检测与评价、畜牧场环境保护、农牧业生态系统设计与评价和畜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发面的研究论文、西部论谈、科学试验、观察分析、管理者阅读。适合农林院校师生、畜牧兽医及生态工作者和畜牧业者、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品种特性到功能基因组:双峰驼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明亮Tuyatsetseg Jambal吉日木图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峰驼是亚洲中部戈壁沙漠地区重要的畜种之一,具有耐寒、耐热、耐饥饿、免疫系统较强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生物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双峰驼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功能基因组的研究相继发布.该文归纳了不同家养双峰驼品种特性,总结了双峰驼全基因组研究现状,回顾了双峰驼起源驯化历程,并重点介绍了双峰驼沙漠适应能力和免疫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为全面了解双峰驼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双峰驼品种特性基因组测序功能基因组

    CLK2 mRNA在早期鸡胚中的表达及定位分析

    房烨虹齐川周发亮赵鹏...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早期鸡胚(孵化后约48 h内)中蛋白激酶CLK2 mRNA的表达特点及部位,用qPCR法测定早期鸡胚中CLK2 mRNA的表达,利用分子克隆技术重组CLK2/pMD18-T质粒,制作CLK2 mRNA原位杂交探针并以地高辛标记,进而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测定不同时期鸡胚中CLK2 mRNA的表达和分布.结果表明,早期鸡胚中CLK2 mRNA在各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有所不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鸡胚发育的各个阶段,CLK2 mRNA的表达有所差异,且在各个部位其表达的量也各不相同,头部和尾部的表达最为集中.综上,CLK2 mRNA在鸡胚中存在且表达,其表达分布提示CLK2可能与其头部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

    CLK2早期鸡胚原位杂交

    不同转染方法应用于体细胞转基因效率的研究

    赵广伟杨小玲张孟奇苏勤智...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转染方法介导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转染猪不同体细胞的效果.原代分离培养来源于猪脂肪和骨髓的两种间充质干细及成纤维细胞,含有EGFP的质粒分别通过脂质体、罗氏转染试剂和电穿孔法转入猪3种体细胞中,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并通过血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相对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结果表明,3种方法转染不同体细胞48 h均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在不同方法转染相同体细胞的比较中,细胞存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罗氏转染试剂>脂质体>电穿孔法,罗氏转染试剂和脂质体转染后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电穿孔法(P<0.05),转染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电穿孔法>罗氏转染试剂>脂质体,电穿孔法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罗氏和脂质体转染试剂,同时罗氏转染试剂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脂质体(P<0.05).采用相同方法转染不同体细胞的比较中,3种体细胞在相同方法转染后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穿孔法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的效率均显著高于成纤维细胞(P<0.05);罗氏转染试剂和脂质体分别转染3种体细胞的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方法均可用于转染猪体细胞,综合考虑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电穿孔法的转染效果最好,可用于转染细胞状态较佳的细胞,其次为罗氏转染试剂.

    电穿孔法脂质体罗氏转染试剂体细胞转染效率细胞存活率

    陕西地区某奶牛场TMR诊断和日常管理分析

    张帆张俊杨婷王弘浩...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调查奶牛场对TMR的应用及其奶牛的 日常管理情况,以陕西泾阳某奶牛场引进的澳大利亚全群泌乳奶牛为研究对象,分析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的营养成分和颗粒分布及粪便评分、体况评分、奶牛的泌乳性能与养殖场的养殖效益,发现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结果表明:高中产群TMR含水量符合推荐标准,低产群的TMR含水量高出推荐值1.58%,高产群饲粮磷含量显著高于中产和低产群(P<0.05),高产和中产群饲粮NDF含量显著低于低产群(P<0.05),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群(P<0.05),与NRC(2001)推荐标准相比,TMR中粗蛋白和钙含量高于推荐值,磷含量小于推荐值.TMR颗粒大小第一层(>19.00 mm)比例3组均高于推荐值,第二层(8.00 mm~19.00 mm)比例、第三层(1.18 mm~8.00 mm)和第四层(<1.18 mm)比例高中产群均符合推荐值,低产群低于或高于推荐标准.奶牛场的饲槽评分都低于推荐的标准分3分;随泌乳水平的降低,粪便评分显著升高(P<0.05),躺卧率均高于80%,体况评分高于推荐标准,牛群整体偏肥.奶牛的泌乳效率、产奶量及乳脂率随泌乳水平的上升显著增加(P<0.05),高产群乳中的蛋白含量及乳脂乳蛋白比(脂蛋比)显著低于低产群,乳糖含量显著高于低产群(P<0.05),3组牛群乳中的体细胞数均小于20× 104/mL.泌乳收益受原奶收购标准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收购标准在高产和低产组的收益存在很大差异,其中高产组的收益远大于低产组.综上,该奶牛场的TMR营养成分不均衡,某些营养成分超出或低于推荐标准,日常管理水平较低,造成日粮营养无法满足奶牛生长需要、饲料浪费以及奶牛生产性能低,最终造成经济效益不高.

