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月刊

0577-7402

jfjyxzz@sohu.com

010-51927306

100036

北京100036信箱188分箱

解放军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主办,本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1964年创刊。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刊名;1994年创刊30周年,江泽民主席题词“依靠科学技术 提高健康水平”;当时的中央军委刘华清、张震副主席等中央及总后领导也分别题词勉励。 本刊主要设“专家论坛”、“专题研究”、“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栏目。重点刊登军队和地方中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学学术性论文。面向国内外发行。先后被确认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被国际重大检索工具中的CA收录;是SCI的被引用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军事飞行人员脑电图检查及鉴定标准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军事飞行人员脑电图检查及鉴定标准专家组于生元江文郑建勇...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电图检查是评估癫痫发作及脑功能的重要方法,对于筛查有潜在癫痫发作风险的高危人群、减少飞行人员空中失能事件意义重大。国内外飞行人员均有一定的癫痫检出率及空中癫痫发作的案例,然而,我军现行招飞医学选拔及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中尚无脑电图航空医学鉴定的详细标准。为进一步明确军事飞行人员"正常脑电图""界线性脑电图"及"异常脑电图"的定义范围,统一军事飞行人员高失能风险的脑电图判别标准,规范军事飞行人员脑电图检查及航空医学鉴定标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共同组织航空医学、神经病学、癫痫病学及神经电生理学等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共筛选相关文献287篇,并结合癫痫及脑电图相关指南及我国专家经验,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包括脑电图检查适用人群及质量要求、脑电图判读参考标准、脑电图评定标准及关于"暂时飞行不合格"飞行人员的处置四部分,旨在为军事飞行人员脑电图航空医学鉴定的规范性及精准性提供文献支持证据及实用性专家意见。

    军事飞行人员癫痫脑电图

    Wilson病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唐露露陈怀珍张静董婷...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Wilson病(WD)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70例WD-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2周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36)与死亡组(n=34)。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WD-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对模型整体系数进行综合检验,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度。采用ROC曲线分析新建模型以及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CLIF-SOFA)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硬化分级(CTP)评分对WD-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70例WD-ACLF患者,生存组36例,男22例,女14例,中位年龄30。0(17。3,40。0)岁;死亡组34例,男25例,女9例,中位年龄34。0(28。8,41。0)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存组病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短于死亡组,白细胞计数(WBC)、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e)、铜蓝蛋白(CER)水平,以及感染、腹水和上消化道出血比例低于死亡组,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Hb)、Na+、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1。176,95%CI 1。043~1。325)、INR(OR=7。635,95%CI 1。767~32。980)、TBIL(OR=1。012,95%CI 1。003~1。021)、上消化道出血(OR=11。654,95%CI 1。029~131。980)是影响WD-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WD-ACLF预后联合模型,该模型评估WD-ACLF预后的AUC为0。941,大于CLIF-SOFA评分(AUC=0。802)、MELD评分(AUC=0。897)、CTP评分(AUC=0。722)。结论 病程、INR、TBIL、上消化道出血是影响WD-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预后模型能更为准确地预测WD-ACLF患者的预后,其预测价值优于CLIF-SOFA评分、MELD评分和CTP评分。

