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月刊

0577-7402

jfjyxzz@sohu.com

010-51927306

100036

北京100036信箱188分箱

解放军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主办,本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1964年创刊。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刊名;1994年创刊30周年,江泽民主席题词“依靠科学技术 提高健康水平”;当时的中央军委刘华清、张震副主席等中央及总后领导也分别题词勉励。 本刊主要设“专家论坛”、“专题研究”、“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栏目。重点刊登军队和地方中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学学术性论文。面向国内外发行。先后被确认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被国际重大检索工具中的CA收录;是SCI的被引用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型糖尿病患者四肢骨骼肌成分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刘浪浪袁曦范枝俏王新...
    489-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四肢骨骼肌成分(四肢骨骼肌含量及四肢骨骼肌指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4月-2022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459例成人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评估身体成分。根据患者HbA1c水平分为糖化达标组(HbA1c≤7。0%,n=145)与糖化不达标组(HbA1c>7。0%,n=3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肌肉含量、脂肪含量等人体成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身体成分与HbA1c达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糖化达标组患者的四肢骨骼肌含量及指数均优于糖化不达标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性别、降糖药物用药史、体脂(体脂肪含量、四肢脂肪含量及内脏脂肪含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肌肉成分中,四肢骨骼肌含量及指数均与HbA1c呈负相关(r=-0。158,P=0。001;r=-0。18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肢骨骼肌含量(OR=3。570,95%CI 2。293~5。559)和下肢骨骼肌含量(OR=1。297,95%CI 1。146~1。468)为糖化达标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四肢骨骼肌含量是HbA1c达标的保护因素,随着四肢骨骼肌含量增加,HbA1c水平逐渐降低。其中,上肢肌肉含量的增加与HbA1c达标的相关性更强。

    糖尿病,2型糖化血红蛋白身体成分分析骨骼肌含量骨骼肌指数

    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性发育异常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分析

    吴柳娇靳婵婵朱姝黄文明...
    495-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分析性发育异常(DSD)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以加深对DSD致病机制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21年8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DS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1个先证者进行家系研究。提取所有患者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WES测序分析,WES结果利用SAMtools软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库、InDel数据库进行SNP和InDel检测;采用ExomeDepth进行外显子水平的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应用PolyPhen-2、Mutation taster、PyMol软件进行突变的有害性预测,并采用Sanger进行测序验证。结果 60例DSD患者中,22例为46,XX DSD,38例为46,XY DSD。22例46,XX DSD患者中14例存在SRY基因;在另外8例患者和其中1个先证者家系中,2例患者的NR5A1、PROKR2和ANOS1基因发生单核苷酸变异(SNV),4例患者中的CYP21A2基因发生CNV,其中CYP21A2 EX1 Dup已有该变异的相关致病性报道,其余3个CNV为意义未明的变异,2例未检出与DSD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38例46,XY DSD患者WES分析结果中,14例中检出了10个致病或疑似致病变异位点,包括SRY、AR、SRD5A2、CYP17A1、NR5A1等5个基因;5例中检出CYP21A2、AKR1C2、CBX2、NR5A1基因的5个疑似致病的CNV,其中3个微缺失,2个微重复。WES结果中NR5A1(c。722G>T、c。48C>G)、ANOS1 c。564A>T变异为首次报道的位点,在检出的CNV中,CYP21A2 EX1 Dup在相关数据库中有致病性的报道,其余未见报道。结论 WES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DSD的诊断能力,拓展了现有的DSD相关致病基因突变谱数据,丰富了对DSD致病机制的认识,可为开展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性发育异常全外显子组测序诊断异质性

