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基础医学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基础医学与临床
北京生理科学会
基础医学与临床

北京生理科学会

月刊

1001-6325

basic_clinic@vip.163.com

010-65296964;65273665

100005

北京东单三条5号

基础医学与临床/Journal Basic & Clinical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前身《生理科学》”于1981年创刊,1984年为国内统一刊物面向全国公开发行,1990年正式改名为“基础医学与临床”,为我国仅有的几份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性杂志之一,由北京生理科学会主办。刊物自2005年起改为月刊。每期设专题综述(约请有关专家撰写本专题的现状与最新进展,并紧密结合临床)或医学论坛、学术论文及短文、最新技术与方法等栏目。另新设栏目有:协和CPC、协和内科大查房、临床园地、医学教育、短篇综述、新闻点击、科普沙龙。现为北京市优秀期刊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

    杨文李勇杨淖绚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 年 1 月至2022 年1 月期间,收集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THA的120 例老年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将患者分成对照组(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格拉司琼)和观察组(镇痛药物为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格拉司琼)。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 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 CytoFLEX流式细胞仪测定 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记录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术后 48 和 7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活动状态下,观察组患者术后 24、48 和 72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术前 24h相比,对照组术后 24、48 和 72 h IL-6、TNF-α、CRP 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术后 24 和 48 h IL-6、TNF-α、CRP水平升高,术后 72h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 24、48 和 72h观察组患者IL-6、TNF-α、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术前 24h相比,术后 24、48 和 72h观察组CD8+(%)上升,CD4+(%)与CD4+/CD8+下降,术后 24 和 48h 观察组患者CD8+(%)上升,CD4+(%)与CD4+/CD8+下降,术后 72h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 24、48 和72h观察组患者CD8+(%)、CD4+(%)与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可降低THA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全髋关节置换术免疫功能炎性反应

    左西孟旦减轻模型大鼠离体心脏停灌/再灌注损伤

    庞昀婷任晓爽包涵孟凡青...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大鼠离体心肌停灌/再灌注过程中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持续灌注组(CO组)、停灌/再灌注组(SR组)、停灌/再灌注+左西孟旦组(SR-L组)及停灌/再灌注+左西孟旦+STING激活剂DMXAA组(SR-LD组)。分别在平衡灌注末(T0)、再灌注 30 min(T1)和再灌注 60 min(T2)时记录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分数。Western blot检测cGAS-STING信号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 与CO组相比,SR组T1、T2 时HR、LVDP、+dp/dtmax和-dp/dtmax降低,LVEDP升高,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增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增加,心肌组织cGAS、STING蛋白表达升高,LC3 Ⅱ/Ⅰ比值升高,p62 降低(P<0。05);与SR组比较,SR-L组心功能指标改善,心肌组织 cGAS、STING蛋白表达下调,LC3 Ⅱ/Ⅰ比值降低,p62 升高(P<0。05);与SR-L相比,SR-LD组逆转了左西孟旦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左西孟旦可能通过抑制cGAS-STING信号通路及下调心肌细胞自噬,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左西孟旦心肌缺血/再灌注自噬cGAS-STING信号通路

    七氟醚可逆性下调糖尿病模型大鼠心肌生物钟蛋白BMAL1的表达

    刘慧韩冲芳秦小英于菁...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七氟醚(SEV)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生物钟基因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 1(BMALl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 雄性 SD 大鼠 60 只,体质量 200~250 g,将正常大鼠分为吸氧组(NC)、吸七氟醚组(SEV);常规建立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后分为吸氧组(DM)、吸七氟醚组(DM+SEV),吸入时间 5h(n=15)。4 组试验动物分别在停止麻醉后 0、12 和 24h处死,分离心肌组织。用Western blot测定生物钟基因BMAL1 与其活化酶泛素特异性肽酶 9X(USP9X)的表达;HE 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特征以及免疫荧光共定位观察 USP9X 与BMAL1 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停止麻醉后 0、12 h,与DM组比较,DM+SEV组BMAL1、USP9X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停止麻醉后 24 h,与DM组比较,DM+SEV组BMAL1、USP9X表达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光镜下显示:DM+SEV组在停止麻醉后 0、12 h时心肌组织纤维结构排列发生改变,且在停止麻醉后 0h时这种改变最为显著,但在 24h时心肌组织结构排列整齐。免疫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USP9X与BMAL1 蛋白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质中,两者存在重叠部分。且受七氟醚影响,在停止麻醉后 0、12 h两者重叠部分较少,而在 24h时两者重叠部分较多,接近于DM组。结论 七氟醚可逆性改变糖尿病大鼠心肌生物钟基因BMAL1 表达,该作用在停止麻醉后 12h仍然存在,而在停止麻醉后 24h该作用明显减弱。

    七氟醚糖尿病心肌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1)泛素特异性肽酶9X(USP9X)

    血清MC-CP、CCL26、DcR3水平在COPD并发OSA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陈丽萍史永兴陈艳红冯平...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MC-CP)、趋化因子 26(CCL26)、诱饵受体 3(DcR3)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 90 例,其中单纯COPD患者 48 例即为COPD组,COPD合并OSAS患者 42 例即为COPD-OSAS组。同期选取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健康志愿者 48 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C-CP、CCL26、DcR3 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MC-CP、CCL26、DcR3 水平在COPD并发OSA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并发OSAS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PD 组和 COPD-OSAS 组患者吸烟指数、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依次显著升高,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FEV1/FVC)依次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和COPD-OSAS组患者MC-CP、CCL26、DcR3 水平依次显著升高(P<0。05);血清MC-CP、CCL26、DcR3 3 者联合对COPD并发OSAS诊断的AUC比单独诊断的更高(Z=4。066,P<0。001;Z=2。391,P<0。05;Z=2。3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指数、MC-CP、CCL26、DcR3 水平是COPD并发OSA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并发OSAS患者血清中MC-CP、CCL26、DcR3 表达水平升高,三者联合可提高对COPD并发OSAS的诊断价值。

