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激光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技术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激光技术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侯天晋

双月刊

1001-3806

jgjs@sina.com

028-68011091

610041

成都238信箱

激光技术/Journal Laser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是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及物理类中文核心期刊,属国家级科学技术刊物。本刊紧密跟踪国内外高技术的进展和开拓性新领域的动态,主要报道国内外与激光有关的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内不同发展时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元件、新的工程应用中有创新的学术论文和有创见的综述性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化现象对水导激光微水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张晓斌史铁林龙胡
    216-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寻空化现象对水导激光微水束稳定性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分别在不考虑空化和考虑空化的情况下,对从典型喷嘴出射的水射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空化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对微水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直径为0.1 mm、圆柱段长径比为1、上边缘锐利的喷嘴结构下,随着入口压力从0.2 MPa增大到16 MPa,水射流与喷嘴壁面分离后再次附着的长度逐渐增大,并且空化会导致该长度延长;在入口压力小于6 MPa的情况下,不考虑空化的水射流在稳定后会贴着喷嘴壁面流下,而添加空化模型使得水束形成翻转流.该研究对设计满足水导激光工艺的喷嘴结构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激光技术水导激光有限元仿真微水束稳定空化现象

    激光漫反射板防护效果研究

    张启鹏吴桐徐永杰刘明菊...
    22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地评估激光漫反射板在激光角度欺骗干扰过程中的防护效果,采用坐标转换的方法,将导引头接收到的指示激光和干扰激光的能量密度放在同一坐标系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制导空域干扰覆盖率,分析了漫反射板和目标的法线方向差异对防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典型立方体型目标,当漫反射板的法线与目标垂直面的法线方位相同、俯仰相差在0°~60°范围时,该垂直面的制导空域干扰覆盖率为100%,仅当漫反射板的法线与目标顶部水平面的法线方向完全相同时,该面的制导空域干扰覆盖才为100%;要实现全面的防护,需要根据激光来袭方向和可能的被照射面,设置多个漫反射板进行针对的防护.此研究方法和结果对于激光漫反射板的合理布设和使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激光技术角度欺骗干扰干扰覆盖率漫反射板

    Q345B/304异种钢激光填丝焊接工艺与性能研究

    刘海陈辉
    229-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异种钢焊接质量,采用激光焊技术填充ER308L焊丝对Q345B低合金钢与304不锈钢两种异质材料进行焊接.在不同的激光功率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深入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高于3 kW时,接头处得以焊透,4 kW、4.5 kW和5 kW这3种焊缝截面均呈现束腰现象,且焊缝组织均为典型的板条状马氏体,其中5 kW焊接件焊缝所含的板条马氏体更加细小,表现出最高的硬度值;4 kW焊接件的抗拉强度达到590 MPa,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焊接件的抗拉强度逐步下降;焊缝中主要出现了 Cr2Ni3、Fe2Ni3、α-Fe等相,没有大量出现对质量有较大影响的M23C6和σ相等有害相.采用激光填丝焊接技术能够实现Q345B/304异种钢的高质量焊接.

    激光技术异种钢激光焊接激光功率焊缝组织力学性能

    全固态风冷式激光器散热设计及优化

    乔迁赵虎谢兰强
    235-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输出能量不小于220 mJ、重复频率40 Hz风冷激光器连续工作的散热问题,采用强迫空冷的散热方式,通过热电制冷器对巴条进行温度控制.设计了散热方案,构建了散热器的3维模型,利用热仿真软件对激光器散热情况进行热仿真,分析其优化结果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为55℃、重复频率为40 Hz、激光器输出能量大于220 mJ的情况下,设计制作的紫铜翅片散热器可满足激光器连续工作的散热要求,且有15%左右的设计余量;此热仿真方法与实际情况有很好的匹配效果,可用于后续的散热器设计指导.该研究为激光器更深层次的热设计提供了有效参考.

