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激光生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激光生物学报
中国遗传学会
激光生物学报

中国遗传学会

邢达

双月刊

1007-7146

jgswxb@hunnu.edu.cn

0731-88872208

410081

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内

激光生物学报/Journal Acta Laser Biology SinicaCSC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前身是《激光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92年。1997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刊名,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遗传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承办、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物理系、福建师范大学激光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甘肃亚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分站等协办,由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激光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部编辑、激光生物学报杂志社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以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实验对象的激光(光)生物学、生物光子学、激光(光)生物医学(含光子中医学、光动力疗法、激光整形美容)、放射生物学(含激光育种、辐射育种、空间育种等)、离子束生物工程及其相关的激光生物技术(含微束照射技术、光镊技术、成像技术、光谱技术、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细胞分流技术等)、仪器研制诸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专题综述,适量兼登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医学、农学方面的基础研究论文,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一份激光生物学科的专业性学术刊物。本刊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进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本刊一直被作为源期刊收录的重要检索系统还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生命科学进展网、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等;本刊还是德国国家图书馆的固定收藏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制与未来

    李笑淳宋凯陈博江连...
    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根际细菌统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PGPR的应用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助于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过去二十多年中,围绕PGPR功能与作用机理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旨在总结PGPR的促生与生防机制,重点探讨PGPR在参与植物营养元素的改善与摄取、产生植物激素、分泌信号小分子、合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促进植物生长以及合成抗生素类物质拮抗植物病原菌五个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并探讨了PGPR在基础与应用两方面的后续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PGPR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植物根际促生菌植物激素信号小分子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叶酸在动物胚胎器官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曾欣蔡晓妍李芳
    20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酸,又称为维生素B9,在DNA合成、RNA转录、同型半胱氨酸生成蛋氨酸以及细胞代谢等多种化学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胚胎发育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调控,叶酸是动物胚胎器官正常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母体补充叶酸可降低心脏、眼睛、神经管及肾脏等多种先天器官发育异常的风险.本文对叶酸转运机制、叶酸的代谢、叶酸与DNA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等在早期胚胎器官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此外,我们分析了叶酸缺乏对动物胚胎器官发育的影响以及孕期补充叶酸的重要性,为未来预防和治疗胚胎器官发育异常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叶酸胚胎器官发育叶酸代谢DNA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

    基于DE-3D U-Net的斑马鱼后脑血管共聚焦显微图像分割和量化测量

    郑文虎李辉陈冲王林波...
    209-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斑马鱼后脑部位的脉络丛控制着大脑和血管之间的物质交换,脉络丛周围的血管异常可引发相关的脑血管疾病.本文首先对斑马鱼后脑部位的主要血管进行了连续成像,使用共聚焦显微镜拍摄正常情况和柱孢藻毒素处理后的斑马鱼胚胎,获得了斑马鱼在受精后43~63 h的系列三维图像.然后,进一步开发了图像分割的神经网络DE-3D U-Net 用于主要后脑血管的分割.网络分割结果显示,3根主要血管的类别像素准确率分别为86.67%、93.18%和83.74%.最后,绘制了斑马鱼后脑血管发育曲线图.结果表明,3根主要的血管半径在高浓度的柱孢藻毒素处理后出现了18%左右的缩减,中脑静脉夹角出现了30°~50°的缩减.此研究提出了一个可用于斑马鱼后脑血管分割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出的数据可为斑马鱼脉络丛发育研究提供基础.

    斑马鱼后脑血管共聚焦显微成像3DU-Net神经网络柱孢藻毒素

    国产遗传分析仪测序模块优化设计研究

    管桦张建阮德林张欣欣...
    217-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使用国产24道遗传分析仪搭配国产36 cm毛细管阵列,解决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技术为基础的遗传分析仪在测序中荧光信号校正、运行电压、迁移校正问题.以24道遗传分析仪原始光谱荧光信号为基础,建立光谱校正模型,获得基线噪声阈值.通过运行电压与峰间距值绘制标准曲线,利用测序分析软件计算清晰片段长度,确定最佳运行电压和峰间距,进而计算迁移偏移值,建立碱基大小与迁移时间的线性模型,实现碱基的准确识别.研究表明,在合适的光谱校正和基线噪声阈值限制下,当运行电压设置为10 kV,峰间距为13.05帧时,分析仪的最长清晰片段检验能力最强,为561 bp.通过迁移修正值的补偿,建立碱基大小与迁移时间的线性模型,碱基G、A、T、C的R2(标准曲线)值分别从0.992 7、0.992 7、0.994 5、0.987 9提高到0.999 6、0.999 8、0.999 6、0.999 7,且修正后,各个荧光标记的碱基均能得到正确标记,无漏标和错标,清晰片段长度延长到621 bp.本研究可以指导国产遗传分析仪测序模块的优化和设计,使分析仪的DNA碱基识别功能更高效和准确.

    国产遗传分析仪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碱基测序运行电压迁移校正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铁蛋白的表达、纯化和初步晶体学研究