    奶牛场泌乳奶牛TMR生产性能

    肉羊不同杂交组合生长曲线模型筛选及分析

    沈嘉玘孙渭博施海娜梁永虎...
    28-3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肉羊不同杂交组合生长发育规律及评价适宜推广的杂交模式,以引进品种澳洲白、杜泊和萨福克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测定不同杂交组合1~6月龄体重,利用Brody、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 4种模型分别拟合各杂交组合体重发育过程,分析体重参数和模型估计值,评价杂交优势.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拟合度(R2)均在0.95以上,其中Von Bertalanffy模型估计值最接近各个杂交组合的实测值,拟合效果最佳,拐点体重介于7.64~9.98 kg之间,拐点日龄在25~35 d之间.澳湖、杜湖和萨湖3个杂交组合最大日增重均在200 g左右(P>0.05),表明三者体重发育相近且适宜推广.Von Bertalanffy模型符合杂交羔羊体重实际生长现状,可为杂交羔羊早期体重发育评估提供依据.

    肉羊杂交组合体重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分析

    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袁明贵徐志宏彭新宇唐兴刚...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入侵植物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L.)DC,BD)的资源化利用,将4.00 kg白花鬼针草、1.20 kg车前草、0.10 kg生姜、0.25 kg大蒜组成复方,用水提取,然后用乙醇沉淀,经工艺处理后获得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BD formulation extracts,BDFE)成品0.15 kg.将提取物成品按照0 mg/kg(对照组),125 mg/kg(低剂量组),250 mg/kg(中剂量组),500 mg/kg(高剂量组)比例添加到配合饲料中,饲喂杜长大生长猪.结果表明,饲喂20 d后,与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的料重比(F/G)分别降低4.52%和2.08%.饲喂10 d后,高剂量组胆固醇(CHOL)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KP)活性极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血清磷(PHOS)浓度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饲喂20 d后,高、中、低剂量组ALKP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中、低剂量组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中剂量组肌酐(CRE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胆固醇(CHOL)浓度和GG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白蛋白(ALB)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白花鬼针草复方提取物对生长猪无肝脏毒性,无肾脏毒性,无胰腺毒性,可以促进生长猪对脂肪、能量、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可以促进对钙磷矿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生长猪的生长性能.

    白花鬼针草杜长大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

    关中奶山羊发情期不同时段宫颈阴道粘液非靶向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研究

    冉本康李宇贤明郭松茂...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关中奶山羊自然发情状态下发情期生殖道代谢特征,探索关中奶山羊发情期特异性化学信号,为精准发情鉴定和适时人工授精等繁殖工作提供代谢机制层面的理论依据,以3只2~3岁经产母羊为研究对象,采集关中奶山羊发情期0~12 h(A组),12~24 h(B组),24~36 h(C组)的宫颈阴道粘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关中奶山羊发情期宫颈阴道粘液中的代谢产物.结果显示,来自发情期不同时段的关中奶山羊宫颈阴道粘液中共检出221种不同的代谢产物,其主要分类是碳水化合物、脂质、氨基酸、核苷酸、异生素、辅助因子和维生素、肽类、能量等;0~12 h VS 12~24 h的差异代谢物有6种,12~24 h VS 24~36h的差异代谢物有3种,0~12 h VS24~36 h的差异代谢物有14种;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半乳糖代谢、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矿物质吸收、甘油酯代谢、A BC蛋白转运、嘧啶代谢等通路上.

