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月刊

0577-7402

jfjyxzz@sohu.com

010-51927306

100036

北京100036信箱188分箱

解放军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主办,本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1964年创刊。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刊名;1994年创刊30周年,江泽民主席题词“依靠科学技术 提高健康水平”;当时的中央军委刘华清、张震副主席等中央及总后领导也分别题词勉励。 本刊主要设“专家论坛”、“专题研究”、“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栏目。重点刊登军队和地方中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学学术性论文。面向国内外发行。先后被确认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被国际重大检索工具中的CA收录;是SCI的被引用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劳力性中暑官兵热耐力重建技术方案(第1版)

    宋景春宋青宁波李海玲...
    367-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训练极易发生劳力性中暑甚至热射病。劳力性中暑患病官兵在完成常规治疗后,其热耐力损伤可持续存在数月甚至数年。因此,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特制定劳力性中暑官兵热耐力重建技术方案,以期为发生劳力性中暑的官兵在医院进行热耐力重建提供保障。本文主要阐述劳力性中暑官兵热耐力重建的基本概念、技术要求、启动时机、实施评估及随访方案等。

    劳力性中暑热耐力军事医学重建

    2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同期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危险因素:UNOS数据库50230例分析

    夏新泽赖文辉黄帅安哲昆...
    371-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行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T)或尸体肾移植(DDKT)后的移植肾及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SPKT术后影响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 获取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数据库中2003年1月27日-2021年1月1日接受肾脏移植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 230例,其中DDKT组48 669例,SPKT组1561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受者的移植肾及患者存活情况,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SPKT术后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DDKT组比较,SPKT组受者的中位年龄小(P<0。001)、男性占比高(P<0。001)、BMI低(P<0。001)、透析时间和移植等待时间短(P<0。001)、私人医保占比高(P<0。001)、既往移植占比低(P<0。001)、糖尿病确诊年龄低(P<0。001)、外周血管病史少(P=0。033);与DDKT组比较,SPKT组供者的中位年龄小(P<0。001)、男性占比高(P<0。001)、BMI低(P<0。001)、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少见(P<0。001);在移植相关因素上,与DDKT组比较,SPKT组的供肾冷缺血时间短(P<0。001)、HLA错配程度高(P<0。001)、KDPI低(P<0。001)。与DDKT组比较,SPKT组出院时血肌酐水平低(P<0。001)、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和AR发生率低(P<0。001),住院时间长(P<0。001)。原始和PSM后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均显示SPKT组的移植肾和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DDKT组(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受者年龄、受者种族、供者年龄和供肾冷缺血时间是影响SPKT术后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2DM合并ESRD患者行SPKT较DDKT的远期移植肾和患者存活率高。受者年龄、受者种族、供者年龄和供肾冷缺血时间是影响SPKT术后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肾移植同期胰肾联合移植倾向性评分匹配生存分析预后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陈重阳吕小羽赵阳婷刘露霞...
    380-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6-1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51例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根据血清铁蛋白水平分为高血清铁蛋白组(n=50)与正常血清铁蛋白组(n=101)。测量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肝脂肪、身高、体重和腰围(WC),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内脏肥胖指数(VAI),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清铁蛋白水平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清铁蛋白组VAI和WC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铁蛋白组[分别为3。13(2。16,4。58)vs。2。66(1。66,3。81),(96。66±7。78)cm vs。(91。96±9。75)cm,P<0。05]。高血清铁蛋白组中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铁蛋白组(分别为88。0%vs。68。3%,90。0%vs。75。2%,P<0。05),且血糖控制差、胰岛素抵抗的构成比也高于正常血清铁蛋白组(分别为96。0%vs。78。2%、62。0%vs。40。6%,P<0。05),而两组间BMI、VFA、SFA水平,以及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VAI、W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异常、血清肌酐(SCr)呈正相关(r=0。171、0。207、0。187、0。243、0。270、0。162、0。162,P<0。05),与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191、-0。434、-0。352,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男性T2DM患者中,糖尿病病程和FPG是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但WC及VAI对血清铁蛋白的影响不明显;而在女性T2DM患者中,糖尿病病程、TG和VAI是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女性T2DM患者的血脂紊乱和内脏脂肪增加是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2型血清铁蛋白体脂分布内脏肥胖指数胰岛素抵抗

