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床与液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床与液压
机床与液压

闵新和

半月刊

1001-3881

jcy@gmeri.com;jybjb@163.net

020-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

机床与液压/Journal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核心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光盘版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我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主要介绍液压、气动和控制技术,及其在工厂生产制造、机电工程设计、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设备使用维修和技术改造、开发方面的最新科研生产成果。此外,本刊还经常报道机电行业技术有关领域的专题综述,技术讲座,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信息。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普及与提高、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企业形象的理想窗口,读者是遍布全国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厂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企业管理干部,经营促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履带式全位置爬壁机器人运动特性分析

    朱卢山郑雄胜王日成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体壁面爬行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操作需求,设计并验证一种四履带式全位置爬壁机器人,旨在提高其自适应能力和操作效率.通过建立三维模型并使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对机器人在曲面变化、壁面折角以及障碍翻越这3种主要工况下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的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曲面变化和壁面折角工况下,机器人通过调整履带倾角和速度,成功实现了稳定过渡;在障碍翻越工况下,尽管后履带出现翘起现象,但通过对履带速度的精确反馈控制,有效解决了可能的内部挤压和滑动问题.此外,样机测试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机器人的性能,其最大运动速度大于5 m/min,负载极限为20 N,越障高度达到14 mm,均达到或超出设计预期.仿真与样机测试均展现了机器人在关键工况下的出色适应性,成功地实现了稳定过渡和障碍翻越.

    全位置爬壁机器人自适应ADAMS仿真运动特性

    燃料电池空压机气磁悬浮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

    竺志大韩雨哲孙帅柴青...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燃料电池空压机目前存在的驱动和支承问题,提出一种箔片动压轴承和动力磁轴承一体化的气磁悬浮型空压机.基于空压机的结构组成,建立空压机磁悬浮支承力、气悬浮支承力以及空压机转子动力学数学模型;基于燃料电池空压机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设计抗干扰强的协同控制器,并对它进行了转速、驱动转矩、转子悬浮位移以及电磁调节力等关键物理量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协同控制在响应、抗干扰以及鲁棒性方面的控制优于PID控制.基于协同控制和PID控制建立了控制实验平台,并对空压机转子的气磁悬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协同控制具有优良的控制效果和良好的控制性能.

    燃料电池空压机气浮轴承动力磁轴承协同控制

    摩擦对平行圆盘间隙中一维可压缩流动的影响分析

    郭良斌李玉立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平行圆盘间隙中一维可压缩理想流动分析结果为基础,在考虑平行圆盘间隙内面积变化和壁面摩擦时,通过理论推导及程序编制,利用预估-校正方法得到了平行气膜区气膜对称线上一维模型的马赫数及摩擦因数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一维模型而言,气膜对称线上的马赫数始终呈现下降的趋势,摩擦因数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摩擦因数在整个平行圆盘间隙中变化很小;对于不同材料的轴承圆盘,由于精加工工艺的不同会导致壁面相对粗糙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壁面摩擦因数发生显著变化,即摩擦因数受到相对粗糙度的影响很大;在计算过程中采用平均摩擦因数可得到相似的计算结果,并满足计算精度要求.

    高压圆盘气体轴承一维绝热定常流动预估-校正法马赫数摩擦因数

    机电伺服系统有限时间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法研究

    邱佳华李泽周成龙崔国增...
    87-9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电伺服系统存在未建模动态及不可避免的未知扰动,会严重影响系统的伺服性能.针对未知扰动下机电伺服系统惯性负载的角位移跟踪控制问题,考虑未建模动态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有限时间的模糊自适应指令滤波反步控制方法,能有效补偿系统中的未知扰动和未建模动态,具有良好的惯性负载角位移跟踪控制效果.针对系统中存在的未知外部扰动及未建模动态,结合滤波反步法和模糊控制理论,使用模糊逻辑系统逼近未知非线性动态同时构造自适应控制器.考虑到微分计算带来的计算爆炸问题,构建有限时间指令滤波器,降低了系统的计算复杂度,并通过设计滤波误差补偿机制,对滤波误差项进行补偿,保证滤波信号的逼近能力,提升系统跟踪控制性能.通过稳定性分析,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保证系统的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机电伺服系统有限时间未建模动态反步法模糊控制

    三自由度液压机械臂自动整平系统设计与研究

    朱明清董奇峰程茂林夏昊...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下抛石基床整平需求,设计一套基于挖掘机三自由度液压机械臂的自动整平系统.对臂架机械结构进行适应性改造,通过试验计算其作业负载,结合有限元法验证改造结构的可靠性.基于D-H法和几何法搭建臂架正、逆运动学模型,将铲尖轨迹运动转换为臂架各构件的协同控制.设计基于P1D控制的臂架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通过AMESim验证了臂架驱动控制系统方案的可行性.结合北斗定位技术,搭建臂架自动整平系统架构,提出适用于工程应用场景的定位、整平作业流程.最后,通过工程试验和应用对自动整平系统进行了验证.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三自由度液压机械臂的基床整平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整平精度也满足施工要求.

