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家畜生态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家畜生态学报
家畜生态学报

陈玉林

月刊

1673-1182

jcst@x263.net

029-87091130

712100

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家畜生态学报/Journal Acta Ecologae Animalis Domasti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业林科技大学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畜牧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作为全国性的学术类核心期刊,已被国家科委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8家收录为源期刊。主要刊登动物环境生理、环境营养、繁殖生态、行为生态、遗传生态、疾病生态、系统生态、以及畜牧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场工艺设计、畜牧场环境控制、环境检测与评价、畜牧场环境保护、农牧业生态系统设计与评价和畜牧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发面的研究论文、西部论谈、科学试验、观察分析、管理者阅读。适合农林院校师生、畜牧兽医及生态工作者和畜牧业者、管理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畜禽粪便基生物炭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王振韩永胜张淑芬付龙...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畜禽粪便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防治对象,利用畜禽粪便制备的生物炭具有多孔隙结构、活性基团丰富、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低成本吸附材料,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方向.本文综述了畜禽粪便基生物炭的制备工艺、改性情况及其在水体污染治理和土壤改良等环保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阐述目前关于畜禽粪便基生物炭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畜禽粪便基生物炭在环境污染的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实现畜禽粪便"以废治废"提供理论依据.

    畜禽粪便生物炭环境污染防治

    利用多组学方法探究湖羊肠道菌群-脑肠轴互作关系

    丁晓宁李可瑶甘雅婷庞硕...
    7-1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脑肠轴可参与新陈代谢、免疫应答和行为反应等不同生理过程,是影响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多组学方法探究了湖羊肠道菌群-脑肠轴互作关系.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及克里斯腾森菌属-R7类群、肠球菌属、颤螺菌科-UCG002、普雷沃氏菌科-UCG004等菌属是湖羊肠道菌群中的主要类群.整合结肠和脑组织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雌激素信号通路可能是连接湖羊肠道菌群-脑肠轴的关键功能途径,而真杆菌属细菌和瘤胃球菌属细菌可能是调控湖羊肠道菌群-脑肠轴的关键细菌.本研究结果能为在生产实践中通过营养干预调控肠道菌群-脑肠轴而改善湖羊性情和行为习性、提高生产性能提供基础数据.

    湖羊肠道菌群脑肠轴16SrRNA基因测序转录组测序

    微卫星标记分析勒通绵羊的遗传多样性

    周明亮庞倩陈明华曾洁...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勒通绵羊这一资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本试验选择位于绵羊染色体上的3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毛细管凝胶电泳的方法进行等位基因的分型.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标记共有262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在3~18个之间,平均为8.7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636~9.5163个,平均为4.2384个;观察杂合度为0.3276~0.9138,平均为0.6563;期望杂合度为0.3636~0.9027,平均为0.7170;多态信息含量为0.330~0.886,平均为0.6764,属于高度多态性.揭示勒通绵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有进一步挖掘利用的价值.

    微卫星标记勒通绵羊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

    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山麻雏鸭生长、免疫器官指数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赵永静崔贺婷胡红伟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山麻雏鸭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1日龄山麻雏鸭1 200只,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300只,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A、B和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2.0%的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42d时,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B、C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21 d时,试验C组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试验B组法氏囊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其他2个试验组;42 d时,试验B、C组胸腺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A、B组法氏囊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21 d时,试验B组IgM、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A、B组IgG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C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NF-γ)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42 d时,试验组IgM、IgG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试验B、C组IL-4和INF-γ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4)试验组新城疫(ND)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日粮添加不同比例的复合植物提取物能够促进山麻雏鸭生长性能、免疫器官生长发育,调节免疫功能和提高新城疫抗体水平,以1.0%比例效果最佳.

    复合植物提取物山麻雏鸭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功能ND抗体

    热应激对杜湖杂交公羔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功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殷炜琦雷铭凯李熊李嘉豪...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热应激对杜湖杂交公羔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抗氧化功能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绵羊热应激监测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将18只体重相近[(27.51±0.96)kg]的6月龄杜泊×湖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饲养于3个独立的环控舱中,其中:工组为对照组(THI=71.78),Ⅱ组为中度热应激组(THI=84.83),Ⅲ组为重度热应激组(THI=91.35).试验期12 d,预试期5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热应激可显著提高羊的呼吸频率、皮肤温度和直肠温度(P<0.05),尤其在15:00,Ⅱ组和Ⅲ组呼吸频率、皮肤温度和直肠温度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TP和GLB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T-AOC显著低于工组(P<0.05),Ⅲ组SOD水平极显著低于工组(P<0.01),Ⅲ组MDA水平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pH显著低于工组和Ⅱ组(P<0.05);Ⅱ组NH3-N浓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TVFA浓度、乙酸浓度和丁酸浓度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乙丙比显著高于工组(P<0.05);Ⅱ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工组(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导致杜湖杂交公羔生理状况发生改变,抗氧化能力降低,并改变了瘤胃内环境及发酵方式.重度热应激危害更大.