    Wilson病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肝硬化分级

    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对T2DM患者左心室亚临床收缩功能受损的预测价值

    陈艳艳李梦颖周洁付建芳...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亚临床收缩功能受损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6-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15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将受试者根据GLS值分为左心室亚临床收缩功能正常组(GLS≥18%组,n=80)与左心室亚临床收缩功能受损组(GLS<18%组,n=70)。此外,计算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比值)、TG-葡萄糖(TyG)指数、TyG-BMI指数(TyG-BMI)、TyG-WHR指数(TyG-WHR)、胰岛素抵抗代谢指数(METS-IR),作为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与GLS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对GLS<18%人群的诊断效能。基于高血压分层的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标与GLS<18%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150例患者年龄(54。5±13。7)岁,其中男96例(64。0%),女54例(36。0%)。与GLS≥18%组比较,GLS<18%组患者的TG/HDL-C比值、TyG指数、TyG-BMI、METS-IR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G/HDL-C比值、TyG指数、TyG-BMI、TyG-WHR、METS-IR均与GLS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对评价GLS<18%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678,95%CI 0。591~0。765,P<0。001)。基于高血压分层且校正混杂因素后,二元 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TyG 指数与 GLS<18%独立相关(OR=3。249,95%CI 1。045~10。103,P=0。042)。结论 新型简化胰岛素抵抗评价指标与T2DM患者左心室亚临床收缩功能受损密切相关。TyG指数是识别该人群左心室亚临床收缩功能受损的有效指标。

    糖尿病,2型胰岛素抵抗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

    基于CCTA的ΔCT-FFR对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临床价值分析

    魏凯王玺何柏赵子强...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和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狭窄处的近端与远端CT-FFR测量差值(ΔCT-FFR)对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诊断效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住院的107例冠心病(CAD)患者的149支血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住院期间依次进行CCTA、CT-FFR、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和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以单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100判断为血管水平的重度钙化,根据CACS水平将冠状动脉分为CACS≥100组(n=56)和CACS<100组(n=93)。以FFR≤0。8作为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金标准",ΔCT-FFR定义为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狭窄处近端与远端CT-FFR的测量差值。采用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图评估血管水平CT-FFR与FFR值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通过ΔCT-FFR校正CT-FFR的检测结果,使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诊断方法间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在血管水平分析其对重度钙化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诊断效能的增量价值。结果 在血管水平CT-FFR与FFR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ACS≥100组:r=0。71,P<0。01;CACS<100组:r=0。73,P<0。01)和一致性(CACS≥100组:Mean=-0。01,P=0。25;CACS<100组:Mean=0,P=0。96)。与CACS<100组比较,CACS≥100组FFR(0。80±0。08 vs。0。84±0。09,P=0。004)和CT-FFR值(0。81±0。06 vs。0。85±0。06,P<0。001)明显降低,ΔCT-FFR值(0。14±0。06 vs。0。09±0。06,P<0。001)明显增高。与CACS<100组比较,CACS≥100组CT-FFR的诊断效能明显下降[(AUC=0。792,95%CI 0。663~0。889)vs。(AUC=0。929,95%CI 0。856~0。972),P=0。04]。经ΔCT-FFR校正诊断后,CACS≥100组CT-FFR的诊断效能较前明显提高[(AUC=0。876,95%CI 0。760~0。949)vs。(AUC=0。792,95%CI 0。663~0。889),P=0。02],与CACS<100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结论 对于重度钙化冠状动脉,经ΔCT-FFR校正后,CT-FFR评估冠状动脉功能学的诊断效能明显提高。

    冠心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血流储备分数重度钙化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疗效的影响

    王维姣陈会生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基于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大型研究——中国发病4。5 h内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登记研究(INTRECIS)数据库,回顾性分析经尿激酶静脉溶栓的89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他汀类药物的用量分为不使用他汀组(132例)、常规剂量他汀组(591例)和强化剂量他汀组(175例)。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和90 d预后极好(改良Rankin 评分≤1分)率。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卒中复发、出血事件和90 d全因死亡率。结果 在调整基线特征(年龄、冠心病、糖尿病、房颤、收缩压、卒中发作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到静脉溶栓给药时间、既往抗血小板用药史、血糖、三甲医院治疗)的差异后,常规剂量他汀组和强化剂量他汀组入院到14 d的NIHSS评分改善、90 d预后极好率均优于不用他汀组(P<0。05);安全性结局指标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组的卒中复发和出血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90 d全因死亡率比较,不用他汀组(10。6%)明显高于常规剂量他汀组(2。0%)和强化剂量他汀组(2。9%)(P<0。01)。结论 对于AIS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患者,强化剂量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促进14 d NIHSS评分和近期预后改善,同时不增加卒中复发和出血事件的风险;他汀类药物使用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他汀急性缺血性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预后