    自动整平系统运动学模型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

    基于改进SSA-BP神经网络的钠硫电池拆解刀具温度预测模型研究

    屈朝阳胡光忠王平薛祥东...
    100-10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钠硫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高纯度钠,在自动化拆解过程中存在燃烧、爆炸等安全风险.针对钠硫电池在车削拆解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改进SSA-BP神经网络算法来预测刀具加工的最高温度.利用ABAQUS软件计算出刀具加工的实时温度,通过电池拆解实验验证仿真数据的可靠性;然后以仿真温度数据建立样本,利用Tent混沌映射对SSA-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优化,建立刀具温度仿真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真预测模型收敛速度快,鲁棒性强,模型误差小.

    钠硫电池刀具温度预测模型改进SSA-BP神经网络Tent混沌映射

    挖掘机液压缸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李小明李永奇宋大强
    108-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挖掘机用液压缸可靠性水平较低,缺少对挖掘机液压缸可靠性试验及评价方法的研究等问题,以市场保有量较大的2.1×105N挖掘机斗杆油缸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往复试验、脉冲试验、超载试验等多种可靠性试验.收集了试验过程的性能指标数据和关键零部件的拆解分析数据,通过将试验数据与实际使用样件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试验方法合理性及试验数据准确性,验证挖掘机液压缸可靠性试验方法、试验时间与实际使用样件工作时间存在对应关系.通过试验得出脉冲试验1万次、2万次,往复试验30万次、50万次可以对应实际工作时间1 000、2 000 h的对应关系,为后续挖掘机液压缸可靠性试验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挖掘机液压缸可靠性试验方法

    农机装备电控液压提升系统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研究

    崔丹丹崔高伟张涛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大马力拖拉机电液提升系统控制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利用多个反馈参数进行综合调节的控制方案,通过对不同的反馈控制方式进行权重划分,可综合各反馈控制的优势以实现多性能平衡的目的.另外,考虑到常规控制的权重因子固定不可变的问题,提出权重因子基于反馈信号的自适应变化控制方案,利用3种反馈信号与设定值的偏差进行权重因子的增量调节,使得权重因子能更好地满足性能参数的变动,分别设计了 3个权重因子的自适应控制规则和对应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参数.选用犁耕深度、牵引力、滑转率作为控制性能的评价指标对无反馈控制、力位综合控制以及所提自适应控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的犁耕深度均匀性较高,牵引力和滑转率数值较小,且变化范围明显小于其他2种控制方式;在提高犁耕均匀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并降低了悬挂系统的冲击效应.

    电液提升系统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反馈调节性能优化

    往复式液压增压装置动态响应特性分析

    刘杰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往复式液压增压装置液压控制原理的分析,构建增压装置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对增压装置的工作特性进行初步判断.同时,通过实验监测不同压力等级下增压器的动态响应,对比得出响应特性结论.发现往复式增压器工作中存在"锯齿状"压力波动,其输出压力略大于理想值,输出误差在10%以内,最大换向时间随压力等级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换向次数随压力等级增加而增加.对于低于30 MPa的工况和控制精度比较高的工况,往复式增压器效率较低,并不适用,需引入闭环控制并考虑其波动特性.

    增压器液压系统响应特性实验分析

    掩护式液压支架四连杆承载特性响应分析

    袁祥谢毅凡张延军赵瑞豪...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连杆作为液压支架的支撑部件,在冲击载荷下易发生失稳导致破坏.基于顶梁的承载特性,通过分析液压支架与围岩在不同情况下的耦合状态,进一步研究了液压支架四连杆的力学响应特性.基于Denavit-Hartenberg(D-H)理论,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液压支架全姿态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液压支架的平衡缸和立柱的不同铰接位置对四连杆负载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柱和平衡杠的安装位置越靠近顶梁前端,支架四连杆的负载越大,其对应的负载最大值也越大;前连杆最大值发生位置逐渐向煤壁方向移动,而后连杆则向采空区移动;立柱和平衡缸安装位置的前移增大了四连杆的负载,因此,合理的支架结构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支架的负载.

    冲击载荷支架顶梁围岩耦合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