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解放军医学杂志

人民军医出版社

月刊

0577-7402

jfjyxzz@sohu.com

010-51927306

100036

北京100036信箱188分箱

解放军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是总后勤部卫生部主办,本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1964年创刊。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刊名;1994年创刊30周年,江泽民主席题词“依靠科学技术 提高健康水平”;当时的中央军委刘华清、张震副主席等中央及总后领导也分别题词勉励。 本刊主要设“专家论坛”、“专题研究”、“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等栏目。重点刊登军队和地方中高医务工作者的医学学术性论文。面向国内外发行。先后被确认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被国际重大检索工具中的CA收录;是SCI的被引用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原官兵眼干燥症治疗方案探究

    张鹏程朱静宜代含静陈礼彬...
    73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睑板腺按摩联合超声雾化及药物治疗高原官兵眼干燥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7-10月中部战区总医院医疗队诊治的驻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100 m)官兵眼干燥症患者180例(36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病程将患者分为4个区组(<1个月、1~3个月、3~6个月、≥6个月),分别将各区组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传统组及改良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人工泪液滴眼和雾化熏蒸);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传统组行传统睑板腺按摩,改良组行改良睑板腺按摩.疗程3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与体征评分、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除对照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组间比较,传统组与改良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传统组与改良组症状及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传统组与改良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P<0.01);传统组与改良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时间比较,改良组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但较传统组明显缩短(P<0.05).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 在高原地区,改良睑板腺按摩联合雾化及局部药物治疗眼干燥症安全有效,操作简便,适合在官兵野训中推广应用.

    眼干燥症高原部队改良睑板腺按摩

    CT影像组学特征在肺泡蛋白沉积症中的诊断价值

    王月明喻航王淼煜史文佳...
    739-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特征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2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24例PAP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另选取同期该院就诊的53例非PAP弥漫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10个常规胸部CT征象(语义特征)和107个CT影像组学特征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再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53例及验证组24例,采用训练组构建PAP诊断的CT语义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并在验证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诊断效能比较.采用临床决策分析法检验各模型的临床PAP诊断应用价值.对PAP诊断效能最高的模型,计算影像学特征评分.结果 共纳入PAP患者24例,男女比例3:1,年龄(44.6±15.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气促、咳嗽、咳痰及胸闷等.与对照组比较,PAP组胸腔积液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其余CT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语义特征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诊断P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0和0.594,在验证组诊断PAP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188、1.000、0.188.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诊断PAP的AUC分别为0.845和0.867,其在验证组诊断PAP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41、0.938、0.703.联合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诊断PAP的AUC分别为0.850和0.883,其在训练组诊断PAP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88、0.750、0.938.联合模型或影像组学模型诊断PAP的AUC均明显大于CT语义特征模型(P<0.05),但联合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诊断PAP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联合模型或影像组学模型预测PAP的临床应用价值均较高.结论 与传统CT特征比较,CT影像组学在PAP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肺泡蛋白沉积症CT影像组学诊断模型

    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预后分析

    沈亦敏李元元王舟徐伟...
    747-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胃印戒细胞癌(GS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232例GSR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WHO诊断标准进行分类,其中胃纯印戒细胞癌(pGSRC)36例,胃混合印戒细胞癌(mGSRC)196例,随访截至2022年9月30日.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GS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pGSRC和mGSR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0(6.0~70.0)个月、24.0(2.0~7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神经侵犯、脉管侵犯、T分期、N分期、GSRC病理类型、CA125和肿瘤直径可影响GSRC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期(OS)(P<0.05),而Her-2、是否接受化疗等对GSRC患者根治术后OS无明显影响(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P=0.031)、合并贫血(P=0.028)、肿瘤直径>5 cm(P=0.009)、神经侵犯(P=0.002)、脉管侵犯(P=0.002)、病理类型为mGSRC(P=0.039)、T2-T4分期(P=0.001)、N1-N4分期(P=0.004)、pTNM Ⅲ期(P=0.044)、淋巴结清扫数目>30个(P=0.044)和CA125阳性(P=0.009)是GSR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GSRC病理类型(P=0.035)、T2-T4 分期(P=0.003)和CA125阳性(P=0.010)是GSRC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pGSRC相比,mGSRC在确诊时pTNM分期较高,侵袭性较强,中位生存时间较短.mGSRC病理类型、T2-T4分期和CA125阳性是GSR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印戒细胞癌胃纯印戒细胞癌胃混合印戒细胞癌预后

