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畜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畜生态学报
家畜生态学报

陈玉林

月刊

1673-1182

jcst@x263.net

029-8709113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家畜生态学报/Journal Acta Ecologae Animalis Domasti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业林科技大学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作为全国性的学术类核心期刊,已被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8家收录为源期刊。主要刊登动物环境生理、环境营养、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遗传生态、疾病生态、系统生态、以及畜牧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场工艺设计、畜牧场环境控制、环境检测与评价、畜牧场环境保护、农牧业生态系统设计与评价和畜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发面的研究论文、西部论谈、科学试验、观察分析、管理者阅读。适合农林院校师生、畜牧兽医及生态工作者和畜牧业者、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畜牧业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与传播研究进展

    刘影张晋东吴艳丽杨琰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量增加,促使畜牧业迅速发展.由于抗生素在提高动物机能、预防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被大量生产使用,在全球抗生素滥用的大背景下,畜禽已成为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储存库,亟需全面了解畜牧业中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与传播,以便于为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科学使用和合理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文章综述了畜牧业抗生素的使用现状,总结了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对畜禽、人类健康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并强调未来应关注畜禽粪便的二次污染在周围环境以及畜牧业抗生素抗性基因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扩散机制研究,以期为今后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抗生素的科学控制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畜牧业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传播

    阿拉善绒山羊繁殖性状加性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方差分量估计

    李宁吴铁成赵术明王涛...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运用ASreml软件结合约束最大似然法(REML)估计阿拉善绒山羊初生重、出生窝重、断乳重、断乳窝重、产羔数和妊娠期的遗传参数,本研究收集了阿拉善绒山羊种羊场2017-2022年繁殖性状记录6517条,拟合了 8种不同的单性状动物模型,通过LRT检验挑选出最佳模型,使用单性状模型对繁殖性状进行方差组分和遗传力估计,利用双性状模型分析繁殖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阿拉善白绒山羊初生重、出生窝重、断乳重、断乳窝重、产羔数和妊娠期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5±0.04、0.16±0.02、0.20±0.06、0.12± 0.03、0.14±0.03和0.32±0.05.遗传相关系数的范围为-0.49~0.73,其中产羔数与出生窝重的遗传相关系数最高为0.73,与初生重遗传相关系数最低为-0.49.表型相关的范围为-0.50~0.65,其中断乳窝重与出生窝重的表型相关系数最高0.65,产羔数和初生重的表型相关系数最小-0.50.研究发现,阿拉善绒山羊繁殖性状属于低遗传力性状且不仅受群别、胎次等非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且所有的性状均受到母体效应的影响;产羔数与其他繁殖性状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基于产羔数的选择是有效的,可以提高母羊的整体繁殖性能,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通过提高饲养管理及营养水平来改善阿拉善绒山羊的繁殖性能.

    阿拉善绒山羊繁殖性状动物模型约束最大似然法

    文山高峰牛朊蛋白基因(PRNP)23bp和12bp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研究

    种玉晴和晓明邓文宝农胜虎...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文山高峰牛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gene,PRNP)启动子区23 bp和第一内含子区12 bp插入/缺失多态性特征,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文山高峰牛PRNP基因23 bp和12 b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得出其多态性数据;通过与文献所报道的牛PRNP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文山高峰牛对疯牛病抗病性的强弱.结果表明:文山牛PRNP基因启动子区23 bp等位基因频率以缺失型为主(0.654);第一内含子区12 b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插入型0.913,缺失型0.087;缺失型单倍型频率极低(0.082);与德国、英国以及瑞士 3个国家所报道的患BSE病牛和健康牛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12 bp等位基因插入/缺失频率与水牛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较高的12 bp插入型等位基因和极低的缺失型单倍(23 bp插入-12 bp缺失)频率,使得文山高峰牛对BSE疾病具有较好抗病力,通过抗病育种分析能够有效预防疯牛病的发生;对中国地方牛种质资源进行相关抗病性评估,有利于为牛的抗病分子选育提供数据支撑.

    文山高峰牛朊蛋白基因(PRNP)疯牛病(BSE)多态性

    稿约

    21页

    特克赛尔羊×阿勒泰羊F2绵羊肉质嫩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赵义龙黄金凤贺三刚刘明军...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定位影响绵羊嫩度相关SNP位点及其重要候选基因,该研究选取462只特克赛尔羊×阿勒泰羊F2绵羊,其中公羔229只、母羔233只,所有试验羊均在统一条件下饲养至8月龄后进行屠宰,利用C-LM4嫩度仪对嫩度进行测定,利用Illumina绵羊高密度(600K)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使用GEMMA软件的MLM模型对嫩度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经质控后,剩余613 178个SNPs位点用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9个潜在SNPs位点与嫩度相关,分别分布在2、6、23、24号染色体上.根据基因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研究文献,推测EREG、AREG、PDE1A基因参与肌肉再生、肌纤维形成等生物学过程,可作为影响嫩度的重要候选基因.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改良绵羊肌肉嫩度提供科学依据.