    原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

    伍发杨钰林伍婷婷蒋锐...
    504-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HE)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取西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sICH患者238例。按照HE超过33%或体积超过6 ml为标准,分为HE组(n=62)与血肿未扩大(NHE)组(n=17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CT平扫影像学表现(NCCT)、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ICH患者发生HE的危险因素并建模预测HE的概率。采用R语言rms包构建预测sICH患者HE的列线图模型,并构建相关的临床模型、NCCT模型、GCS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模型对sICH患者发生HE的预测效能,采用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评估各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Delong检验分析各模型预测值的差异。结果 HE组与NHE组sICH患者的卫星征、旋涡征、抗凝药物治疗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CH患者发生HE的危险因素包括首次CT检查时间、均匀度、抗凝药物治疗史、体积、最大径、低密度征、岛征、卫星征及旋涡征(P<0。05)。构建的临床模型、NCCT模型、GCS模型和列线图模型预测sICH患者发生HE的AUC分别为0。672、0。706、0。518和0。754,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度、敏感度、约登指数、AUC值均高于临床模型及NCCT模型。结论 首次CT检查时间、均匀度、抗凝药物治疗史、体积、最大径、低密度征、岛征、卫星征及旋涡征是预测sICH患者发生早期HE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HE发生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自发性脑出血血肿扩大列线图模型预测CT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汪海燕鲍春梅冯芷倩王静...
    51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2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37例CHB未治疗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同时收集18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健康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健康对照(HC),并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HBV DNA病毒载量、HBsAg定量、HBeAg半定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AST/ALT比值等临床指标。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B细胞及各亚群的频率、表型及功能标志物的变化特征,并探究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细胞各亚群频率分析显示,与HC组比较,CHB组整体B细胞、过渡B细胞及幼稚B细胞频率均降低(P<0。05),而成熟B细胞、记忆B细胞、非典型记忆B细胞及激活记忆B细胞频率均升高(P<0。01);两组静息记忆B细胞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细胞各亚群功能分析显示,与HC组比较,CHB组整体B细胞、成熟B细胞、记忆B细胞、幼稚B细胞、激活记忆B细胞、非典型记忆B细胞及静息记忆B细胞的CD79b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此外,CHB组非典型记忆B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也高于HC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B组整体B细胞频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9,P<0。05),且整体B细胞、成熟B细胞、过渡B细胞、记忆B细胞、幼稚B细胞的PD-1表达水平与年龄均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导致CHB患者外周血部分B细胞的频率及功能发生耗竭,而年龄是导致CHB患者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的潜在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慢性B-淋巴细胞免疫,体液外周血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比较

    姚得顺孙志国黄昱霖翟红芳...
    519-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HyRt)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5月-2019年5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pTis-T2N0M0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术后采用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分割放疗组(n=41)与常规分割放疗组(n=42)。分析两组危及器官受量、治疗疗效、治疗失败模式及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根据NCI CTC AE 3。0标准评估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乳腺/皮肤纤维化、肺纤维化等。结果 最终纳入83例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44(26~67)岁。两组患者的年龄(P=0。443)、TNM分期(P=0。335)、分子分型(P=0。333)、分化程度(P=0。617)、病理类型(P=0。127)等临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分割放疗组比较,大分割放疗组患者的患侧肺V5(25。6%vs。33。8%,P=0。015)、患侧肺V20(13。3%vs。17。2%,P=0。042)及患侧肺平均照射剂量(MLD;7。4 Gy vs。10。4 Gy,P=0。020)均明显降低。本组仅3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未观察到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大分割放疗组与常规分割放疗组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无明显差异(94。4%vs。85。2%,P=0。818)。与常规分割放疗组比较,大分割放疗组≥Ⅱ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明显降低(2。4%vs。21。4%,P=0。015);大分割放疗组与常规分割放疗组Ⅰ级乳腺/皮肤纤维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9。5%vs。14。3%,P=0。570),两组均未观察到≥Ⅲ级放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相较全乳常规放疗同期瘤床加量照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行HyRt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首选的放射治疗模式。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大分割放疗常规分割放疗