    杨悦王慧王锐马可...
    227-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蛋白是普遍存在于各类有核生物、参与机体铁离子稳态调控的一类蛋白质,它可以自组装形成14 nm左右的中空笼状颗粒,常被作为药物和疫苗的递送载体.支原体铁蛋白的晶体结构显示,铁氧化活性中心和铁离子通道与其他物种存在结构上的差异.目前螺原体铁蛋白还未有相关研究.本研究发现,螺原体铁蛋白与包含支原体在内的其他物种铁蛋白均具有较低的同源性.利用大肠杆菌表达中华绒螯蟹螺原体铁蛋白(SeFer),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蛋白能以可溶的形式表达于大肠杆菌细胞内.分别通过二乙氨基乙基(DEAE)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获得高纯度的SeFer.在4℃和18℃,用坐滴气相扩散法对SeFer进行晶体筛选,该蛋白在多种条件下能生长晶体,通过同步辐射光源衍射,其晶体最好衍射至2.90 Å,属于I432空间群,收集的数据可用于后继结构解析.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动态光散射(DLS)以及SeFer分子筛出峰位置显示,经大肠杆菌重组表达的SeFer相对分子质量为400 kD左右,粒径大小为15 nm左右,与理论值接近.利用Alphafold 2对SeFer进行结构预测,发现其具有与其他铁蛋白类似的二十面体球状结构,但是其铁氧化活性中心与支原体铁蛋白保守位点存在差异.本结果不仅为研究SeFer的晶体结构提供了基础,也为疫苗载体提供了新的候选.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铁蛋白蛋白纯化晶体结构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小鼠的机制研究

    杨静刘芬李毅吴东波...
    236-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模型小鼠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为治疗GDM研究新的方法.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hUCMSCs,使用D12451高脂饲料饲养雌性小鼠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诱导2型糖尿病,再将2型糖尿病的小鼠雄雌合笼过夜,次日早上以阴栓及镜检精子记为妊娠第1天,妊娠第4天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浓度>11.2 mmol/L,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者定为GDM模型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5×105个hUCMSCs治疗GDM模型小鼠,检测血糖、血清炎症因子、巨噬细胞、胰岛病理切片等指标的变化来分析hUCMSCs对GDM小鼠的作用.结果发现:经hUCMSCs治疗的GDM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0.001<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UCMSCs治疗后小鼠胰岛β细胞相对α细胞比率显著上升(0.001<P<0.01);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显示,hUCMSCs治疗后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降低(P<0.05);体外细胞试验显示,与hUCMSCs共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表达增加.本研究表明,hUCMSCs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GDM小鼠的血糖水平,并有效影响其免疫调节作用,对于治疗小鼠GDM有积极的作用.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妊娠期糖尿病炎症因子糖代谢模型小鼠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当归丹参药对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冯玲黄朝霞李君兰董正平...
    243-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及试验验证探讨当归丹参药对(ASM)治疗急性肝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ASM治疗ALI的核心作用靶点,构建核心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和分子对接分析,通过构建大鼠ALI模型检测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蛋白的表达模式并验证分子对接结果.结果显示,从ASM中获得了67个活性成分,其中75个靶点与ALI相互作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显示,TP53、CASP3、JUN、STAT3、AKT1、VEGFA、TNF、IL-6、MMP9和PTGS2可能是ASM治疗ALI的关键作用靶点.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表明,靶点主要富集于乙肝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TP53和CASP3)与 β-谷甾醇、黄芩苷和隐丹参酮有良好的结合位点.体内试验结果表明,ASM能够有效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降低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谷胱甘肽(GSH)水平,上调肝脏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BAX、CASP3和T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本研究表明,ASM改善ALI的机制可能是通过β-谷甾醇、黄芩苷和隐丹参酮等主要化学成分作用于TP53和CASP3等关键靶点,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调控细胞凋亡等信号通路来实现.本研究为临床上ASM治疗ALI提供理论与试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传统中医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当归丹参急性肝损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植物GYF结构域的进化和功能分析

    陆训鲁建华彭书明夏清柱...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GYF结构域蛋白质分布的广泛性及功能的多样性,更深入地研究GYF结构域蛋白,并对其进行进化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因AtEXA1是植物里研究最为透彻的GYF结构域蛋白,因此,本研究主要聚焦于与AtEXA1类似的蛋白的研究.通过分析真核生物(范围从单细胞低等真菌到高等生物)中的8 053个GYF结构域蛋白,研究发现类似AtEXA1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物种中,而来自动物的GYF蛋白质与AtEXA1的相似性较低.研究还发现,类似AtEXA1的蛋白质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农作物中.本研究展示了GYF结构域蛋白的保守性,初步解构了GYF结构域蛋白进化的历程,并为后续对GYF结构域蛋白功能特征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GYF结构域保守性蛋白进化蛋白功能

    儿茶素抑制p38 MAPK磷酸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及氧化损伤

    邢建华孙鹿璐李哲贤
    259-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儿茶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氧化损伤、炎症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体外培养H9C2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不做干预处理)、LPS组(10 μg/mL LPS处理)、不同浓度儿茶素组(在LPS组基础上以20、40、80、160 nmol/L儿茶素处理)、SB203580组(10 μg/mL LPS+1 μmol/L SB203580处理)、抑制剂组(10 μg/mL LPS+160 nmol/L儿茶素+1 μmol/L 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处理)和激活剂组(10 μg/mL LPS+160 nmol/L儿茶素+10 μmol/L p38 MAPK通路激活剂C16-PAF处理).药物干预处理24 h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测定细胞活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因子MDA和SOD在细胞上清液中的表达水平;Hoechst 33258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p38 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添加160 nmol/L儿茶素后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最终选择160 nmol/L儿茶素作为儿茶素组进行后续试验.后续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LPS组SOD、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IL-6含量、细胞凋亡数、Caspase-3、p-p38 MAP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儿茶素组和SB203580组显著扭转了上述指标的变化(P<0.05);与儿茶素组相比,抑制剂组中的SB203580增强了上述指标的变化,而激活剂组中的C16-PAF则减弱了儿茶素对LPS诱导的H9C2细胞的作用(P<0.05).本研究表明,儿茶素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大鼠心肌H9C2细胞的凋亡、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机制或与抑制p38 MAPK通路的信号转导相关.

    儿茶素心肌细胞脂多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氧化损伤

    欢迎关注"激光生物学报"微信公众平台

    《激光生物学报》编辑部
    266页