    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任舒婷李萌萌边雅楠徐雯...
    754-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烧伤患者110例,术前1 d及术后1 d对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视觉模拟量表(VAS-a)、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p)、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并记录入院时(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2 min(T2)、手术开始后15 min(T3)、术中(T4)、手术结束(T5)和离开手术室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分析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发生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烧伤患者术前及术后焦虑发生率为29.1%和22.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002)、烧伤时间(P=0.046)、烧伤面积(P=0.005)、烧伤部位(P=0.035)及术前疼痛程度(P=0.001)与烧伤患者术前焦虑状态有关;烧伤时间(P=0.030)、烧伤面积(P=0.001)、烧伤部位(P=0.016)、术前疼痛程度(P=0.021)及术前焦虑状态(P<0.001)与烧伤患者术后焦虑状态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术前疼痛程度是烧伤患者术前焦虑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2、0.022),而术前焦虑状态是烧伤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与术前非焦虑患者(n=73)比较,术前焦虑患者(n=30)术中各时间点MAP无明显差异(P>0.05),但HR均加快(P<0.05),且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 烧伤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焦虑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增加,但与手术类型、手术次数无关;性别、术前疼痛程度及术前焦虑状态为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针对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烧伤围手术期焦虑疼痛

    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

    石兴文尹鸿涛刘进进马言...
    761-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21年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兰州地区REACTION研究数据,从2011年4月通过整群抽样对兰州市城关区的3个社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目标人群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民,并于2014-2016年和2021年先后开展两次随访调查,最终纳入资料完整的6543人.计算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以及两者的标化率,其中标化率参考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影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平均随访10.6年后,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居民新发恶性肿瘤314例,发病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54.30/10万和128.93/1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158例,死亡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28.41/10万和60.79/10万;男性恶性肿瘤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P<0.05).随访期间总人群恶性肿瘤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而标化死亡率在短暂上升后缓慢下降(P<0.05).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及肝癌是位居不同性别发病和死亡前5位的主要恶性肿瘤类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0岁、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吸烟史、饮酒史、遭受过重大打击事件、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冠心病是恶性肿瘤发病或死亡的危险因素(HR>1),已婚、家庭人口数≥4、经常食用新鲜水果、经常食用新鲜蔬菜、经常食用谷物及薯类是恶性肿瘤发病或死亡的保护性因素(HR<1).结论 2011-2021年兰州市城关区中老年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死亡率整体趋于下降.对高龄人群早期进行肿瘤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加强慢性疾病的管理对恶性肿瘤的防治至关重要.

    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危险因素中老年人队列研究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诱发急性相反应的危险因素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叶欣田欣邱婧文周波...
    770-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ZA)治疗骨质疏松后诱发的急性相反应(APR)的危险因素及对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5 mg ZA治疗的中位年龄67岁的471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APR分为有APR组(n=79)与无APR组(n=392).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R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治疗持久性,并分析其治疗依从性.结果 注射ZA后首次APR发生率为33.2%,且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而逐渐递减.首次输注ZA或无口服双膦酸盐史、高血磷水平是APR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PR组患者的3年治疗依从性和持久性分别为53%、44%,无APR组则为52%和42%.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组在使用ZA的持久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A治疗骨质疏松时易发生APR,但其对ZA治疗的依从性和持久性影响不明显.首次使用ZA、无口服双膦酸盐史和高血磷水平是APR的独立危险因素.

    唑来膦酸急性相反应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依从性

    1999-2019年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的调查研究

    李赞刘喜洋贺卓佳马爽...
    776-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999-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情况、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糖尿病防治及卫生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以减轻糖尿病疾病负担.方法 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 2019)中获得1999-2019年我国糖尿病疾病负担数据,使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等指标,按照性别、年龄和年份对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进行分析.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衡量指定时间内标化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使用秩和检验对疾病负担的性别差异进行评估.结果 2019年中国糖尿病发病例数为3.78×106例,死亡例数为1.73×105例,标化发病率和患病率较1999年分别增长5.80%、17.12%,标化死亡率较1999年下降2.82%.标化DALY率及YLD率较1999年分别增长2.86%、16.06%,标化YLL率较1999年下降14.39%.20~40岁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YLD率、DALY率的EAPC均>0,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男性疾病负担明显高于女性(P<0.05),且两者差距不断扩大.结论 我国糖尿病疾病负担严重,由疾病引起的伤残所致寿命的损失尤为突出.近年的糖尿病发病人群正在快速年轻化.男性是糖尿病患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糖尿病防治应继续加强人群的行为干预,对高危人群予以适当的卫生资源分配倾斜,同时应注重基层糖尿病康复能力的提高及康复技术的推广.