    嫩度特克赛尔羊×阿勒泰羊F2候选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SNP

    不同年龄阿勒泰母羊毛绒品质性状分析

    张敏全凯丽王明徐冬...
    27-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年龄阿勒泰羊毛绒品质表型性状的差异,为阿勒泰羊选育提供参考数据,试验采集了 439只1.5~5岁阿勒泰母羊的毛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因素对阿勒泰羊绒毛纤维直径、手排长度影响极显著(P<0.01),对绒毛单纤维强度影响显著(P<0.05);1.5岁个体的绒毛纤维直径最细,2岁个体绒产量最高,5岁个体的绒毛纤维直径、手排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P<0.01),1.5岁个体的绒毛单纤维强力极显著高于其它年龄(P<0.01);阿勒泰羊绒毛纤维直径与手排长度、单纤维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绒毛含量与粗毛白度、粗毛光泽度、断裂伸长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绒毛白度与绒毛光泽度(R=0.998)、粗毛白度、粗毛光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此研究结果为阿勒泰羊毛绒品质评定以及优良种畜选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阿勒泰羊毛绒品质不同年龄

    不同品系杜洛克、PIC与加系二元母猪杂交后代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游君怡杜朝晖康亚豪段瑜...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猪场引进和选育终端父本以及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猪组合,该试验选取不同品系/品种包括D系杜洛克、F系杜洛克、M系杜洛克和PIC公猪与2~4胎加系长大二元母猪进行杂交,测定母猪繁殖性能、育肥猪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死淘率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显示:(1)在繁殖性能方面,D系杜洛克组(DC)总产仔数和产健仔数均显著高于M系杜洛克组(MC)(P<0.05);F系杜洛克组(FC)初生健仔窝重显著高于MC(P<0.05);MC组初生头均重显著高于PIC组(PC)(P<0.05).(2)商品猪生长性能方面,DC组达校正100 kg日龄最短;MC组170日龄料肉比显著高于PC组(P<0.05);DC组170日龄日增重显著PC组(P<0.05).DC组出栏重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PC组(P<0.05).MC组出栏料肉比显著高于PC组(P<0.05);FC组出栏死淘率最低为2%.可见,在同等条件下,DC组产仔数最高且在生长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经济效益最好.

    杜洛克PIC商品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

    诱导换羽过程中光照程序对蛋鸡卵巢功能重塑的辅助作用

    张晓冉王鹏宇张军耿晓晴...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禽是长日照动物,科学合理的光照程序对蛋鸡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开产日龄、产蛋高峰等都有显著影响,在诱导换羽的禁食和恢复采食的不同阶段,设定相应的光照程序对于提升诱导换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选用529日龄体重相近、产蛋率约为60%的贵妃蛋鸡为试验材料,根据禁食诱导换羽的不同时期,将光照制度的变化分4个阶段,并于第Ⅰ阶段(16 h L/8 h D,禁食前)、第Ⅱ阶段(8 h L/16 h D持续3 d)、第Ⅲ阶段(10 h L/14 h D持续13 d)的最后1天(F0、F3、F16)和第Ⅳ阶段(逐渐增加光照0.5 h/d至恢复到16 h L/8 h D)的第6、32天(R6、R32)5个不同时期屠宰采样,通过卵泡数量、卵巢抗氧化指标、KIT-PI3K-PTEN-AKT信号通路和GDF9基因表达量等来探究光照程序在禁食诱导换羽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缩短光照蛋鸡血清中生殖激素FSH、LH、E2和P4的水平降低(P<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酶(P<0.001)活力增强,在此过程中原始卵泡可能被激活,使小黄卵泡(P<0.01)、大白卵泡(P>0.05)的数量增多;逐渐恢复光照时长过程中KIT和PI3K处于持续高表达状态(P<0.001),PTEN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而AKT相对表达量基本不变(P>0.05),且血清中生殖激素水平和卵巢抗氧化水平恢复到初始状态,但整体卵泡数量有所上升.该结果表明在禁食换羽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光照程序对卵巢功能的重塑具有辅助作用.

    光照程序诱导换羽卵泡发育产蛋率蛋鸡

    日粮辣度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转化率和减废指数的影响

    杨欣瑶唐凯琳周天彤陈佩滢...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水虻幼虫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探讨辣度对黑水虻幼虫生长的影响,该研究设置7个不同辣度梯度日粮(辣椒碱浓度分别为0、0.2%、0.4%、0.6%、0.8%、1.0%和1.2%)饲喂7日龄黑水虻幼虫.结果表明:0.8%辣椒碱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6%辣椒碱组(P<0.05),但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0.8%辣椒碱组幼虫干物质含量最低,并显著低于0.6%和1.2%辣椒碱组(P<0.05);黑水虻幼虫的其他生长性能、存活率、转化率和减废指数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的来看,0.8%辣椒碱组饲料转化为虫体本身的营养物质最少,0.6%辣椒碱组饲料转化效率最低.黑水虻幼虫对辣度表现出较大的耐受性,研究结果可为黑水虻幼虫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黑水虻幼虫辣度生长性能减废指数

    我国畜牧业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分析

    朱宁武玉环周荣柱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畜牧业区域优化合理布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该文利用全国各省畜产品产量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畜牧业地理集聚特征,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中国畜牧业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各省份畜牧业发展受邻近省份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产业空间集聚呈现非均衡特征,东、中部以"高—高"集聚为主,西部以"低—低"集聚特征为主;畜牧业布局相对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现状.基于此,该文提出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专业化、市场化、一体化产业链,完善畜牧业配套体系等政策建议.

    畜牧业空间布局地理集聚空间自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