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结构工程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结构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

吕西林

双月刊

1005-0159

021-65984945

200092

上海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土木大楼B401

结构工程师/Journal Structural Engineer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术性期刊,以广大土木建筑工程设计科研、施工和结构工程师为主要对象,也是未来的工程师——大学生以及教师的良好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安全目标的钢、木梁挠度限值

    蒋利学张永群白雪王卓琳...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既有结构可靠性评定和结构健康监测中,梁挠度既是构件正常使用性能的直接体现,也能反映构件的安全状况.以构件安全性控制为目标,证明梁挠跨比与最大拉应变和挠跨比综合系数成正比,并用钢、木梁受弯性能试验文献中的数据对挠跨比综合系数进行了验证.混凝土楼板与钢梁的协同作用使其挠跨比受截面高度增大、截面中和轴高度变化、混凝土翼板与钢梁之间滑移及负弯矩区刚度变化的影响,综合影响系数为0.64~0.83.木楼板与木梁的协同作用对挠跨比的影响不大,但木材蠕变引起木梁长期挠度显著增长.建立了基于最大拉应变限值的梁挠度分级控制方法.与现行标准中的挠度限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建议的挠度限值具有明确的安全性控制目标,并根据梁的具体受力特征变化而有显著不同,比现行标准的限值范围更宽、适应性更强且更精确,可供既有结构可靠性鉴定和结构健康监测参考.

    钢梁木梁安全性挠度限值

    贝叶斯网络下非自然灾害桥梁事故统计分析

    龚原李镜培聂莹慧
    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利用贝叶斯网络对非自然灾害下桥梁事故分析的方法,通过统计国内运营期间桥梁发生非自然灾害事故样本并对其指标进行分析和预处理,将上述指标作为节点建立非自然灾害下桥梁事故贝叶斯网络模型并进行验证.推理计算该模型各根节点的后验概率和灵敏度,分析各根节点对桥梁整体破坏情况的影响,并计算桥梁事故原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桥梁服役时间对桥梁整体破坏影响最大;桥梁状况中的桥梁长度、建设年代、是否为梁桥,事故原因中的工程质量、超载超限、车船撞击对桥梁整体破坏存在明显影响;桥梁状况中是否为混凝土桥、单跨桥、跨水桥、公路桥以及事故原因中的其他原因对于桥梁整体破坏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桥梁事故原因之间皆为负相关关系,其中超载超限与车船撞击、超载超限与工程质量、车船撞击与工程质量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较高;工程质量与其他原因、超载超限与其他原因、车船撞击与其他原因之间的负相关程度较低.

    桥梁工程桥梁事故贝叶斯网络非自然灾害灵敏度

    考虑强弱轴影响的矩形钢管网壳结构弹塑性稳定性分析

    马胜玲张莉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单层网壳结构中,存在强弱轴的矩形钢管较圆钢管、方形钢管在结构受力合理性、材料性能充分利用上存在优势.首先通过一组算例对比分析了圆钢管、H型钢、方形钢管和矩形钢管四种杆件形式在网壳结构曲面内外承受双向压弯的稳定性差异,随后将矩形钢管带入装配式节点的弹簧单元有限元模型,对比刚接模型进行研究,得到了节点域、节点刚度、初始缺陷幅值、矢跨比等参数对结构稳定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矩形钢管的稳定应力在两个方向上可以达到平衡,且在强轴方向的稳定应力要低于同截面面积的圆钢管和方形钢管的稳定应力;对于截面存在强、弱轴且在截面两个方向材料充分运用的杆件,其弱轴方向抗弯刚度的影响不可忽视.

    单层网壳结构矩形钢管装配式节点弹塑性稳定性能精细化数值模型

    随机锈蚀H型钢柱偏压承载力分析

    赵炳震杜颜胜李存良郭晓程...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随机锈蚀对H型钢柱在偏压作用下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对随机点蚀钢柱的抗弯承载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考虑了轴压比、几何参数以及锈蚀深度对H型钢柱抗弯承载力折减系数的影响;得到了不同几何尺寸下H型钢柱的适用性,揭示了折减系数随锈蚀深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用于预测抗弯承载力折减系数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理论公式可以准确预测随机点蚀H型钢柱的抗弯承载力,可为评估既有H型钢柱的极限承载力提供理论基础.