    杜湖杂交公羔热应激生理指标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瘤胃发酵

    巴民和松巴民杂交猪生长性能、胴体和肉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李忠秋何鑫淼王文涛吴赛辉...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巴克夏公猪与民猪母猪的二元杂交猪(简称巴民猪)和松辽黑猪公猪与巴民母猪的三元杂交猪(简称松巴民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和肉质性状,比较分析利用地方品种、地方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进行三元杂交的优势和可行性.试验选用出生日龄相近的巴民猪200头,松巴民猪196头,用于生长性能测定;选用100 kg体重的巴民猪50头,松巴民猪45头,屠宰用于测定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松巴民猪日增重和饲粮转化率显著高于巴民猪(P<0.05),校正至100 kg日龄和校正至100 kg体重背膘厚均显著低于巴民猪(P<0.05);松巴民猪平均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巴民猪(P<0.05),瘦肉率显著高于巴民猪(P<0.05),其他肉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松巴民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均高于巴民猪,瘦肉率亦有所提高,肌内脂肪含量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 4%,保持了民猪的优良肉质特性,因此饲养松巴民三元杂交猪将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巴民松巴民生长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

    绵羊初乳免疫活性物质动态变化及白利度法评估初乳品质有效性研究

    肖汉杰卢辰思刘梦雨王璐...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羊初乳中免疫球蛋白(Ig)和乳铁蛋白(LF)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验证白利度(Brix)折光仪在生产实践中评定绵羊初乳品质的可行性.选用10只健康湖羊,采集母羊分娩后0、6、12、24、36和72 h的初乳,利用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测定IgG含量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IgA、IgM和LF的含量,从而探索其72 h内的时序变化,同时利用手持折光仪和数显折光仪(Brix法)检测初乳IgG含量,对Brix法评估初乳品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初乳中IgG、IgA和LF含量随泌乳时间延长呈线性下降(P<0.05);IgM含量在72 h内相对稳定.0~24 h绵羊初乳样品的数显折光仪和手持折光仪读数均与RID测定的IgG含量高度相关(r>0.66);对于0~24 h初乳样品,数显折光仪读数预测初乳 IgG 含量公式为:y=204.92x-4.3266(R2=0.70,P<0.05),预测偏差为 0.01 mg/mL,预测误差为35.9%;手持折光仪读数预测IgG含量公式为:y=291.52x-18.75(R2=0.71,P<0.05),预测偏差为0.00 mg/mL,预测误差为34.3%.采用IgG含量高于50 mg/mL为高品质初乳的判断标准,手持和数显折光仪读数应分别高于23.6%和26.5%.综上所述,初乳中IgG、IgA和LF含量随母羊产后时间延长呈线性下降,IgM含量在72 h内相对稳定;Brix法测定绵羊产后0~24 h的高品质初乳,手持折光仪Brix%>23.6%,数显折光仪Brix%>26.5%.

    初乳Brix折光仪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

    基于YOLOv5养殖场景下牛的行为识别

    曹天一王月明李宝山张晓卫...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化养殖场中,牛的行为识别对提升生产效益有重要意义,通过监测牛的日常行为可以判断牛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对牛的产犊行为监测,便于做好护理工作,避免生产损失.本研究采用YOLOv5s目标检测算法对养牛场牛进行行为检测,采集牛的站立、躺卧、采食、饮水、排粪、排尿、产犊七类行为图像数据并做标注,对图像进行数据增强操作,制作成牛行为识别数据集,最后放入YOLOv5s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牛行为目标检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检测站立、躺卧、采食、饮水、排粪、排尿、产犊等行为的平均准确率和平均召回率分别达到96.9%和94.1%,可为智慧养殖场牛行为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养殖场牛日常行为目标检测YOLOv5s

    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少艳刘红祥蔡联燊张玉杰...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山东、安徽、河北、宁夏等地区育成阶段蛋鸡群出现的一种以输卵管干酪物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病因,该研究对临床病理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血清学、动物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13株分离菌株均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以血清型7型为主,其OmpA基因已进化为2大分支,动物回归试验可复制出相同临床症状,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大观霉素、头孢类药物较为敏感.该研究结果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从不同易感宿主上的分离鉴定及菌株的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家禽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输卵管干酪物

    鸡源mcr-1阳性多重耐药沙门菌的鉴定和特征分析

    付赛赛方磊涵汤伟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旨在对1株鸡源mcr-1阳性多重耐药沙门菌株进行鉴定以及特征分析,从河南鸡场采集病死鸡样品总计187份,通过SS选择培养基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16S rRNA和invA对菌株进行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复核鉴定结果,并采用PCR测序的方法检测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携带情况.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沙门菌对常见16种抗菌药的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沙门菌的特征.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32株鸡源沙门菌,分离率为17.11%,黏菌素耐药率为18.75%;在1株沙门菌中检测到了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检出率为3.13%.mcr-1阳性鸡源沙门菌的黏菌素最小抑菌浓度为16 μg/mL,多序列位点分型结果为ST9.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大观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氯霉素、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四环素耐药;携带 blaOXA-1、bla TEM-1B、oqxAB、tet(A)、floR、catB3、sul1、sul2、sul3、ant(3")、dfrA等多种耐药基因.接合试验证实mcr-1基因可发生接合转移.该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鸡源沙门菌感染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有效预防、控制耐黏菌素鸡源沙门菌的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黏菌素mcr-1沙门菌多重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