    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脂肪沉积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胰岛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花慧祝超瑜肖元元蒋伏松...
    527-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腺脂肪沉积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胰岛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对浦东新区泥城镇某社区548名居民进行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其中T2DM患者301例,正常糖代谢(NGT)者247名。记录受试者一般资料,测定血液生化、胰岛素指标,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人体成分,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采用超声检测脂肪肝和胰腺脂肪沉积情况,以有无胰腺脂肪沉积将T2DM组及NGT组分别再分为两个亚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体脂指标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胰腺脂肪沉积的影响因素。结果 NGT组中,有胰腺脂肪沉积亚组的年龄、腰围、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 INS)、三酰甘油(TG)、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及脂肪肝患病率、腹部脂肪百分比、腹臀比均高于无胰腺脂肪沉积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四肢脂肪百分比均低于无胰腺脂肪沉积亚组(P<0。05或P<0。01);T2DM组中,有胰腺脂肪沉积亚组的腰围、BMI,FINS、2h INS、TG、UA、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脂肪肝患病率、腹部脂肪百分比均高于无胰腺脂肪沉积亚组(P<0。05)。NGT组与T2DM组有胰腺脂肪沉积亚组的HOMA-IR、HOMA-β和I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胰腺脂肪沉积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HOMA-β、腹部脂肪百分比、年龄和脂肪肝是NGT人群胰腺脂肪沉积的影响因素(P<0。05);脂肪肝和HOMA-IR是T2DM人群胰腺脂肪沉积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高龄、腹型肥胖合并脂肪肝人群易发生胰腺脂肪沉积,后者可影响胰岛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程度。

    胰腺脂肪沉积糖尿病,2型胰岛素抵抗

    重庆地区95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张兰周竹娟程畅王玉涵...
    534-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954例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21年重庆新桥医院诊治的954例CNS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城乡分布、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的阳性率和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 954例CNS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病毒393例(41。2%)、结核分枝杆菌361例(37。8%)、其他细菌108例(11。3%)、隐球菌75例(7。9%)、梅毒螺旋体16例(1。7%)、寄生虫1例(0。1%);2015-2021年的CNS感染病例数较2008-2014年增加85。6%(620 vs。334,P<0。001);不同病原体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S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农村(58。0%,P<0。001),男女比例为1。7:1。0,35~60岁发病较多;CNS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学历为初中及以下(68。7%)和职业为农民或工人(68。1%)的群体;临床症状以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及恶心呕吐等脑膜受累症状为主,可伴有意识改变、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等表现;mNGS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精准性;疾病良好预后率为97。5%,病死率为0。3%。结论 重庆地区CNS感染病原体类别及种属多样、流行面广、临床表现复杂,且近年来病例数目呈上升趋势。了解当地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区域差异,促进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治疗,并改善预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重庆

    枸杞多糖对Hcy诱导的小鼠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王佩佩岳云曹丽翠李宏伟...
    542-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小鼠肝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C3H/An小鼠肝细胞(NCTC 1469),采用不同浓度的Hcy(0、50、100、200、500 μmol/L)处理NCTC 1469细胞,使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cy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设置:(1)对照组(采用10%马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与Hcy组(采用100 μmol/L Hcy溶液处理48 h),收集细胞。采用细胞活力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ST、ALT活性,RT-qPCR检测YAP1(Yes相关蛋白 1)、DNMT1、DNMT3a、DNMT3b mRA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YAP1蛋白的表达,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检测YAP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率。(2)对照组、LBP组、Hcy组与Hcy+LBP组,LBP组采用4 mg/ml LBP溶液处理2 h,Hcy组、Hcy+LBP采用100 μmol/L Hcy溶液处理48 h,46 h时Hcy+LBP组加入4 mg/ml LBP溶液处理,收集细胞。采用RT-qPCR检测YAP1、DNMT1、DNMT3a、DNMT3b mRA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YAP1、Bax、Bcl-2蛋白的表达,AST/ALT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AST、ALT活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YAP1启动子区DNA甲基化CpG岛。结果 根据MTT法检测结果,选择100 μmol/L Hcy处理NCTC 1469细胞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Hcy组细胞凋亡率增高(P<0。01),ALT、AST活性增高(P<0。001),YAP1 mRAN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01),YAP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增高(P<0。01),DNA甲基化酶DNMT1、DNMT3a及DNMT3b 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高(P<0。01或P<0。001)。与Hcy组比较,Hcy+LBP组DNA甲基化酶DNMT1、DNMT3a及DNMT3b 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01),YAP1 mRAN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或P<0。001),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ALT、AST活性降低(P<0。001)。结论 YAP1表达降低可能是Hcy诱导的小鼠NCTC 1469细胞损伤的关键过程,YAP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改变可能是Hcy引起YAP1表达变化的分子机制。LBP可能通过正向调节YAP1的表达改善Hcy引起的小鼠NCTC 1469细胞损伤。