    钢柱随机点蚀质量损失率折减系数锈蚀深度随机数值分析

    基于遗传算法的钢框架—BRB结构优化

    石依慧朱杰江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钢框架—BRB结构优化设计分为小震优化阶段和大震调整阶段.小震优化阶段以造价最低为优化目标,引入拓扑变量来表示BRB的布设位置,将BRB的位置、等效截面面积和框架的截面作为设计变量,在同时满足梁柱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约束、BRB不屈服约束及层间位移约束的前提下,通过遗传算法对钢框架—BRB结构进行整体优化;大震调整阶段对不符合大震层间位移约束的结构采用准则法调整构件截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钢框架—BRB结构优化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大幅降低结构造价,提高了结构的经济性.

    钢框架—BRB结构屈曲约束支撑布设优化截面尺寸优化遗传算法大震优化

    带钢暗梁的板柱结构边节点抗弯性能研究

    王建中龚超谭潇刘兆祥...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板柱结构以其传力途径简捷、布置灵活等优势,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也存在容易发生冲切破坏等不足.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板柱结构中柱节点,关于边节点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但边柱对结构安全同样至关重要.首先建立了带钢暗梁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钢管混凝土柱边节点有限元模型,并与其他学者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验证过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楼板厚度、楼板混凝土强度、钢暗梁翼缘宽度等参数对节点抗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数变化对正、负弯矩区的影响不同,楼板厚度、钢暗梁翼缘厚度、强度和高度的增大可以提高节点的抗弯承载力,但是过厚的楼板和楼板混凝土强度的提升会降低节点变形能力;方钢管厚度和轴压比的变化对节点抗弯性能影响不大.

    板柱边节点抗弯性能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

    ±800kV特高压输电塔动力特性分析

    董新胜任顺恩冯浩琪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输电塔杆塔结构设计和动力特性的研究中难以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准确获得塔身动力响应的问题,基于±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直线塔,建立塔-线-基础体系有限元模型,采用p-y曲线法建立离散非线性弹簧模拟土体对结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单塔、三塔两线、塔-线-基础体系等不同计算模型的特高压输电塔的动力特性,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输电线的质量和刚度对输电塔的动力特性有一定的影响,塔线耦合作用不可忽略.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使输电塔自振频率降低.与单塔模型相比,塔-线-基础体系模型计算得到的频率相对较小,与实际测试频率更为接近,验证了塔-线-基础体系模型的合理性.

    输电塔塔-线-基础体系动力特性p-y曲线计算模型

    基于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方案设计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

    张佳辰王伟路志浩李建全...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装配式建筑不同钢结构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差异,对某实际预制建筑项目分别进行模块化钢结构方案和钢框架方案设计,并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定量分析两者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结果表明,模块化钢结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比同等规模的钢框架结构高10.61%;运行阶段和建材生产阶段是两种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占比最大的两个阶段,分别达到了73.33%和81.11%;模块化钢结构的模块重复利用及施工的高效率可有效降低碳排放量.最后,提出了钢结构建筑的减碳设计策略,为低碳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方案模块化钢结构全生命周期评价碳排放

    我国黏弹性阻尼器抗震疲劳性能检验标准研究

    周颖刘晓芳朱晓莹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黏弹性阻尼器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均需要进行抗震疲劳性能检验.我国现行的消能阻尼器标准中均对黏弹性阻尼器的抗震疲劳性能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对现行标准中相关的试验加载制度和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汇总和比较,并基于此,对四种黏弹性阻尼器进行了抗震疲劳性能试验和性能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不同标准得到的阻尼器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率不同,是否满足15%限值的结论也不相同.

    黏弹性阻尼器抗震疲劳性能加载制度评价方法

    隔震支座布置对地铁上盖多塔楼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张永强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隔震支座的布置方式影响整隔震层的刚度,从而影响隔震效果.基于铅芯橡胶支座刚度占比和偏心率,确定了隔震支座的布置方式,研究了不同隔震支座布置方式对地铁上盖多塔楼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了隔震结构的减震系数、楼层加速度、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和楼层剪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刚度占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于隔震层及盖上结构,减震系数增大,楼层加速度、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减小;对于盖下结构,减震系数和楼层剪力增大,楼层加速度和层间位移角减小,楼层位移几乎不变;偏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于隔震层及盖上结构,减震系数和楼层加速度增大,楼层位移、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减小;对于盖下结构,减震系数增大,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减小;楼层加速度和楼层位移几乎没有变化.

    地铁上盖开发多塔楼结构隔震结构铅芯橡胶支座刚度比偏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