    CYP27A1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及生物学作用

    张昕彤吴昊胡艳芬张文桃...
    387-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色素P450家族27亚家族A成员1(CYP27A1)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影响及生物学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影响HCC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数据库(TCGA)分析CYP27A1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基于CYP27A1表达量中位值,将样本分为CYP27A1高表达组(n=170)与CYP27A1低表达组(n=170),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别对两组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及数据库查找CYP27A1蛋白亚细胞定位;构建过表达CYP27A1质粒,转染HCC细胞MHCC-97H和HCCLM3,设置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质粒)与CYP27A1过表达组(转染过表达CYP27A1重组质粒)。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氧(ROS)荧光探针等检测过表达CYP27A1对HCC细胞活力、凋亡及ROS生成的影响;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CYP27A1与ROS生成相关基因及HCC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比较,HCC组织中CYP27A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CYP27A1表达与HCC患者性别、T分期、肿瘤分级和肿瘤分期有关(P<0。05)。CYP27A1低表达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组(P<0。01)。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YP27A1低表达组HCC"干性"亚类和"增殖"亚类基因集水平升高。在MHCC-97H和HCCLM3细胞中,CYP27A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HepG2细胞中,CYP27A1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过表达CYP27A1后,HCC细胞活力下降(P<0。01)、ROS水平降低(P<0。05),而细胞凋亡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CYP27A1与抑制ROS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呈正相关(P<0。05),抑制ROS生成相关基因与HCC增殖相关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YP27A1在HCC中呈低表达,下调CYP27A1可能通过促进ROS生成促进HCC恶性生长。

    肝细胞癌细胞色素P450家族27亚家族A成员1恶性生长

    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Ⅲ-Ⅳ期压力性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曹丽敏黄子慧王裕玲钱佳燕...
    396-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五凤草液负压滴灌治疗(NPWTi)Ⅲ-Ⅳ期压力性损伤(PI)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1)临床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病区及伤口护理门诊就诊的60例PI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全身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NPWTi,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3周拆除负压装置后统计PI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创面细菌培养检出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并用ELISA法检测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2)动物实验: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每组6只,通过局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法建立PI大鼠模型,每天治疗结束后将负压装置拆除。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7、10 d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形态,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创面组织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并用ELISA法及RT-qPCR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液、创面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临床研究:两组均能有效降低PUSH评分和创面细菌培养检出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组织VEGF表达,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优于生理盐水NPWTi组(P<0。05)。(2)动物实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创面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明显,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液和创面组织p38 MAPK、NF-κB p65、iNOS、TNF-α水平明显升高,Arg-1、TGF-β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生理盐水NPWTi组与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治疗7 d后创面形态评分明显降低,组织病理学形态明显改善,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血液及创面组织p38 MAPK、NF-κB p65、iNOS、TNF-α水平明显降低,Arg-1、TGF-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方五凤草液NPWTi组优于生理盐水NPWTi组(P<0。05)。结论 复方五凤草液NPWTi可有效促进PI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及表达,进而调节M1/M2巨噬细胞极化平衡。

    压力性损伤负压滴灌治疗复方五凤草液巨噬细胞极化p38MAPK/NF-κB信号通路

    肌肉减少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李成思王张羽曹少清王玉琴...
    408-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SCr/Cys C)作为肌肉减少指数(S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院内不良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SI预测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接受急诊PCI的306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s分为MACEs组(n=43)与非MACES组(n=263)。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急诊PCI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对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的预测效能。结果 AMI患者住院期间MACEs发生率为14。1%。术前MACEs组SI水平明显低于非MAC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多次校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发房颤、Killip 2-4级、SI、三酰甘油是急诊PCI术后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采用SCr/Cys C比值计算的SI(AUC=0。741,95%CI 0。666~0。816)对急诊PCI术后MACEs的预测价值优于单项Cys C(AUC=0。658,95%CI 0。570~0。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的最佳截断值为78。14。根据截断值对SI分层后,与较高的SI组相比,较低的SI组具体不良事件心力衰竭(P<0。001)、恶性心律失常(P=0。009)、卒中(P=0。003)的发生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I是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肌肉减少指数急性心肌梗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清肌酐/胱抑素C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结肠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动态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史益凡沈晓明杨增辉夏李...
    416-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综合并发症指数(CCI)≥26。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动态网页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4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入院时间分为主要队列(2020年11月-2021年10月,n=438)与验证队列(2021年11月-2022年4月,n=196)。根据CCI计算器(http://www。assessurgery。com)得出所有患者的CCI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CCI≥26。2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获益,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主要队列438例患者中,63例(14。4%)术后CCI≥26。2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662,95%CI 1。341~5。285,P=0。005)、低第3腰椎旁骨骼肌指数(L3MI)(OR=4。572,95%CI 2。435~8。583,P<0。001)、NRS2002 评分≥3 分(OR=4。281,95%CI 2。304~7。952,P<0。001)和术前伴有肠梗阻(OR=3。785,95%CI 1。971~7。268,P<0。001)是结肠癌患者术后CCI≥26。2分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静态及网页版动态列线图预测模型(https://jndxfsyywcwksyf。shinyapps。io/DynNomCCI/)。列线图模型的C指数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和0。787;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内部验证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C指数=0。722,AUC=0。795)和预测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临床获益和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4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动态列线图模型能够便捷、可靠地预测结肠癌术后CCI≥26。2分的概率,有助于优化术前评估体系,制定精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结肠癌综合并发症指数骨骼肌指数列线图模型

