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畜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畜生态学报
家畜生态学报

陈玉林

月刊

1673-1182

jcst@x263.net

029-8709113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家畜生态学报/Journal Acta Ecologae Animalis Domasti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业林科技大学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作为全国性的学术类核心期刊,已被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8家收录为源期刊。主要刊登动物环境生理、环境营养、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遗传生态、疾病生态、系统生态、以及畜牧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场工艺设计、畜牧场环境控制、环境检测与评价、畜牧场环境保护、农牧业生态系统设计与评价和畜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发面的研究论文、西部论谈、科学试验、观察分析、管理者阅读。适合农林院校师生、畜牧兽医及生态工作者和畜牧业者、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热应激对家禽肠道健康的影响

    曾怡铭李红婕戴娜桑刘雪莲...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应激是影响家禽生产潜力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家禽的生理、免疫和肠道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肠道是家禽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也是机体易受热应激损伤的主要部位,热应激下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和功能受损,影响家禽营养物质吸收和生长发育.该文从热应激对家禽肠道完整性、肠道菌群、肠道黏膜的氧化状态和肠道免疫系统等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热应激条件下家禽肠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热应激家禽肠道健康

    影响猪骨骼肌发育的主要分子因素及研究进展

    曹婷施力光荀文娟周汉林...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猪种的生长速度、生产性能、肉品质都有差异,而评判猪个体肉品价值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就是其肌肉的含量.猪的骨骼肌形成和发育过程极其复杂,该文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模式,及其发育过程中起到调控作用的部分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日后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肉品质佳的优良猪种提供参考.

    骨骼肌生长发育调控

    荷斯坦牛不同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和305d产奶量的相关性分析

    王海洋郭梦玲梁艳张强...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荷斯坦牛不同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806头荷斯坦牛不同胎次各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胎次对不同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5胎305 d产奶量最高,1胎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它胎次(P<0.01);不同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与305 d产奶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前5个泌乳月,1胎相关系数最大,2胎最低.在第2至第16个泌乳旬中,1胎相关系数最大,2胎最小.在120 d前,1、2、5胎相同时间点泌乳月测定方式的相关系数大于泌乳旬测定方式,3胎、4胎相同时间点泌乳旬测定方式的相关系数大于泌乳月测定方式.在泌乳月和泌乳旬2种测定方式中,1胎牛分别在90、8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240 d和21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2胎牛分别在300 d和28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3胎牛分别在150 d和14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270 d和25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4胎牛分别在120 d和120 d以上(除280 d外)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210 d和170 d以上(除270 d、280 d外)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5胎牛分别在180 d和170 d以上(除230 d外)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270 d和24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所有胎次中分别在150 d和16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分别在300 d和280 d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9以上.研究结果显示,胎次对不同泌乳阶段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泌乳期150 d的累计产奶量和305 d产奶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可以较准确的预测泌乳期305 d产奶量,泌乳旬测定方式比泌乳月测定方式能更早、更准确地预测305 d产奶量.

    荷斯坦牛泌乳阶段305d产奶量相关性

    巨菌草饲粮对七彩山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邓新为徐源刘夏魏小博...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巨菌草饲粮对七彩山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性能和肠道有害菌群数量影响.选取2周龄(初始体重104.59±3.82)g的七彩山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112 d.对照组为Ⅰ组,饲喂不添加巨菌草的基础饲粮,Ⅱ组、Ⅲ组、Ⅳ组、Ⅴ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4%、8%、12% 和16% 的巨菌草.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在饲粮中添加12% 的巨菌草显著提高七彩山鸡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2)在饲粮中添加4%~16%的巨菌草饲粮可降低七彩山鸡盲肠中有害菌群的数量;(3)在饲粮中添加4%~12%的巨菌草可提高七彩山鸡血清的抗氧化能力.由此可见,在七彩山鸡的饲粮中添加4%~12% 的巨菌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七彩山鸡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有效平衡肠道菌群.

    巨菌草七彩山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血清抗氧化能力

    湿热环境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柴捷张廷焕王金勇郭宗义...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湿热环境中温度、湿度以及温度湿度复合效应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在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将生长育肥猪由(32±1.7)kg饲喂至(97±2.1)kg,将135头生长育肥猪分为9组,分别在7、8、9月初(各3组)开始进行饲喂,尽可能涵盖不同体重猪在不同温度和湿度区间下生产性能的变化,使用Osbern全自动种猪性能测定系统实时监测猪采食量及体重变化,同时监测室内外环境温湿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高温(>27℃)显著影响(P<0.05)不同体重区间生长育肥猪的料重比和日增重,温度越高,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ADG)越低,料重比(F/G)越高;(2)湿度对不同体重区间生长育肥猪的料重比和日增重影响并不显著(P>0.05),但总体来说随着湿度的增加生长育肥猪的料重比呈增大的趋势,平均日增重呈减小的趋势;(3)温湿指数(THI)结果显示,当THI>72时会显著(P<0.05)影响不同体重区间生长育肥猪的料重比和日增重,THI指数越高,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越低,料重比越高.试验结果说明,高温高湿环境中温度高于27℃会显著影响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发挥,同样相对湿度高于80%也会影响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发挥,而THI指数高于72时,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会受到抑制.