    枸杞多糖同型半胱氨酸肝细胞损伤DNA甲基化

    五子衍宗丸对帕金森病小鼠神经元运动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潘涛肖琪樊慧杰徐磊...
    550-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五子衍宗丸(WYP)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WYP组,每组8只。模型组及WYP组小鼠连续7 d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建立帕金森病模型。WYP组小鼠从模型制备第1天开始,连续14 d采用WYP药液[16 g/(kg。d)]灌胃,2次/d;对照组和模型组同一时间用0。9%氯化钠溶液[50 ml/(kg。d)]灌胃,2次/d。步态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表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荧光强度和NeuN神经元与Nrf2a共染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TH、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结果 步态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左前爪、右前爪、左后爪、右后爪站立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左前爪、右前爪、左后爪、右后爪摆动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WYP组小鼠左前爪、右后爪站立时间延长(P<0。05),左前爪、右前爪摆动时间缩短(P<0。05)。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H阳性细胞数与蛋白、Nrf2平均荧光强度与蛋白、HO-1水平降低(P<0。01),Keap-1水平增高(P<0。01),NeuN神经元与Nrf2共染细胞数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WYP组小鼠脑组织TH阳性细胞数与蛋白、Nrf2平均荧光强度与蛋白、HO-1水平、NeuN神经元与Nrf2共染细胞数均增高(P<0。05),Keap-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 五子衍宗丸可缓解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功能障碍,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Keap-1/Nrf2/HO-1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五子衍宗丸帕金森病Keap-1/Nrf2/HO-1通路神经元

    衰老基因在骨肉瘤治疗、预后及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

    徐天波刘德国顾增辉郑宇翔...
    557-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并验证衰老基因在成骨型骨肉瘤患者治疗、预后及肿瘤微环境(TME)中的作用。方法 从中国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库(https://ngdc。cncb。ac。cn/aging/index)中获取衰老相关基因,从TARGET数据库(https://ocg。cancer。gov/programs/target)中获取骨肉瘤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和临床信息,并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骨肉瘤的单细胞数据集GSE162454用于下游分析。通过单细胞数据集对骨肉瘤细胞进行分型,寻找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与其他细胞亚型的差异化表达基因(DEGs),并与衰老相关基因进行比对。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相关衰老DEGs基因,构建骨肉瘤衰老相关模型(OSRM)并计算风险评分,分析OSRM在骨肉瘤治疗、预后及TME中的特征。结果 GSE162454共包含6个骨肉瘤样本,经过滤质控后共有19933个细胞。经统一流形逼近与投影(UMAP)聚类后确定17个细胞亚群。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与其他亚群间共有4821个DEGs,与衰老基因集比对后共获取132个衰老相关DEGs。在TARGET数据库中,单因素、多因素Cox分析获取了4个预后基因:ADH5(醇脱氢酶5)、ARHGAP1(Rho GTPase激活蛋白1)、APOE(载脂蛋白E)、ATF4(激活转录因子4)用于构建OSRM。依据风险评分将84例成骨型骨肉瘤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42)与低风险组(n=42),低风险组预后较好(HR=0。13,95%CI 0。06~0。28,P<0。001),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较强的应答敏感性。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PD-1过表达的K7M2细胞中ADH5(P<0。01)、APOE(P<0。001)、ATF4(P<0。05)呈持续高表达,可预测抗PD-1对骨肉瘤的免疫治疗效果。结论 ADH5、ARHGAP1、APOE、ATF4是成骨型骨肉瘤中潜在的衰老相关促癌或抑癌基因,基于这些基因构建的OSRM可判断骨肉瘤的治疗应答、预后和TME特征。OSRM关键基因促进了骨肉瘤的分子病理诊断,并可作为预测抗PD-1免疫治疗应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骨肉瘤免疫微环境预测模型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