    aSAH患者血清神经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预测迟发性脑缺血的临床价值

    李瑾马立山
    426-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发病后血清神经球蛋白(NGB)水平变化及其预测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武威市人民医院神经科诊治的217例aSAH患者;根据aSAH后是否发生DCI分为DCI组(n=43)与非DCI组(n=17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后1 d、3 d的血清NGB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NGB水平预测DCI发生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发生DCI的影响因素。结果 217例aSAH患者中发生DCI 43例(19。8%)。DCI组患者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均高于非DCI组(P<0。05)。DCI组患者入院后1 d、3 d血清NGB水平均高于非DCI组(P<0。001);两组入院后3 d血清NGB水平均较1 d时降低(P<0。001),且DCI组下降程度低于非DCI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后3 d血清NGB水平预测DCI的AUC(0。838)大于入院后1 d血清NGB(0。706)(Z=2。139,P<0。05),其最佳临界值为10。19 ng/ml,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8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OR=3。790,95%CI 1。531~9。382)、Hunt-Hess分级Ⅲ-Ⅴ级(OR=2。448,95%CI 1。023~5。858)、入院后3 d血清NGB水平增高(OR=1。835,95%CI 1。496~2。251)是aSAH患者发生DC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SAH后发生DCI的患者早期血清NGB呈相对高水平。血清NGB水平、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均与aSAH后DCI的发生有关,且入院后3 d血清NGB水平对DCI的预测价值较高。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脑缺血神经球蛋白预测

    AB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基因型、表型分析: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陶美姣黄萍杨光
    432-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期起病的AB型GM2神经节苷脂沉积症(GM2-GLS)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方法 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于2022年3月诊治的1例经Trio全外显子检测明确诊断的4岁起病的AB型GM2-GLS患儿,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检索PubMed文献数据库1991-2022年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Trio全外显子测序结合Sanger验证结果显示,该患儿GM2A基因携带2个复合杂合突变:c。158_159delTG和c。496G>A,分别引起p。L53Rfs*3移码变异和p。G166R错义变异。检索出相关文献22篇,共报道20例该型病例。ClinVar数据库共收录11种GM2A基因突变类型。结论 AB型GM2-GL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症,其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神经节苷脂沉积症GM2A基因GM2激活蛋白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胰腺创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董鸿斐黄茜王张鹏景光旭...
    439-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胰腺创伤(PT)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胰腺创伤组(胰腺损伤区域及创伤周围局部注射1 ml PBS溶液)与P-MSCs组[胰腺损伤区域及创伤周围局部注射1 ml P-MSCs(1×106个/ml)],每组20只。采用400 kPa的致伤压强建立胰腺创伤大鼠模型。于术后1、3、5、7 d每组处死5只大鼠,收集血清及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ELISA法测定血清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以及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UNEL法观察胰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胰腺创伤组与P-MSCs组在胰腺创伤发生后腹腔积液量增加(P<0。05),胰腺/体重比、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总评分均升高(P<0。05),血清AMS、LPS、TNF-α、IL-6浓度及MPO活性早期升高,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而抗炎因子IL-10浓度及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P<0。01),TGF-β1浓度早期下降,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P<0。01),凋亡指数(AI)明显升高(P<0。001)。与胰腺创伤组比较,P-MSCs组大鼠胰腺组织大体形态得以改善,腹腔积液量减少(P<0。001),胰腺/体重比、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总评分降低(P<0。05),血清AMS、LPS、IL-6、TNF-α浓度及MPO活性更快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而抗炎因子IL-10、TGF-β1浓度及SOD活性升高速度增加(P<0。05),AI升高(P<0。001)。结论 P-MSCs可促进PT大鼠组织修复,减轻其局部及全身炎症,改善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对PT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胰腺创伤氧化应激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