    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亚型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分析

    王广祥董昌昊李超冼锐...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556例,其中IBS组161例,非IBS组395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液检查,比较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血生化指标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BS与胆囊结石的关系。结果 556例患者中胆囊结石90例(16。2%),其中IBS组胆囊结石37例(23。0%),非IBS组胆囊结石53例(13。4%),IBS组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非IBS组(P<0。05)。IBS组胆囊泥沙样结石6例(3。7%),非IBS组胆囊泥沙样结石3例(0。8%),IBS组患者胆囊泥沙样结石患病率高于非IB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及合并IBS是胆囊结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161例IBS患者中,腹泻型IBS 114例,其中胆囊结石26例(22。8%);便秘型IBS 47例,其中胆囊结石11例(23。4%);395例非IBS患者中胆囊结石53例(13。4%)。腹泻型IBS组的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非I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型IBS组与非IBS组的胆囊结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与胆囊结石间存在相关性。与非IBS患者比较,腹泻型IBS患者罹患胆囊结石的风险增加。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结石

    成人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12个月后T细胞免疫应答特点

    王静李亚群汪海燕宋曜如...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成年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灭活疫苗12个月后不同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2年4-6月招募15名健康成年人,于接种2剂新冠灭活疫苗12个月后采集其静脉血标本,以基于多色流式细胞术的活化诱导标记法(AIM)检测SARS-CoV-2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水平,并分析其记忆表型与亚群分化特点。结果 成年人接种2剂灭活疫苗12个月后,90%以上个体可检测到Spike及Non-spike特异性CD4+ T细胞反应(S:14/15,P=0。0001;NS:15/15,P<0。0001);80%个体检测到Spike及Non-spike特异性CD8+ T细胞反应(S:12/15,P=0。0463;NS:12/15,P=0。0806)。抗原特异性CD4+ T细胞主要表现为中央记忆细胞(CM)、1型效应记忆细胞(EM1)记忆表型,以及1/17型辅助性T细胞(Th1/17)、2型辅助性T细胞(Th2)辅助表型。结论 灭活疫苗接种后能诱导广泛且持久的抗原特异性CD4+ T细胞反应,可能是当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化比例较低的关键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T细胞免疫应答

    ELL2基因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杨思遥王媛媛刘建兵刘志荣...
    17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绘制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中5个成员的ELL2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1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17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高分辨熔解曲线(HRM)检测两组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分层分析评估吸烟与基因型的协同作用;并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基因型个体ELL2的表达水平。结果 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中ELL2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1119T>C多态性位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该位点纯合子C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1%vs。11。9%,P=0。002)。纯合子CC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风险增加相关(OR=3。059,95%CI 1。494~6。263)。分层分析显示,吸烟与1119C等位基因协同作用可增加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的风险(OR=3。200,95%CI 1。460~7。014)。CC基因型个体EL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T或TT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 ELL2基因变异可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吸烟联合1119C等位基因可增加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病风险。

    涎腺多形性腺瘤基因,ELL2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变异

    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

    李新宇杨西涛郭智霖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治疗无光感外伤性视神经损伤(TON)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7例无光感TO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37例接受全程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非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治疗。两组术前均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及甲钴胺口服治疗。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与治疗后的视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脱盲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值、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54。1%、脱盲率35。1%,对照组有效率46。7%、脱盲率33。3%;两组有效率和脱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癫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中,视神经管骨折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低于无视神经管骨折者(P<0。05);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的患者(P<0。05)。结论 全方位视神经管减压可改善无光感TON患者的视力,降低致盲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视神经管减压治疗预后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监测脑室内颅内压的优势

    田和平钟琦王耿焕周海航...
    18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 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 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