    关中奶山羊自然发情发情周期宫颈阴道粘液差异代谢物

    中国蛋鸡饲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

    仲深李俊薇郭翔宇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蛋鸡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在考虑负向产出以及规模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的前提下,对蛋鸡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LHBG)进行测度.构建3层次SBM-MML指数,并将其分解为规模结构效率、技术效率以及管理效率.结果表明,2004-2018年平均LHBG为0.9967;大中小规模LHBG分别为0.9949、1.0013、0.9938;东中西部地区LH-BG 分别为0.9930、0.9980、1.0040.我国蛋鸡饲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下降0.33%;规模上中规模最高、大规模其次、小规模最低;区域上西部最高,中部其次,东部最低;其分解效率表现为规模结构效率和技术效率提高,管理效率下降.

    蛋鸡饲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多层次共同前沿模型污染排放数据包络分析法

    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对牛粪堆肥的影响

    岳世林马晓勇姜国均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低温时牛粪堆肥时间长的问题,缩短堆肥发酵周期,提高有机肥品质,试验将筛选到的8株细菌制成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加入牛粪堆肥中设为试验组(T组),不加菌剂自然堆肥设为对照组(C组),检测理化指标、物种组成和优势微生物,验证制备的复合菌剂对冬季牛粪堆肥启动和堆肥高温期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固体复合菌剂后,T组相比C组,堆肥初期温度启动和上升速度更快,提前2 d达到高温期且最高温高出3.4 ℃;pH上升和下降变化幅度均大于C组,最终维持在8.1左右;堆肥结束时,含水率、C/N和有机质均下降,全磷、全钾和种子发芽率(GI)均上升,T组下降和上升幅度大;优势微生物门水平T组堆肥初期(T1)为Firm-icutes 和 Actinobacteria,升温期(T2)为 Firmicutes,高温期(T3)为 Bacteroidetes,降温期(T4)和腐熟期(T5)为Actinobacteria和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是整个堆肥过程的优势微生物,C组与T组多样性相似,区别在于丰度比例不同,高通量测序发现,堆肥温度和微生物数量是影响堆肥的关键因素.综上,牛粪堆肥前添加制备的耐高温和耐低温固体复合菌剂,能够快速启动冬季堆肥初始温度并延长高温期时间,缩短堆肥时间,提高堆肥效率和有机肥品质.

    牛粪堆肥耐高温菌耐低温菌理化指标

    蚯蚓处理添加不同硒源牛粪的比较研究

    刘念刘永佳石研刘玉兰...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蚯蚓的生长繁殖和蚓体富硒情况,选出两种不同的硒源按不同的浓度混入牛粪中,利用蚯蚓处理牛粪,实现养殖业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试验利用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S)与富硒酵母(Selenium enriched yeast,SY)易富硒、价格低廉优势,选取亚硒酸钠和富硒酵母作为硒源添加剂,促进蚯蚓对硒富集,生产优质富硒肥料.探索有机硒与无机硒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以期实现蚯蚓养殖处理粪污的同时生产富硒肥料,提高特种养殖经济效益.试验通过在牛粪基料中添加2种硒源(亚硒酸钠SS、富硒酵母SY)、3个水平(5、10、15 mg·kg-1),以硒元素计,选择出两种硒源的最适富硒量.结果表明,随着牛粪中硒添加量升高,蚯蚓的生长繁殖逐渐被抑制,硒浓度越高,蚯蚓的生长繁殖被抑制程度越高,当SY的硒添加量为15 mg·kg-1时,蚯蚓有明显的中毒现象;硒浓度越高,蚯蚓体硒含量越高,二者成正比;牛粪中添加同一水平的SS与SY,SY组蚯蚓的硒含量明显高于SS组.

    蚯蚓富硒酵母亚硒酸钠牛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