    肥大细胞羧肽酶趋化因子26诱饵受体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李勃刘立斌李影刘京...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 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8 月至 2023 年 8 月在大兴区人民医院诊治的卒中偏瘫患者 98 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训练组和刺激组,各49 例。训练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治疗,刺激组给予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分析两组中医症状、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生活情况及疗效。结果 治疗 8 周后,两组口角流涎积分、语言不利积分、偏身麻木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刺激组低于训练组(P<0。05);两组Lindmark平衡反应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长、10-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Barthel指数(BI)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测(FIM)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刺激组高于训练组(P<0。05);刺激组总有效率(91。84%)大于训练组(69。39%)(P<0。05)。结论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联合 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偏瘫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较好提高肢体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触觉振动反馈训练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卒中偏瘫平衡能力步行能力

    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升高可预测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

    黄航栋厉丹瑜朱晓锋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PKM2)、乳糖凝集素-3(Gal-3)、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水平与机械通气(MV)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将 2022 年 10 月至 2024 年 3 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 例行MV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50)和非肺部感染组(n=70),ELISA检测血清PKM2、Gal-3、CitH3 水平;收集临床资料;预后随访并分为预后良好组(n=79)和预后不良组(n=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KM2、Gal-3、CitH3对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肺部感染组相比,肺部感染组血清PKM2、Gal-3、CitH3 水平均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PKM2、Gal-3、CitH3 水平均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升高(P<0。05);PKM2、Gal-3、CitH3 皆为 MV 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KM2、Gal-3、CitH3 及联合预测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12、0。839、0。779、0。925,3 者联合诊断的AUC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4。261、2。521、3。676,P<0。001、0。05、0。001)。结论 MV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KM2、Gal-3、CitH3 水平均较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升高,三者对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机械通气肺部感染丙酮酸激酶M2(PKM2)乳糖凝集素-3(Gal-3)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预后

    miR-483-3p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丽娜贾梦涛孙泽云张建军...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miR-483-3p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安丘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常规产检的24~32孕周的GDM患者100例,作为GDM组,并选取同年龄段24~32孕周的98例健康孕妇作为糖耐量正常(NGT)组。通过 RT-qPCR 检测 miR-483-3p 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483-3p对GDM的诊断价值;卡方检验分析GDM组miR-483-3p的表达量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的风险因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83-3p和人自噬相关蛋白 7(ATG7)的靶向关系。利用CCK-8法,流式细胞测量术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高糖培养的HTR-8/SVneo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GDM组患者血清中miR-483-3p的表达水平比NGT组增高,miR-483-3p的表达对GDM具有诊断价值。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三酰甘油(TG)与血清miR-483-3p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并且孕前 BMI 和 TG 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因素。miR-483-3p通过靶向调控ATG7 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P<0。05)。结论 miR-483-3p参与GDM的疾病进展,可能作为GDM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妊娠期糖尿病微RNAmiR-483-3p诊断

    高龄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占位1例

    陈晓雪段炼柯晓安阳洪波...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 1 例高龄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例高龄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结果 患者为 85 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多尿。辅助检查提示血钠明显降低、轻度高总蛋白及垂体占位、多项垂体前叶激素水平下降、泌乳素水平升高。完善病因筛查时发现血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显著升高,血M蛋白阳性,骨髓涂片示骨髓瘤细胞,同时伴有全身骨骼多发溶骨性病变,考虑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明确,垂体占位为髓外受累可能性大。结论 鞍区占位病因多样,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受累发生率低,起病隐匿,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及漏诊。

    多发性骨髓瘤鞍区占位鞍内浆细胞瘤高龄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在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

    朱裕椿席鑫源杨珍冯东福...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衰反应调节蛋白(CRMPs),也被称为二氢嘧啶酶样蛋白,包含 5 个家族成员(CRMP1、CRMP2、CRMP3、CRMP4、CRMP5)。在中枢神经系统中,CRMPs主要参与神经元的分化迁移、突触可塑性和神经突的生长发育、导向延伸等多种生理过程。近期研究发现视神经损伤后,通过抑制或降低CRMPs的磷酸化可以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存活及其轴突再生,这可能会为未来视神经损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脑衰反应调节蛋白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

    Keap1翻译后修饰调控氧化应激相关疾病

    瞿瑛毛彩云钟晴张蓉...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Keap1-Nrf2 信号通路的激活是细胞对抗氧化应激的重要机制。氧化应激条件下,Keap1 受到谷胱甘肽化、烷基化以及S-巯基化等翻译后修饰(PTM)的影响,与Nrf2 的结合被减弱,导致Nrf2 积累、核易位以及下游解毒和抗氧化防御蛋白质的表达和转录。Keap1 的PTM参与调控癌、帕金森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氧化应激相关疾病,例如烷基化抑制腹主动脉瘤形成、甲基化促进乳腺癌固有抵抗以及S-巯基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为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提供理论基础。

    Keap1氧化应激翻译后修饰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