    湿热环境生长育肥猪日增重料重比温湿指数

    饲养空间对昆明小鼠产仔数、子代成活数及体重的影响

    秦雪刘桐序赵骞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饲养空间对昆明小鼠产仔数、子代成活数和体重的影响,随机选择32只合笼后的雌鼠平均分配在两种自主设计的鼠箱中,实验组鼠箱底面积为(10×20)cm2,对照组鼠箱底面积为(20×30)cm2.记录雌鼠产仔数,每周记录成活仔鼠数和仔鼠体重至28日龄.在试验两水平下产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仔鼠成活数在21日龄和28日龄差异显著(P<0.05),在7日龄和14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仔鼠体重在21日龄和28日龄差异显著(P<0.05),在0、7、14日龄时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养空间会影响仔鼠成活数和体重,小的饲养空间在特定日龄时会造成仔鼠死亡数和体重增加.

    饲养空间产仔数子代存活数体重昆明小鼠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牛床垫料发酵过程细菌群落变化研究

    钟珍梅林忠宁陆蒸应朝阳...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在外源菌剂作用下使用了3年的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的规律,采用三代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牛床垫料堆肥发酵过程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构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腐熟菌后有利于牛床垫料的发酵进程,温度>50℃的时间保持了16 d,而对照和添加单一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则没有这种效果;(2)各处理牛床垫料发酵过程优势菌均为变形菌、拟杆菌、厚壁菌和放线菌等,发酵50℃以上的主要优势菌为厚壁菌,其在发酵7 d最高,发酵21 d和28 d相对丰度则显著降低(P<0.05);常温优势菌为变形菌和拟杆菌,其在发酵28 d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发酵7和14 d(P<0.05);放线菌在高温期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降温期(P<0.05);(3)发酵14 d,菌剂对堆肥细菌数量影响较为明显,其中FS处理的变形菌和拟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厚壁菌和放线菌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揭示,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受取样时间的影响大于菌剂.

    牛床垫料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动态变化高通量测序

    枸杞多糖对山羊精原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代贵超任发李倩温飞...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枸杞多糖对山羊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使用机械分离法、两步酶解法及差速贴壁获取纯度较高的山羊精原干细胞,使用碱性磷酸酶(AKP)染色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山羊SSCs进行鉴定;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LBP培养山羊精原干细胞,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数量,筛选最佳体外培养浓度;分别测试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含量,最后运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各试验组中Bcl-2和Bax、Ba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培养液中添加20μg/mL或40μg/mL的LBP均可以显著促进山羊精原细胞增殖(P<0.05).与其他试验组相比,40μg/mL的LBP添加组的MDA含量、Bax、Bad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SOD及T-AOC的含量、Bcl-2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因此,在山羊精原细胞体外过程中添加40μg/mL的LBP最有利于促进细胞自我更新.

    精原干细胞枸杞多糖体外培养体系细胞增殖

    基于深度学习的羊脸检测与识别方法

    魏斌Masum Billah王美丽尚诚...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畜个体身份的精准识别对于动物行为研究和现代化选种选配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家畜身份的确定主要依据图像或视频中所存在的动物的脸部特征而展开.该文以羊脸识别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方法的羊脸检测与识别方案.对羊脸在图片中的位置进行框选和定位,将检测到的来自不同图片的羊脸区分开来,进行个体身份鉴定.采集来自同一群体的形态相近的35只奶山羊的共3121张图片,制作了羊的全身数据集和羊脸数据集.在羊脸框选定位阶段,当随机选取900张羊脸图片做训练,102张羊脸图片做测试时,使用深度学习YOLOv3算法检测到羊脸的正确率可达97%以上;基于可检测到羊脸数据集进行个体识别时,使用深度学习VGGFace模型仅能取得约64%左右识别准确率;而当选取其中616张正面羊脸作为训练集及198张正面羊脸作为测试集时,VGGFace预训练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羊脸检测效果较为理想,而羊脸识别工作则仅在正面羊脸上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其它视角的羊脸识别工作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羊脸检测羊脸识别

    北方地区不同类型驴舍温热环境的对比研究

    高睿恒郭世伟石璐璐杨硕...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对北方地区两种不同建筑类型驴舍(钟楼式驴舍、半开放式驴舍)全年温热环境进行了测定,旨在了解两种驴舍温热环境的差异,对比出更为适合的驴舍类型,以期为北方地区驴舍的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钟楼式驴舍较半开放式驴舍而言,夏季温度低,冬季温度高,过渡季节夜间温度高;风速均低于半开放式驴舍;钟楼式驴舍热辐射测量值极弱,远低于半开放式驴舍.综合测定结果得出,钟楼式驴舍具备保温性能、挡风性能、隔热性能良好等多种优点,能够为驴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条件,更适合北方地区规模化驴养殖.

    北方地区钟楼式驴舍半开放式驴舍温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