    糖尿病疾病负担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生命年

    IgG4相关性肝脏炎性假瘤合并肝组织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廖思敏罗贵金京玉赵倩倩...
    783-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1例以多发肺、肝结节为临床表现的IgG4相关性肝脏炎性假瘤(HIPT)合并肝组织感染患者的临床影像特点并复习文献,以期帮助临床医师诊治及鉴别IgG4相关性肝脏炎性假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多发肺、肝结节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综合文献结果,总结IgG4相关性HIPT和肝组织感染的临床影像特点.结果 本例为64岁女性,因"纳差乏力1年余、干咳4个月"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住院,仅有肺、肝多发结节,无眼睑、腮腺、颌下腺、胰腺等受累,血IgG4(14.1 g/L)及C反应蛋白(CRP,82.1 mg/L)水平均升高.肺CT提示双肺多发实性结节、边界清楚.腹部增强磁共振检查显示肝S7段结节,周围有假包膜,边界清楚,均匀强化;肝S5段结节,边界模糊,环形强化;最终肝结节通过病理和病原学宏基因测序证实S7段结节为IgG4相关性HIPT,S5段结节为肝组织感染.经足疗程抗感染和甲泼尼龙、来氟米特治疗后,复查肺、肝结节基本消失.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数据库(截至2023年9月),未见IgG4-RD肝脏受累同时合并感染的病例报道.目前共报道26例IgG4-RD肝脏受累病例,男性居多(92.3%),平均年龄51岁,多以肝功能异常为首发症状就诊,血炎症指标正常,影像表现以单个结节多见(88.5%),边界清楚,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均可见,常同时合并胰腺、胆道受累,病理为确诊该疾病的金标准.结论 本例肝内多发结节为IgG4相关性HIPT与感染共存.在诊治以肝多发结节为表现的IgG4-RD患者时,若结节影像学特征不一致,需考虑原发病与其他情况并存的情况,该病容易误诊,须获取病理组织帮助确诊.

    IgG4相关性疾病肝脏炎性假瘤感染

    标准化丰富环境对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

    周甜甜苏文杰林友聪陈毕能...
    790-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标准化丰富环境(EE)对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80例卒中后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认知训练(COG)组、有氧运动训练(AE)组与EE组,每组20例.4组均接受常规治疗,COG组增加认知功能训练(30 min/次),AE组增加有氧运动训练(30 min/次),EE组增加有氧运动训练(15 min/次)和认知功能训练(15 min/次);训练均为1次/d、5 d/周,持续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评定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改良巴氏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卒中专用生活质量(SS-QOL)评分并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MMSE、MBI、HAMD、SS-QOL评分及血清BDN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4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4、8周,COG组、AE组和EE组的MMSE、MBI、SS-QOL评分及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E组的MMSE、MBI、SS-QOL评分及血清BDNF水平均优于其他3组,而HAMD评分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G组与AE组的上述结局指标在治疗4周和8周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可明显增强卒中后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抑郁情绪及提高生活质量,其潜在机制可能与血清BDNF水平升高有关.

    丰富环境卒中后痴呆认知功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miR-34a/SIRT1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林正霄徐朝霞陈娟胡健...
    796-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34a/SIRT1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诱导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分化成肌管,并分为ICU-AW模型组[ICU-AW组,用脂多糖(LPS)干预12 h]与正常对照组(等量无菌水干预12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肌肉环指蛋白1(MuRF-1)、萎缩相关基因1(Atrogin-1)蛋白、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表达水平,RT-qPCR检测两组微小核糖核酸-34a(miR-34a)及MuRF-1、Atrogin-1、SIRT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两组小鼠C2C12骨骼肌细胞生长及分化情况.(2)将ICU-AW细胞分为对照组(siRNA的转染剂干预)、Scra siRNA组(转染剂和非特异性siRNA干预)、miR-34a siRNA组(miR-34a siRNA转染剂和特异性siRNA干预)、Vehicle组(SIRT1激动剂的溶剂二甲基亚砜干预)及SRT1720组(SIRT1激动剂SRT1720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SIRT1、Atrogin-1、MuRF-1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各组miR-34a及MuRF-1、Atrogin-1、SIRT1 mRNA表达水平.(3)将ICU-AW细胞分为对照组(miR-34a siRNA的转染剂干预)、miR-34a siRNA组(转染剂和特异性siRNA干预)、miR-34a siRNA+Vehicle组(转染剂、特异性siRNA和二甲基亚砜干预)及miR-34a siRNA+EX-527组(转染剂、特异性siRNA和SIRT1抑制剂EX-527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比较各组Atrogin-1、MuRF-1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并比较各组Atrogin-1、MuRF-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下可见第4天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肌管分化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CU-AW组肌管明显萎缩.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CU-AW组Atrogin-1、MuRF-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34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SIRT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转染剂干预)比较,miR-34a siRNA组的miR-34a及Atrogin-1、MuR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01),SIRT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Vehicle组比较,SRT1720组SIRT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Atrogin-1、MuR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iR-34a siRNA组比较,Scra siRNA组miR-34a及Atrogin-1、MuR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或P<0.001),而SIRT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miR-34a siRNA+Vehicle组比较,miR-34a siRNA+EX-527组Atrogin-1、MuR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ICU-AW状态下miR-34a过度激活,通过抑制SIRT1的表达导致骨骼肌萎缩,可能在ICU-AW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骨骼肌萎缩miR-34a沉默调节蛋白1萎缩相关基因1肌肉环指蛋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