    激光器散热器热设计仿真热电制冷器

    噪声干扰的相位误差与相位展开可靠性研究

    刘锦涛徐鹏王建华解静...
    240-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几种3维重建方法的优劣,采用一种评价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建立了条纹噪声干扰的包裹相位误差模型,求出包裹相位误差的最大方差,然后对3种经典的双频相位展开算法的相位展开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双频四步相移算法4fh+4fl的抗干扰能力最强,其重建物体表面平滑无褶皱;其次是3fh+3fl算法,其相位误差数量为4fh+4fl的169.7%和126.9%;3ifh+2fl算法重建面形存在大量褶痕,测量精度最差;3fh+2fl算法的相位误差数量为4f1h+4fl的442.6%和388.8%,但相比于4fh+4fl算法和3fh+3fl算法,测量效率提升了 37.5%和16.6%.该研究为评价各双频相移法的优劣提供了一种方法,并为以上3种算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光栅噪声相位误差相位展开可靠性

    低轨卫星激光载荷配置及快速建链方法的研究

    张世层张冬王平安绍毅...
    249-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适应未来低轨卫星轻量化和低成本的发展趋势,满足星间激光快速建链的使用需求,对星间激光配置原则进行了分析,采用转台式激光载荷和固定式激光载荷相结合的载荷配置方式,分别用于异轨道面间和同轨道面内的星间建链,设计了基于在轨恒星标校、信标光辅助建链和光轴一致性的激光载荷快速星间建链方案,并介绍了全流程.结果表明,星间激光载荷建链时间小于30 s,可实现长时间的星间激光稳定跟踪通信.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星间激光通信的发展和大规模在轨应用.

    光通信快速激光建链激光在轨标校信标光

    雾滴谱仪的标准粒子计数校准测量与反演

    何香君李鲁峣唐成昊唐程鑫...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国产雾滴谱仪的雾滴粒子粒径测量准确性,采用标准粒子进行雾滴谱的散射响应测试,并用最小均方算法对实际测量的雾滴谱的散射响应信号进行了反演,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取得了最小均方算法在不同标准粒子响应信号下的粒径反演数据.结果表明,最小均方算法对标准粒子分布的反演能够减小粒径的分布误差,使不同尺寸的粒子得到准确区分,尺寸区分精度可以达到1 μm.该研究为雾滴谱仪的精度提升提供了参考.

    散射雾滴谱仪粒径反演算法光学粒子计数器

    基于分数涡旋光束的偏振奇点传输特性研究

    叶东李俊瑶李宗辰张颐...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基于分数涡旋光束的偏振奇点在自由空间的动态传输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据仿真,得到基于分数圆艾里涡旋光束的偏振奇点在自由空间传输时拓扑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无论在初始平面内是否含有圆偏振奇点,基于分数圆艾里涡旋光束的偏振奇点的自聚焦特性都会在传播过程中影响光场的拓扑结构,使得光场在传输之初并不包含圆偏振奇异点,但是在经过其自聚焦距离传输之后,光场中将会出现若干个圆偏振奇点;与基于整数圆艾里涡旋光束的偏振奇点相比,两者均具有奇异拓扑结构的自恢复特性,而基于分数的涡旋光束会给恢复后的光场中带来更多的圆偏振奇点.该工作将加深对偏振奇点传输特性的理解,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并拓宽圆艾里光束的应用范围.

    物理光学传输特性数值模拟偏振奇点

    大口径主镜反射膜生长热应力及重力仿真

    何世昆刘中伟王磊高泽运...
    268-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充分了解大口径主镜镀膜时热应力及自身重力的分布规律,达到控制反射镜面形变化、提高成膜质量的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大口径主镜反射膜的生长热应力及重力对反射镜面形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大口径主镜反射膜更容易在靠近边缘位置处出现剥落和损坏情况;大口径主镜镀膜过程中,自身重力引起的反射镜面形变化对镀膜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进行重力消除处理;3000 mm 口径的主镜在采用镜面向上、向下蒸发膜料的方式镀膜时,需要对支撑方式进行优化设计.该研究为大口径反射镜镀膜时控制热应力及重力对反射镜面形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薄膜大口径主镜热应力重力面形优化

    激光投影显示中复合散斑抑制方法的研究

    黄艳陈怀熹
    274-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抑制激光投影显示中的散斑,基于散斑统计理论,建立了光纤长度与光纤末端出射光场衬比度的数值表达式;采用积分散斑统计学方法理论分析了级联位相片散射特性和运动特性对散斑衬比度的影响;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纤长度下振动光纤前后图像的散斑衬比度;比较了运用散斑抑制技术和复合散斑抑制技术所获得的散斑图像衬比度.结果表明,采用振动10 m多模光纤与旋转级联位相片相结合的复合散斑抑制技术,可将散斑衬比度降低到3.76%;采用复合散斑抑制技术将增加系统自由度,从而更有效地抑制散斑.该研究为激光投影显示中开展复合散斑抑制技术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激光技术散斑衬比度级联位相片光纤振动复合散斑抑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